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移民全球 >

第131章

移民全球-第131章

小说: 移民全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去通知王盼,让他把这段时间所有的优秀学员,叫到会议室来,我们开一个会。”

    “是!”黄龙转身小跑去通知所有的人。

    陈远宏慢慢地在军营里逛了起来,看着认真训练的士兵,他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掐着点儿来到会议室,刚刚走进会议室,“唰”的一声,所有人起立迎接他,陈远宏双手下压,笑容满面的说道:“大家坐吧。”

    “王盼。”

    “到!”王盼小跑上前,敬了一个军礼。

    双手递上一份名单,中气十足的报告道:“报告长官,太白千户所应到军官应到一百四人,实到一百零四人,请长官训话。”

    “稍息!”陈远宏接过名单,点了点头:“下去吧。”

    “是!”王盼转身回到座位上。

    “今天的谈话,不允许有任何一句外传,凡有违令者,杀无赦。

    以后凡是会议,每场必须有正规的记录,所有参会人员的讨论发言,都要记录在案。

    会议开完以后,每个参会人员必须在会议记录上签字,这个就是今天我宣布的第一项改革制度。

    彭中允,你作为今天的记录员。”陈远宏点名道:“现在,我正式通知大家,太白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我为军事委员会主席。

    太白军官学校正式成立,我为校长。”

    陈远宏把后世我军的制度全盘照搬,军官军衔设下列三等十级:

    一;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二;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三;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军官军衔依照下列规定区分:

    一;军事、政治、后勤军官。

    海军、空军军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

    二;专业技术军官:没有上将,军衔从中将开始。

    只是要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军队的编制为军师旅团营连排,其实这个时代的卫所制度,和后世的军制差不多,只是没那么详细。

    譬如说百户吧,和后世的连长差不多。

    百户所统兵一百一十二人,编为两个总旗,每个总旗分编为五个小旗。

    明史•兵志二载:“天下既定,度地害要,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

    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

    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以成军。”

    总旗相当于排长,只是比排长管的人数要多一些。

    陈远宏只是把一百一十二人改成了一百二十人。

    采用经典的三三制,即一个排三个班,一个连三个排,一个营三个连,以此类推班十五人,排四十五人,营四百零五人。

    “以后我们对内用这套军制,对外用朝廷的军制,大家一定要记清楚。

    凡担任排长以上军官的,必须进军官学校学习,进军官学校有三种途径。

    一;年底的全军考试大选拔,凡成绩过关者,入军军官学校学习。

    二;凡在战斗中立功受奖者,父母在战斗中牺牲者,本人品行良好,可入军官学校学习。

    三;其他学校,普通老百姓,也可通过考试进入军官学校。

    通过讨论,太白千户所改编为一个团,陈远宏为总司令、总政委、参谋总长、总政治部主任。

    副团长四人;彭中允为一营长兼副政委、王盼副政委兼骑兵营长、黄龙副政委兼海军司令、吴勇为二营长兼骑兵营副营长,这四个人分别身兼三职。

    钱森为政治部副主任兼军法部长。

    张炯为海军副司令兼第一舰队司令和造船厂厂长。

    于天为参谋长兼警卫营营长。

    柳海为海军副司令兼第二舰队司令。

    柳肖为后勤部长兼副参谋长。

    张扬,刘洋,刘晓、张春、杨天、王二蛋、分别为各连连长兼骑兵连长。

    南刚、袁浩分别为马场场长兼骑兵连长。

    陆军、骑军、海军、参谋部、政治部、后勤部、军法处通通在讨论中逐渐成型,架子也逐渐搭了起来。

    讨论完成后,陈远宏把准备好的大同党的党章小册子分发给大家。

    “你们都是经过严格筛查的人,经过了重重考验,都是我的心腹。

    但我还是把丑话说到前面,所有担任班长以上的军官,必须是大同党党员,每个连队必须有党支部。

    你们一切行动必须听指挥,党指挥枪,这一条是铁律,任何人不得违反。

    凡有违反者,都要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军官学校明天正式开学,学习期满后,所有人宣誓入党,我希望大家回去,好好学习党章党纪,不要到时候考不及格,那别怪我翻脸不认人,把你们一撸到底,从大头兵开始做起,解散吧。”

    陈远宏把王盼等人留了下来,讨论以后开课需要教授哪些内容?怎么样把军队的架子搭起来?

