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小学教师在大明 >

第97章

小学教师在大明-第97章

小说: 小学教师在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希伊先生这是想保持书院的领先地位啊,毕竟书院的资料外泄,不入书院的学子也能根据这些资料来了解清渊的教学思路,若是晚上一个月,这一影响就不大了,因为书院考较基本上是每月一次,迟上一个月拿到资料,就永远比书院晚一个月接受新思路。

    虽然对自己的销售有所影响,但是问题不大。张籍想了想还是应了下来道:“可以。”

    “其三。”希伊先生忽的面色变得有些严肃,“张籍你刊刻试卷这一提议,让我有了个想法。江南一带文教兴盛,书院多有自己的书院文集,文集流传,其学子讲郎名声亦随之流传,故有东林书院名声之盛。而我清渊书院向来无人通晓此道,现由我主持,由你组织,效仿江南之地书院做法刊刻清渊书院文集,以此宣扬我清渊文风。”

    著书立说,是古今文人一致的追求。希伊先生要刊刻书院文集,传扬清渊盛名的做法无可厚非,由此看来希伊先生依旧有一颗进取之心。对张籍而言,宣传自己的母校的事情当然做得,发行书院文集母校得名自己得利,乃是双赢的局面,张籍当下应道:“此事亦可,学生当尽快做出方案。”

    希伊先生闻言道:“既然你应得这三事,那刊刻试卷册子就交于你,这书院文集之事你也要尽快拿出个章程。”

    “学生明白。”张籍大声应诺。

    ……

    大明万历十年的十一月,朝堂内风云变幻。

    言官纷纷弹劾死去的张居正,皇帝最终尽抄其家;边疆上,镇守蓟门的戚继光被调往广东,一代名将从巅峰开始滑落;皇城中,曾被万历皇帝亲切称为大伴的冯保被问罪,在慈圣太后的进言下才从轻发落,被逐至南京皇宫任其自生自灭;还有一大批张系官员被罢免谪贬,自此张居正在世时留下的影响被削弱几近于无。

    国家层面的风起云涌,暂时还影响不到临清州,不过即将步入腊月的临清城也与往年有所不同。

    不知什么时候,临清城的街头小巷,尤其是书院、州学的所在地附近多了一批怀揣传单的小童,他们看到貌似书生的读书人便跑上前去喊道:

    “清渊十月密卷,三元书坊让你与清渊书院同行。”

    “还在为县试苦恼吗,十次模拟,百次练习,三元书坊圆你县试梦,圆你童生情。”

    “与讲郎对话,得答题思路,科场青云路,三元书坊助你一臂之力。”

    “来三元书坊,购清渊密卷,助你连中三元。”

    “走亲访友送什么,送鸡鸭,送金银,不,送清渊密卷,送你锦绣前程。”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清渊密卷。”

    ……

    三元书坊外人山人海,似乎整个临清城的读书人都聚集到了此处,这几天的广告效果不错,十多两银子的成本就有这样的效果能让满城皆知,果然是没有经过后世广告洗礼的淳朴大明人。

    “贤弟,今天还不出售十月份的清渊密卷,天天都有这么多人来,你确定这样可以吗?”张百万站在书坊二楼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众人对身旁的张籍道。

    “张兄莫慌,要沉住气,时间还不到。”张籍笑了笑道,“十一月的考较试卷还没出来,十月份的就不能发,我答应过山长的,还有,这叫做饥饿营销,这样没事儿。”

    “什么?饥饿也能卖?”张百万不明所以。

    张籍笑了笑又向楼下看去,这次他采用的手法正是后世惯用的饥饿营销,利用和希伊先生约定的空档期,提前做了大量宣传却有意不出售,只说第一批刊印出来的册子被书院抢购一空,制造了供不应求的假象,吊起了士子们的兴趣。

    万历十年腊月初二,清渊密卷第二期在书院发放,第一期在三元书坊也随之放出。

    初二开售这天,上午三元书坊刚一开门就涌入了大批士子,被宣传广告吊起胃口的人们,在粗粗翻阅之后,仿佛不要钱一般将二十多天加印的四千册清渊密卷一扫而空。

    清渊密卷印刷精良,字迹清晰,用的是时下盛行的线装,封面上有一石条形阳文印章,以纤细有力的线条,印着两个亮丽大气的篆文——三元,字的周围有繁复的云纹,这正是那个雕版匠人老周头之子周小柱设计的三元标志。

    在他们看来,这些出自清渊书院的内部资料,的确是用处极大,只看那第一道题的解析,几乎人人皆有茅塞顿开之感!心中不约而同的浮现出一句话——原来应该这样解答!

