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太平王 >

第62章

乱世太平王-第62章

小说: 乱世太平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没有之前的如临大敌般的戒备,而是笑盈盈的脱口问道:“你们认识闷葫芦吧?”

    杨柯点点头,却不发问。红姑接着说道:“我就是闷葫芦要找的那个朋友,柳红姑,你们再看看,这位是谁?”

    红姑话音未落,从她身后闪过一个人来,一声不吭,抢步上前,扑通就拜倒在杨柯面前,众人定睛一看,这人不是闷葫芦还能是谁。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三五章 劫后重逢() 
杨柯伸手拽起了闷葫芦笑道:“葫芦,你这是怎么了,行此大礼干嘛?”

    杨柯虽然威权日盛,手下人对他也是越来越敬佩有加,但毕竟是穿越而来的现代人,杨柯还是不太喜欢这种动辄下跪磕头的一套礼仪,如非正式场合,他从来不让手下对自己行礼,总感觉把自己变得像泥菩萨一样。

    闷葫芦一声不吭的站起身来,却低着头不说话,众人突然发现,一向沉默寡言,冷血冷面的闷葫芦眼中竟然泛着泪光,大家愣了片刻之后,才醒悟过来,他们是走陆路的,与杨柯消息隔绝,一定是听说了走水路的这一波人几乎要全军覆没在水寨之中的消息,可以想见他们当时的心情该是何等的焦急,乍一见面,绝处逢生,闷葫芦当然欣喜若狂,他的嘴笨,不知道说什么,但也可以想见,他对杨柯的一片赤胆忠心,而且经过了这么久的相处,彼此之间也有了很深得兄弟情谊了,所以才有此失态之举。江湖汉子从来都是流血不流泪的,为免闷葫芦尴尬,都不点破,就连一向喜欢打趣他的黑七也默然不语。

    杨柯拍了拍闷葫芦的肩头安慰道:“不用担心了,这次责任在我,我不该一意孤行分兵的,还冒险走了水路,实在是太小看常三了,如果不是周大人精熟水性,大家伙拼死力战,还有这位姑娘相助,真就出师未捷身先死,以后我一定听大家伙的意见。”

    这番话说完,让众人无不动容,自古以来位高权重者无不以树立自己的威权为第一要义,宁肯委过于人,甚至是让手下人背黑锅,也绝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杨柯却一点也不避讳自己的错误,此次走水路确实是大意轻敌了,一直以来他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料敌如神,未曾一败,不免有了小觑天下英雄的心思,这次差点在阴沟里翻船,但众人都不愿意做逆鳞指摘他的事,没想到杨柯公然坦陈自己的过错,这让大家对他更加佩服有加。

    红姑插话道:“闷葫芦听说了你们在水寨遇袭的事了,一路之上拔掉了他们七八处暗哨,如果不是我的手下及时赶到,他差点就要带着那一二十个人去攻打水寨了。”

    “有没有伤亡?”杨柯立刻问道。

    闷葫芦摇了摇头。杨柯舒了口气,这些人可都是跟随自己千锤百炼的精兵,死伤一个都会让人心疼,听说没有伤亡,不禁放了心,转头对红姑道:“多谢你了,红姑,不是你阻拦及时,咱们又要伤亡惨重了。”那日和水寨交手,虽然是半夜时分,看不真切,但那漫山遍野的火把和声势,绝对不少于上千人的规模,闷葫芦他们虽然勇猛,但贸然突袭水寨,后果真的还很难预料。

    “行了,别来这些虚礼了,酸不酸,大家伙快进屋说话吧。”红姑个性爽朗,口无遮拦,笑着将众人让进了小院,院子当中已经摆下了酒宴,这一群人围坐上来,立刻挤得满满当当。

    “当年我在东海郡为一对孤儿寡母打抱不平,杀了当地的一个豪强,此人也是绿林道上有名的盗匪,手下门徒众多,一路追杀我,我身上又带着伤,逃到了此处,夜宿柳家老店,幸亏被柳家兄妹搭救,否则,早就死了,我欠他们兄妹一条命。”闷葫芦话不多,但也言简意赅,将自己与红姑的渊源对杨柯一句话解释得清清楚楚。

    “敢问红姑兄长何在?这柳家老店为何变成了常三的产业了?”黑七老于江湖,心思灵动,听完闷葫芦的介绍,一句话便问到了关键处。

    红姑叹了口气,不禁双目微红:“我兄长已经死在常三的手里了,不仅仅是这柳家老店,兄长平生在东海郡创下的基业都被霸占了,这东海郡的商道和珠宝生意曾经都是我兄长把持的,东海王司马越打起了这些生意的主意,还要收编兄长手下的绿林兄弟做他的爪牙,但兄长为人耿直,当面拒绝了奸王,所以他就派了常三出马。这个常三原来只是个不入流的街头地痞,有司马越撑腰之后,独霸商道、圈田、走私、杀人越货、设立税卡,连官府的人都敢杀,现在名义上是东海郡内最大的商贾,暗地里其实就是大土匪头子。他串通官府,将兄长下狱,在牢中毒死了我兄长。我为了避祸,等待时机,只能带着柳氏的族人和亡兄曾经的心腹弟兄在此地隐居。那天和你们在水寨相遇,是因为土匪在淮水之上截了我们的渔船,还抓了我们七八个人,所以,我们才趁夜偷袭,想救人,没想到因为你们大闹了柳家镇,又杀了常三的亲兄弟,所以整个东海郡内都在严加戒备,大肆搜捕你们,水寨也因此增派了很多暗哨,当时我们进退两难,只能硬着头皮动手,没想到人没救出来,还搭上了我们三四个兄弟。”

