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阳郞 >

第19章

重阳郞-第19章

小说: 重阳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颢为了防止陈庆之绕过自己向萧衍请求援军,私自给萧衍递交了密奏,谎称北方局势已经稳定,为了防止地方上产生恐慌情绪,恳请南梁暂时不要派遣大军北上。

    从元颢处出来的陈庆之,气呼呼地去找李炟,他想听听李炟的意见。在尔卓荣重兵环肆的情况下,陈庆之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见陈庆之脸色难看,李炟倒了一杯水递过去。

    “威武将军是否感受到元颢皇帝的变化?”陈庆之放下水杯,气愤地问道。

    还没等李炟回答,他自己接着说:“我没想到元颢这么目光短浅。还没坐上皇位几天,就忘记自己当初是如何南逃大梁,保全性命的了,甚至连自己如何当上皇帝的都忘了。眼下北方局势混乱,他居然不是想办法尽力联合大梁抗击劲敌,而是考虑如何摆脱大梁的束缚。”此时陈庆之已经明显感觉到元颢对于大梁态度的变化,而且更看出元颢并非是一个能成器的君主。

    “关中侯不要生气!”李炟劝解道。

    “当初进入洛阳前,我提议开会明确形势和任务,就是怕出现今天的局面。”李炟此时心情也有些沉重,他们一路走来,腥风血雨,全军将士奋力拼杀才有的大好形势就要毁于一旦。

    李炟直言道:“洛阳是北魏国都,留下的都是北魏旧臣,这些人是不会与我们一条心的。为今之计,只能绕过元颢,以将军名义给武帝写信,请皇上派出援军,则大局可定也。”

    “这样做合适吗?按规距上报朝庭的战报应该我和元颢共同联名。”陈庆之有些犹豫。

    “非常时期,非常对待,再说此时的元颢已非昨日的元颢!错过时机,大梁再无这样的机会。”这里,李炟指得是南北统一的绝好机会。

    “也只能这样了,不知道局势会如何发展?但愿皇上能理解在下的用心。”陈庆之无奈地苦笑几声。

    萧衍同时得到元颢和陈庆之的奏折,已经六十五岁武帝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正舍身同泰寺,一心向佛。既然二人意见相佐,就看看再说吧,于是命令原本打算北上的援军停在边境线上待命。

    由于站在不同的立场上,陈庆之与元颢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但是他深知自己此次的任务就是保护元颢,在没有接到大梁方面的最新指示前,仍要尽力为元颢支撑着这个烂摊子。

    而此时的元颢,座在皇宫的龙椅上,正享受着群臣的朝拜,美美地做着春秋大梦。

    (本章完)

第37章 38、独木难支()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魏大军阀尔朱荣已经在北面集结了三十万左右的大军,伺机反扑洛阳。而大梁的援军迟迟没有消息,陈庆之已经意识到洛阳的时局已经非常危急。

    眼下洛阳的守军仍以陈庆之带来的七千人白袍军为主,加上李炟收编集训的北魏降军,总数也不过一万多人。元颢手下杂七杂八有五万多少人,他自己号称十万,但纯属乌合之众,根本没有战斗力,平时装装门面还可以,与尔卓荣的铁骑对阵,不在一个层次上。

    大梁方面的援军迟迟不发,让陈庆之非常困惑。他不知道元颢也递了密信,不让武帝派兵。

    此时,陈庆之心里非常苦闷,他每天和士兵们一起训练,常常一身泥巴一身水地返回大帐,用高强度的疲劳训练排遣心里的痛苦。

    陈庆之手下一个校尉叫马佛念,他看出了陈庆之的心思。私下对陈庆之说:“现在以将军的功劳,恐怕已经没有什么相应的赏赐可以匹配,而您的名声也已经盖过皇上,这些向来都是为人臣子的大忌。自古以来帮助新君取代旧主的功臣,很少能有得到好下场的,您现在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处境了。”

    陈庆之清楚,元颢早就对自己有意见了,只是因为现在他还离不开自己,才维持表面的尊敬与和谐,一旦局势稳定,后果不寒而栗。

    “现在您威震动大江南北,又掌控着兵权,正是杀掉元颢,据洛阳以自立的大好时机。”马念佛果断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听到马念佛的话,陈庆之吓了一跳。他看向这个平时一声不响的下属,一个四十多岁的黑瘦男人,形象有点猥琐,头脑非常好用,对局势把握得很好。

    陈庆之看着马念佛,半天没有讲话,也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只看得马念佛两腿发软,陈庆之才转身出门,向训练场走去。

