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太平王 >

第18章

乱世太平王-第18章

小说: 乱世太平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喷鹜跏希罄瓷踔帘皇廊顺莆胨韭砉蔡煜隆>牌分姓谱钪毡豢凭僦扑〈窃谒逄疲笫懒鞔氖洹熬墒蓖跣惶们把啵山俺0傩占摇敝械耐酢⑿痪褪侵傅耐跏虾托皇系让欧В舛际呛蠡傲恕

    而王祥老爷子正是大士族琅琊王家最杰出的代表,二十四孝中的卧冰求鲤,为后妈治病就是这位神人的光辉事迹。之所以称他为神人,因为他确有神奇之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王祥到庐江当隐士二十多年,谁来请他当官都不去;徐州刺史吕虔用牛车接王祥(那时被牛车接送是很牛的一件事,超过现代的加长林肯)去当副手别驾,王祥到任后率领军队灭掉了当时猖獗一时的盗寇,州内因而清静无事,政令教化也推行无阻。老百姓歌颂他:“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被曹魏第四个皇帝曹髦(千古警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的原创)尊奉为三老,并且坐在上首给皇帝训话;司马昭干掉皇帝曹髦之后,只有王祥为曹髦呼天抢地,涕泗横流,最后不但没事,反而升了官;司马昭自封晋王,同为三公的荀顗参见的时候立刻下拜,王祥却只是拱拱手算是打了个招呼,司马昭反而受宠若惊:“今日才知道您是多么看重我啊!”(帝曰:“今日方知君见顾之重矣!”);武帝司马炎表扬王祥德高望重,堪为精神偶像(太保元老高行,朕所毗倚以隆政道者也)。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王祥已经成为不止是王家,而是整个士族的图腾和符号,发挥着士族代言人的作用,是重量级人物,轻易不会出现在朝会上。

    司马衷虽然傻,但基本常识还是有的,王祥都被请动了,一定是有天翻地覆的大事发生,难不成是要废掉自己?否则,何以闹出四大氏族齐聚一堂这么大的阵仗?他们的背后可是整个官僚集团,想到这里,司马衷哭了,不是那种默默流泪的哭,而是嚎啕大哭,浑身肥肉颤动,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看着王祥:“睢陵公救朕、睢陵公救朕。。。。。。。”

    “陛下何故悲伤?不要急、不要急,陛下慢慢道来,老臣拼却这残躯,必不容他人欺辱万岁。”王祥也是如坠云端,不明就里“不是你发的圣旨召集我们来的吗?还特别说明了不许请假。”但司马衷哭得像个无辜的大白,勾起了王祥的护主之心。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二章 倚老卖老() 
司马衷突然打了个喷嚏,及时的醒了过来,笑眯眯的看着杨芷:“太后?32??了好,太后来了好,一切凭太后决断,朕先回宫了。”说着话,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嘴里嘟嘟囔囔不知在说些什么,在内侍的搀扶下退出了大殿。杨济看着司马衷的背影,意味深长的微微一笑,心想:“皇帝醒得倒真是时候,走得也恰到好处。”

    群臣一看是太后杨芷,武帝遗孀,不由自主的便有人稀稀拉拉的下跪,最后跪倒了一片。杨芷走到王祥身边,双手相扶:“先帝在日,最敬重睢陵公,哀家今日为先帝、为朝廷、为天下苍生请睢陵公主持公道。”

    看到久违的太后杨芷,又听到她提及武帝,王详微微动容:“太后平安就好,平安就好。。。。”

    “各位士族族长和廷尉、御史台、尚书留下,其余人散了吧,内侍护送陛下回宫。中书令立刻去北宫传旨,孙秀矫诏擅调禁军,着即捉拿交廷尉署议罪,禁军各归其位,受孙秀蒙蔽者赦免其罪,不予追究。抗命者以同罪论处。”杨芷声音不大,但透着威严,众人对她突然现身虽然有点不大习惯,但毕竟杨芷太后名号还在,且地位尊崇,竟然不知不觉就按照她的命令分头行事。眼见杨芷出场,群臣听命,情知大势已去,司马伦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司马囧满脸的绝望,喃喃自语:“所托非人,吾命休矣、吾命休矣。。。。”杨济挥手示意,一众甲士走上前来,将司马伦与司马囧半拖半架的带出了大殿。

    王祥叹了口气:“哎、老了,不中用了,这不到一个时辰,腿脚就开始发麻了。”锤了锤自己的腿,王祥看了一眼杨济:“老夫年过八旬,早过了意气用事的年纪了,这天下事,正说正有理,反说反有理,嘿嘿,关键是看谁来说。杨大人啊,你且说来听听,断不断的先不谈。若真的事关国本,老夫土到脖梗子的人了,也不怕再多管一件不平事。要不然,老夫就一句话——恕不奉陪。”王祥这番话夹枪带棒,用意非常明显,想拉着我老人家站队,帮你们争权夺利当枪使,门都没有,别看你带着兵来的,三十六计走为上,你还敢咬我老人家不成?

