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成美男子 >

第239章

穿成美男子-第239章

小说: 穿成美男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臣到齐,一众人等齐往小皇帝宫中去,小皇帝宫门大开,也没令人防守,他宫里的宫人早就趁乱逃散了,只小皇帝李重茂一个人高居于御座之上,整个人几乎缩成一团,满面惶然之色:“众位卿家来来做甚?姑母、王叔有何事?”

    李旦看看左右,似乎六神无主;李隆基年轻不好出头,大臣们还想要点脸面,下克上,废主另立新君终归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大家面皮厚度不够,自是有些不自在,一时间,面无表情装雕塑的,低头研究地砖花纹的,突然发现袖子似乎十分有研究价值的等等,各种情状皆有,就是无人敢与小皇帝对视。

    大家都知道,小皇帝不曾掌权,所有恶事、乱政也皆与他无关,他就是个傀儡,一切所为皆是韦太后的锅,对着这么一个无辜的人,还真有些不好意思,张昌宗亦然。

    太平公主左右看看,见无人应答,轻轻哼了一声,眼神带着轻蔑的扫了一眼朝廷诸公们,自己稳步上前,道:“太后窥伺神器,已然伏诛,如今朝中人心惶惶,请皇帝携相王登城门,安抚百姓。”

    李重茂一听不是来杀他的,倒是松了一口气,自然无所不应:“可,朕这就随王叔出宫登城门。”

    当下,李重茂与相王一起登城门,宣布韦太后乱政被诛,又下令免除全城百姓一年赋税减半。

    甲辰日,李重茂上朝,群臣上朝,国丧期未过,中宗梓宫尚未下葬,对着中宗的梓宫,位于百官之首的太平公主宣布:“国家不安,皇帝为了天下稳定要传位于相王。”

    众臣齐齐望向御座之上的小皇帝,李重茂也不知在想什么,竟只顾望着中宗的棺材发呆,对太平公主之言,一点反应都没有。

    气氛一时静默且尴尬,刘幽求拿着写好的传位诏书,一时进退不得。太平公主皱眉,径直上前,一把拎起小皇帝的领子,拽他:“人心皆向着相王,孩子,这个位置不是你的!下来吧!”

    竟一把把李重茂拽了下来,扔在一旁不管。之后,扶着李旦的手,于中宗棺材旁登位,是为睿宗。

第487章 郑氏南下() 
诸事定,张昌宗把节制左右卫的兵权交了回去,只管着金吾卫,事务一下子就少了许多,气温已没有那么高了,郑太太可以南下了,只是她还在庄子上,张昌宗抽了个时间亲自去接人。

    风尘仆仆的进家门,老太太安然坐在厅堂里,面前放了个小炉子,正在煮茶,旁边坐着宝宁,一脸专注的在郑太太指导下往茶汤里放东西,恍惚间,张昌宗不禁想起他小时候。那时候,他小时候觉得郑太太煮的茶汤比阿娘和嫂嫂们煮的都好喝,便缠着郑太太教他,郑太太教他的时候,似乎也是这幅景象。

    当日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可他已经长大成人,为人夫,为人父,郑太太跟前教导的孩子变成了他的女儿,一时间,张昌宗心里百感交集,眼眶都有些热起来:“太太,宝宁!”

    一老一小一起扭头,宝宁见到月余没见到的父亲,很是高兴,直接蹦起来就往父亲身上跳:“阿耶!”

    张昌宗自是一把接住自己的小宝贝,也不顾一身尘土,俯身先亲她一下,笑得开怀:“宝贝想阿耶没?”

    “想了!阿耶呢?有没有想女儿?”

    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滴溜溜地望着父亲。张昌宗仰头大笑:“想啊!天天都在想!那么,宝贝有没有完成耶娘交给的任务?”

    说着,放下女儿。宝宁自是拍着小胸脯保证:“阿耶,女儿有乖乖陪祖祖呢!”

    “那就好,等回去给你奖励!”

    “好!”

    宝宁开心的应着,拉着父亲的手过去见郑太太。郑氏面上带着笑,口中假嗔:“一身尘土便来抱孩子,也不怕脏!现在好了,父女俩都脏了,来人,带小娘子下去换洗。晓得你肯定没耐性慢慢来,看这一身尘土的,快下去梳洗一下,然后过来喝茶汤,等你来了就能喝了。”

    “哎,太太的茶汤好久没喝了,可想了,太太等我一会儿。”

    说着,就自己转后面换洗去了。

    换了身干净的衣服,洗干净头脸过来,宝宁已经换好了,坐在郑太太右手边,左手边已然放好他的坐席,席前摆着一个小几,几上放着茶碗,端起喝了一口,温度正适宜,味道还是那个味道,好生叫人怀念,一口接一口的,舒坦得直眯眼。

    郑氏笑看着父女俩儿几乎一模一样的动作和表情,面上的笑又深了几分,待父女俩儿一人喝完一碗,又叫人给张昌宗倒上,方才问道:“京里的事情完了?”

