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成美男子 >

第61章

穿成美男子-第61章

小说: 穿成美男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昌宗觉得薛绍大概有种膝盖中箭的疼痛感,笑得别有意味。太平公主约莫是脸上挂不住,插嘴道:“富贵人家,珠宝这些,多是在家里挑,何处出去?便如我,若想要什么首饰,自有匠人送花样来让我挑选。”

    这人怎么尽拆台呢!张昌宗好想给她贴个表情包——

    你是不是皮卡丘的妹妹皮在痒。jpg

    不过,看看太平公主的巴掌,张昌宗理智的决定忍了:“义母,这世上这样的人家能有多少?或者,您便一次都没去东市逛过?”

    太平公主不说话了。薛氏兄妹互相看看,薛崇胤道:“如此,便听六郎的,选在珠宝铺子旁边?”

    薛崇秀点头。商量妥当,三个小孩子又风风火火的忙去了,留下太平公主两口子面面相觑,薛绍有些犹疑不定:“公主,便这么由着孩子们接触商事?”

    太平公主道:“绍郎不赞同吗?”

    薛绍道:“孩子们还小,这么小便接触商事,怕他们陷入利中,成为只重眼前之利的人。”

    太平公主微微一笑,道:“绍郎的担心我明白,只是,我却有不同的看法。世间万物,不管是朝廷还是府里,维持下来皆离不开一个钱字。钱怎么来的,如何来的,总要让孩子们知道。不然若是养成了不知世事的废物,将来被下面的人糊弄了都不知道,那再大的富贵也保不住。六郎对我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绍郎,今日这商事不也被六郎说出一番道理来吗?男子承袭家业,女子主持内务,还是要懂一些为好,绍郎以为呢?”

    薛绍想了想,道:“公主言之有理,书坊比之旁地营生,倒也是一桩雅事,若是做好了,对孩子们也是一种锻炼,不过,我们还是要从旁引导好,重利忘义、失了本心可不成。”

    太平公主笑道:“放心吧,依我看,六郎和秀儿都是心里有数的孩子,最傻的反而是我们的大郎。秀儿大郎莫不是当初生错了?若能换一换,我就不需这般操心了!”

    说着,还摸了摸鼓起的肚皮,叹道:“希望这一个乖些。”

    薛绍轻轻一笑,揽住她,细声安慰。

第126章 名帖() 
工匠有了,铺面也有了,人手也准备好了,如今,就缺了一样东西!薛崇胤被派去监督工匠,薛崇秀趁机拉住张昌宗,问他:“最重要的内容呢?你有何章程?”

    张昌宗摸着下巴道:“这就要看你对我们书坊的定位了!你是想赚钱呢,还是想留名?”

    “此话怎讲?”

    薛崇秀一双秀目,幽幽地望着张昌宗,眼里隐隐带着光彩,她就喜欢看他这般神采奕奕的说话的样子,这些发言是他思想的闪光。每当这种时候,看他面上自信洋溢,神采飞扬,她心里就觉得开心。

    张昌宗笑道:“若是想赚钱,自然是多印些之类的,通俗类肯定赚钱。如果你有闲暇,还可以写点儿符合时代风俗习惯的言情之类的,讲真,不管什么时代,女人的钱都很好赚。我再抄点儿侠义一类的,争取男女通杀,男女都不放过,赚钱简直指日可待。”

    “那留名呢?又怎么说?”

    薛崇秀喜欢张昌宗这个想法,追问道。张昌宗道:“留名嘛,就要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要在士林中积累名望,那就比较难搞了!除非我们能游说一两位大家,出个注释版的五经,一开始就来个一鸣惊人,然后以此为基础,多游说大家们在我们这里出书,天长日久之下,想不权威都不行,青史留名也未尝不可能。”

    薛崇秀沉吟片刻,道:“这两个想法都不错,或许我们可以二者兼营呢?赚钱肯定是根本,不过可以先订个小目标,其余的徐徐图之可好?”

    “行啊!这样吧,我们两个,每人写一份发展计划,然后再汇合一起讨论?”

    “行!把崇胤也叫上?”

    “那肯定的!正好有机会,让他亲自去思考,然后实践,增加他的经验。”

    “嗯!”

    薛崇秀轻轻应了一声,目光莹莹的看着他,脉脉不语。

    卧槽!

    这种眼神看人犯规啊!御姐!御姐!御姐最高,虽然灵魂上是个伪萝莉,但皮囊还是真。萝莉啊!才不要被萝莉诱惑!被萝莉看得心跳加速,感觉好猥琐!

    张昌宗默默捂脸,赶紧告辞。薛崇秀眼里闪过一丝狡黠,却也没多留张昌宗,只在没人看到的时候,自己地以袖掩口轻声偷笑。

    “六郎,为何如此慌张?”

    张昌宗跑出公主府,在马车上等他的安胜看他跑得脸孔通红,连忙问了一句。张昌宗拍拍胸口,面不改色的道:“无事,就是太想阿娘跑得急了些,我们快回去吧!”

