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成美男子 >

第204章

穿成美男子-第204章

小说: 穿成美男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状自然也就忘记了。

    郑氏笑看着,看父女俩儿其乐融融,也跟着笑得一脸的皱纹,张昌宗颠颠怀里的胖闺女,扭头问郑太太和薛崇秀:“您二位准备好了吗?”

    薛崇秀笑而不语。郑氏笑问一句:“准备好什么?”

    张昌宗笑大步跨过去坐下,道:“太太离开京城这么久,可想念了?弟子出孝,可以带您回京城去了。”

    郑氏笑着点点头,道:“若是问这个,何须准备!”

    “太太就是英明,其实弟子有个打算,就是不知太太愿不愿意?”

    张昌宗接过跑过来的女儿,抱着女儿与薛崇秀相视一笑,薛崇秀接话道:“我们打算去京城探望亲人师长后,乘船去南边视察产业,乘船去,走水路,不像陆路那般辛苦,有心想请太太也去看看,太太意下如何?”

    郑氏又惊又喜:“带我出去看看?”

    张昌宗笑看着她,眼神里有着孺慕和温柔,笑容顽皮里带着故作的洋洋自得:“太太这两年保养的不错,锻炼身体也积极,身体素质较之过去,可谓天壤之别。太太这么乖,做弟子的总要奖励奖励吧?世界这么大,就带太太出去看看吧!”

    明明意思是挺好的,孝心也是极佳的,但是,但是怎么听着就这么欠打呢!

    郑氏毫不犹豫地抬手拍了他胳膊一下,拍得张昌宗本来一张得意洋洋地欠扁脸瞬间变成苦瓜脸,瞬间觉得心情舒畅,念头通达,脸上的笑容也愈发的畅快,痛快的扔出一个字:“好!”

    张昌宗的苦瓜脸褪去,高兴地和薛崇秀对望一眼,两人脸上都有着高兴。郑氏是个容易让人尊敬和爱戴的老太太,与他俩儿一起生活的这将近三年时光,在张昌宗的督促和薛崇秀的关切下,身体素质调理得极好,前几年还时不时的病一下,这三年来,几乎没病过,就是腿疼的毛病,也较往年有了极大的改善。不然,张昌宗也不敢提议带她出去旅游了。

    郑氏这一辈子,幼时长于荥阳,十六岁嫁入上官家,然后就是忙着相夫教子,生活简单且安稳,直到没入掖庭为奴,于卑贱中依旧顽强的教出了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但她见过的天地其实没多少,韦氏已经去了,张昌宗想做什么都来不及了,但郑太太还在,张昌宗想带她出去看看,看看这广大的天地。

    郑氏眼里神采湛然,一瞬间突然又有些迟疑:“你与秀儿出孝,不急着出仕,反而想着出去,可是有什么急事?我一个老婆子跟着出行,随行的人定然不少,可方便”

    话还没说完呢,就被张昌宗扶着额头打断:“我的好太太,你操心这些干嘛?难道在你眼里,我和秀儿两人就这么笨,连着点儿小事都弄不好?放心,这趟主要是就是出巡,虽说也有事务,但主要还是玩耍,太太就负责享受美景美食,旁地不用操心。”

    薛崇秀也道:“对,太太尽可放心,相信我们可好?”

    郑氏一想也是,这俩人虽是长辈,可做事历来靠得住,便也放下心来,笑着点头答应,答应下来,不免有些好奇,她也不是没乘过船,只是,陆地的江河与大海自然不同,这会儿不免想问上一句,好让人准备出行的行李。

    就连小宝宁,听到耶娘和太太都要带她出去玩,也跟着叽叽喳喳的问着,老少几个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倒也其乐融融。正说着,下人来报,张昌期有请,请张昌宗过去议事。

    兄长有请,张昌宗自然是要去的,顺便,他也有些打算想与兄长说,跟郑太太和薛崇秀说了一声,张昌宗换了身便服就过去了。

    “大哥!”

    进去才发现二哥、四哥、五哥都在,还有几位嫂嫂,张昌宗连忙行礼。张昌期让他坐下,与老二张昌仪对望一眼,道:“人都到齐了,那便开始吧。”

    张昌宗看张同休、张易之都跟他一样一脸懵逼,想来这俩儿也不知道今天要议什么,看样子似乎只有老大、老二知道?难道他俩儿商量好了?!

    心下疑惑,还是静心听着长兄说话。张昌期道:“今日把你们叫过来,愚兄有一件事要与兄弟们议一议。”

    “何事?”

    张同休问了一句。张昌期道:“祖产。”

    “嗯?”

