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254章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54章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飞不相信,也不理解。

    可是朝廷的诏令,不免让他有些为难。

    岳飞忠君,对朝廷,对皇帝有所顾忌,但岳家军的将领,尤其是岳翻等人,压根不当回事,甚至嗤之以鼻。

    眼下他们没有旁的念头,根本不管不顾,当此之时只有一个想法——光复东京。

    只要首付了大宋旧都,便是一桩天大的功劳,很多事情都将为之改变,岳飞,岳家军也能抓紧一些主动权。

    故而对于朝廷这道极不合理的诏令,他们压根不想理会,也不愿意执行。哪怕是持金牌而来的内侍,宣读的是大宋皇帝的诏令。

    理由只有一个,也很简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大兄,朝廷并不知此间情况,诏令难免有滞后,不必太当真。”

    “没错,鄂国公先莫要顾忌那些,将在外,自行审时度势,以大局为重乃天经地义之事。”

    “没错,国公不必多虑,当务之急是战事,尔后再理会这些小事吧!”

    岳翻与麾下将领纷纷劝说,意见十分一致。

    岳飞思来想去,多有犹豫,还是张宪及时劝说,并给出了一个颇为中肯的意见。

    一方面继续上疏临安,解释前线局势,另一方面阐释战略构思,并且向大宋朝廷,官家赵构表示忠诚。

    张宪以为,如此应该可以暂时稳住形势,争取时间全心全意收复东京。

    岳飞思来想去,在忠诚与光复大业中挣扎了许久,最终稍稍偏向后者。

    且先不顾诏令,专心战事,希望能给朝廷一个惊喜,也盼着朝廷也能给自己一定理解。

    大军不退,继续挺近朱仙镇,兵发开封东京城。

    内侍震惊无比,在外的将领竟然敢违抗圣旨,这还了得?莫不是岳飞有什么二心?

    震惊与强烈的不安之下,只知表象的内侍立即向大宋朝廷报讯,不免火上浇油,引起又一场轩然大波。

    小小朱仙镇,顿时风起云涌,惶惶不安

第五六六章十二道金牌() 
朱仙镇,岳家军正在进军,与金军鏖战。

    但消息传到临安,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在秦桧和张俊的遮掩下,赵构得到反馈是岳飞抗旨不遵。

    好啊!

    本就觉得岳飞有二心,现在算是完全坐实了,甚至连自己的圣旨都不遵从,岳飞到底想要做什么呢?

    将在外,皇帝即便有所不满,又能如何?在诓回岳飞之前,他不敢发火。

    但催促和不断的诏命是必然的,于是乎,持金牌的使者接二连三出城,从临安奔赴朱仙镇。

    “秦相公,第十二道了。”

    站在西湖边,张俊的声音隐隐有些发抖。

    一日之间,皇帝前后派出了十一位金牌使者,算上最初那一道,已经整整十二道金牌。

    大宋开国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情形,无论岳飞遵旨与否,都是要出大事的。

    “圣旨怎么说?”

    秦桧也紧握着拳头,此举多少也有些出乎他的预料,此事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已经算是一场豪赌。

    虽然他认定岳飞愚忠,但在此等生死攸关的大问题面前,岳飞以及麾下的将领幕僚都不傻,他们会接受吗?

    事到如今,秦桧也有一些拿捏不准。

    岳飞若是回来,一切都好说,大事可成矣。若不回来,恐怕大宋真的要变天了。

    “圣旨诏令岳飞停战撤军,命岳飞携其弟岳翻、其子岳云返回临安。”

    斩草除根!

    官家这个想法不错,完全正确,中原兵马既然称之为“岳家军”,对岳家上下惟命是从。想要瓦解,岳家核心人物就必须完全抽离,釜底抽薪。

    一勺烩固然是好,但越是如此,岳家人恐怕就越是会有戒心和放心,反倒会

    秦桧沉吟道:“除了圣旨金牌,想要他们乖乖撤军,还得想点别的办法。”

    “秦相公是说?”

    “全面断绝岳飞所部粮草军械,一切供给,地方州县不得配合丝毫。”

    秦桧沉吟道:“岳飞能够支撑多久呢?”

    “可即便如此,若是真给他打下了东京,也是不小的麻烦。”

    “那就要看四太子了”

    “什么?”张俊不由错愕,好似以为自己听错了。

    秦桧回过神来,干咳两声道:“希望兀术能多撑些日子,方便的话,不妨在钱粮军械上予以支持”

    “什么?”

