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291章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91章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非赵构是皇帝,要顾忌身份,还要侍奉太后,恐怕也会马不停蹄地赶回来。

    皇帝不能动,只能秦桧这个宰相出马,赶回临安坐镇,处理紧急状况。

    走在路上,秦桧暗自希望张俊能够有所进展。

    虽然他知道可能不大,但还是免不了有所奢望。

    然而结果并不理想,进入枢密院大堂时,他瞧见了一脸落寞的张俊。

    不过数日不见,张俊憔悴了许多,似乎也苍老了不少。

    看得出来此事的严重性,以及对他造成的压力,不过张俊眼眸里多少还有些神采,可见也并非全无头绪。

    “情况如何?”

    见到秦桧,张俊轻轻松了口气。

    莫大的压力总算有人帮自己分担了,而且秦桧先回来,赵构后归,那么中间就有转圜的余地,自己的处境应该能好一些。

    当然了,少不得更加仰仗秦桧,甚至为牛马走。

    张俊叹息道:“我以为布置了天罗地网,谁曾想忽略了一道缺口,鸟恐怕已经飞出去了。”

    “哦?”

    秦桧归途之中曾见到官军四处搜查,多情况也算颇为了解,他自觉张俊的安排已经足够严密,即便换了自己也不见得能够更好。

    只是人还是走了,那么缺口在哪里呢?

    张俊指着沙盘道:“秦相公,我忽略了这里。”

    看着张俊的手指落在大海的方向,秦桧也讶然无语。

    是啊,这个年代大海是让人望而却步的,当初赵构从海路南逃,也是迫不得已。

    如果有选择的余地下,没有人愿意走海路,风急浪高,着实危险,但是徐还为妻选了这条路。

    他足够大胆。

    确定?

    “应该是错不了,审问过沿江的渔民,当日有数条船驶出钱江口。”

    “那么你觉得,他们出了江口会怎么走?”

    “最好的当然是进大将,溯江而上到武昌。”

    “还有呢,一路沿海北上,在哪里登陆就无从得知了。但有一点,凡大宋境内,沿海州县俱在我们掌控中。”

    “那是后一步的做法,当前若能拦截最好。”

    秦桧沉吟片刻:“才出钱江口,走的并不算远,也许还来得及。”

    “拦截?这是要出动水军战船的。”

    “是,近海搜索,沿江封锁盘查。”

    张俊沉吟道:“可是,水军精锐都在韩世忠手里,他和徐家会不会”

    “哼,官家诏书,焉敢不从?”

    秦桧冷哼道:“现在,能否抓到人且先不说,就当是死马当活马医吧!

    反倒是江南之地,有多少徐还的内应和耳目,若能尽早清除,刻不容缓。”

    张俊顿时反应过来,秦相公果然棋高一招啊!

    柔福帝姬出逃是危机,却也是机会,可以借机清洗江南的亲徐势力,韩世忠自然首当其冲。

    自从黄天荡之战后,大宋的精锐水军便落入了韩世忠手中。

    试问有谁比他更有资格率领水军,如果说有,恐怕也只有徐还一人。

    不过徐还率军在西边作战,韩世忠自然当仁不让。

    诏书到了,蓝圭亲自送来了。

    皇帝侍奉太后南归恰好经过镇江,而镇江正是大宋水军的大本营,韩世忠的驻地。

    “韩将军,还请立即奉旨办理,切莫延误。”

    “遵旨。”

    目送蓝圭离去,韩世忠沉默了。

    前脚扬州城里,韦氏宣称柔福帝姬是假的,后脚柔福帝姬便失踪了。

    是的,失踪!

    虽然对外说辞是遭遇行刺,下落不明,诏书上也说是让自己派出战船,于江海上搜寻刺客。

    韩世忠略微一想,便确定柔福帝姬等人是经过海路出逃,朝廷这是让自己出动抓捕呢!

    不得不说,徐还还是很有想象力的,海路确实容易被忽略,可以赢得逃离时间。

    韩世忠捧着诏书,犹如一块烫手山芋。

    怎么办?

    他现在担心的是,柔福帝姬到底逃出去与否,如果已经走远,全然无妨。

    再者,他们会选择哪条路,是沿海还是沿江?

    这些问题都关系到他的决断,搜寻的范围多大,力度多大,甚至要不要私下里帮帮忙。

    当然了,风险绝对不小。

    但到了这份上,似乎已经顾不得这些,不做点什么,韩世忠绝对过意不去。

    然而梁红玉却有不同的看法。

    “夫君,遵旨行事便是。”

    “遵旨?”

    “是!”

    韩世忠讶然看着妻子:“可是,倘若”

    “夫君应该了解高阳郡王吧?”