    从训练场回来后,陈庆之写了辞职信,请求辞去军中一切职务,去徐州赴任(此前元颢曾封陈庆之徐州刺史)。

    元颢离不了陈庆之,洛阳离不了陈庆之。这一点不论是元颢本人,还是他的那些猪头军师元延明、元彧之流,都是清楚的。如果陈庆之离开,别说尔卓荣攻来,就是元天穆,尔卓世隆等等,随便一个攻来,元颢都不是对手。而元延明、元彧这些北魏旧臣,不过是孝庄扔掉的烂货,只会摇头摆尾,那里有什么敌良策御。所以,元颢在接到陈庆之的请辞信后,第一时间跑到陈庆之的帅府,挽留陈庆之。在这一点上,元颢还算有自知之明。

    “陈将军,朕离不开你,如果你走了,谁来保护洛阳?”元颢极力挽留。

    “元颢皇上,庆之身为徐州刺史,理应尽快赴任,维护一方安全也是为皇上分扰。”陈庆之去意已决。

    其实,陈庆之决定去徐州赴任,有自己的考虑。既然元颢目光短浅,昏聩无能,洛阳迟早不保。如果自己占据徐州,用心经营,就是元颢溃败,他还能为大梁争取一州之地。就是将来要退回大梁,徐州也比在洛阳更加有利。

    陈庆之到徐州赴任,不论是为大梁,还是为自己,在目前形式下,都是最佳选择。

    “陈将军,我们临出发前,武帝怎么讲的?你的职责就是保证我的安全,保护我回到洛阳登基。现在,武帝没有命你离开洛阳,你不能走!”元颢这时候皇帝的架子也没有了,搬出武帝之命不让陈庆之离开。

    陈庆之没有办法,长叹一声,只好留下。

    既然走不了,陈庆之又想起了马念佛的话,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成眠。

    是啊,马念佛讲的不无道理,当今乱世,英雄倍出,宋高祖、齐太祖、梁武帝,不都是审时度势,乘势而起,成就一代大业,他陈庆之为什么就不行呢?

    是的,不行!他是武帝看着长大的,他视武帝如父亲,武帝视他如已出,是武帝给了他机会,给了他前程,让他从一个普通的孩子,一个寒门学子培养成国家栋梁。他不能。

    陈庆之不停地在床上贴烧饼,最后干脆披衣下床,来到李炟的房前。

    陈庆之看李炟屋里还亮着灯光,就敲门而入。

    李炟正在研究洛阳周围的地图,见关中侯进来,迎上去说:“陈将军还没有休息,这么晚过来,有什么事吗?”

    “有事!”说完,陈庆之停住了,他不知道如何向李炟讲。

    李炟让陈庆之座在椅子上,他安静地等待着。

    半天,陈庆之终于开口了:“也没什么大事,你知道我有个副官,叫马念佛!”

    “知道,就是那个黑黑瘦瘦的小个子。”李炟回答。

    “这个人其貌不扬,平时我也不注意他,他给我提了个建议。”陈庆之把马念佛的话向李炟重复了一遍。

    李炟听完也沉默了。

    过了很久,李炟答非所问:“陈将军,听说你写了辞职信,请求去徐州赴任,为什么?”

    “为大梁,为七千白袍军,当然也为我自己!”陈庆之回答的很干脆。

    “这样看来,陈将军开始的问题应该有答案了。”李炟微笑着对陈庆之说:“将军准备离开洛阳,离开元颢权利的中心,也就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说明陈庆军是想做一个忠臣良将,而不是做一个开国君王。”

    “是啊,我已作了选择。主要是因为武帝,你也知道我与武帝的感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能负武帝。但元颢实在不是个可以托付的人。”陈庆之摇头叹息。

    “陈将军是既不能又不甘。”李炟一语道破,让陈庆之面露愧色。

    “其实,这是人之常情,多少人为了那把龙椅人头落地,血流成河。能登上大位的,是上天眷顾,更是时势造就,将军就处在这样一个绝好的时势下。你的本家陈涉说‘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实践证明,没种,全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将军都有,如果将军愿意举事,李炟愿意追随,成就一番大业。将军选择退避,更是圣人之举,李炟佩服。”

    “自古以来,能流芳百世的并不全是那些站在权利顶端的人,除了秦皇汉武,更多的是像姜子牙、李斯等千古一相,李广、霍去病等沙场名将。将军率七千白袍军千里奔袭,战胜几十万北魏铁骑,攻取洛阳,已是军事奇迹,千古绝唱。李炟相信,您的事迹将流传千年,绝不是元颢之流可以比拟的。”李炟对陈庆之发出由衷的赞美。

    听了李炟的话,陈庆之满意地走了,今天晚上,他不会再纠结,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本章完)

第38章 39、名将之战() 
陈庆之,南梁第一战神,尔朱荣,北魏最负盛名的名将。一个是北魏不可一世的军事奇才,一个是南梁大器晚成的后起之秀,两雄隔河相望。

    此时,尔朱荣已在河北完成大军集结,集结了北魏三十万最精锐的战力,挥师洛阳。几个月来,不停作战的陈庆之只有区区一万多人,有些还是新补充的战俘。两想比较,尔卓荣在人员、装备、心理上占据绝对的优势。

