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成美男子 >

第142章

穿成美男子-第142章

小说: 穿成美男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娘子轻轻吐出一口气,整了整表情和衣裳,起身朝主子的院子走去:“禀主子,幸不辱命,已经敲打过他了。”

    “好。另外派人盯着些,听话还好,若不听话”

    “喏,老奴晓得,主子放心,莫说十一郎还是主子掌中肉,便是长成鸟儿,老奴也有法子把他翅膀撕了拽下来。”

    “你事办得好,我是知道的,下去领赏吧。”

    “谢主子赏,老奴告退。”

    罗娘子恭敬的退下,待看到稍后送到的赏赐,更觉满意。十一郎就是太过年轻,失于轻狂不说,还目光短浅。陛下再好,却已年老,而主子这里却正当盛年,还有小主子与六郎刚刚长成,正是大展身手之时,谋一时还是谋一世十一郎也是蠢,竟然看不分明。

    不过,既然主子现在还要用他,那她少不得就要帮主子盯着他些。不然,莫说宫里,便是这府里,蠢货也是无法长久的。

第291章 大喜() 
“病了?”

    摆平了朝中大臣们的争论,女皇陛下又清闲下来,想起潘瑜,使人去召他,结果却得到病了的信息,微微一顿,问道:“怎么病了的?”

    奉敕出去传人的小太监立即道:“说是晚上喝酒赏月,贪于夜色,不小心着了凉,偶感风寒。”

    女皇不禁啼笑皆非:“竟是这般不小心?罢了,派个太医去瞧瞧,婉儿,把朕库中的药材捡一份派人送去,年纪轻轻地少年郎身体竟这般孱弱,如何担当陪侍的重担!让太医好好替他调养调养。”

    上官婉儿面不改色的恭敬应道:“喏。陛下放心,奴这就去选擅长诊治风寒的太医去看十一郎。”

    正说着,宫人来报:“启禀陛下,太子、太平公主求见。”

    女皇眼神闪了闪,道:“让他们进来。”

    “喏。”

    不一会儿,太平公主带着一阵香风进来与太子李显一起进来,两兄妹一起行礼:“拜见母皇陛下。”

    女皇看两人一眼,淡然道:“平身吧,你二人今日怎地走到一块去了?”

    李显温文的笑着,还没说话,太平公主就抢先道:“不瞒母皇,女儿与太子一起前来,自然是因为喜事。”

    “喜事?”

    女皇讶异的看两人一眼,复又问道:“什么喜事?”

    太平公主笑看着李显,不说话了。李显立即恭敬的道:“回母皇,臣膝下的几个孩子,皆已到了适婚之年纪,然臣久不在京城,也不知两京之中何家有好的儿郎与小娘子。便想着阿妹一直在京中,想必熟悉两京人事,不得已劳烦阿妹帮忙相看相看。”

    太平公主笑着道:“母皇,若是旁地王兄拜托女儿,女儿自是义不容辞,只是,太子贵为东宫,女儿不敢擅自做主,少不得只能来劳烦母皇了。”

    原来如此。

    女皇略作沉吟,随意道:“重润的婚事且缓一缓,朕细细为他挑选一名门淑女为正妃。其他的孩子,太子看着办就是。”

    “喏。”

    李显应下,微微一顿,恭敬的请问道:“启禀母皇,臣之女秾辉与魏王之子延基年岁相当,臣欲把小女许配与延基为妻,母皇看是否得当?”

    “秾辉?”

    女帝看他一眼,不置可否。李显笑了笑,又道:“还有幼女裹儿,与梁王之子崇训母皇看,可还相配?”

    女皇没说话,只是扫了太平公主一眼,看她一脸的笑,面上也缓缓地泛出几分笑意来,微微颔首:“可!这几个都是好孩子,与我们家的孩子相配,自是天作之合。”

    李显露出个高兴地笑容来:“多谢母皇,那臣这就宣布出去?”

    女皇颔首:“宫里这么多年不曾嫁娶,也该办桩喜事才是。传敕礼部,李武两氏结秦晋之好,须得好好操办才是。”

    “喏。”

    上官婉儿立即执笔写敕。李显隐晦地、感激地朝太平公主看了一眼,太平公主不无羡慕的道:“臣妹在这里提前恭贺太子喜得佳婿。”

    李显笑着道:“阿妹何须羡慕?阿妹府中的新安不也要成婚了吗?张将军那样的佳婿,阿妹还有何不满意的?哪里还需要羡慕旁人!”

