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成美男子 >

第67章

穿成美男子-第67章

小说: 穿成美男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编?何谓主编?”

    张昌宗赶紧把主编的职责等详细的向郑氏说明,然后道:“弟子知道太太喜欢子弟与太太您斗智斗勇,以借机教导弟子,太太真是胸襟广阔的奇女子!其实,若弟子采用苦肉计,对着太太您又哭又求,太太即便洞悉一切,也会怜悯弟子,对弟子看顾一二。可是,弟子的二叔说了,做人当心正。弟子非迂腐之辈,对外人且不说,但对太太却是想以诚相待,真心相待,在大事上,不想与太太耍小聪明,我若要请太太帮忙,自该禀明于您,如此方显弟子之诚意。”

    老太太一边听他说,一边浮现惊讶之色,待他说完,惊讶之色已然收起,注视他的眼神却莫名慈和了不少,抬手摸摸他头:“很好,你能有这等用心,我很欣慰,也很高兴。只是,出任主编却是不成的。”

    “啊?!”

    张昌宗失望之色,溢于言表。郑氏不禁一笑,笑嗔:“笨孩子,我乃是被赦免之人,犹挂着庶人的身份,如何好出面帮你?再者,这是你与公主府的小县主合伙的事业,当有顾忌才是。我可隐在背后指点一二,面上的主事之人,还须另找,我并不合适。”

    郑氏点到即止,不想再细说。张昌宗想了想,问道:“太太的意思是,这是我与秀儿妹妹两个人的事业,不能全部主要位置都是我的人,长此以往,不利合作?”

    郑氏微微一笑,不置可否,也不说他想的对不对,只是优雅的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张昌宗挠挠头,道:“弟子懂了!所谓亲兄弟明算账,我与秀儿妹妹虽说交情好,不过,该注意的原则也当注意,太太隐在背后指点,做事之人,须得安排秀儿妹妹那边的人,对吗?”

    “孺子可教!本来就是两个人的事务,为你二人之和睦计,主次须得分清,不然,长此以往,恐留祸患。”

    这是老成之言。

    张昌宗心悦诚服的点头:“喏,弟子谨遵教诲。”

第139章 言明利害()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诚哉斯言!把你那故事再讲几回听听。”

    虽只听了一回,但三国就是三国,自有其魅力,郑氏是识货的人,直接把婢仆遣了出去,就留下她与张昌宗,让张昌宗接着讲。

    张昌宗又开始背书。好在三国演义一章也没多少字,如果不太讲究声情并茂,其实可以读很快。

    郑氏体恤他,只让他背了四回便停住,道:“这故事虽别出机杼,然可商榷斟酌的地方略多,你莫用这故事做稿子了,如今情势之下,多做多错,稳妥些为好。”

    张昌宗心头虽然有些可惜,不过郑氏的担心他还是懂的,便乖巧的点头答应。这件事情上听郑氏的肯定没错,这几年,长安城内死的人可够多的,敢这么下狠手杀大臣和宗亲的,也就武氏了,简直就是名副其实的杀出一条血路。

    听完四回,郑氏静静地喝了一碗茶,问道:“听这故事,六郎是支持汉室正统的吗?”

    迎着郑氏湛然的目光,张昌宗觉得其中有深意,干脆的答道:“并不。不怕告诉太太,对弟子来说,正统不正统无所谓,只要称职便成。”

    郑氏手一顿,幽幽抛出一句:“外族也行?”

    张昌宗想也不想:“不行!我朝的事情必须我朝自己做主,我朝的子民也必须我朝自己治理,外族是什么玩意儿!”

    郑氏缓缓点头,道:“所以,六郎的意思是,太后临朝称制只要做的好,圣上有无皇权并不在意?”

    张昌宗偷偷擦汗,不过还是诚实的道:“对!对天下,对百姓来说,当权者若是称职便是福,称职的太后比不称职的皇帝好,起码老百姓不受罪,就是某些大臣命苦些。还有就是”

    “就是什么?”

    “以后铮臣怕是就没了。不怕死的都被杀了,剩下的都是惜命的了!”

    遥想高祖朝、太宗朝,再看现在,再想以后,武则天没铮臣,唐中宗没有,唐玄宗也没有。

    一老一少一时无语。良久,郑氏幽幽一叹,道:“你才几岁?操心这些为时尚早。你入朝时日还早,且多看看,多想想,可多出去走走,不拘是商事还是旁地,多经历些,莫要成为纸上空谈之辈,也莫要成为汲汲于利之人,我只望成为一个眼界开阔,有责任有担当的男子,那将来我便是于九泉之下,也可告慰。”

    竟然只提了期望,其他半句没提,也不批评他妄言,也不批评他不够忠诚。张昌宗胸口火烫,目光灼灼的望着郑氏:“除此之外,太太可还有别的教诲?”