    张俊再度为之震惊,断了岳飞的钱粮军械供给也就罢了,如今竟然要支援金军,这可是赤果果的资敌。

    “伯英,大局为重。”

    秦桧看着张俊,没有多余的解释,只是淡淡吐出四个字。

    见张俊还有错愕犹豫,秦桧冷笑一声:“事到如今,还有旁的办法吗?岳飞若是不死,后果如何想必伯英也心里有数。”

    “是”

    张俊最终点点头,但额头、后背已是一层冷汗。

    虽然他很清楚此事意味着什么,但诚如秦桧所言,事情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已经无可奈何。

    贼船一旦上来,想要再下去可就难了。

    为今之计,除了孤注一掷,他似乎没有别的办法,否则不会有好下场。

    “对了,岳飞的家眷都在临安,先适当控制起来。”

    “是。”

    朱仙镇,岳家军刚刚结束一天鏖战。

    伪齐的兵马已经被彻底打残,胆气全无,出现了大规模的溃逃事件。尤其是猛将郦琼被斩于前线之后,伪齐兵马彻底胆寒,再也无心恋战,已是一盘散沙。

    至于金军,也是节节败退,若非兀术亲自坐镇在后督战,恐怕金军将士早就扔下兵器逃跑了。

    兀术是在苦苦支撑,一旦朱仙镇陷落,岳家军兵临东京城下,将会是非常糟糕的局面。

    东京城池已经远不如当年坚固,而且金军在来守昔日的宋国都城,也难免怪怪的。更重要的是,很可能守不住。

    金军连连败退,士气低沉,岳家军则是士气如虹,战力上已经有明显差距。更何况,东京城里大都是宋国子民,本就心念故国。

    在金国和刘豫统治下,不得已才低头的,如今王师前来,自是欣然欢迎。人心所向,也是战争胜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全城百姓不支持,金军和谈守城?城中若是再突然杀出一支义勇,里应外合,金军腹背受敌,局面将更为糟糕。

    那就不是丢失一座城的问题了,而是真真要命。

    主动撤退,兀术也是不甘心的,只要东京丢了,洛阳也守不住,届时只有撤回黄河以北才能稳住阵脚。

    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金军如今的处境可谓是尴尬至极,是以兀术必须拼死守住朱仙镇。

    当然了,最终肯定是守不住的,现在只能拖延一天是一天。但愿临安那边,秦桧能有办法,能尽快拿下岳飞。

    结束了一天的战事,将领们各自回营。

    张宪脱下盔甲,刚刚洗了脸,门口亲兵来报:“将军,有客来访。”

    “哦?何人?”

    “客人自称从长安而来。”

    “长安?”张宪顿时皱起眉头,心中浮起一连串猜疑和问号。

    思索片刻,张宪低声道:“请进来。”

    “是!”

    片刻之后,看着面前的中年文士,张宪疑惑道:“不知尊驾何方高人?”

    “高阳王府参军,奉我家王爷之命,前来拜见将军。”

    “哦?”

    虽说提到长安时,张宪就想到了徐还,但真正说出来的时候,还是不免一惊。

    “不知王爷有何教诲?”

    张宪有些闹不明白,徐还派人来见自己算是怎么回事?有事也应该先去见岳飞才对,难道是想要挖墙脚,私下结交自己?

    如果是这样,张宪只会嗤之以鼻,但他有种感觉,以徐还的为人和素来作风,应该不会下作行事。

    “高阳郡王恳请将军务必营救鄂国公。”

    “这”

    张宪愕然无语,有些发懵,高阳郡王徐还派人前来请岳飞的部下营救岳飞

    这话无论怎听都怪怪的,十分突兀。

    “张将军,鄂国公与岳家军眼下情势危急,实已到了千钧一发之际。”

    “什么意思?还请尊驾明示。”

    “在下并非危言耸听,不出所料,临安正有十余道金牌发来朱仙镇”

第五六七章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十二道金牌!

    从天亮开始到傍晚,每隔一会便有一位持金牌的内侍来到朱仙镇。

    加上第一次的那一道,总共十二道。

    金牌是圣旨,是大宋最紧急的圣旨,一连十二道,足可见有紧急,多重要。

    然而似乎并没有发生特别重大的事情,没有地动、洪水等严重灾情,也没有十万火急的战争。

    十二道金牌,莫名其妙。

    更莫名的是金牌内容,翻来覆去只有一句话——撤军班师,岳飞、岳翻、岳云返临安述职。

    眼看着朱仙镇就要攻克,东京已经遥遥在望,朝廷却一连十二道金牌要求撤军班师,这叫什么事情?

    大帐里,岳飞脸色苍白。

    十二道金牌,就在他面前明晃晃地摆着,皇帝的诏命再清楚不过,撤军班师回临安。

    良久之后,岳飞闭上了眼睛,紧握拳头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啊!”