    说起张昌宗,太平公主不由笑起来,笑容还带着几分得意:“说到六郎,太子说得有理,六郎那孩子可是我从小看好的,就想着等他长大了招他为婿,盼了这么多年,终于要做我的女婿了,真真不容易。”

    说着,眼珠一转,朝上官婉儿福了福,道:“说来,还要感谢上官修仪,教出这样一个好徒弟,才让我今日能有个好女婿。多谢,多谢。”

    上官婉儿哭笑不得,对她这突来的刁钻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了,唯有苦笑。女皇冷眼看着,笑着假意嗔怪道:“少得了便宜还卖乖,休得欺负婉儿人老实。若不是你下手快,为新安定下六郎,朕少不得要为他从武氏中选一个,可惜,朕还没下手呢,你便定下了。看六郎喜欢的份上,朕便罢了。”

    太平公主心里一突,面上却笑道:“多谢母皇手下留情,待女儿回去定然叮嘱秀儿多多用心,多为母皇作几首曲子来,以酬谢母皇隆恩。”

    谢完了,顿了顿,脸上故作不乐意道:“不过,事情一码归一码,母皇偏心上官修仪,女儿却不依!”

    上官婉儿尴尬,低眉顺眼的低头不说话了。女皇仰首大笑,指着太平公主笑道:“都一把年纪的人了,还撒娇?羞也不羞!”

    太平公主自是不依,笑闹了几句,想起张昌宗,不禁有些惆怅,担忧道:“说到六郎,也不知他怎么样了!母皇也是心狠,那么小的年纪便把他派出去领兵,母皇也舍得!”

    女皇挑眉:“六郎乃是文武双全之才,你只看到他年纪小,朕却看到他把羽林卫统率得仅仅有条,虎虎生威。如此人才,岂可拘泥浪费?唯有重用他,才是对他最好的方式。若让你一味宝贝、护佑着,何日才能真正的成材?何时才能独当一面?”

    太平公主还能说什么,自然只能应道:“喏,母皇说的是,是女儿想岔了。”

    难得有闲聊的时光,正说着,外头突然由远而近的响起奏报声:“喜报!喜报!喜报!”

    殿上诸人不由一怔,女皇反应迅速的吩咐道:“莫成安,出去看看,是何喜报?”

    “喏。”

    莫成安迅速出去,不一会儿,一脸喜色的进来:“喜报!大大的喜报啊陛下!”

    随意坐着的女皇陛下瞬间坐直身子,追问道:“何事?是何喜报?”

    莫成安喜滋滋的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方才外间之人来报,六郎领兵大败突厥,救回万余百姓,遣了手下持露布进京传捷,向陛下报喜来了!”

    “什么?!”

    女皇瞬间从御座上站了起来,满脸严肃:“此话当真?报讯的人呢?传进来!”

    来报喜的人立即被宣了进来,不止女皇,便是上官婉儿、太平公主也一起关切的看着来人,上官婉儿急急地追问道:“张将军大败突厥,此事当真?可有虚假?”

    那人立即道:“回修仪,持露布进京传捷之人还在正门外候着,一路从河北道到京城,哪里还会有假的?也怎会有假的?”

    女皇颔首,目光灼灼:“与六郎一起出征的乃是国老,有国老主事,此事当不假。”

    上官婉儿顿住,一时间,不禁满腹欢喜,激动得无法成言。太平公主眼珠一转,当先跪下致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六郎大败突厥,扬我国威,此乃大大的喜事啊!”

    女皇站在高处,畅快地大笑:“太平说得对,此乃大大的喜事。来人,传敕,把六郎大败突厥之事,昭告天下!”

    “喏!”

第292章 凶名() 
“世茂!”

    狄仁杰匆匆而来,面容沉凝,脚下如风,如果不是一头花白的头发,就这矫健的身姿,哪里能看出老头儿已经是快七十的人。

    张昌宗抱着头盔站在小山坡上,听到叫声回头,微微躬身抱拳:“狄公好。”

    狄仁杰摆摆手,严肃的问道:“老夫听说,世茂你下令把所有突厥人尸首的头颅砍下来,要在必经之路垒京观?”

    张昌宗没否认,点点头,平静地望着狄仁杰。狄仁杰叹了口气,道:“突厥不仁不义,然我朝乃是王道之师,不能学啊。世茂你还年轻,一时义愤可以理解,但是,义愤之下行此不义之事,却是自毁前程,有些事,旁地人能做,但我朝不能做,既是做了能出心头恶气,能让人心头畅快也不行。世茂当三思而后行啊!”

    张昌宗不语,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只是沉默了片刻后,方才开口:“狄公知道吗?小子领军追击突厥的时候,曾责问属下士卒,为何来当兵?”

    狄仁杰一怔,若有所思:“士卒怎么回答的?”