    杨济看到王祥用上了杀手锏“倚老卖老”,还真没有办法对付他,当务之急要赶紧切入正题,毕竟北宫战事还在焦灼中。所以当机立断喝道:“赵王、齐王,你们深夜矫诏,夜入后宫,谋害太后,该当何罪?”

    司马囧立时透心凉,暗暗将孙秀近亲问候了个遍:“怕什么来什么,孙秀你他娘的真是个乌鸦嘴。”

    司马伦本来魂不守舍,此刻见到朝中大员俱在,不禁心中又燃起了希望:“杨济,你血口喷人,本王得到密报,贾后派出刺客阴谋杀害太子,人证物证俱在,本王一面派人救援太子,一面入宫捉拿贾后,欲交给廷尉署议罪,本王怎么可能擅用私刑?”后来发生的变故司马伦显然还不知道,所以非常理直气壮,完全没留意司马囧暗示的眼神。

    “哦?人证何在?物证何在?”杨济反唇相讥。

    “贾后派董猛传矫诏,证据未及销毁,被本王人赃并获。还有太医令程据与黄门孙虑就是被指派的刺客,要毒杀太子,现在只怕太子已经遇害了,本王救援不及,对不起太子啊,真是最毒妇人心,害我大晋储君,太子冤啊。。。。。。。。。”司马伦声泪俱下,痛心疾首。

    杨济遥指大殿门口:“赵王说的可是他们吗?”

    司马伦还没来得及变脸,用眼角余光一扫,董猛等三人正好端端走进大殿,只是略显狼狈而已。顿时跳了起来:“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司马伦一步抢到司马囧近前,抓住了他的衣襟:“董猛不是在你们手中的吗?刺客不是应该在金镛城的吗?怎么。。。。。。。。”

    司马囧苦笑一声,当着众人的面,却不知如何开口分辨。

    裴瓒从殿外昂首阔步,大踏步走了进来,面对群臣拱手施礼:“末将裴瓒,职司金镛城外城守备之责。太医令程据与黄门孙虑持贾后懿旨,赵王派兵阴谋诛杀太子,欲嫁祸贾后,令末将护送太子一行回洛阳宫中。后遇赵王派遣的刺客冒充羽林军,已被末将识破,刺客随即强攻,夜袭内城,被尽数歼灭,城内守军俱可作证,还阵亡了不少人。今护送太子平安归来。”裴瓒话音未落,殿外抬进来一乘软轿,端坐在上面的赫然就是太子,显然是惊魂未定,神态委顿。

    司马伦情急之下,顾不得君前失仪,声嘶力竭:“阴谋,彻头彻尾的阴谋,杨济,你自己尚还是待罪之身,却在这里信口雌黄,污蔑本王,离间我天家骨肉,其心叵测,罪该万死你。。。。。。。”

    杨济毫不理会司马伦的气急败坏,仿佛面对空气,对裴瓒温言道:“裴将军辛苦了,请先护送太子回宫去吧。”

    裴瓒应诺,带着手下,押着董猛等三人,抬着太子退出了大殿。

    杨济回过头冷冷的看着司马伦和司马囧:“文鸯奉太后懿旨,入宫勤王,你们指使孙秀矫诏,挟持万岁,私设朝会,擅调禁军,现在还在围攻北宫,你们身为皇室宗亲,阴谋百出,到底意欲何为?”这句诛心之语隐隐然已经在告诉群臣,做这么多动作还能为什么?不就是为了篡权夺位吗?

    司马伦如何能是杨济的对手,从头到尾就被杨济牵着鼻子走,一步步被逼到绝路上,几无招架之力,情急之下,又接了杨济的下茬,送上了临场的过门:“太后,什么太后?”

    群臣之中已经有人忍不住要笑出声了来,该是太后出场了。

    果然,杨芷一袭青衫,外罩火红的披风,未戴头饰,只是插着一根银簪,形容消瘦,但端方清丽,缓缓从殿外走来:“哀家虽被囚于冷宫,但太后的名号还在吧?”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三章 釜底抽薪() 
该走的走了,该留的也留了,杨芷看了看殿中的群臣,以王祥为首的四大士族族长,廷尉、御史台、尚书,整个就是官僚集团的代表们群英荟萃,萝卜开会。除开皇权、后权、藩王之权,就属这些官僚头子是大个萝卜了。天下官、吏、地方豪强、士绅莫不是他们的门生故吏或者利害关系,如同一张密密麻麻的蜘蛛网。俗话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但官僚集团却是铁打的营盘,离开了他们,国家立刻就会瘫痪,原因很简单,他们是治民、理政、征税、募兵,保障整个国家机器能正常运转所必须的、最有经验的、最现成的、最系统的、拿来就可以用的工具。杨芷本来很痛恨这些官僚,自己被打入冷宫、饿着肚子朝不保夕的时候,没有人出来说一句话,现在看着贾南风殒命、赵王和齐王被抓也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看来他们心中最看重的其实是自己,至于什么人掌权无关紧要,反正有自己的荣华富贵就行。那个王祥,被世人捧上了神坛,还是弟弟杨柯看问题一针见血:“什么圣贤,千年的狐狸万年的妖。”第一套计划利用情感和道德感召看似无效,王祥依然滴水不漏,仅仅是一句“太后平安就好”便岔开了话题,大臣一看,老大打太极拳,自然轮不到小兄弟出头,上下一致保持沉默。于是杨芷执行了第二套计划,逼着大臣站队和表态:“朝中骤临大变,先是楚王擅杀汝南王与卫瓘,贾后又传旨诛杀了楚王,今天晚上各位臣工也都看到了,赵王和齐王又谋杀贾后,京都这几天可真是热闹,我们总得要想想,怎么给天下藩王、朝廷官员还有百姓一个说法吧,孰是孰非、奖谁罚谁、立什么榜样,定什么章程,大家伙议议吧。”

