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小学教师在大明 >

第16章

小学教师在大明-第16章

小说: 小学教师在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案几之后的诸位塾师有的对自家学生信心满满,悠然自得的看书品茶,例如那清平乡来的吕才;有的自家学生没读到《论语》,患得患失间手捧书册而不知其言,端起茶盏而不知其味。

    上午讲的课题是关于读书砺学之言,下午的考较题目也是如此,张籍今生后世两次为人,皆研习日久对此熟的不能再熟了,未及动笔已是胸有成竹。两炷香时间也就是相当于后世两个小时,时间充足,张籍并不着急。

    案几上摆着一锭松烟墨,配一方雕花石砚,清渊书院果然是财大气粗,寻常社学鲜有人用这么好的墨锭石砚,毛笔乃是书院自制的,大中小号、狼毫羊毫兼毫一应俱全,笔杆上刻着书院荷香、塔岸闻钟、鳌矶凝秀等语,纸倒是寻常,是城里书坊出的竹纸,不过也较张籍平时所用的毛边纸质量好。

    张籍取了墨锭,加水少许轻轻研磨,光色油亮隐有松香的墨汁渐渐浸出,轻嗅墨香,张籍心下一赞,果然是好墨,这种品相放到后世淘宝也得接近两张红色毛爷爷一锭,那时自己不过是用十几块钱的一得阁的成品墨汁写字。

    走神这么一会儿石砚内的墨积了不少,看了看有些浓稠便加了些水,张籍从笔架上挑了一小号兼毫毛笔,顺了笔锋试了试感觉浓淡相宜,便取一张竹纸铺在桌上,微一思索,笔触纸面,锋健腾挪之间,以钟书笔法行文,“古今贤文,读书砺学篇”九个字跃然纸上。

    张籍收回毛笔在砚台上顺锋,看了下刚刚写的几个字,感觉所书尚可,并未因一两天没写而生疏。便另起一行继续书写,后世教材中选用的《古今贤文》劝学篇、读书篇历历在目,犹如一本翻开的课本,写起来简直不要太轻松,张籍所要做的就是注意不要出现简体字,把字写好写对。

    “枯木逢春犹在发,人无两度再少年。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儿不学……”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张籍手腕微动上下伸曲、左右舒展,行文圆转如意,渐入佳境。一行行字迹渐渐在微黄的竹纸上显现,行笔缓时,钟繇小楷的古拙厚重扑面而来;运笔疾时,钟书的灵动飘逸沁人心脾;两者看似矛盾但又宛若太极图一般,阴阳相和浑然一体,端的是意趣盎然。

    不一会儿劝学读书两篇约四十余句,五百多字便写完了,一眼撇去发现不知不觉间砚台内的墨已是不多。张籍放下毛笔研墨,看向讲台,三足香炉中的第一炷线香还没有燃尽。

第三十二章 书院考较(下)() 
试了浓淡调好墨汁,张籍闭目定神稍稍理了理思绪,又取了一张新纸落笔写了起来。

    这是本次考较的第二部分,默书《论语》中的读书砺学之言这是一道拔高题,对其他蒙童难度颇大,其难点有五:

    首先你要通读《论语》全文,其次要通晓其意,第三要熟练背诵,第四要精熟默书,最后要能在全书二十几篇近两万字中找出关于读书砺学的句子,这五个坎一层比一层难,三十多个学童,倒在第一个坎的至少十人,倒在第二个坎的得有十人,第三,第四再去十人,能够全部完成的十不存一,凤毛麟角。

    不过对张籍而言,两世所学加上今生天赋异禀的记忆力,这简直是如同抄书一般容易。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

    “子曰:学犹不及,犹恐失之。”

    随着一个“之”字的最后一长捺拖出,至此《论语》中五十多有关读书劝学的语句已全部写完,张籍感觉没费多大力气,洋洋洒洒千余字就已落于纸上。

    细看试卷,其所书章法疏密有致、点画精妙绝伦,不看内容单论这笔字已是让人赞叹不已。既然打定主意要展露才学,求得关注,这份卷子虽然简单,但张籍也是用了十二分功夫,从内容到书法都力求完美,尽心尽力的成果当然不会差。

    不过写得兴起的张籍并未就此停笔,而是向后世自己写作品一般随即以行草另起一行,落款道:“辛巳年夏月仓上社学张籍书。”

    要是能盖上几方闲章以装点,印上名章以留名,那就更加完美了。只是这个时代自己家贫买不起印章石并未刻章,可惜啊,不过现在自己卖出了话本封神榜,有时间在城中买几块印石,或者让张百万帮着找几块?张籍漫无目的的想着,随后摇了摇头,将笔搁在笔架上,展开纸张,吹干墨迹。

    此刻那三足香炉中的第二柱香尚未过半!