    张昌宗笑道:“新君登基,大事已定,余者用不上我,自是该我到郑太太面前尽尽孝的时候了。”

    郑太太哪里还不知道他,无视他一贯的嬉皮笑脸,微笑:“就算是卖乖,这个乖,我也受了。”

    张昌宗笑眯眯地拱手:“多谢太太不嫌弃。”

    郑太太老神在在的道:“你打小就这般,习惯了。”

    张昌宗仰首哈哈大笑,不以为耻,说笑几句,复又道:“阿柳空下来了,我让她和阿松护送太太您南下,再晚怕有台风,就不好上岛了。”

    郑氏点点头,道:“行李我已让人收拾好,并无什么需要准备的地方,你且休息休息,明日我们再启程。”

    “喏,多谢太太体恤,还是太太心疼我。”

    “惯会卖乖,别把我的宝宁带坏了。”

    郑氏假嗔,张昌宗故作讶然:“难道太太不喜欢?”

    郑氏淡淡扫他一眼,笑而不语,大有问他是否真要在小孩子面前做坏榜样的意思,张昌宗打个哈哈,不再胡说。

    与郑太太和宝宁一老一小叙说了一下别情,郑氏看张昌宗眉宇间难掩的疲色,虽精神头挺好,但还是催促他去休息,京里的情形,她在庄子上也是知道的,虽不至于事事皆知,但闻一知十,郑氏大致能猜到张昌宗在其中的辛苦。

    张昌宗谢过郑氏体恤,跑去睡了一觉,等睡醒已然天黑,自己看看时辰,宝宁肯定是睡了,外头下人候着他,厨下还熬着粥,就等他睡醒喝。

    “太太睡了吗?”

    张昌宗一边喝粥一边问下人,仆人答道:“回郎君,太夫人尚未就寝,还等着郎君过去。”

    “这样啊,那我过去一下。”

    说完,唏哩呼噜的喝完一碗粥,擦嘴漱口后过去,郑太太屋里,果然还点着灯,见他进来,笑了笑,示意他坐下。

    “太太有话对弟子说?”

    张昌宗坐下问道。郑氏点点头,道:“我在庄上怎么听说,此次京中的事情,乃是你那岳母与临淄王主导的?”

    张昌宗叹了口气,把自己进京后的事情大致向郑太太说了一遍,郑太太默默听他说,听完,叹了口气,双眼全是担忧之色:“六郎,今后有何打算?”

    张昌宗又是一叹,苦笑:“太太,其实弟子心里也不知道,大致总是要保住我岳母的,否则,我这么多年这么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对不对?”

    郑氏一叹,深深看他一眼,道:“你这是把自己往艰难处逼。”

    张昌宗道:“大概是时也,命也吧,目前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郑氏默然,沉默了片刻后,方才道:“如你所说,那看来太子非临淄王莫属了?”

    张昌宗道:“应该就是了,这次宫变的参与者里,我岳母是长公主,立谁都不可能立她,而我,虽有功,却是外臣,剩下的也就是临淄王了。弟子出京时,便有朝臣提议立临淄王为太子,临淄王尚在推拒,言道应该立嫡长的宋王为太子,只是,宋王此人只能说不愧是当今的儿子,谨慎聪明是有的,唯独缺了胆子和勇气,朝臣里评价虽好,却非太子人选,我看着,最后还是要落在临淄王头上。”

    郑氏勃然变色:“你既看得分明,何以还坚持不退?”

    张昌宗慨然长叹:“太太,我岳母还在其中啊,怎么退?”

    “妇人之仁!”

    郑氏斥了一句,张昌宗只叹气,却不辩解,他跟着则天女皇那么多年,又是上官婉儿的徒弟,怎么可能一点政治意识都没有?但正是因为知道,所以更不敢退,退了,他的家,他的亲人要怎么办?有些事,不是想退就能退的。

    郑太太瞪他一眼,看他那样子,又不忍心斥责他,也是一声长叹,道:“那你便这么看着?”

    张昌宗淡淡笑了一下,道:“太太看我像束手就擒的人吗?我心里是有打算的,两手准备吧,太太放心,总不会让您老白发人送黑发人就是哎哟!”

    却是说得太口无遮拦,惹得一贯冷静自持,优雅自如的郑氏也动了气,忍不住伸手拍了他一巴掌。

    郑氏叹了口气,道:“你心里有数就好,你只需记着,你身后不止有你那么岳母,还有你的兄长们,还有你师父和我,还有宝宁,她还那么小,你忍心?”

    张昌宗咧嘴笑道:“太太放心,弟子心里是真有数的。”

    “真有数才好!”

    郑氏没再多言,毕竟,那边是他的岳母,自幼待他也是极好的,六郎重情义,让他就这么看着,那是决计做不到的。六郎是聪明人,有些事情,有些话,她提点就好,真正要下决定的时候,还是需他自己来,她相信他能处理好。毕竟,这么好的孩子,世间少有不是吗?

