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宋如歌 >

第34章

南宋如歌-第34章

小说: 南宋如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又过誉了,小子只是随口赋诗一首。”张曜宗谦让着说。

    “光世啊,虽然虚己者进德之基,但你要我们怎么活啊。你刚才吟唱的必然是千古名句了,你再谦虚就让我们的脸放哪啊?”赵瑗虽然说的是批评张曜宗,但是言语中的赞许是怎么都隐藏不住的。

    “好小子,你这随口一诗就能传扬临安,上次的不就传遍了吗?”韩世忠也帮衬道。

    “上次的?还有一首吗?”赵瑗好奇的问韩世忠。韩世忠才醒得说漏嘴了,“上次我说我做的那首诗也是光世做的。”韩世忠呐呐说道。

    “哈哈哈”赵瑗笑了,“我说上次那首诗的格局不像韩元帅的风格嘛,原来也是光世的作品啊。”

    史浩问道:“哪一首啊?”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赵瑗把上次韩世忠占为己有的诗念了出来。

    “这也是光世所作?这前面的萧萧之意怎么会由一个孩子做出来呢?”史浩表示了一贯怀疑。

    韩世忠又老着脸说:“光世上次只吟了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尤须待阖棺’是我让光世把诗句补全传扬了出去。”

    史浩这次也只能大赞张曜宗大才了,补全的诗句不仅意境不失还更贴合韩世忠的身份,全诗更是深深的透出爱国之意更与今天的诗句有互相补充之妙用。只此两诗必然让张曜宗轰动江南文坛。

    “光世啊,我府中也有好酒,一会当浮一大白。此诗甚妙。”赵瑗越想越觉得高兴。

    张曜宗汗了一下,“那个王爷,草民还不会喝酒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小王忘了,汝大才总让我忘记你的年龄。那你就跟永嘉喝冰饮子吧,我们喝酒,哈哈哈哈哈。”赵瑗看着困窘的张曜宗也觉得很高兴,这样张曜宗也才像一个凡人,不然就算自己贵如王爷,也会有压力啊。

    “王爷,小点声,小郡主好像睡了。”张曜宗低声提醒赵瑗。赵瑗看永嘉固然已经睡着,也连忙以食指触唇做出噤声表示,将永嘉抱在自己怀中让她好好睡觉。

    几个人都不说话了,静静的想着自己的心事。马车压在石板路上咯吱咯吱的,一路传扬出去。

    普安王府在凤凰山脚下,远方可以看到钱塘江边闸口白塔岭的那座白塔,垩饰如雪,通体洁白。向山上看去,就是鳞次栉比,连绵不绝,金碧辉煌的宫殿。赵构他老人家就住在那里面。抬眼往山下看就能看见儿子家,还真是不放心儿子啊。恩平郡王府倒是离凤凰山稍远一点,离御街近一点,方便恩平郡王放荡不羁的生活。

    普安王府静静的屹立在一片松柳之间,府门吊着四盏大红灯笼,站着两个持戟侍卫。内侍大开朱红府门迎进马车,迎门就是大殿,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蟒纹的鎏金铜叶。转过大殿,灵台楼阁又是一方天地,绿水池塘,锦鲤浮游,硕大的荷叶上小蛙静静的享受着夜晚的宁静。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古人。”“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张曜宗深深被这美景吸引。

    “呵呵,见笑了,小王不喜繁复,就是喜欢看这些游鱼,翠竹而已。”赵瑗说道。

    “王爷真雅士也。”张曜宗由衷的赞叹。

    叫了永嘉乳母带她去休息。赵瑗招呼三人去了偏殿书房。叫了内侍再上茶点。

    “光世啊,如若不嫌弃,以后可以长住这里如何啊?”赵瑗盛情邀请张曜宗。

    张曜宗想了想说:“谢王爷厚爱,但还没跟韩帅学完本事呢,还是先在韩府跟着韩帅历练一番再说吧。若王爷召唤,不敢不应。”

    “好说,好说,待光世学成,定要来敝处小住啊,我们可以研讨诗文,

    “好了,来先尝尝我府上的肉羹,也是别有风味。”赵瑗盛情邀约,无奈几人都是刚才吃的不要命,这会实在没有肚子吃啊。“王爷,省省吧下次吧,这次真的是吃不了了。”赵瑗摸摸自己的肚子也是实在吃不了了。“算了,下次只好不吃光世的手艺才能有肚子来吃了。”几人都笑了。

    “小猴儿,刚才我见你的地图上还有好多圈圈,我有点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要不让我再看看。”

    张曜宗心中暗叹,韩世忠到底是老将军啊,对这东西的敏感还是比赵瑗,史浩强,不过你要能自己看懂就厉害了,这是等高线。这可是我的老本行啊。

    赵瑗,史浩在韩世忠说出来之后也对这怪异地图有了兴趣,一起趴在图上试图看出秘密。张曜宗不理他们,自己去找了纸笔,去画实例图了。

    等到张曜宗把示例图画完,三人也没有研究出来。

    “王爷,师傅,史大人,这是示例图,你们先看看示例图再接着看图,看能不能看出究竟。”张曜宗把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示例让三人研究,自己拿了杯菊花茶浅酌一口。悠闲的等着三人。