    张籍又看了看四周,蒙童们还都在冥思苦想,能写的,能记起来的都写了,没读过《论语》的也把希伊先生上午所讲的几句写上。此时不肯交卷那是因为觉得自己还能再想起点什么,还想再努力努力。

    前去交卷吧,虽然有类似“棒打出头鸟”“出头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中庸之道方是根本”“韬光养晦”“不争是争也”等一大堆话,但这都是身份地位到达一定层次,有了资本后才能作数的。读书科举一途,竞争之激烈更胜于后世高考,对自己这样的农家子弟而言,不出头怎么能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优秀,不争是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自己的。想到此处张籍卷起作答完的两张竹纸,起身离开座位站在过道中,躬身向前作揖道:“秉先生,学生已作答完毕。”

    此语一出,安静的讲堂顿时为之一动不复平静,坐在前排的塾师和蒙童回头看向张籍,后排蒙童的目光也注视着张籍,讲台上放下书卷的希伊先生、侍立在一旁的陈端的视线都集中到了张籍身上。心中都不约而同的出现了一个疑问:“这么快就写完了,这人是谁?”

    参考往年的情况,希伊先生对自己出题的难易度心中有数,对蒙童的课业水平也有一定了解,《论语》这种拔高题,这些蒙童能全答出来的根本不可能有,顶多答出十几句,这还要带上上午自己讲的例句。

    想是这个学童只答完了《贤文》题,《论语》题只写下了上午讲的例句,大概这蒙童觉得如果所有人都是这般水平,他能提前答完交卷,可以以速度取胜。这倒是有些取巧了,不过也算有几分急智了。希伊先生如此想到。

    又上下打量了下张籍,见他衣着整洁,行礼有度,举止得当,目光有神,是个质朴知礼的少年,希伊先生缓缓的点了下头,道:“陈端,把这位学童的卷子拿过来吧。”陈端应了声是,从张籍手中取过了卷子,期间也好好的打量了下这个昨日闯入藏书楼的少年。

    张籍回到案几之后坐下,众人的目光也收了回去,至于各人心中所想,细想起来也无非就这几种情况,一是嘲笑他不自量力提前交卷哗众取丑,还不如挨到最后一起交卷,浑然与众;二是想到还有提前交卷在众人水平相仿的情况下以时间取胜,抓紧下笔完成试卷;最后就是无动于衷,自顾自的,毫不理会。

    不一会儿张籍提前交卷引起的连锁反应就出现了,陆续有人交卷,陈端也是一一取回放到希伊先生案几上,第二个,第三个交卷的学童张籍仔细注意了下,是跟在清平乡社学塾师吕才身后的。

    张籍看向张义先的方向,发现他已经停笔,正在检查有无疏漏,这个进度在来此的三十多人中也算中上了。

    “妙、妙、妙!”突然讲台上传来一阵赞叹声,台下众人看向前去,只见希伊先生手持一张竹纸,面露欣喜之色,那是第一份试卷,正是张籍所书,这仅仅两张竹纸大小的试卷希伊先生看了许久竟还未看完,能得其赞叹,这定有过人之处,众人再一次看向张籍。那是自己的学生啊,张老夫子微微缕了下胡须,颇为欣慰。

    希伊先生将这一卷放在案几右侧,取出下一份,须臾便是看完,摇了摇头,又是取出下一份……

    时间飞逝,台下众学童奋笔疾书,冥思苦想,台上希伊先生翻看试卷,不知不觉第二柱线香已是燃尽了。

    “珰……”磬声响起,“时间到。”陈端朗声道,随后下了台去将试卷收上前来。希伊先生看了看台下道:“诸位稍作,很快就能批改完毕。”话音刚落,门外进来三名书院教习,均是头束飘巾,身着交领宽袖直缀,清瘦儒雅,一起到了台上,被希伊先生吩咐了几声,三个教习和陈端四人各自寻了个蒲团坐下,拿起几份批改起来。

    约莫一盏茶时分,三十几份试卷已全部批改完毕,此时台上五人手中传阅的是一份试卷,互相讨论着。台下的蒙童和塾师们也在小声的交流,张老夫子一直关注着自己的学生,他在第一排看得真切,那正是自己学生张籍的,五人传阅评判,难道出了什么问题吗,心下不由得紧张起来,鼻尖也是微微见汗。坐在第三排的张籍倒是无所谓,无他,胸有成竹尔。

    意见交换完毕,希伊先生清咳一声,时刻关注着台上阅卷情况的众人肃然一静,静听希伊先生的讲话。“诸位,经过我和书院几位教习的评判,此次考较首名为仓上张氏社学张籍。”台下顿时一片哗然,吕才之流那是不可置信,要知道往年仓上张氏社学可都是垫底的啊;和张老夫子交好的塾师都是向夫子祝贺,道声恭喜。