    郑氏清淡的一笑,抬手摸摸他头,道:“太太老了,只能教你读书做人。旁地却无有可教的东西。”

    “怎么会!太太的为人与学问,都是弟子学习的榜样”

    话还未说完,就被郑氏打断:“学我一个老妪作甚?是,我出身优渥,荥阳郑氏女,家学渊源,但是,我在掖庭待了二十余年。二十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六郎,太太老了,在掖庭时日太久,眼界也窄了,我若是教你旁地便是害你,唯有读书做人却还有几分心得可传授于你。你呢,若是合心意便学一学,若是不合心意,便也不用理会。你终究是男子,与女子不同,男子当有志气,如无志气在胸,以后如何当起家国重任?”

    郑氏说的平静,但张昌宗却听得热泪盈眶,不敢哭,也不好意思哭,只站起身,郑重一礼:“喏!太太教诲,弟子谨记于心,永志不忘。”

    郑氏笑了笑,于此不置可否,只是把他拉了坐下,道:“若要学政道,可多问问你师父,你师父常在中枢,向她学便好,若有机会,也可向太后请教,旁地不提,于政道上,太后并非庸人。”

    最后还是指点了他。张昌宗哪里有不答应的,自然是答喏。郑氏微微一笑,从锅里盛了一碗茶汤,暖声道:“温度正适宜,喝了这一碗便去练字吧。”

    “嗯!”

    张昌宗端起茶碗,几口喝干,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活动一下手腕,开始练字。只是,方才被郑氏那么说了一阵,心潮不禁有些起伏,一时间竟无法静心,写了半张纸才把心静下来,认真练字。

    在一旁品茗看书的郑氏不着痕迹的看他一眼,唇角微勾,没多说什么。入静是一桩极需要打磨的功夫,六郎历来活泼,更需要打磨。

    张昌宗耐着性子写完今天的份量,郑氏叫他起来去院子里走走,活动一下因为长时间练字而有些僵硬的身子。张昌宗直接把老太太也拉上,两人一起散步——

    二叔的这座小院子,花坛上的花在搬进来之前,张昌宗就让人铲了,但院子里有两颗老银杏树,也不知是张家哪一代种下的。炎炎夏日,老少二人便围着这两棵树走,树荫之下,自然是比烈日下好些。

    张昌宗贼眼看看四周,阿静在廊檐下,阿庆去厨房了,阿喜在屋里收拾。张昌宗想起明天想做的事情,想了想,还是决定找郑氏讨教一下,低声道:“太太,弟子想请太后帮我题写季刊的刊头,您看是否合适?”

    郑氏脚步略顿了顿,面上看不出什么,顿了一下又继续走,一边走一边道:“换一个!”

    “为何?弟子想说若是有太后题字,那岂不是金字招牌?不说鬼神辟易,行事也当方便些。”

    张昌宗把自己的打算略说了说。郑氏瞥他一眼,只简单问了一句:“你的季刊要卖与何人?”

    张昌宗想也不想的道:“自然是要卖与懂得欣赏的读书人”

    话还没完说呢,突然反应过来,话语便顿住。郑氏看他像是明白了,便坦然道:“士林之内,太后的敌人只会比朝中多。你若要卖与读书人,还是简单些为好。”

    张昌宗瞬间如醍醐灌顶,懂了,感激的朝郑氏笑笑:“多谢太太指点,若没有太太提醒,只怕我就要犯错了!弟子明日便去拜访义母,请义母帮我找个字写得好的大家,争取把门面功夫做好些,便是将来因为刊头的字写得太好而引来人购买,也是好的。”

    郑氏不禁莞尔,瞥他一眼:“顽皮!”

    老太太就是老太太,若是旁地人,不论是太平公主还是婉儿师父,都会大笑一下的,唯有老太太,一直这么清淡。

    你太太永远是你太太。jpg

第140章 万事俱备() 
既然改了主意,张昌宗自然也就不用再去求武氏,不然还要头疼怎么开口,怎么卖萌打滚等等,现在不需要那么没节操了,节操可以捡起来了。

    不过,去通知秀儿妹妹一下还是有必要的。先去上李钦让的课,又去宫里上婉儿师父的课,回来直接去的公主府。

    张昌宗刚进去二院的门,薛崇秀屋里的小丫头阿陆就迎上来:“六郎总算来了,大娘已等您多时了!”

    阿陆是薛崇秀身边的小丫头。薛崇秀屋里一共四个婢女,共一个乳母。最得信赖的是春晓,也是大丫头,管着薛崇秀屋里的事情并一干小丫头儿们。

    张昌宗点点头,跟着阿陆去薛崇秀的小院子,急匆匆进去,结果伪萝莉居然还老神在在的在看书,那书——

    “印刷出来了?”

    张昌宗两步并一步的跳过去,薛崇秀翻阅的正是书册,跟往常看得书卷不同。张昌宗还是顿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的。

    薛崇秀道:“今晨工匠使人送了印刷好的成品来,你看看,质量如何?可还过关?”