    “公子,现在朝廷的情况不容乐观,这一千多人远远不够,我们现在需要招收更多的兵。

    您不是说过吗?有兵才是草头王,枪杆子出政权。”王盼一脸忧虑的说道,其他人纷纷点头附和。陈远宏双眼一眯,问道:“现在这一千多人,一个月大概要花多少银子?”

    “第一个月步兵为十五两八钱,骑兵为三十七两八钱,主要是置办行头,维护损耗花钱。

    现有步兵八百九十五人,骑兵三百二十四人,人吃马嚼,加上月俸,一个月耗银三千七百八十五两。”柳肖随口答道。

    “我准备招一批矿工,总数为四千人,你们要做好准备,现在咱们把各个职位的俸禄重新定一下。”陈远宏心都在滴血,这尼玛简直就是一个吞金巨兽。

第279章 太白军官学校(二)() 
“大伙儿都议一议吧,毕竟这关系到你们的俸禄问题,比如说我吧。

    我是试百户,从六品官,月俸八石,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但要养一家人的话,会很窘迫。”

    其实百户和县令的俸禄差不多,文武官员品级差不多,俸禄相差也不大,最倒霉的是士兵。

    七品县官一年的俸禄为45两白银。

    也就是一个月为3。75两,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买大米2石,一石为94。4公斤。

    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以2018的大米为4元……6元公斤,取中间价4。5元计算。

    就可以算出,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700至800元。

    一个县官的月工资约为2500至3000元,养家还行,包个小蜜就难了!

    明朝的俸禄是相对偏低的,官员经常抱怨。

    “而现在米价腾贵,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缩水了一半,所以我们现在只能提高俸禄了。”陈永宏笑呵呵的说道。

    明代官秩分为九品十八级,俸禄也据此分为十八等。

    正一品月俸大米87石,年俸1044石(约白银230两)俸钞300贯。

    知府月俸十六石,知县月俸七石五斗。

    从九品禄米60石,俸钞30贯。

    后来只给少部分米,其余的折合成钱。

    因折算得不合理,官员的实际收入变得很有限。

    宣宗初年,有一位叫孔友谅的知县上书说:“大小官自折钞外,月不过米二石,不足食数人,仰事俯育,与道路往来,费安所取资?”

    意思是说,上要养老,下要育小,加上送往迎来,实在是拿不出钱来。

    光靠这点微薄的薪水是无法维持官员们的奢侈生活的,所以他们拼命想着法捞钱。

    地方官们有火耗,淋尖踢斛等,京官们靠地方官们冰敬,炭敬等,这些还是朝廷默认的,算合法捞钱。

    每逢朝廷修建工程或赈灾时,都是各级官员大捞的最好机会,除此之外徭役,征派都可捞钱。

    陈远宏为什么要建立大同党,不改革官制,改革卫所制度,改革俸禄。

    按照这套形式下去,不管打多大的胜仗,打下多少地盘,最后都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卫所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兵营制度,相当多的卫所,不仅是一个军事单位,还是一个地理单位,掌管着一块类似布政司、府、州、县管辖的地区。

    这部分土地除用于卫所正军的屯田外,还包括余丁、军妻及其子女的耕地,而且还有一些民户的耕地。

    相当数量的卫所于自己独立的辖区内择地筑城,即卫城、所城,独立管理其所辖地区。

    卫所补充、更新兵员的办法,采用了世袭制度。

    军士携带家口,世居一卫所,远离祖籍。

    子孙一人世袭为军,代代相传,并有严格的户籍制度以保证军民分籍。

    一人为军,其在卫所的军家便须世世承袭为军,其在祖籍的军户在军家无人为军的情况下,要另行提供一名军丁。

    军籍控制极为严格,必须皇帝特许,才能免除军籍。

    如正统初年兵部左侍郎邝埜,家为军籍,时西鄙有警,埜独任其事,上嘉其才特除籍以示优宠。

    (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三十)这种强化控制,使卫所的兵源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由军户世袭的卫所制度,是纯自然经济的产物。