    梁红玉道:“他做事向来妥帖,计划周密万全,既然他并未传讯于我们,请求帮助,那就说明”

    “说明什么?”

    “不需要。”

    梁红玉道:“你想想,这边韦太后刚刚质疑公主身份,那边人便失踪了,可见王府早有预料。

    是何缘故已经不重要,依照王爷的能耐,向来是未雨绸缪的,定然有万全准备,想来长公主母子,宋夫人和明珠都能安全离开。”

    “果真?”

    “我相信。”

    梁红玉罗光落在丈夫手中的圣旨上,笃定道:“相比起他们,夫君你才是真的危险。”

    “怎么?”

    “这道圣旨,是差事,也是试探,又何尝不是催命符!”

    韩世忠神情凛然,目光顿时凝重起来。

    “咱家儿子与明珠有婚约,天下皆知,现在长公主母子走了,他们鞭长莫及,再也无法挟持高阳王。

    所以肃清身边,防止有人里应外合是当务之急,夫君你首当其冲啊!”

    梁红玉道:“今次搜捕,你大张旗鼓,消息传到洛阳,势必会引起高阳王府的不满,关系从此有了裂痕。

    若是暗中相助,消极对待,官家和秦桧可就有了把柄来问罪于你,有苗刘之变的护驾之功,牢狱之灾,杀身之祸倒不至于,但罢官削职是必然的。”

    “其实为夫并不在意”

    “不,你得在意。”

    梁红玉道:“握紧你手中权力,有大用,将来对高阳王府雪中送炭好过今日锦上添花。”

    “可你不是说,大张旗鼓搜索”

    “迫不得已,必须这么做,但你可以趁机探查沿海、江南各处航道,水陆码头的驻军、粮草储备。然后,登记成册,秘密送交洛阳。”

    “啊?”

    韩世忠微微错愕,旋即轻轻点头。

    “倘若长公主尚未安全逃离,该当如何?”

    “随机应变。”

第六五〇章裴元衍的选择() 
韩世忠遵旨行事。

    上百艘战船出动,从镇江到江州,设立了好几道封锁线,检查过往船只,追捕刺客。

    与此同时,船只出海,沿着海岸线搜索,希冀可以发现可以船只。

    数日下来,一无所获。

    韩世忠长出了一口气,夫人梁红玉所言果然有道理,徐还准备确实充足,并不需要自己帮忙。

    那么这个时候,自保尤为重要。

    临安朝廷里,还需要有人秉公说话。

    将来一战之时,还需要有人为马前驱。

    五日搜索毫无斩获之后,秦桧、张俊等人不得不承认,徐还的家眷已经成功离开江南,再也抓不到了。

    从扬州迎接太后返回的赵构一脸铁青,这个结果是他无论如何没想到,也有些难以接受的。

    原以为这一次,可以一下子抓住徐还的痛脚,彻底动摇他的根基,谁曾想竟会是这样的结局。

    赵构很疑惑,徐还难道提前知晓了自己的计划?

    可此事只有极少数亲近之人知晓,准确说在去扬州之前,只有秦桧和自己

    当然了,金国应该也有几个知情人。

    那么,到底是哪里泄露了消息呢?

    当年辽阳城外驿站的事情,韦氏自然不会透漏给儿子,所以赵构不知道,徐还因此,以及未卜先知之能,早早预判到了危险。

    当然了,临安的消息也是一方面。

    赵构猜得没错,他身边有徐还的耳目,即便他此刻已经察觉,却尚未料到究竟是何许人也。

    这种步步被人料敌于先的感觉,让赵构很受挫,很失落。

    更为糟糕的是,一个极为尴尬的局面摆在了他的面前。

    扬州宴上,韦氏是当众说出那番话的,很快便朝野人尽皆知。

    太后公然质疑长公主的身份有假,然后长公主便失踪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时间朝野众说纷纭,猜疑与流言自是不断。

    相信要不了多久,洛阳便会收到消息,到时候高阳王府一定会要个说法。

    事态将会升级,该当如何应对呢?

    赵构有些发愁了。

    韦氏的态度很坚决,既然话已出口,就不可能更改动摇,坚持柔福帝姬乃是冒充,如今失踪是为出逃。

    太后的权威性不容置疑,这也是他们最初的方向和目的,唯有如此才能动摇徐还的根基。

    只是,效果已经大打折扣。

    毕竟韦太后和柔福帝姬没有见面,没能当众戳穿,这其中就有了转圜的空间,也正是舆论猜疑之处。

    骑虎难下啊!

