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326章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326章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挣扎已无意义,倒不如做点善事吧!”张俊说完,起身便走。

    “怎么?现在良心发现想做善人了?你不觉得太迟吗?”

    “现在才想着倒戈相向,去邀功请赏,你不觉得晚了吗?”

    任凭秦桧在身后如何呼喊,张俊好似什么都没听见,头也不回地走了,朝着皇宫外走去。

    秦桧瞪大了眼睛,终于流露出些许惊恐出来,他的末日到了。

    他提着火把,想要冲进大庆殿,但被张俊亲信的兵卒拦住了,动弹不得,然后眼睁睁地看着宫门大开。

    宫门开了,不意外。

    张俊出来了,有些意外。

    徐还料到了宫中之人定不会全都负隅顽抗到底,肯定有人会愿意倒戈投诚,却没想到这个人会是张俊。

    所以,宫门大开的时候,西军没有立即杀入宫中。

    张俊一个人慢悠悠地从宫中走了出来,一步一步,不见坚定,也不见颤抖,对状态最恰当的形容词大概是平常吧!

    他要做什么呢?

    包括徐还在内,很多人都惊疑不定。

    谁也没想到,最后时刻,张俊这个奸佞魁首竟然主动出来。

    是要投诚?是不是太晚了?

    其中有诈?此时此地又能翻起多大浪花呢?

    在所有人惊疑的眼神中,张俊径直走到了徐还马前,欠身一礼。

    徐还没有出声,只是淡淡地看着张俊,等着他给出答案。

    “到此为止吧!”

    简单的五个字,声音也再平常不过。

    “好!”

    徐还没有犹豫,轻轻点头。

    张俊再度欠身一礼,说道:“张某人罪无可恕,不求奢望,让我回趟家,与妻儿道个别,可否?”

    “请便。”

    徐还在张俊身上看到了大彻大悟,看到了决绝,看到了一种特别的状态。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大抵就是如此吧!

    看在“到此为止”四个字的份上,满足一下他最后的愿望未尝不可。

第七二八章 万里江山,我为主宰() 
到此为止。

    再多的挣扎都是徒劳,毫无意义,也有失格调。

    败了便败了,至少要败的体面,所以张俊做出了选择。然后在徐还的允许,百官的注视下离开皇宫,回家去了。

    毫无疑问,张俊的所作所为,与秦桧狼狈为奸,是一个奸臣无疑。

    但在最后时刻,他没有疯狂到底,没有再多造罪孽,还能心心念念着家人,足可见心底还是有些许良知的。

    这大概也是田师中、宁向东这些骁将愿意跟随他的缘故吧!

    没过多久,张府便有消息传来。

    跟随张俊离去的士卒回来报告,张俊与家人吃过一杯团圆酒之后,便毒发身亡了。

    那杯酒,是团圆酒,也是夺命酒。

    他知道自己罪责难逃,死罪不可免,所以选择了自尽,至少可以走的体面一些。

    也许临死的时候,他会想过田师中,想起了宁向忠

    总之,一个大奸贼授首了,还有一个秦桧在皇宫里。

    徐还暗叹一声,扬鞭策马,踏入进宫。

    整个皇宫已经完全被包围了,人质被解救了,奸佞自然也都束手就擒。

    人之将死,其行也善。

    张俊终究不是坏到底的人,他心里还有善念,在最后时刻阻止了秦桧的疯狂和残忍,救下了许多人的性命,也避免让又一座皇宫焚毁于大火之中,即便将来至多算是行宫。

    这些行为并不能抵消张俊的罪过,所以他选择自尽以谢天下。不过,也许可以因此从轻发落他的家眷,至少不至于满门抄斩。

    徐还如是想着。

    至于秦桧父子,则已经被擒获,五花大绑跪在了大殿之下,以防止他们口出狂言或者自杀。

    罄竹难书的罪责,岂能是一个死字可以交代的?

    绝不能便宜他们。

    徐还远远看了一眼,暂时没有理会,而是进入大庆殿,释放并慰问所有的拘押的宗亲、大臣及家眷。

    险死还生,劫后余生之人很是激动,流着泪寻找家人,抱头团圆,恍如隔世。

    也有不少反应机敏之人,前来向徐还见礼,感谢高阳郡王救命之恩,也算是先混个脸熟。所有人都清楚,今日之后这个天下谁说了算。

    徐还摆手示意,让众人尽早离去,然后带着些许大臣,竟然奔内宫而去。

    疯妇韦氏也已经被控制了,吴皇后等先帝赵构的嫔妃还在内宫之中,需要解救安抚。

    许久不见,吴皇后早已没有昔日的光彩,整个人十分消瘦,神采暗淡,不过目光里透着几分坚定。

    看得出来,几个时辰前,她曾经做过最坏的打算,好在徐还及时来了,一切皆为过往。

    “皇嫂,徐还来迟,你受惊了。”