    随着吏治的败坏,军队地位的下降和军屯制的破坏,卫所制渐渐不能维持。

    明朝初年都指挥使司与布政司、按察司并称三司,号封疆大吏,在朝廷上掌握大权的官员也不分文武,而武臣较文臣为重。

    但随着文臣地位的提高,武职日益为世所轻。

    而且军职渐多冒滥充数之辈,在内受到兵部、兵科的限制,在外受到监军督抚的弹压。

    五军都督府成为空余的部门,弁帅都被视为走卒。

    身居总兵官之高位,但他们到兵部去领取敕书时都要行跪礼,偶尔作揖,就被斥为非礼。

    到了明末,卫所军士,即使是一个诸生也可加以役使。

    而天下卫所军士的总额,估计在300余万,到现在,能有50万人就烧高香了。

    积轻积弱再加上隐占、虚冒等弊端,现在的卫所基本上无可战之兵了。

    为应付卫所军户制败坏的局面,朝庭采取了许多办法,一是招募民壮,二是发挥土兵的作用。

    募兵早在洪武时期就曾有过。

    建文帝为抗击靖难军,也曾经使用募兵,而大量地使用募兵则始于正统土木之变之后。

    嘉靖年间,南倭北虏用兵频繁,募兵制被广泛采用。

    募兵制与卫所制最大的区别是兵源来自民间,军士不改变民户身份,由官府出钱招募,而军士当兵止及自身,并不世袭。

    这样,卫所兵称为军兵,募兵则称为民兵,募兵是明朝后期所依靠的主要兵力。

    士兵指在边境地区捡选民间精壮,保护田里之兵。

    那些在各地方因风俗特长不同而被征募之兵,则被称为乡兵。

    如浙江有义乌兵、处州兵、台州兵、宁海兵等,他们以善于使用狼筅、叉槊等武器而著名。

    戚继光曾经用他们演练鸳鸯阵而大破倭寇、守卫蓟门。

    此外还有川兵、辽兵等,这些兵同样在军籍。

    而不在军籍的乡兵在许多地方都有,如河南的嵩县毛葫芦兵,习于使用短兵器,善长走山路。

    嵩县、卢氏、灵宝、永宁又多有矿兵,称为角脑,又称打手。

    山东有长竿手,徐州有箭手,井陉有蚂螂手,善于投石,可远达百步之外。

    福建漳州、泉州则有善于使用镖牌的乡兵,最长于水战。

    此外还有自备火炮、强弩、车仗的河东盐徒。

    广东的习于长牌斫刀的少数民族蜑家兵,延绥、固原善于骑射的土著。

    以及少林僧兵、西南土司兵、湖南广西的狼兵等等。

    但不论是卫所兵还是募兵,都不是战斗编制。

    作战时,须由卫所兵或募兵组成营制,称为营兵。

    营兵或随总兵官、副总兵、参将游击等镇戍一方,或随总督巡抚出兵征战。

第280章 太白军官学校(三)() 
但后来营兵渐渐代替了卫所军,卫所军只承担屯田租税,也不再操练,而以务农为主了。

    营兵与卫所兵不同,已经和将领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关系。

    到万历年间,又有家丁出现,家丁与将领的关系更为密切。

    家丁有招募者,有抽调于卫所者,也有将领的子弟。

    起初,家丁费用由将领自己负担,但后来家丁得到朝廷认可,改由官府颁给粮饷,但将领仍以私产供应家丁。

    家丁是将领的私人武装,随将领而去留调动,他们也是更能战斗的力量,为将领所倚重。

    将领以之为资本,可以夺战功,可以博官位。

    家丁的出现,使一般士兵受到忽视,反而削弱了其战斗力。

    但家丁往往能够战斗,将权因而得到提高,家丁是明末作战的重要力量。

    所以自己招收四千人矿丁,也可以以家丁的名义报上去,去京城武选的时候,可以多方打点一下,多半能成。

    至于说军官学校所用的教材,可以古今结合。

    由于明朝用兵频繁,用兵规模大,所以先后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将领。

    明开国名将之外,中后期也不乏其人。

    抗击瓦剌的兵部尚书于谦,抗击倭寇的总兵官戚继光等等。

    他们在实战中所表现出的军事才能与指挥艺术,丰富了中国战争史和军事思想的宝库。

    晚明多故,因而世风尚武,许多人喜谈兵事,这样就产生了一批兵书。

    其中以戚继光的著作最为突出。

    所著纪效新书十八卷、练兵纪实九卷、杂集六卷、将臣宝鉴一卷。

    吸收了前人的成就,又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和同时代人的经验,是几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优秀军事理论著作。

    明朝又是与外界广泛联系的时代,海外的新式武器,通过东西方的途径传入中国。

    尤以火器最为突出,佛郎机炮、鸟嘴铳在晚明各种战争中广泛使用,影响了战争的战略和战术。

    同时,由于西人东来,西方的军事思想也随之有所传入。

    后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