    张昌宗二话不说接过来就翻,印的是论语,字体瘦长,是他提议的宋体,笔画纤细,张昌宗细细看了,书籍的标题字体大些,书里的内容,字体小些,一般小楷大小,印刷质量自然比不上后世,但是,比之雕版也不遑多让。

    张昌宗只翻了一遍,便脸上笑得无比灿烂:“成了!书籍可以着手印刷,准备售卖了!”

    “季刊呢?”

    “我今天来就是与你说这件事。”

    张昌宗把郑氏的话复述一遍,叹道:“这事是我想的不够周到,只一心想着要让我们的季刊轰动,忘了政治环境。”

    薛崇秀道:“不,事不能全怪你,我也有责任。此事乃是我二人共同议定的,我也不曾想过。报刊就是舆论,舆论如何影响,如何掌控,你我皆是外行,不过就是借助前世道听途说得来的经验摸索着做,以后当更加慎重才是。”

    张昌宗“嗯嗯”点头,两个人自己反省了一下,归根结底,和平时期长大的孩子,加之接触的不多,政治敏感性还是不够。

    做好“以后要更加小心,想的更加周到”的约定后,这事儿掰过不提。说到请著名的书法家来题写刊头,薛崇秀顿了顿,和声问道:“你知道哪个比较出名的?”

    张昌宗自己掰着手指头数了数,褚遂良死了,褚遂良之前的更不用说了!褚遂良之后的,怀素、张旭、颜真卿、柳公权不是没出生,就是刚出生没多久,还是小屁孩儿。

    张昌宗果断的义正辞严的道:“这个就交给义母头疼吧,那是大人的交际范围!”

    薛崇秀失笑,不过没忘记点头表示意见:“此议大好,母亲今日就在家里,请吧。”

    张昌宗骇然,满脸不敢相信:“那是你娘,不应该你来说吗?”

    薛崇秀嫣然一笑,不语,婉拒的意思十分明显。这个一点儿都不可爱的伪萝莉!

    张昌宗心里暗自磨牙,只得起身去求见义母,当然,没忘记把伪萝莉也拖上,这是两个人的事情。

    薛崇秀任由他拖着走,在他身后注视他的眼神却柔和。两人一前一后的进了正房,太平公主使婢女摇着风扇,正优雅的啃果子,就是看着有些深思不属,秀眉也蹙着,不知是否是遇到什么烦心事。

    “义母!”

    “母亲!”

    两个伪小孩儿行礼完毕,自觉的坐到太平公主身边,张昌宗很积极地拿起两个果子,一个递给薛崇秀,一个递给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许是吃饱了,摆手拒绝,张昌宗自己拿着一个,一边啃一边把新印刷好的书籍奉上:“总算不负义母所望,书册印好了,请义母斧正。”

    太平公主从小竹简见过,帛书也见过,像这样装订成册的,尙是首次,接过先翻看装订和封面,然后摊在桌上试:“似乎有些不便。”

    张昌宗道:“义母,您弄错了,不是这样的,是这样读!”

    说着,拿起书册做示范,站着、坐着,甚至躺着,怎么拿书都做了个真人示范,他躺下的时候,直接笑倒了太平公主和薛崇秀,哪里有人这样做示范的!

    张昌宗居然还理直气壮:“我是为了让义母您充分了解书册的便利性。”

    太平公主大笑:“懂了,懂了,想是六郎示范的好?”

    张昌宗立即眉开眼笑:“那是自然。”

    太平公主指着张昌宗,又是一阵笑,笑够了,才开始翻里面的内容,不禁“咦”的一声:“这字体”

    薛崇秀道:“回母亲,这是六郎为了印刷方便想出来的,母亲意下觉得可还合适?”

    张昌宗满脸严肃的答道:“义母,这叫印刷体。”

    “印刷体倒也贴切。”

    太平公主把书翻了几页,道:“很好,这装订的样式颇为新奇,较之卷轴阅读起来更加方便。反正店铺、人手皆已给了你们,该怎么弄,尽可放手去做,我与你父亲皆不会插手。”

    张昌宗摩拳擦掌的道:“请义母看我的手段就是,定不会让您的投资打水漂。”

    薛崇秀在一边认真的点头,表示附和。太平公主看俩小生机勃勃的样子,心头愉悦,凑趣的问道:“看你这般,你打算如何做这营生?”

    张昌宗神秘的笑笑,道:“现在说出来就不灵,且让工匠们辛苦一下,把书籍积攒一下,烦请义母帮人测算一个黄道吉日,也好选日子开张。另外,还有一事相求义母。”

    “何事?”

    张昌宗便把打算办季刊的事情大致说了说,麻烦太平公主帮忙找个字写得好的来帮忙题写刊头。张昌宗还不忘嘱咐:“义母,定要找个字写得遒劲有力,大气潇洒的,这可关系到我与秀儿妹妹的门面问题,马虎不得。”

    那郑重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