    看着三人依然一头雾水,张曜宗在标线上标上数字,再一一解释。越解释韩世忠眼睛越亮,牛啊,这样可以在图上就把高山,河流都看出来了,还能把地势也看出来,那简直可以决战千里之外了。

    韩世忠正色道:“曜宗啊,你这法子可谓国之利器啊,不要外传啊。于我宋军可有大帮助啊,你功在社稷啊。”

    “呵呵,师傅你别把我夸到天上了,徒儿还有很多不足,我自己知道,此法虽好,可还要有人去测数值才有用啊,你没看我只画了旗山和这里的凤凰山。这个方法我就献给王爷和师傅了,你们只要能找到足够人手去测地形,我能把整个大宋都画到这图上。”

    “人我多的是,你说怎么测吧。”

    “师傅,没那么简单,最起码要能看得懂等高线,要会测量,要会算比例尺,要会看水平线,会测距,会测高,关键还要深入北地,窥测金人战略要地,险要地形,最重要的是保密,这样即使地图遗失也不会泄密。所以急不得。此事须几百人几年之功夫才能成型。”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章 小子妄言三相,数变法之遗祸() 
张曜宗其实对于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是说你穿越了说几个goodideas古人就对你点头纳拜了。古人厚黑起来也不弱于后人,唐朝有个古人宋之问为了抢自己亲侄子的一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强索不成就用大土坨装袋压在侄子胸口把侄子压死了。赵瑗就是以后的宋孝宗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张曜宗从来没有奢望赵瑗会对自己言听计从。点头纳拜。这几个主意不被人抢走就是好的了。

    自己现在所有的做法都是为了引起赵瑗对自己的兴趣,所说的几个主意没有一个是可以轻轻松松就能做成的,都需要高层政策以及大量的人手和财力才能做到,以赵瑗现在的力量是根本没有可能的,但是现在不给赵瑗打好防疫针让他心里有个数,将来就更难以做到。

    赵瑗,不,是宋孝宗,他将来的经历证明,宋孝宗是一个心有大志,但容易犹豫变化的人,立志北伐,但是手下已经没有像岳飞,韩世忠那样有才能的能臣了。先是用李显忠和邹宏渊进行隆兴北伐,邹宏渊度量狭小,嫉妒李显忠的军功,拒不增援李显忠另隆兴北伐失败。从此宋孝宗做事就有点瞻前顾后,更是学会了左右平衡,为了防止一党独大就算重虞允文这样的能臣,也同时用主和派为丞相,虞允文也因为惧怕宋孝宗的左右摇摆而不敢出川抗金,最后病死川中。此后宋孝宗抗金再无可用之将,也就从抗金的理想派转为了现实派,从此不提北伐,安心发展国内经济。

    自己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引起赵瑗对自己的欣赏,潜移默化的改变赵瑗的性格,更是要树立赵瑗的信心,不再摇摆不定。现在的赵瑗还没有经历隆兴北伐,心智还算坚定。从今天自己的表现和赵瑗的反应看来,自己显然已经引起了赵瑗的欣赏。还是那句话,张曜宗不敢以为这样就真的可以马上影响赵瑗了,赵瑗毕竟是未来的皇帝,老赵家的皇帝真没哪个是笨蛋,不然被人把骨头吃了都不知道,现在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年龄,年龄小,赵瑗可以认为张曜宗可以被早早施恩,收归己用,也更加放心。宋孝宗还念旧喜欢使用旧人,史浩不说了,那是孝宗的老师,就是潜邸的两个下级官员曾觌,龙大渊也备受重用,如果自己早投赵瑗,将来可能也会得一个幸进的名头,但是现在也顾不上了。只要现在自己能够得赵瑗赏识,自己也就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赵瑗。劣势也是年龄小,年龄小代表着现在无处可用,说的话可能不会被人重视。

    总的来说今天已经是成功的了,至于今晚沿着赵瑗的兴致还能谈多少能入赵瑗耳朵的东西,张曜宗也没有计划,谈到哪是哪吧。但是从今天说话也要注意分寸,之前可以肆无忌惮的狂言,是为了引起注意,但是到了别人手下还是口出狂言就是找死,君不见曹操手下的杨修。自古名士皆狂士其实都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

    “不知王爷今晚兴之所在?还望王爷起个头?”史浩问道。

    赵瑗沉思片刻,“孤之志在于北伐,不若就沿着北伐众议吧!”因为韩世忠也在场,赵瑗就找了个韩世忠能参与的话题,但这也正是赵瑗最大的心愿。

    韩世忠首先说道:“暂且不论官家是否还有北伐的意思,但是现在北伐可谓困难重重,西军富平一去,我大宋禁军几无可战之力。能战者不过张俊,岳鹏举,吴玠,刘光世,韩某等寥寥数人,如今鹏举已去,光世,韩某去职,仅余张俊,吴玠,吴玠知川路。张俊?哼。”

    韩世忠冷哼一声,对张俊不予置评,但是言辞中的不屑之意再明显不过了。

    “良臣啊,你和伯英之间的龌龊我也有所耳闻,但大业当前,你们就不能联手抗敌了吗?”