    杨柯看了看红姑,突然问道:“你当时将我们软禁起来,就是先探查我们的底细,搞清楚我们的来路再定对策,以免遇到常三的奸细,泄露你们的藏身之所?”

    红姑也不讳言,点头道:“万一是常三演的苦肉计怎么办?他一直在追杀我们,因为龙湾滩是天险,这郡内土生土长的渔民都不知道天险之后藏一个风水宝地,我们柳家的先祖就是隐居于此,三代之前纷纷迁移出去了,历代只有族长一人才能知道这个天大的秘密,而亡兄生前就是柳氏族长,我们才能找到这个地方,得以避祸,如果被常三知道了,他怎么会放过我们,我们全族上上下下几百口子人,不谨慎小心怎么行?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也只知道你们确实动手杀了常三的人,那也只能说明你们和他不是一伙的,我问过闷葫芦了,可葫芦说一定要你点头,他才敢告诉我你的来历和目的,我将他逼急了,他就拿刀子要自杀。”这番话说出来,众人不禁莞尔。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三六章 乐而忘返() 
杨柯此刻思绪却开了小差,暗暗忖度:“这岂不是和唐仲老爷子祖居的葫芦谷是一个道理,古代战争频繁,土匪横行,为了族人的安宁,有远见的族老都会想尽办法给子孙寻找避祸之道,依靠地形地貌的险峻和隐秘不也是其中的一种手段吗?自己前世曾经听说和亲自游览过的一些风土民俗保留得非常完好的古村落无一不是偏远之地,与外界隔绝,不同音讯,连祖先历史都是依靠的口口相传,看来源头都是在这里啊。”

    红姑看到杨柯沉吟不语,哪里知道他此刻的心思,还以为他心存疑虑,索性也不遮掩,直截了当的说道:“我们的来历和秘密都告诉你了,你也该对我们说实情了吧?你们到底是谁?去水寨何干?”

    杨柯正在愣神的功夫,红姑见他心不在焉的样子,不由起了怒气,声调也高了几分:“怎么,难道你信不过我们?不肯将来意相告?”

    “我家公子不是这个意思,姑娘你千万别误会。”黑七见机很快,急忙打圆场。

    “不是这个意思?那是什么意思?江湖上讲究以心换心,这样疑神疑鬼,算什么男子汉。”红姑语锋犀利,一点都不转弯抹角。

    杨柯被红姑的话惊醒过来,茫然的看了一眼满脸怒气的红姑:“啊,你刚才说什么?我没听清。”

    红姑俏脸涨得通红,负气之下,站起身来,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众人不禁面面相觑,当场闹了个下不来台。

    闷葫芦十分尴尬,站起身来,想要去劝解红姑,周处对杨柯道:“侯爷,红姑性格直爽,又是江湖中人,和她们这些人打交道,最重要是以诚相待,将心比心啊。”

    杨柯有些挠头的问道:“我刚才走神了,只看到她有怨气的样子,我是真没听清楚她说了些什么?”

    闷葫芦站住脚,瓮声瓮气的说道:“红姑想知道我们是谁,来这里干什么,我们能说吗?”

    “当然能说啊。”杨柯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闷葫芦一声不吭,拔脚就去追红姑去了。

    众人这才明白过来杨柯不是故意打岔,相视一笑,不再说什么。看着满桌的山珍和河鲜,周处率先拿起了筷子:“主人家盛情,怎好暴殄天物,来来来,我们开吃吧。。。。。”

    大家一起应和,举起了筷子,大快朵颐。等到闷葫芦回来的时候,桌上的菜肴已经被吃了个底朝天。

    “都告诉她了?”杨柯问道。

    闷葫芦点点头。

    “她说了什么没有?”杨柯继续问道。

    闷葫芦涨红了脸,嗫嚅着不开口。

    “真是个葫芦,有什么就说什么呗,你倒是卖什么关子啊。”黑七笑骂道。

    闷葫芦犹豫了半晌,终于开了口:“她让我带话给侯爷,你要亲自给他去赔罪,否则、否则。。。。”

    黑七急道:“否则什么?你倒是说啊。。。。。”

    “否则,从今天开始,她就不管饭了。”闷葫芦也是被逼急了,冲口而出。

    “威胁,这就是威胁,**裸的威胁。。。。。”杨柯自言自语的说道。

    众人面面相觑,天底下还有这样来威胁别人的,不过真要是不管饭,问题还就严重了。

    黑七呵呵笑道:“要么是侯爷去负荆请罪,要么就是周大人你得辛苦辛苦了。”

    周处奇道:“我辛苦什么?”