    徐还上前欠身一礼,先帝皇后,柔福长嫂,于情于理,他都必须对吴皇后保持尊敬。

    再者,起兵南征平叛,吴皇后的血诏是由头和合法性之一,如今前来覆旨也在情理之中。更何况,赵构之死实际是他在幕后所为,终究是有些对不起吴皇后,也算是致歉。

    “子归啊,你来就好。”

    一直坚定的吴皇后,此刻却忍不住泪如雨下,足可见这许久以来的惶惶不安,以及心中数不尽的委屈。

    子归

    已经很久没有人这么称呼自己了,徐还忍不住暗暗一阵感慨。

    “皇嫂安心,还幸不辱命,奸佞已经尽数擒获,已经安全了。”

    “好,好,好!”

    吴皇后连连点头,止住了脸上的泪水,命人带过来一个孩童,正是赵子彦家的儿子赵伯玖。

    “把这个孩子交给他父亲吧,吾应允之事,不曾食言。”

    吴皇后答应赵子彦会拼劲全力保全这个孩子,果然做到了。赵伯玖养在吴皇后身边日久,颇有感情,一时间抱着吴皇后的腿,一口一个“娘娘”,不愿意离去。

    “回去吧,以后常来看看伯母就好。”

    一句话立即撇清了与赵伯玖之间的母子关系,那么赵伯玖便只是个寻常宗室子弟,与先帝赵构再无特别关系。

    吴皇后是聪明之人,看得清楚形势,也知道自己改怎么做,否则不仅会害了这个孩子,也会害了自己。

    徐还心知肚明,说道:“也是,先让孩子回家见见父母,也好都安心。皇嫂受惊受累,还是先着太医来瞧瞧,保重身体为宜,不日处置奸佞,还请你出面见证。”

    “好!”

    吴皇后看了徐还一眼,轻轻点头,有些事情,心照不宣。

    临安城破,奸佞被擒。

    小皇帝赵昚也被禁足在皇宫之中,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韩世忠、吕颐浩等人开始在城中驻防,整顿军纪和治安,但凡与秦桧、张俊等奸臣有关联的臣子、将领纷纷被捉拿下狱,一时间临安各处牢狱之中人满为患。

    徐还看了一眼夕阳下的临安城,突然有些疲惫,想休息。

    临安城里的福国公主府已经封闭多时,短时间内难以修缮打扫,以供居住。倒是西湖孤山上的王府,在文澜书院师生的照料下依旧保存完整,稍加打扫便可入住。

    如此也是为了安全考虑,临安城完全整肃完毕之前,难保不会潜藏着什么危险。住在城外西湖畔,暗中观察,掌控大局最好不过。

    再度回到故地,看着西湖水波,以及初生的绿柳新芽,以及开始筑巢的莺鸟,徐还不由感慨万千。

    距离第一次看到西湖已经多少年了?八年,九年,还是十年?已经有些记不清楚,好像很久远,又好像恍如昨日。

    这种感觉很奇妙,说不清道不明,更无法与他人分说。

    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他就想要改变这段屈辱的历史,带着柔福帝姬一路南逃,回到临安是个开始。

    前几年的所作所为算是成功了一小半,但局势并非自己完全掌控,所以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昏君奸臣当道,忠良遇害而无能为力。

    但从今天开始,以后将全然不同,这天下终于可以自己说了算,万里江山我为主宰,历史终于可以由自己来书写,挥毫泼墨,肆意描绘这如画江山

第七二九章 议罪论位() 
绍兴八年春,二月十八,黄道吉日。

    临安城已经彻底改天换地,一夜之间,仿佛春意都盎然了许多,明媚而充满希望。

    一大早,徐还从西湖畔的王府出来,进城而去。一路上,文澜书院的学子、临安百姓纷纷朝高阳郡王见礼,在所有人眼中,他已经这个王朝的主宰者。

    徐还今日进城,至关重要。

    适逢大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比如如何处置奸佞,如何确定名分,甚至朝野未来局势该当如何?

    徐还来到皇宫的时候,但凡没有被作为奸佞抓获的官员都早早来了,临安城里的官员多多少少都与秦桧、张俊等有所关联,但有道是水至清则无鱼,至少不是作奸犯科者,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如今局势变化,他们应该知道怎么做。

    除此之外,一些被秦桧陷害的老臣、忠良,曾经的朝廷要员,甚至包括昔日的参知政事范宗尹都接到通知,早早等候在侍漏院里,参加一场别致的早朝。

    一场没有皇帝的早朝,却有可能决定帝位的早朝。

    没有皇帝,御座上总要有人才行,所以吴皇后出面了。

    先帝皇后,分量足够。

    不管赵构曾经的行为如何,他都坐了十年的皇帝,是不可抹灭的,所以徐还从一开始便打算好,承认赵构,并且为君者讳,甚至适当为其粉饰美化。

    吴皇后算是明白人,她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但自从丈夫死去的那天开始,她的处境便注定了。