    张昌宗轻轻一笑,眉目透着认真,目光清朗而坚定:“我不曾追问他们的答案,但是,就我这里来说,为什么来当兵却很清楚简单!我要在这沙场上,凭借着我自己的本事和努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我要所有外夷见到我朝的子民,便是心里再不情愿也要以礼相待。而不是让我们的国土成为别家的后花园,想来就来你,想走就走,任人予取予求,不要我们的国民在别人眼里等同于低贱的牲畜。狄相,我们是人,所有人都是人,便是地位权势不同,但都是人,不该任人屠杀!身为军人,我要做国家与百姓尊严的屏障,我要保护他们!在我心里,这才是军人的荣耀与责任。”

    狄仁杰严肃的面容,缓缓柔和下来,目光就像在看一个看重的后辈,没有慈祥,只有严厉:“原来世茂你是这么想的。”

    张昌宗回头,脸上的笑容就算狄仁杰这等老头子看了,也只觉得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可惜这里没小娘子,若是让小娘子看了,怕是要哭着喊着非莲花郎不嫁。老头儿眨眨眼,可惜这样的小郎君已经被薛大家订下了,不然,倒是可以收做女婿孙女婿也行啊!等等,貌似家中也没适龄的女孩儿,可惜,可惜,真真可惜。

    心里在暗自可惜,脸上还注意狡猾的不露分毫。某被人暗自夸了颜色好的少年还不自觉,笑得眉目疏朗,眼神仿佛在发光,神情坚定且自信:“不瞒狄公,我知道这座京观一搭,会有很多人骂我,甚至是我朝的人,也会有人骂,骂我不识仁义,但是,骂也好,夸也好,我都不在意。我还年轻,这是我第一次领兵打仗,虽然胜了,但战绩还不足以服众,不足以让我威名远播。不过,威名传不了,先传凶名我也不介意,只要能威吓拿我们的国土当后花园逛,拿我们的百姓当牲畜对待的贼兵就好!我要让他们知道,只要有我张昌宗在一日,这中原大地就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我朝百姓就不是他们眼中的两脚羊,我们勤劳所得的粮食,不是他们可以随意劫掠的东西!总有一天,我要周边四夷听到我的名字,就不敢入侵我中原一步!”

    狄仁杰看着他,看着他坚定地神色,知道他不是说大话,是心里真这么想的,也是想这么做的,恨不与君同少年,可怜他已垂垂老朽,不然,真想看着眼前这少年成长,看着他有朝一日如程务挺一般,就像当初的程务挺一般,名字在草原大漠回响,在四夷中流传,只要有他在一日,就不敢有叩边之时!

    可惜啊,他已经老了,这一次抚边,应该是最后一次了!狄仁杰笑起来,心中感慨,口中却问道:“世茂可还记得老夫曾上疏陛下,建议撤掉安西、安北两处都护府的事?”

    怎么扯到这里的?!

    张昌宗有些疑惑,但还是点头道:“自然记得。还记得小子当时还反对狄公的疏议来着。”

    狄仁杰道:“老夫何尝不知这两处都护府的建立,耗费了数代将士和君王的心血,撤掉容易,再建甚难的到来,可是,国库没钱了!打仗看似只是一道敕令、诏书的事情,只是将士们用心用命的事情,但粮草、军械、马匹等等,背后全都是国库的钱粮在维持。世茂可晓得?”

    张昌宗认真的点点头,道:“司马法一书曾言道,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大,忘战必危。狄公是告诉小子这个道理吗?”

    狄仁杰点点头,语重心长:“世茂明白这个道理就好,只望世茂来日征战南北之时,不要忘了你身后的百姓,战争非是意气之争,战争乃是一国重器,不可不动,也不可妄动。”

    张昌宗肃然,躬身作揖,一揖到底:“多谢狄公教导,昌宗拜领!”

    狄仁杰摆摆手,叹道:“老夫本意是来说服世茂不要建京观的,如今倒好,老夫竟然被世茂说服了。罢了,既然如此,这京观便建吧。不过,世茂要想好,此乃你之决议,你之志向,老夫不会与你一起担责。”

    张昌宗平静地点头:“喏,狄公放心,这是小子的决定,不会后悔,也不会更改。”

    狄仁杰没再劝说,只是伸手拍拍张昌宗的肩膀,然后便走人了,不再干涉张昌宗的决定,也不再妄图劝说他改变主意。

    待狄仁杰走后,陈子昂找了过来,略有些急切的问道:“狄相说什么?反对你建京观吗?他劝说你了吗?”

    这个中年愤青!

    张昌宗笑着竖起剪刀手,也不管陈子昂看不看得懂,笑道:“陈师放心,狄公被弟子我说服了!”

    “那”

    陈子昂不禁有些激动。张昌宗淡淡一笑,眼神微冷:“可以传令,择地建造京观。”

    “喏!”

    陈子昂响亮的答应着,立即兴冲冲地亲自传令去。

    若说对拿突厥的人头建京观最支持的人莫过于陈师,他也是对突厥主战最坚定地人。要不是张昌宗心里头早有主意,又是心志坚定不会轻易被人影响的人,怕是早就被中年愤青鼓动得头脑发热了。

    张昌宗觉得,往往拥有一腔报国热情的人,其实大多是赤子心怀的人,他们单纯,他们热忱,他们的爱国热情值得肯定。但是,恰当的时候,要给中年愤青同志降降温,给他一点儿冷静且正确的引导,不然,怕是要好心办坏事。

    还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