    “如果侯爷不去赔罪,咱们就没饭吃,可不得麻烦周大人您,要下河给我们抓鱼吃了。”众人听罢黑七的调侃,不由哄堂大笑。

    此后的一连两天,红姑和她的手下人真的再未露面,饭也是一顿没送,周处真的开始下河抓鱼去了,而其他人等则提着弓弩和兵器上山打猎,好在此地的野味是真的不缺,漫山遍野的野菜蘑菇更是随处可见。杨柯独自一人,每天优哉游哉的到处走走看看,碰到了人拉拉家常,聊聊这桃花源里的日子,难得的十分清闲。除了没人送饭,杨柯这一行人的行动倒是很自由,随处可去、可看,也没人干涉,村民对他们也不再加以防范,反而十分热心,有问必答。只是寨墙是出不去的,其他陆地之上也找不到出口。

    这处柳氏的祖居之地细细看过之后,杨柯惊叹端的是天赐佳所,一面临水,三面环山,腹地平坦正宜耕作,鸟语花香,苍松翠柏密布其间,与世隔绝,靠山伴水而居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浑然不知山外的天地。流连于风情如画的河畔,杨柯不由得迷醉其中,乐而忘返,不知不觉夜幕低垂,金乌西落,繁星当空,在夜色中,隐约可见一处篝火通明,朝着篝火行不到一里路,就见到了一老一少,似是祖孙二人,依火而坐,火上架着一口吊锅,边上放着一萝鲜鱼,正熬着鱼羹。

    “老人家,在准备晚饭呢?”杨柯笑着给老翁打招呼。

    “恩,客人来了,照我们渔家人的规矩,一起来吃一口吧。”老翁满面慈祥,呵呵的笑道。

    杨柯也不客气,答应了一声,搬来一块石头,依着火坐了下来。一旁的少年约莫七八岁的模样,长得虎头虎脑,圆睁着一双大眼睛,好奇的打量着杨柯,十分可爱。

    “老人家,无功不受禄,我帮你做饭吧。”杨柯看着鲜鱼,突发奇想的说道。

    “哪有让客人动手的道理,可使不得啊。。。。”老翁笑眯眯的劝阻道。

    “老人家客气了,您稍坐片刻,马上就好了。”杨柯卷起袖子,将长衫下摆扎进腰带里,走到鲜鱼的旁边,看着少年,笑嘻嘻道:“小弟弟,帮哥哥一个忙好不好,哥哥给你做好吃的。”

    少年歪着脑袋问道:“帮什么忙啊?”

    “帮我找一些咸盐和葱姜来,哥哥做烤鱼给你吃。”

    少年点点头,一步三跳的朝停泊在岸边的渔船跑去,看来这祖孙二人是刚刚打鱼回来的,而且渔船之上应该常备着有起火做饭的作料。

    老翁也不再客气,只是和颜悦色的看着杨柯折腾。杨柯从随身腰带上拔出了佩戴的匕首,蹲下身子,便开始剖起鱼来。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三七章 推心置腹() 
杨柯拿起箩筐中的鲜鱼,多是些肥厚多肉的鲤鱼,他熟练的去鳞、从背部开刀,在刮掉内脏和鱼鳃,再打上一字花刀。那少年十分卖力的端来了整整一篮子的佐餐调料,杨柯一边就着旁边桶装的清水洗净了鱼,一边和少年说着话:“这烤鱼啊,只能从背部开刀,烤起来才会完整而且受热均匀,如果从腹部开刀,鱼肚子糊了,鱼背还会是生的,那就不好吃了。”

    “我知道,我知道,因为鱼背厚,鱼肚子薄。”少年心性总是喜欢卖弄的。

    杨柯笑道:“对了,就是这个道理。”

    说着话,他将咸盐和切成末的葱姜均匀的抹在鱼身上,一条条平摊在用清水洗净过的石头上,腌渍起来,然后四顾看了看,周围堆着很多的树枝和柴火,杨柯走过去,俯身挑选了一些粗细均匀,适宜穿鱼的树枝,又找了几根粗大一些的,用刀削削砍砍。少年一双眼睛被杨柯手中锋利无匹的匕首吸引住了。

    这把匕首乃是临晋侯府中的珍藏兵刃,最适合防身和贴身短打使用,犀牛皮为鞘,两边各镶嵌着一颗熠熠生辉的夜明珠,四边金丝为饰,十分的精致。手柄之上更是华贵,护手顶端一圈密密的宝石在篝火映照之下闪着柔和的光晕,刀刃很薄,切割树枝如破败革,一丝声音都听不到,树皮便应手而下,锋利无匹。

    鱼腌渍约莫两炷香的功夫,杨柯已经搭好了烤架,再一条条穿上了腌渍好的鱼,放到了烤架之上,熊熊篝火之中,杨柯不停的翻转着鱼身,不一会,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杨柯将鱼身在盛有菜籽油的盘中蘸了蘸,待到半熟的鱼均匀的裹附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