    不过相比之下,今日至少比韦氏和秦桧掌权的那段黑暗时光要好得多。至于未来,至少自己适当配合,徐还应该不会为难自己。

    不管是为了蒙在天下人面前的遮羞布,还是说人品

    吴皇后坐在御座上,徐还站在阶下,却俨然是所有人瞩目的焦点,整个朝堂的核心。

    不过,出面说话的是吕颐浩。

    他是朝廷元老,曾经的首辅宰相,如今仍旧挂着平章事衔,说话最具资格,也最有分量。

    “诸公,先帝驾崩,为奸人所害,朝廷为奸佞把控,祸乱朝堂,社稷动荡。幸得高阳郡王奉太上皇示意、皇后血诏,勤王戡乱,于昨日到达临安,擒获奸佞,解救皇后娘娘,与宗亲大臣,匡扶社稷。”

    一段开场白已经奠定了基调,众人听的分明,心如明镜。

    称吴氏为皇后,摆明了是不承认了小皇帝赵昚的身份;将过去几个月临安朝廷称之为奸佞乱国,而徐还领兵南征则是具有合法性的勤王戡乱,匡扶社稷,无可挑剔,有功于国。

    吕颐浩续道:“今日召集诸公,乃是为商讨如何处置乱国奸佞,以及大宋未来。”

    意料之中的事情,故而仍旧一片平静。

    “昨日奸佞张俊已服毒自尽,但其最不可饶恕,请三司官员严查审判。”

    “是!”

    御史台、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员纷纷出来领命,这件事他们责无旁贷。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这是一桩天上掉下来的好机会,立功的大好事,必须把握住。

    把握的前提是清晰了解上头的意思,大理寺卿便问道:“臣请示娘娘王爷,官员审理奸佞乱国一案,可有谕示。”

    吴皇后闻言,在帘后淡淡道:“吾乃一介妇人,并无章献太后(真宗皇后刘娥)、宣仁太后(英宗皇后高滔滔)般有辅国之才,哪里懂得这些朝政律法之事,诸公依朝廷法度办事便好。”

    “遵旨!”

    大理寺卿领旨,然后看向徐还,问吴皇后只是个客套形式,真正重要的还是徐还的态度。

    “依法审理便是。”

    高阳郡王道:“务必做到证据清晰,案情明朗,有理有据,让天下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刑统律例判决,以儆效尤,警示天下。本王不善司法,无法过问此事,全赖诸公辛苦了。”

    徐还态度明朗,摆明了不会参与审判,以示公平。

    三司官员听得明白,高阳郡王虽不参与,但基调已经有了,他们知道该如何办事。

    审案之事就此确定,奸佞的命运已经注定,相比之下大家更加关心的是另外一件事——帝位。

    “娘娘,王爷,秦桧、张俊、赵令譮等人乃是奸佞之徒,谋害先帝在前,那么他们所扶持拥立的幼主,恐非先帝本意,有篡位之嫌。”

    “没错,赵伯琮乃是宗子,并非先帝骨血,先帝在世时亦未有过继,名分未定,在奸佞拥立之下继位为帝,不合法度,不宜为君。”

    “赵伯琮乃是伪帝,当废黜其帝位,查明真相,追究罪责。”

    有道是墙倒众人推,秦桧、张俊倒台,关于他们的一切必然会被打落到尘埃里。这等时候,自然是谁也不会落后。

    落井下石的同时也算是表明立场,与此同时也是趁机露脸,借此机会投机立功。

    所有人都在揣测徐还的心意,别的或许把握不准,无法投其所好,但废掉赵昚一定错不了。一旦有人领头,自然是争先恐后。

    徐还没有说话,吕颐浩很睿智地绕过了他,直接向吴皇后请示。

    “娘娘,群臣所请,不知您意下如何?”

    “奸佞之徒谋害先帝,拥立伪帝,妄图染指神器,自是罪大恶极,不可饶恕。”

    吴皇后态度很明确,不管怎么样,秦桧和张俊在赵构死后,对她实在太过分,心里一直记恨着呢。

    至于赵昚、赵伯琮,并非养在她膝下的孩子,名不正言不顺,自然不待见。眼下这个局面,自然没有再让他继续当皇帝的可能。

    吴皇后一句话奠定基调之后,续道:“赵伯琮虽是宗室子弟,有幸蒙先帝宠爱,养育宫中。

    但先帝从未有以之为继,托付江山的打算,所谓继位遗照,多半是奸佞之辈矫诏,不可轻信。

    帝位来路不正,自然是名不正言不顺,天下臣民自然不能心腹。更何况,我大宋如今仍旧是多事之秋,渊圣与诸多宗亲尚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