    几兄弟脸上都带着疑问,张昌期笑了笑,道:“托赖母亲英明之故,在她百年前,就为请人主持为我们兄弟几个分了在长安的家产,现在,就剩下家乡的田产。这些田产,除了祖父、父亲留下的祖产,这些年,母亲又添了不少,她老人家病着时曾对我说过,六郎孝顺,手头较我们宽松,这些年孝敬了她不少。这些孝敬,母亲留了一些,其余的多换成在家乡的田产。如今母亲不在了,这些田产也须分一分,交待分明。”

第417章 百年大计() 
韦氏生前置办的,加上祖产,张家在义丰有着上千亩的土地不算,在定州范围内和隔壁的两州之内,零散的田庄也有几个,全部加在一起,差不多有近三千亩的田地。张昌期把兄弟们叫来先商议,商议好后再请族老过来做见证。

    这些田地里,零散的田庄,张昌期做主,几兄弟一人分一个,恰好分完;在定州的田产,先拿出三百亩加到族中的祭田里,剩下的才打算几个兄弟分。

    张昌宗听了,道:“大哥,小弟这里有个想法,还请诸位哥哥听小弟一言。”

    张昌期道:“六郎有何想法?尽可道来便是。”

    几兄弟望着张昌宗,张昌宗往常总爱笑的脸上,难得的有了几分肃然,认真的道:“小弟虽年幼,但如今也是做了父亲的人,这三年在家守孝读书时,有时不免想,我们家当如何传承?家风当如何传续?”

    兄弟五个,除了张昌宗目前还只有一个闺女外,其余人等都有了承家的儿子,长兄张昌期更是长孙都有了,闻言听到事关家族家风续之道,俱都认真起来。张昌仪更是催促道:“六郎有何想法,快快说来。”

    张昌宗道:“古之先贤曾有言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何以世家中能有千年传承延续不断者?思来想去,不外乎家风与俗流不同。说道家风,自古便有之。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礼传家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道德传家,譬如诸圣之家,然这等圣贤,人间俊杰千古少有,岂是我等凡人可比拟的,自是可望而不可及。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然小弟却不作此想,只愿子孙读书明理。读书为明理,明理为修身,修身为做人。我家不及五姓七家那等著姓,但自问督促族中子弟勤奋读书,耕读传家却非不可及之事。大哥,几位兄长,以为如何?”

    “这”

    张昌期一时似乎有些茫然,显然被幼弟扔出来的炸弹给炸了个正着。张昌仪隐隐有些激动,看着张昌宗的目光,又是欣慰又是欢喜;张同休、张易之面露思索之色,低头沉思着。

    “六弟此议,可谓高瞻远瞩,目光深远。我不仅赞同,并且愿大力支持。”

    张同休率先开口,急性子再次暴露。张昌仪白他一眼,似是嫌弃他急躁,幽然道:“六弟此议,我也支持。”

    说着,立即望向长兄和其余的兄弟,张易之都不笨,脑子转得快,自然也是没意见的,相视一笑,齐齐望向长兄。

    张昌期被几个弟弟看得心头压力剧增,苦笑道:“你们望着我作甚?我自然知道六郎的提议为的乃是家族百年大计,为的是家族传续,哪里还会反对?”

    闻言,几兄弟一笑,神情轻松愉快。张昌期道:“本来今天叫你们过来,除了分产的事宜,还有一桩事要宣布,本想等分产完毕再说,现在,六郎的提议一出,倒是可以先说了。”

    顿了顿,见弟弟们都关切的望着他,张昌期与老妻对望一眼,道:“愚兄与你们大嫂商议过后,决定今后不再出仕,留在定州,看守祖产。如今六郎此议一出,我倒是更想留下了,留下看着建族学,督促族中子弟读书。”

    “大哥!”

    张同休惊呼一声,几兄弟脸上都有惊讶意外之色。张昌宗若有所思,看看鬓角已然染霜的长兄和长嫂,倒不像其他兄弟那样忙着反对,而是耐着性子问道:“大哥何时有此想法的?”

    张昌期笑道:“虽然六郎你们从来没说过京城里的局势,但是,当今做东宫时的样子,愚兄并非全然不知。能因为惧怕老娘就下令灭杀亲子女的人,即便为君,只怕也没什么担当。你们阿嫂说,当家人可不能缺决断和担当,然当今我看缺的就是这些。”

    说完,还朝老妻笑了笑,长嫂刘氏被他说得满面通红,瞪他一眼,嗔怪道:“你要说事就说事,何必拿我一个妇道人家作伐子?”

    张昌宗自幼被长嫂当儿子似的养大,不由笑道:“那是因为大哥敬佩阿嫂您的见识,这是趁机显摆呢!”

    “呸!”

    刘氏啐了一下,面上害羞,眼中却欢喜,道:“愚嫂是个没什么学识和见识的妇道人家,不知什么治国的道理,可是,常年跟着阿家持家,却也有自己的想法。当今是皇帝,也是全国上下的当家人,责任重大。阿家曾说,持家之人当有决断和担当,如此,即便是穷家破壁也有翻身的一日,否则,便是金山银山也有招祸败亡之日。而当今这位的行事,我看着可不像是能担起家业的人,我们在手下做事的,还是早做打算才好,不能把鸡蛋全都放在当今这一个篮子里,否则,便是男丁再多,那也不够他祸害的。”

    话说的十分质朴自然,几兄弟听得又是好笑又是钦佩。张同休当先笑着鼓掌:“阿嫂不愧是阿嫂,一如过去般英明神武,不愧是阿娘看重的阿嫂!”