    无论何时,学生的钱最好赚,古代都言穷书生,但是在买书的问题上穷书生也很大方,张籍将每册清渊密卷定价一钱银子,这个价格不可谓不高,但是读书人们皆是咬咬牙买了下来,无他,这第一期中,张籍给的干货十足,对每个渴求知识的学子来说都有着极强的诱惑力。

    教辅销售第一天,清渊密卷脱销,三元书坊大获成功!

第二百一十二章 腊八文会() 
    随着清渊密卷大卖,被选入其中的文章和解析,其作者或为学子、或为讲郎都陆续收到了来自三元书坊的额外收入。

    见此,有一些功课不好无望入选的学子,本着吃不到葡萄是酸的的心理,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说法故作不屑;当然这只是少数人,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临清州,受大环境的影响,士子们虽然嘴上说不言利,但是若有好的经济之道,也是会欣然去做。

    就像现在,在三元书坊的真金白银诱惑下,不少家境拮据或是花钱大手大脚的士子们纷纷打听如何能入选密卷,以期能赚一份外快。

    至此清渊书院和三元书坊双双得利。

    时间进入腊月,距离年关就越来越近,清渊密卷开售也有七天。

    这日正是大明上至皇宫大内、下至草根农夫普天同庆的腊八节,白日里书院举办了盛大的祭孔仪式,张籍这次不是作为学生,而是作为讲郎站在教师队伍中,接受众位学子的拜师礼。

    看到学子们有礼有节的举杯敬茶,春风一度十里桃花,不如育才树人数名弟子,不知为何,一种身为教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腊八祭礼结束时,一个消息传遍清渊书院——当晚与张园暖阁举行腊八文会!书院讲郎和内院士子必须参加,外院士子不作要求。

    这个消息是山长希伊先生发布的,众人纷纷议论为什么要如此突兀的举行腊八文会,往年可没有这个项目。个中原因只有寥寥数人知晓,张籍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这次的腊八文会是张籍提起的,得到了希伊先生和张百万之父张老财的鼎力支持。张籍的目的是借这次文会收集佳作刊印;希伊先生是想为清渊文集增加内容、传扬书院之名;张老财是附庸风雅,家资百万之后又想得士林声望。三者各取所需,恰好形成合力,促成了这次的腊八文会。

    为了这次的腊八文会,张老财也算是下了功夫,因为晚上天气寒冷,张家召集一溜七八顶暖轿和二十多辆马车停在清渊书院门口接送参与的士子讲郎。

    腊八之夜的张园张灯结彩,配合着冬日中的松柏长青,并不显的枯燥单调。从门口处开始,沿着走廊一个接一个的大红灯笼,指引着通往张园暖阁的道路。那长廊穿过一道溪水上有薄冰,下面却依然流水潺潺,令人啧啧称奇。

    来往皆高士,登门无白丁。此刻门口来往士子络绎不绝,又独自而行的也有三五好友结伴而入的,招呼谈笑间甚是热闹。

    张籍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宣传三元书坊的好机会,在众人进门时,都会领取一份精美礼物,里面包括带有三元书坊标记和定价的毛笔、洒金纸笺、笔洗等物。

    看到这个场景,若是有一个后世体制中人穿越至此定然会大声惊呼,这不就是开会时领的纪念品吗,原来数百年前的老祖宗们就已经这样做了。

    起初张籍说要免费投放一批纪念品时,王掌柜、二弟张卫包括一向灵通的张百万都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白白送给别人呢?当时他们都是持反对态度的,但是当张籍说出其中关窍后,张百万三人都再无异议。

    张籍是这样对他们解释的:三元书坊现在主要做的是普通图书、教辅书、休闲书吧、纪念品、工艺品这些生意,对于纪念品和工艺品的生产已经有了成熟渠道,销售上也打出了一定的名声,但是做游客的生意有一点不好,和后世旅游业一样,其有淡旺季之分,就像现在受冬季和南方水灾的影响,游客骤减,收入大幅下降,若不是有新上架的清渊密卷销售,这几个月可以预见的是利润大减甚至赔钱。

    将纪念品和工艺品做成文人日用消费品,这就是张籍给出的理由。换成后世的话就是,我们要做文具!

    当今天子重文章,满朝一片朱紫贵,原是寒窗读书人,无数人视读书科举为青云之路,这笔墨纸砚的消耗定然少不了,若是在这方面打开销路,形成以经义书籍和文具销售为正道,以教辅书和纪念品为奇兵,正奇相辅相成,三元书坊的腾飞指日可期!

    且不提这张园门口的小插曲,但讲讲郎和士子们来到暖阁后的惊讶。

    为何惊讶?

    只因暖阁之外寒风刺骨,而暖阁之中温暖如春却不见一盆炭火!