    只听希伊先生又道:“此子所答《贤文》题,语句精确,理解颇深,字词无错,找出四十六句,数量最多;《论语》题找出五十三句,数量最多,同样精确,字词无错;更难得的是观其所书笔法,楷书得钟繇之法,行书有二王并米元章之风,颇有大家风范。张籍,你上台前来。”

    闻得希伊先生召唤,张籍整了下衣装,从容的走向台前。不虚此行,不负所求,结果已出,自己被评为首名,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得了书院山长的赏识,在州城读书人的圈子中算是有了小小的一个站着的位置。

    “张籍,明天晚上的清渊集会,你便站在我的身旁。”看到张籍在前台站定,希伊先生微笑着看着他道。

    “这……”张籍有些为难,古代读书人中最重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往年的清渊集会,各社学蒙童都是跟着各自塾师出席,立于塾师身后的,这个规矩场上人都是知道的,如果是一般十三四岁的孩子怕不是早就应了下来,这可是一份难得的殊荣啊。可张籍不是一般孩童,两世加起来得有四十一二了,如此应了下来,怕是要留下见利忘义的话柄啊。

    正为难间,突然身后传来一声话语,“你这孩子,还愣着什么,还不快快答应。”原来是张老夫子,他看出了张籍的为难,心中一阵欣慰,为张籍前途着想,忍不住催促起来。

    “是我高兴太过,疏忽了征求令师的意见,张籍,令师张夫子已经同意了,你意下如何?”希伊先生并没有因张籍没爽快的应下来而生气,而是赞许的看向他。

    “山长提携,学生焉敢不从。”有了张老夫子的许可,张籍爽快的应道。

    正是:

    吾家有子千里驹,

    今始出庐踏征途。

    江山如画蹄声疾,

    且看他日执金吾。

第三十三章 雅集前夜() 
六月天,孩儿脸,这虽然已经过了六月,还是抓住了夏天的尾巴,天气说变就变。下午还是白云飘飘,众人吃过饭后挨到了傍晚就起了风,开始是凉风习习,现在已是大风呼啸,院内的竹林翠柳的枝叶随风摇摆,发出了梭梭声,东边的阴云渐渐充满了天空,愈发阴沉,正是潇潇大风起,晚来天欲雨。

    相比于屋内的闷热,不少学童和塾师都搬了矮凳或者马扎到了门前走廊乘凉,张籍和张义先两人也是各自取了一个马扎坐在长廊里,看竹林古树,听蝉鸣蛙声,感受这难得的夏日清凉。

    今天下午讲堂上山长希伊先生对自己的赏识有目共睹,张籍并未就此得意,今世的父母为了能够给自己提供一个读书的环境,已是万分不易,父亲的背影日益佝偻,母亲的皱纹仿若刀刻,弟弟的肩膀被地里的农活磨破,就连妹妹的小手也因长时间做杂务起了老茧。

    前世的自己乃是八零后,在计划生育的大环境下长大,是无数小公主小王子中的一员,就算家中曾因下岗风波而一度条件紧张,也没有在吃穿用度上受过委屈,还在升初中时,拿出当时家中仅有的三千八百块钱做学费上了刚成立的教学水平顶尖的私立初中,可怜天下父母心。前世的自己没有兄弟姐妹,年纪越大越感孤单,到大明生活的这一个月来,弟弟的顽劣与信任,妹妹的照顾与崇拜,这是一种难以言表别样的感觉,这是一种独生子女永远缺失,永远感受不到的幸福,或许这是血浓于水的兄妹之情吧。

    弟弟的年纪在后世约莫该上小学六年级,妹妹是上五年级,本应是无忧无虑,尽情玩耍的年纪,再过个一两年就到了懵懂的青春期,做个五彩斑斓,记忆深刻的美梦。哪像现在吃上一块点心,一只鸡蛋就感到无比幸福,小小年纪和大人一样为一家人的生计操持奔波,而自己这个做大哥的呢,手不能持、肩不能挑、吃的最好、用的最好、什么活都不让做,举全家之力供自己读书,心中有愧啊。

    今天的崭露头角不过万里长征第一步,这只是刚刚开始,后面能将这份赏识提携变为科场进步的台阶才是正道,时不我待,绝不可辜负父母兄妹的期望!

    抬头看向远处的在大风中岿然不动的古柏,张籍忽道:“风卷竹林柳弯腰,招得云雨逞天骄;鬼神俱惊身不动,岿然立于清渊郊。”

    “嗯?”身旁的张义先惊异的看向他。

    “要下雨了。”张籍道,随后起身拎了马扎转身走向房门。

    一道闪电照亮了整个庭院,茂盛挺立的古柏格外显眼,“轰隆……轰隆……”长长的响雷姗姗来迟,那雨先是一点、两点,须臾便如豆大,最后更如瓢泼一般,倾盆大雨随之而下,砸的枝叶屋顶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