    建炎四年加上绍兴六年,南征北战,杀敌报国,只为杀金贼,还我河山,没想到在眼看大事可成的最后关头,却要功亏一篑。

    哀莫大于心死。

    话音落地的同时,岳飞的眼角分明湿润了,难掩悲伤。

    “大兄,不可!”

    岳翻闻言不由一惊,头一个跳出来反对。

    他知道兄长愚忠,但是愚忠到如此地步,实在有些出乎意料。

    十二道金牌,足可见皇帝的态度和用心,此时若罢兵撤退,放下兵权,回到临安之后还有活路吗?

    “国公,不可!”

    “将军,三思啦!”

    众将立即开始七嘴八舌劝说,大部分人都反对。

    无论是眼下战况行事,还是岳飞以及岳家军的安危,似乎都不能撤军,不能回临安。

    “身为臣,岂能不遵皇命?”

    “国公,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有人喊出了这句话,可到最后声音却越来越低,明显底气不足。若是寻常倒是真可以君命有所不受,但十二道金牌在眼前,岂可同日而语?

    “光复东京就在眼前,若是就此放弃,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国公你甘心吗?”

    “不甘心又能如何?”岳飞拳头紧握,眼中有太多不甘与遗憾。

    “国公,不可啊,回临安恐有危险”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事实,大家本来只是心照不宣,见岳飞如此坚定,麾下的将领们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胡说,官家召本将回临安只是述职”

    嘴上是这么说,但岳飞心里默念的却是另外一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官家糊涂啊”

    “休得胡言。”

    终于有人忍不住开始怨怼赵构,质疑皇帝的英明神武。

    但岳飞却立即出言喝止,皇帝此举的不明智,他其实比谁都清楚,但为尊者讳乃是这个年代深入人心的观念。

    尤其是对皇帝,轻易不能指责君父,否则就是有违忠孝。

    “官家固然英明,但架不住小人蒙蔽圣听,谋害国公。”

    张宪走了进来,身后还有一位面相陌生的中年人,顿时引起众人关注。

    “这位先生是?”

    “高阳王府记室参军苏泽拜见鄂国公。”

    苏泽出身眉山苏氏,自苏红袖进入徐家后宅之后,苏氏便归心徐还。待高阳郡王正式开府建牙之后,以苏泽为首的一批蜀中才俊进入王府,担任职务。

    此举是吸纳人才为我所用,在一定程度上却也是权力和利益分配,保证蜀中和高阳王府成为统一的利益集团。

    毕竟蜀中是徐还的钱粮大本营,实际控制远不如秦陇,好在临安对其也是鞭长莫及,控制力十分有限。

    也正是因此,蜀中官员和士绅的支持就显得至关重要。苏泽是苏范的族弟,才有胆识,口才不错,此番劝说岳飞的差事便落到了他身上。

    岳家军上下不会关心他籍贯何处,出自某个名门世家,在意的只是前面的头衔——高阳王府。

    许多人不禁为之惊讶,临安十二道金牌前来催促撤军,高阳郡王又派人前来,意图何在?

    “不知王爷有何见教?”

    岳翻的语气里,对徐还没什么好感。好像只记得这些年徐还抢了他们岳家军的风头,全然忘记,或者完全没有意识到,当年在莫邪关,徐还对他有救命之恩。

    苏泽欠身一礼,恭敬对岳飞道:“王爷命下官转告鄂国公,千万不可回临安。”

    岳翻本来不大客气,但听到这句话,态度顿时有所缓和,劝慰兄长算是件好事。可是一转念,想到徐还的身份,又不禁怀疑其动机,徐还为何要这么做呢?

    岳飞却不由一怔,王命大于天,徐还却让他不要遵从,这是何意?

    “鄂国公忠义无双天下皆知,身为人臣也确实该遵从君王诏命,但是”

    苏泽见状,朗声道:“可若君王遭人蒙蔽,因而一时有所疏忽,难道也要不查究,稀里糊涂遵从吗?

    如此并非忠孝,反而是陷君父于不义,还请国公三思。”

    “先生何出此言?”岳飞不由皱起眉头。

    苏泽不疾不徐道:“据临安消息,也许鄂国公的奏报并未到官家面前,所以这其中可能有所误会”

    “怎么可能?军报送至枢密院”

    “送到枢密院就等于呈递官家了吗?”

    苏泽的一句反问,顿时让众人目瞪口呆,包括岳飞也是大为震惊,难道天下还有人敢于拦截军报不成?

    “莫要信口开河。”

    “岂敢!”

    苏泽看着岳飞,朗声道:官家英明,以常理度之,怎么会连下十二道这等诏书?若无奸佞蒙蔽圣听,其中岂能没有误会?诸位相信吗?

    国公此事撤军,前线大好形势毁于一旦,若轻易回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