    “不瞒王爷,和张俊的矛盾我老韩可以不在乎,只要官家愿意北伐,不管是让我做张俊的马前卒还是押送粮草,我老韩一句怨言都不会有。我韩某人不屑某人可以不与他相交就行了,但是事情轻重我老韩还是分的清的。只怕官家久久不愿北伐,我老韩就没那么长的命去等待了。”韩世忠言之凿凿。

    赵瑗和史浩不禁赞道:“韩将军胸怀博大啊,真乃大丈夫也。”

    “韩元帅的意思是北伐无望吗?”赵瑗的脸色有点暗淡。如果韩世忠不看好北伐,自己还没有多少军事经验,难道就不能收复汴梁?复太祖伟业了吗?

    “臣没有这样说,王爷,我的意思也是今晚早些时候曜宗所说,我军现在守土有余,进取不足,如若北伐,为帅者需好好甄选,士卒也许好好操练,更重要的是要上下一心。”韩世忠连忙解释说:“我老韩一心都在北伐上,如果王爷北伐,韩某一定效死。”

    赵瑗听了韩世忠的解释脸色才有些放缓。

    史浩说:“官家孤骑南渡,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面收罗北地残兵败将,死死顶住金贼进攻,另一面再立朝廷,整理乱局,收拢各部势力,可谓功在社稷。惠泽千秋。”

    赵瑗和韩世忠都点头称是。张曜宗实在没勇气跟着附和。他年龄小,倒也没引起赵瑗和韩世忠的注意。唯有史浩又盯着张曜宗问:“光世以为如何啊?”

    张曜宗暗骂史浩,硬着头皮点头称是,继而说:“小子虽小,但也知道官家功绩,更是与民生息,才有我绍兴中兴。虽富平一役西军殆尽,但依然有我师傅与岳伯伯等一干强军,为什么官家不继续北伐,恭迎二帝呢?”

    张曜宗干脆直指人心,看史浩怎么回答这个千古疑问。你敢说赵构不想迎回二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吗?让你难为我。

    史浩呐呐无言,这个问题不知多少人想过,但是谁敢问。除了岳飞那个傻子不但问还写诗“行复三关迎三圣,金酋席卷尽擒归。”怎能不让官家记恨。

    “光世啊,官家没有不想恭迎二圣,实在是时机问题。富平一役,西军殆尽,种家再无可用之人,苗刘之变,杨幺作乱南方乱局未定,官家实在是无暇北伐啊。”也只有赵瑗能这样为赵构辩护。

    张曜宗本就不愿就此事跟赵瑗辩论,这事你知道你猜都行,就是不能说出来,刚才已经不冷静了,为了噎史浩就脱口而出,要知道赵瑗将来的谥号可是孝宗啊,他对于把他扶上皇位的高宗赵构可谓真的是以孝侍人。跟他辩论赵构就是自找没趣。

    “草民不敬,还望王爷海涵。宣和皇后,建炎皇后都还在北地,官家自然心存北伐之心,只是时机不成熟。”张曜宗解释一下还不忘刺一下赵构,你妈和你媳妇都还在金人手上,你自己在南方做皇帝威风,还记得她们吗?但这都是事实,他人也无从辩驳。

    “草民以为,北伐须将帅一心。将知兵,兵知将。自太祖杯酒释兵权后,领兵大将三年一换五年一换,所以禁军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因此虽禁军人数众多,但没有有效指挥,没有发挥作用,非士卒无用。出西军一直跟西夏鏖战,颇为勇悍外,其余众军已失其威。然富平一役,依然指挥失当,令大好局面毁于一旦,甚是可惜。”

    “光世,不要总拿太祖说事,往事已矣,你只说以后该怎么办?”赵瑗拦着张曜宗的话头。

    “王爷,我没说太祖的不是,时移势移,太祖立国亦是以武立国,先灭后蜀,再灭南唐吴越,也是功高盖世。但是太祖壮志未酬,太宗继太祖遗志,可惜功败垂成。我大宋北有大辽,西有西夏,吐蕃,可谓强敌环顾。一直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可谓我大宋的遗憾。我大宋缺马,马政却一直没有成效。更兼抑武扬文,百年间防御有余,进攻不足。名将只有守土之能,却无开拓疆域之神将。此亦为二因。三则政堂不清,想我大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