    安胜:“早晨去学里时,太太亲自送您出门的。”

    张昌宗理直气壮:“对啊,就是母亲亲自送我出门,所以,更加想念了!”

    安胜:“您是郎君,您说得对!”

    “快走,快走!”

    一路赶车回家,跳下马车,正待往他与郑氏住的小院走,被人叫住:“六郎,您总算回来了,太太等您多时了!”

    “哦,何事?”

    张昌宗顺口问了一句,顺便收回往隔壁去的脚步。安胜默默看他一眼,先前还说了想念太太的!

    “阿娘,您有事找儿子?”

    张昌宗进去,却发现大哥张昌期,二哥张昌仪,四哥张同休,三个都在。韦氏高举首座,面前的案几上摆着一张帖子,张昌宗一进去,众人齐齐望向他,看得张昌宗心头一凛,情不自禁地就开始回忆最近有没有做了什么能劳动全家一起“过堂”的事情。

    略带心虚的蹭过去末座上,努力的保持着如常的语调:“三位哥哥也在啊,不知何事居然能劳动三位哥哥?有事吩咐小弟一声就是,小弟虽不才,然替阿娘和三位哥哥做事还是乐意的。”

    韦氏不说话,长兄张昌期把案几上的帖子一推,推到张昌宗面前,肃然道:“你且看看就明白了!”

    张昌宗不明所以的拿过来,扫了一眼,是张名帖,看名帖上写的——

    荥阳郑屹。

    “这是?”

    张昌宗求证的望向一脸凝重的母亲和三个兄长。二哥道:“荥阳郑氏子,你看名帖上的那个徽章,那便是荥阳郑氏的标记。”

    难怪这几人这般严肃郑重,原来是荥阳郑氏子送来的名帖。世家光环虽然已不如两晋南北朝时期,但郑氏作为五姓之一,时下的声望是不用说的。张家这种小门小户,要跟五姓攀交情往日真是做梦也没想过,看张同休的脸上,表情还有些茫然,显然还没回过味来。

    张昌宗心中有数,又看了一眼,道:“我郑太太就是出身自荥阳郑氏,想是已收到郑太太被我带出宫的消息,故而来门上拜访。送名帖来的人有说什么吗?”

    韦氏道:“这名帖是一个童子送来的,说他的主人想来拜访。你们皆不在家中,我以家中无男子为由,拒之门外。六郎,你说该怎么办?”

    张昌期、张昌仪、张同休三人齐齐望向张昌宗,张昌宗还拿着名帖看呢,张昌仪已然道:“六弟,我看不管如何还是见一见为好。”

    张昌期道:“你郑太太是你从宫里赎出来的,郑氏的子弟见一见也是应当。”

    张同休在一旁猛点头,表情有些梦幻:“荥阳郑氏啊,难得有如此机会领略世家子弟风采,六弟见时,定要等我在旁。”

    那样子,简直辣眼睛!

    张昌宗毫不犹豫的白他一眼,嘲笑道:“四哥醒醒,你可是要给你儿子做榜样的人,这样子,小心你儿子看不起你。”

    张同休被嘲笑得老脸一红,看着张昌宗屁股默默地磨牙,张昌宗才不怕他,果断的往韦氏身边一靠:“阿娘的意见呢?”

    韦氏面色潮红,隐隐也有些激动,不过,还没失掉理智:“此事不用问便知是为你郑太太而来,郑太太既然是你师父的母亲,我们也当以尊长待之,不好擅专,你拿着帖子过去,把事情禀报于她,看老太太怎么说吧。”

    还是老于世故的韦氏明白!

    张昌宗毫不犹豫的竖起大拇指:“阿娘英明,儿子这便去了!”

    说完,拿起案几上的名帖便往隔壁院去。张昌期三兄弟这才明白,六弟显然也是跟母亲一样的意见,方才不过是给他们留脸没直说,而是让母亲来说。互相望望,不禁有些惭愧。

第127章 小发现() 
“弟子拜见郑太太,郑太太今日在家可还舒心?有没有想念弟子我啊?”

    张昌宗笑嘻嘻地回去,郑氏正拎着个小水壶,在廊檐下浇花,还没抬头看见人,就先听见张昌宗说话,直起身子望向声音来处,果然,张昌宗那小子已然神采奕奕地走过来,眉眼带笑,十分讨喜。

    郑氏淡淡一笑:“六郎回来了?外面日头晒,我让阿庆给你留了温水,快去喝上一碗。”

    “哎,多谢太太记着我,那弟子就不客气了!”

    接过婢女端来的陶碗,张昌宗豪迈的接过来,咕咚咕咚两三口就喝完了,那样子,绝对说不上斯文,喝完一抹嘴,笑嘻嘻地抬头,正好迎上郑氏注视的目光,笑着道:“从外面进来确实挺热的,喝了太太给准备的水,瞬间就从心里凉快起来,太舒服了!多谢太太疼我!”