    秦桧思索了很久,支持了韦太后的建议,必须一口咬定。

    到了这份上,已经没有退让的余地。

    韦氏是太后,从北方归来,又是至尊长辈,加上朝廷正统背书支持,本身具有权威性。

    即便过程不完美,中间存疑,仍旧有巨大的杀伤力,对柔福帝姬和徐还的身份地位产生动摇。

    大宋立国一百余年,虽然对外战争总是受挫,给人积贫积弱的印象。但是对待百姓,尤其是士大夫,读书人广施仁政,多有厚待。

    所以整个天下都念叨着赵家的好,民心所向,赵构之所以能够继位,各地义军之所以坚持,南渡朝廷才能坚持到今日。

    徐还之所以能有今日声望和实力,除了赫赫战功之外,赵宋驸马的身份占了很大便宜。

    现在,公主是假的,他不是驸马了。

    而且秦桧的建议下,言之凿凿,认定是徐还炮制了这个假公主,那么他的一系列行为都可以认定为蓄意的阴谋。

    甚至还可以从他的身份是做文章,他和契丹人过从甚密的关系,尤其是徐家后宅的契丹公主和萧氏夫人,将会是绝好的证据。

    消息传出去,足以让人浮想联翩。

    如果说非要证据,炮制点伪证出来并不难,而且还有人证——公主府长史裴元衍,他是同谋。

    裴元衍被抓了。

    其实他本来是有时间,也有能力离开临安的。

    可是他没有,他选择了留下。

    一方面是为了掩护柔福帝姬母子出逃,避免因为自己引起怀疑,为徐家家眷争取更长时间。

    另一方面,人不能全都离开,总要留下几个人,做点事,说点话。

    否则整件事的真相就任由临安朝廷自说自话了,高阳王府连辩驳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得留个人,避免任人抹黑。

    这个人的身份不能轻,思来想去自己最为合适。

    虽然徐还一再要求,不必如此,平安离开临安就好。

    但裴元衍固执地留下了,即便可能面临的是杀身之祸,必死的结局,他亦无所惧。

    他相信,自己的死将有其价值,虽不至于重于泰山,但可以为徐还帮上一个大忙。

    这就足够了!

    自从在北方遇到徐还开始,他就认定了这个年轻人不同寻常,有所成就。他一生的梦想便是作为一个辅弼之臣,辅佐一位有为主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

    此时此刻,他正在完成自己的理想。

    当然了,他还有一个梦想,便是重现闻喜裴氏的荣耀。

    自己是看不到了,但他及时培养了侄子,他相信自己死后,徐还和柔福帝姬会遵守承诺,裴家会越来越好。

    那么,还有什么可牵挂的呢?

    如果说有,其实也算他留下的另一个理由,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理由。

    岳飞!

    当初为了保全徐还的利益,他一手安排,导致岳飞没能被及时救下,含冤死在风波亭。

    作为谋臣,为了主公的利益,他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

    但作为一个人,一个读书人,间接害死了一位忠良,他内心是愧疚和不安的。

    许久以来,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会去想,岳飞当初明明得到了提醒,明明有机会自保,甚至是

    可他为什么不那么做呢?

    起初他认为那是愚忠,很可笑。

    但后来,他渐渐觉得,那也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

    当一个人可以为了坚持某样东西,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的时候,真的可贵,很伟大。

    所以,他也尝试一回。

    算是向岳飞致敬吧,或者也可以算作是赎罪吧。

    能少些内疚,可以心安理得赴死。

    好像老天也认可他的做法一般,很凑巧,裴元衍也被收押在大理寺牢狱,门外恰是——风波亭。

第六五一章你到底安的什么心() 
柔福帝姬的身份被定性了。

    朝廷下诏,称真正的柔福帝姬已经不幸在北方亡故。

    至于朝中这位福国长公主,系有人冒充。

    皇城司的办案效率很高,据说已经查到冒充之人,乃是一名叫作静善的小尼姑。

    小尼姑静善乃是东京汴梁人,靖康之变时也被掳去了北方,不过后来侥幸逃离。

    途中解释了一个叫作张喜儿的宫女,很凑巧,张喜儿曾在王贵妃宫中服侍,算是柔福帝姬的贴身侍女。

    张喜儿见到静善,声称其相貌与柔福帝姬有几分相似。

    静善闻言之后便动了心思,暗中从张喜儿口中套话,得知了一些宫中旧事,甚至包括官家赵构的乳名。

    事实上,柔福帝姬回归之时,除了内侍与宫娥的辨认,宫中旧事也是重要凭据之一,如今算是被彻底否定了。

    再往后,静善便佯装柔福帝姬,蒙蔽圣听,冒充公主。

    虽然扬州夜宴上就有风声,但当消息真正传开之时,一片哗然。

    尤其是朝廷以这样一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