    还是张百万在场中解开了众人的疑惑。

    原来,此处暖阁坚实的青砖地面下面是空的,在建设之初就有匠人设计了火室、烟道和火门,在青砖地面下砌好烟道,在冬天里面是可以烧柴或是烧炭,通过烟道传烟并合理配置出烟囱,以达到把青砖温热而后传到室内,使室内产生温暖的效果。这样的取暖方法有散热面积大,热量均匀,没有烟灰污染的好处。

    听了张百万的解释后,众人中有忍不住的摸了摸脚下地面,这地面果然是热的。

    这大明版的地暖设计让张籍对古人的智慧心服口服,他原来只是在游故宫时,听说皇宫中有取暖用的地龙,不曾想民间之中也有。

    说是暖阁,其实面积甚大,能容纳四五十人同时入席。

    暖阁北为正座,有希伊先生,周学正居于上首,下面左右按距离远近分列讲郎和学子,中间有张园乐师奏乐,舞姬起舞。各个案几旁不时有张园的仆役穿梭往来给士子们送上瓜果、茶水、美酒。

    因为此时文会还未开始,张籍出了厅堂,在回廊、露台上居高眺望着张园冬日美景,随处可见徜徉、高谈阔论的士子。这般规模比张籍曾经参加过的清渊雅集要隆重的多。

    不多时,张老财也到了席中,张籍等人知道时间差不多了,纷纷返回暖阁。

    希伊先生看到众人皆已落座,向身边的张老财低声说了几句,只见张老财一拍手,丝竹之声起,一众舞姬翩翩起舞。

    至此,张园暖阁腊八文会正式开始。

第二百一十三章 清渊文集() 
    且说腊八文会于丝竹之声、翩翩舞姿中开始,约莫盏茶时间后,在众人恋恋不舍,意犹未尽之下,暖阁内曲停舞收。

    希伊先生双手一拍合击下按,示意厅中安静。

    只见希伊先生对众人道:“昔日总听人言道江南文教兴盛之地,各大书院皆有文集传于坊间,以扬起名,以教其民。我清渊书院于成化年间也有文集刊发,不过事有所变,未能持久,今次办腊八文会,聚众人于张园,是为重办清渊文集之事。”

    希伊先生说完稍作停歇,环视厅中,初闻此事的讲郎和学子们小声交谈、议论纷纷,只有张籍王讲郎和张百万等几个人,安坐于案几之后,丝毫不觉的惊讶。

    “成化年间,清渊文集旬月一刊,每刊五十篇文章,皆选自书院讲郎、士子佳作。今日与会众人或为书院的得意弟子,或为学识渊博的各院讲郎,清渊文集主要录用你们的文章,今次文会之中你们皆要或成文,或作诗一篇,待回去三日内再各写两篇文章来,不要拿往日旧作来凑数,要现写,诗赋,古文皆可。我与教习会替你们在两篇里,选一篇署名在清渊文集上,作各自著作刊发。这是替你们扬名的机会,尔等要用心写。”

    希伊先生讲完,厅中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这是个好事啊,诸人多是应声点头,纷纷表示要做出好的诗文,来为书院扬名。

    外院的学子没来几个,这不必说了,在内院的学子基础都很扎实,若是综合而论其中绝大部分都有取得秀才功名的实力,所欠缺的只是运道罢了。诗词讲究天赋灵感他们可能做的不够好,但是对于制艺文章他们作得却都不差,每月五十篇,这取中的几率很大啊,这虽比不上大儒们的著书立说,但也能算的上扬名于外了。

    中国从古到今的知识分子都有一种立言立说之心,古代稍有成就的人就要刊刻几本文集,就拿当世来讲,名将戚继光算是半个文人,即便如此他还要留下如《止止堂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这样的作品,因为他知道人不可能不朽,而书本思想却可以流传后世;看过古人在谈后世之人,基本上是个像明星、大企业家这样有社会地位的人都要花钱出本自传,有没有人买单他们不管,只要有成书即可;这是古今名人,即便不是名人,后世的一个普通人甚至是个小学生,当他得知自己的作品被发表后,也一定是会欣喜若狂。

    留只言片语于世,这是知识分子一致的追求!

    “重新刊刻清渊文集,确是一件好事,可是我翻阅书院资料,发现成化年间书院自行刊印文集,是因为院内自有书坊一座,但是后来书坊经营不善入不敷出,文集也就此停办,今时若是要办文集,这书坊还要重建,一切重头开始,所费颇多啊!”

    众人讨论片刻后,有一个声音传来,提出了疑问。

    厅中众人看向说话处,是一个书院的老讲郎,平日里他管着书院菜园等后勤琐碎事务,在书院开支这一点上他有发言权。顺着老讲郎的思路想去,的确,说复刊容易,具体做起来难啊,这并不是只要有优秀的内容就能成刊的,还需要一系列实际操作来完成。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