    狡猾老辣尔卓荣要看看陈庆之是否长得三头六臂。

    尔朱荣没有马上发出进攻,他还不清楚陈庆之的虚实。曾经被陈庆之战败的元天穆、尔卓世隆为了保住自己的脸面,坚持称白袍军是天兵天将,陈庆之就是战神下凡,北魏大军虽然兵强马壮,有尔朱荣亲自指挥,但全军上下依然笼罩在一片悲观的气氛中。

    尔朱荣不愧是一代名将,他摆好阵势,并不出手,他要等待时机。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最先撑不住的是元颢的杂牌军,那些前期投降元颢的北魏武装,眼看形势不对,又纷纷倒戈投向了尔朱荣。其次是一些朝中大臣,当初因陈庆之连战皆胜,元颢在洛阳继位,投降元颢,谋个一官半职。现在两个月时间不到,看到从洛阳逃走的孝庄帝又跟着尔朱荣回来了,纷纷过河投城。

    形势对陈庆之非常不利,再这样耗下去,人心就散了。而皇宫里的元颢早已没有了先前的豪言壮语,躲在宫里,连门都不敢出,只是不停地派人请陈庆之出战。

    李炟拿着地图来到邙山陈庆之的大营。

    走进大帐,李炟看到陈庆之眉头紧锁,就知道眼前的常胜将军已面临危险的困境。形势明摆着,三十万对一万,双方悬殊太大,即使陈庆之善于以少打多,这少也少的太少,多也多得太多,三十比一,仗怎么打?何况对手尔朱荣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是以七千人打败拥有几十万起义军的葛荣起家,是北魏最强战力。

    “陈将军,现在是冬春交季,正是黄河枯水时节,尔朱荣渡河易如反掌,他为什么按兵不动呢?”李炟铺开地图,像问陈庆之,又像自言自语。

    “这个老狐狸,他想耗死我们!如果当初元颢听从我们的意见,联名请武帝派出援军,怎么会出现今天这种局面。”陈庆之气愤地说。

    “事亦至此,我们不说他了。陈将军,现在洛阳人心不稳,不论是元颢的军队,还是朝中大臣,叛逃者多。当务之机是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

    “是啊,这几天我也再考虑这个问题。”他让李炟展开地图,“我们只有一万人,只能收缩防守。现在位据邙山北面,面向黄河,背靠洛阳,是防守洛阳的最佳地理位置。但尔朱荣老儿不进攻,干耗我们,防守的地理优势也就毫无意义了。”看来陈庆之也很为洛阳人心不稳着急。

    “如果明天尔朱荣仍然没有动静,我准备把防线前移!”陈庆之语气沉重,改变军队部署实在是迫不得已。

    “移到河北吗?”李炟问。

    “是,移到河北中郞城!那里是尔朱荣进攻洛阳的必经之地。在防守尔朱荣的同时,还可以防范洛阳人员向北叛逃。”陈庆之指着新驻防地,给李煜看。

    “这是一步险棋,如果洛阳有变,我们难心施以援手,到时再想回来,恐怕就难了。”李炟提醒道。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主要是我们兵力太少,进攻可以集中兵力重点突破,防守就捉襟见肘了。”陈庆之说完露出一丝苦笑。

    “陈将军,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李炟有些犹豫。

    “威武将军有话尽管说!”

    “此次移防中郞城,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情况,我建议将士们除了带足粮草,每人多带一捆绳子。如果洛阳有变,我们只能向大梁撤退,撤退路线又只能选在洛阳与虎牢之间,走邙山东麓,过蒿高,从涡阳进入大梁,一路上山高林密,河流纵横,不能不提早打算。”大战当前,说这些虽然有些不太吉利,但李炟一想到白袍军一个月后,向南撤离遭遇山洪,多数将士葬身洪水的历史实事,就心疼不已。他不知道这算不算泄露天机,能让白袍军多一线生机,比什么都强,这实在是一只伟大的军队。

    “威武将军提醒的是,到了中郞城,我安排一个小分队提前探路,万一出现你说的洛阳有变,到时也好有个接应。”听了李炟的话,陈庆之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

    “这样最好!”李炟放心地回去睡觉,历史是不可以改变的,但把伤亡降到最低还是可能的。

    就这样,陈庆之为了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带领自己的七千人渡过黄河,驻守中郎城。

    不久,经验丰富尔朱荣感到时机来临,带领自己的精锐兵马,向中郎城发起了猛烈攻击。

    在中郎城下,陈庆之的白袍军和北魏大军展开鏖战。从人数上说,陈庆之处于绝对的劣势,而且背对黄河,地理位置上不具备优势。正是这种‘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