    若是真不成,把女儿使来收拾他就是!对上他师父,难道他还敢糊弄不成?

第488章 客观与统一() 
新君登基,当议立太子。

    睿宗年纪也不轻了,他哥中宗都崩了,为了国家的稳定来说,是该立个太子,以安天下。按礼法,当嫡长继承,宋王李成器乃睿宗嫡长,便有朝臣提请立他为太子。

    张昌宗抽空跑去送郑太太也就只去了两天,等他回来上朝,朝上还在为这事儿议论着,去丈母娘处接老婆回家,直接被岳母大人叫住:“关于太子,便是平王了吧?”

    这是在问他的意见?

    张昌宗一直没表示过对太子人选的意见,既没说支持,也没说反对,太平公主想跟他确认一下,好统一阵线。不然,自己还闹意见,那不止是对己方阵营的损害,也平白闹笑话。

    自睿宗登基,以前的临淄王便被改封为平王了,张昌宗自己,也因射杀两韦的功绩,从侯爷变成了公爷,开国县公,以三十不到的年纪,以功封开国县公,在朝中、在军中皆有威望,太平公主自不会忽视他的意见。

    张昌宗静默了片刻,与薛崇秀对望一眼,道:“也只能是平王了。”

    宋王资质也不差,人也是聪明和有能力的,但是比起李隆基,他缺了至关重要的一个品质,敢于任事的勇气和魄力。

    若是一个普通人,有没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魄力,其实区别不大,但是,作为大唐现下的皇帝,那就不行。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这个重,是责任,是国民,是江山,是社稷,是天下,勇气、魄力,缺一不可。

    张昌宗顿了一下,又添了一句:“当年,则天皇后幽禁当今一家,幽禁得太久了,宋王好资质,却被幽禁磨损了棱角和勇气,只余下谨慎,若是国泰民安之时,则是守成之君的最佳人选,然如今大唐的局面,却不是一个守成之君可行的,须有平乱的勇气与任事的魄力,纵观中宗和当今诸子,有此品质者,唯有平王。”

    这话一出,薛崇秀面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来,太平公主面含笑意,欣慰的点头,道:“你能想明白自是最好。”

    太平公主看看薛崇秀,又看看张昌宗,复又道:“六郎你与秀儿一直不喜欢平王,对否?”

    会被太平公主看出来,张昌宗一点都不意外,太平公主又不是什么都不懂的蠢人,她这么多年能在朝中纵横,权势赫赫,自有她的精明与睿智之处,能看出来不奇怪,看不出来才奇怪。

    张昌宗拱手:“是小婿先前有失偏颇,多谢岳母大人宽宏。”

    薛崇秀也福了一福。太平公主伸手扶起她,道:“先前秀儿说他有谋算,说他有野心,而六郎又一再劝我谨慎,我便知道你二人不待见他,然而,有谋算和野心难道不好吗?若无谋算和野心,现如今能有平王否?还能言将来吗?”

    薛崇秀不语,张昌宗心底叹气,口中应道:“岳母说的是,所以,这几日,小婿细细思之,尽量客观看诸王,确实平王更佳。”

    只是,正因为平王更佳,太平公主呢?她要怎么办?这么有谋算,有野心的李隆基,会容许太平公主这尊大佛屹立于朝上与他争权吗?退一万步讲,就算李隆基忍了,朝臣呢?朝臣们还能容忍再有一个皇室女子出来参政吗?还有,太平公主就能一直保有初心不变吗?即便她能不变,可是,朝臣们呢?权力如蜜亦如刀,伤人之时,有时并不随握刀人的意,总有情势会迫人挥刀。

    张昌宗与薛崇秀担忧者,不过是这些,但是,怎么对太平公主开口呢?看这眼前这个与往日的深沉不同,言笑晏晏,慈祥度、和蔼度几乎满点的太平公主,感觉无法开口啊,有些话,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啊。

    张昌宗默默蛋疼,看老婆,薛崇秀显然也不好过,两口子对望一眼,默契的决定闭嘴,看太平公主心情不错,也不想扫她的兴致,自薛绍死后,她老人家鲜少见这么畅快的表情和样子了,有些话也就不忍心直说。

    妇人之仁!

    想起郑太太的点评,真是一针见血啊!老太太一生跌宕起伏,阅历丰富,又在宫廷之讨生活那么多年,自是一眼就看出来了,也看出了张昌宗的为难与不忍。

    两口子没什么可说的,张昌宗这做爹的果断把女儿贡献出来去讨老岳母的欢心。宝宁或许自幼与郑太太相处的多,对于如何跟中老年妇女相处很是有一套,家里郑太太宠她,婉儿师父也好,还有她外祖母也都把她当心肝宝贝,若是评个在这些中老年妇女心目中地位的排名,张昌宗自觉是争不过女儿的,毕竟,他已经不是当年的伪正太,论萌度,自是拍马也追不上女儿的。

    陪着太平公主说了一会儿话,张昌宗才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