    群臣依然是鸦雀无声,沉默半晌,终于有人开口了:“皇后、藩王均是宗室之争,此为万岁家事,太后为宗室之尊,可一言以决之,臣等岂可干预皇族家事。”说话之人白面黄须,正是谢衡谢德平,洛阳太学校长,专门负责招收五品以上贵族官僚子弟经过培训洗脑再任为官员的工作,关系网发达,门生遍朝野,是非常牛的职位,更是谢氏家族的代表。此言一出,群臣纷纷点头附和:“是啊,皇族家事,凭太后一言而决,岂容臣等置喙。”这第二个软钉子让杨芷又哭笑不得,她看了看杨济,杨济颔首示意,杨芷清了清嗓子:“既然各位大人让哀家做主,那哀家就委派一个人专门来审理这桩家事,必会秉公处理,给天下人一个说法。”

    “宣张华上殿。。。。。。。”内侍传召的声音中气十足,传出了大殿,在场的群臣无不侧目,甚至包括王祥,也在用眼角的余光扫视着。一名老者缓缓走入了大殿,一袭青袍,相貌清矍,双目低垂神光内敛,长须飘飘。正是张蕊的父亲、张华张茂先。群臣不由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实在是因为这个张华名头不小,是个牛人,突然被宣招又来得突然,因为群臣记得张华此刻应该正在蛮荒之地接受劳动改造。

    之所以很牛,首先是这个张华祖上有名,正如唐仲所说的乃是西汉留候张良的十六世孙。到他这一代风光不再,祖上虽然阔过,但少时还要靠给地主放羊为生,依靠自己发奋,当然也有贵人扶持的作用,终于获得了成功,是个典型的励志男(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也。华少孤贫,自牧羊,同郡卢钦见而器之。乡人刘放亦奇其才,以女妻焉)。其次是张华本身很有学问,身兼作家、藏书家、书法家,一专多能,是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的作者,这本书分类记载了山川地理、飞禽走兽、人物传记、神话古史、神仙方术等,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填补了中国自古无博物类书籍的空白,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他的原创。最后因为他在晋武帝手下一直混的不错,在朝廷当中很有影响力和声望。坚持伐吴获得成功、帮助武帝筹措和调配军队的后勤补给、撰写晋史、晋武帝所有诏书的撰写等等就是他的重要工作履历。还有更厉害的地方,即晋武帝的随身度娘,晋武帝有任何官员信息、奇闻异事、历史掌故等等和治国有关的大数据查询和检索,都是张口就来,而且精准无误。比如司马炎曾向张华询问汉朝宫室制度及建章宫千门万户的情况,张华不仅娓娓道来,甚至直接在地上连建筑设计图都画了出来。司马炎对他的评价是:“卿才综万代,博识无伦,远冠羲皇,近次夫子”。本来是可以鹏程万里的一个人,就是因为忘记了疏不间亲这个至理,被楚王司马玮下了黑手,打发到了边远地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还是因为他的名头太大,司马玮有所顾忌,否则依照司马玮要么不做,做就做绝的风格,张华的骨头早就在敲鼓了。也因为他的名气,司马玮才有所顾忌,放了张蕊一马。

    “张华为先帝老臣,公忠体国,直言进谏,因言获罪,系出有因,着即赦免还朝,任治书侍御史,分领监察之职,专门替哀家处理这桩家务事。”杨芷说完这番话,看着王祥等人吃惊而又吃瘪的样子,心理感觉舒服了许多。

    谢衡扶着王祥到车驾前,一旁的侍从搭起了木梯,王祥颤巍巍的走上了梯子,却忽然站住了,看了看阴沉沉的夜空,整个人在寒风中凌乱,叹了口气,紧紧抓住了谢衡的手,用苍老的声音意味深长的说道:“张华一出,是给了太后一把向藩王动手的刀,这张华又是士大夫出身,在朝臣里很有威望和根基,我等士族想不跟着太后走都不行了,已经跳进黄河了,洗不干净了。。。。。为了士族不四分五裂、祸起于萧蔷之内,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想出这个点子的是个高人啊,釜底抽薪啊。。。。。。。”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