    “啊呀,四郎胡说什么!”

    刘氏还害羞了。

    张昌宗跟着笑的同时,不免暗自叹气,李显同志这皇帝做的,连阿嫂一个内宅妇人都知道他不靠谱,更遑论朝中那些人精大臣们!李显怕是心里苦啊!不过,这都不关他的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几兄弟七嘴八舌的夸了大嫂一通,夸得她满脸通红的躲了出去,张昌宗促狭,还故意大声道:“阿嫂,您偷偷躲着高兴没事,可别忘了吩咐人备饭啊,看时辰,弟弟们看来是要叨扰阿嫂一顿了。”

    刘氏终究是唐朝妇人,闻言,也不管害羞的事情,反唇相讥:“呸!说得好像阿嫂饿过你似的,从小到大,何曾饿过你来着?”

    张昌宗才不怕她蛮,笑嘻嘻地道:“是没饿过,阿嫂对小弟的好,小弟记着呢,这不是趁机向阿嫂撒个娇吗?阿嫂可别嫌小弟烦啊!”

    刘氏听得心头一软,笑着应道:“不烦你,阿嫂永远都不会烦六郎,等着吧,给你做喜欢吃的。”

    “那小弟便谢谢阿嫂了。”

    张昌宗没脸没皮的顺杆儿爬。其他几个兄弟没他的厚脸皮,自不好意思像他这般,只能在大嫂看不见的地方,嗖嗖嗖地给老六发射眼刀,鄙视死他!然某人可不是这么轻易能被鄙视打倒的男人,不止没避让,还洋洋自得不已。

    笑闹了几句,张昌期咳嗽一声,把话题拉回来,道:“愚兄素来愚笨,为人不知变通,做官不如你们几个灵活变通,这些年勉强为之,十分辛苦。如今,大家都有了出息,文阳、文英几个也能担起重担了,便想着躲个懒,在家享享老太爷的清福。如今又有六郎的提议,莫若此事便交由我,由愚兄留下督促,务必要把家风、族学建起来!你们意下如何?”

    兄弟几个还有什么说的?自然是不无不可的。

    当下便议定,由张氏家族出面,在定州建一个书院,不止招收张氏族中子弟,便是外头的子弟也可以招收。他们这一支在定州的田产,除了提出三百亩添作祭田之外,又提出五百亩来做书院的支用。然后张昌宗拿出薛崇秀早就购买好的田产加进去,分给兄长七百亩,剩余的兄弟们,一人五百亩。

    兄弟们还待推拒,被张昌宗拦了回去,他和薛崇秀都有爵位,除食邑的收入外,还有朝廷奖赏的永业田,用来安置部曲绰绰有余,他并不需要额外的田产,之所以加入分产,也不过是想留个念想罢了。

    不过,他虽然一片好心,但兄长们却不愿接受他的好意,兄弟几个争执了好几天,争得脸红耳赤,最后不止惊动了族老们,连义丰县令都惊动了。

    别人家兄弟之间争产,只有互不相让、斤斤计较,唯恐谁多分了,谁少分了的,哪有像张家这般,富裕的弟弟想要资助哥哥们,结果哥哥们还不愿意接受,皆道要公平分产的。一时间,竟传为美谈。

    那义丰县令治下出了这样一桩蔚为美谈的事情,琢磨着这要是上报了,也是政绩一桩,立即毫不犹豫的奏报上去,倒让张家几兄弟扬名了一把的同时,这么一大票人才出孝了,可以出仕做官的事情,也放到了朝廷和李显的眼前。

第418章 建学() 
“请太太过目。”

    跟兄长们争了两天——

    当然,主要是兄长们在畅所欲言,张昌宗就坚定立场不放松,霸总范儿十足的放出一句话,说服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他被兄长们合起来围殴了一顿,就连大哥都下手抽了两下,可见招人恨的程度。所以,一般外面传什么消息的时候,听过就好,谁知道内里是啥样儿呢!反正张昌宗第一天是黑着一只眼圈回来的。

    想他堂堂镇北将军,名字在突厥能止小儿夜啼的人物,被揍了黑眼圈还不能还手上哪儿说理去!更悲惨的是,回到家以为就要得到温暖的关怀,结果,一个两个的,郑太太和薛崇秀这俩儿谁都没关怀他,反而笑得不能自己,最扎心的是他闺女,伸着根食指,老想往他的黑眼圈上戳,不给戳还不乐意,多把她小手拉下来两次,大眼睛里立即就一包泪,威胁的意思十分明显了,给戳就笑,不给戳就哭。

    郑太太那个有了重孙女就不要徒孙的偏心人,看心肝小宝贝儿哭了,立即飞过来一个威胁的眼神,张昌宗还能怎么办?张昌宗也很绝望啊,只能把黑眼圈凑过去让闺女戳!

    说多了都是泪。jpg

    张昌宗心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