    郑氏只是微微一笑,把水壶交给跟上来的侍女阿静,一边擦手一边道:“日头忒大,快莫要在屋外了,且进去再说。”

    “喏。”

    张昌宗笑着应了一句,跟着郑氏进屋。虽然每次他的热情就跟泥入大海似的,激不起郑氏的一丝涟漪,但依旧不会影响他。张昌宗很有决心和毅力,就算郑氏是一块铁坨坨,他也要用他的热情把她熔化了。

    秀儿也说了,日久见人心,他一颗赤忱的心就这么摆给她看,就不信没有效果。没有快速的巧办法,笨办法张昌宗也愿意尝试,何况他也不是虚情假意,就只婉儿师父的关系,他就愿意真心诚意的善待郑氏。

    乐滋滋地跟着郑氏进去,当先就把名帖递上去:“太太,今日有人送到我家门上的,我娘觉得应该让太太做主,所以让我送过来。”

    郑氏接过,只看了一眼,扫过家徽标志和名字,然而,除了脸上的笑容深了些,并无任何异样:“郑屹他使来的人如何说?”

    张昌宗贼眼看了半天也看不出老太太心里到底是啥想法,很干脆的放弃了,认真的答道:“弟子今日下学后就到公主府去了,并不在家。帖子是阿娘接的,说是要来我家拜访。阿娘以家中无男子,女眷在家不便拒了。弟子回来后,阿娘说此事当请太太您做主,便让我拿过来请太太过目。”

    郑氏一顿,扫了眼巴巴等着她答复的张昌宗,只是手掌轻轻地抬起来,一下又一下的抹了两下帖子,并不言语。也不知她心中是如何思量的,张昌宗反正看不出来,只得安静地等着她的下文。

    郑氏目光从张昌宗身上移开,端起桌上阿庆端上来的温开水,一口一口的抿着,表情恬淡,慢慢地喝完一盏水,方才开口道:“六郎,告诉你母亲,若明日再有人来,便烦请她把人带过来。还有”

    张昌宗正认真记着,感觉到郑氏的目光似乎在注视自己,抬头脸带疑问的看向郑氏:“太太有何要吩咐弟子吗?尽管说便是!”

    郑氏注视着他,缓缓道:“明日你留在家里,陪我见客。”

    “喏。那弟子这就遣人去学里跟先生说一声。”

    郑氏点点头,并没有再说别的。张昌宗跑出去喊华为跑一趟去跟李钦让请假,完了回转来继续陪郑氏坐着——

    夏日只上半天课,不去宫里的日子,张昌宗在家固定读书一个时辰,练字一个时辰,剩余的时间,陪陪韦氏,陪陪郑氏,日子便混过去了。

    晚上吃哺食的时候,郑氏这边独自开伙,张昌宗很自来熟的,从第一顿就混在郑氏这边吃。倒不是郑氏这边的饭食更可口之类的,纯粹就是不想看老太太一个人孤零零地吃饭。有他这样胃口倍好的小孩子陪着,总比郑氏一个人吃饭更让她胃口好些。

    郑氏也未反对,看张昌宗喜欢吃肉,还特意交待侍女,每顿都给他加些肉菜,她自己倒是吃素居多,吃得清淡。

    一老一少的日子,郑氏寡言,虽然交流少,大多是张昌宗单方面的叽叽喳喳,但郑氏居然也没嫌弃他烦人,实在不想听了,就开口岔开话题,张昌宗也不是那等不识趣的人。两人居然就这么诡异地、和谐地共处屋檐下。

    “太太,您喜欢读书吗?”

    张昌宗又在没话找话,努力的寻找话题。郑氏瞟他一眼,淡然答道:“自然是喜欢的。六郎呢?”

    张昌宗想了想,诚实的道:“弟子也不知道是否真的喜欢,一开始是因为读书是必须做的事情,后来,读得多了,倒读出趣味来,开始慢慢喜欢上了!”

    “竟是这般?”

    郑氏面上终于露出点儿别的颜色来,似是觉得惊讶:“我观六郎读书那般刻苦,原以为六郎是喜欢读书的。”

    张昌宗摸摸头,笑道:“其实,真论起来,最喜欢读的是史书,五经之类的,一开始是不喜欢的,不过,读得多了,心底的理解深刻了,倒也读出趣味来,慢慢也开始喜欢起来。”

    “你倒是诚实。”

    郑氏说了一句,也不知是夸奖还是别的。张昌宗不好意思地笑道:“弟子不想骗太太,总觉得骗太太是会被看穿的!像弟子这般诚实可爱的小孩子,怎么能做那种事情呢,对不对?太太!”

    又开始自吹自擂!

    郑氏瞥他一眼,轻轻一笑,不再言语,这是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的意思了。

    又把天聊死了!张昌宗也是无奈了,跟这位老太太聊天,一天能把天聊死n回,太费脑细胞了!好吧,换个话题:“太太,为何明日您见客要弟子作陪呢?那位郑屹又是什么人呢?”

    这两个问题抛出来,老太太终于愿意搭理他了:“郑屹约莫是我的子侄辈,我在宫里日久,于宫外、族中人事陌生,如今寄居你家,让你作陪不是应当之事吗?”

    既然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