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248章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48章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条件?”

    “岳飞高呼直捣黄龙,金主受惊,甚是不安。若两国从此化干戈为玉帛,恐岳飞之流不能留存”

    话说白了,金国的条件是——杀岳飞。

    赵构心头一动,但并未太过震惊。

    看来金兀术是被岳飞打怕了,一心要置岳飞于死地。

    作为皇帝,按理说肯定不能杀功臣,自毁长城,但赵构内心却认同了。

    岳飞或许是大宋的功臣,却不是自己的忠臣,这样的人留之无益。

    也就是说,在这件事上,自己和金人的诉求是一样的。

    秦桧不失时机地补充道:“官家,岳飞拥兵自重,恐怕已经有不臣之心”

    “会吗?”

    不知出于怎样心态,赵构明知故问。

    “有此迹象。”

    赵构没有接茬,改口问道:“和谈之事情,临安诸卿或许赞同,但在外的将领岳鹏举,徐子归”

    “官家,这便是试探他们忠奸的绝好机会,岳飞这边官家不妨下诏撤军,看他如何反应。

    至于徐驸马,臣拿捏不准”

    秦桧是当真没有把握,如果说当前大宋最反对和谈之人,徐还一定是其中之一。

    之前绍兴和议,他之所以赞同,那是因为实力还不够,无法对临安朝廷对抗,只能听命行事。

    但今非昔比,徐还如今在西北一家独大,自成一体,临安完全鞭长莫及。西军已经拿下河东,又有契丹人掌控的云内州,完全可以翻越太行山,挥师东进,直取河北,进军燕云。

    和谈?

    徐还岂肯乐意?

    但偏生此事,必须安抚徐还,尽快促成。

    完颜挞懒与金兀术已经明确表示,只要和谈达成,金国就会联合他们一起出手,将徐还置于死地。

    虽然没有明确说怎么办,但话里话外,显然已有定计,成竹在胸。

    可是怎么才能迫使徐还答应呢?作为大宋军方的实权人物,前线第一统帅,如果他反对,恐怕和谈会很难进行。

    毕竟眼下势头不错,一旦徐还领头,后续会有很多人跟着鼓噪,汹汹民意会非常难以安抚。

    最担心的是徐还和岳飞二人双双反对,甚至不听从朝廷号令继续进军,和谈根本无从谈起。

    是以,秦桧很着急,赵构也很着急。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当此关键时刻,徐还好像自己先松口了。

    徐还的奏疏从凤翔府而来,这是一份战果汇报奏疏,也可以说是一份请功奏疏。

    宋军攻陷了河东,作为西军统帅,徐还向朝廷汇报战果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出乎意料,以前徐还总是故意淡化功劳,这一次却大张旗鼓地请功。

    虽然名义是为将士们请功,但明眼人心里都清楚,将士们尚且有封赏,他这个功勋最为卓著的统帅呢?

    要知道,自从收复灵夏二州开始,再到斩杀银术可,击败粘罕,到如今攻克河东,朝廷一直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延缓封赏。

    朝野上下已经有很多人提及此事,无论是枢密院还是御史台,都表示过异议,认为朝廷应该赏罚分明,不能寒了前线将士的心。

    之前还可以说,等战事告一段落之后,一并封赏。现如今既然要和谈,自然是要终结战事,论功行赏自然也就刻不容缓。

    功劳多,封赏自然也就足。

    徐还麾下的将领们现如今都兼着地方知州、团练使、防御使,品级都已经不低,许多人甚至有爵位在身。

    这些都好说,无非多给几个虚名而已,反正这些人在西北已经称雄一方,实权在握。

    要紧的是徐还,该如何封赏?

    秦国公,辅国大将军,川陕宣抚使,兼枢密副使,开府仪同三司,又是皇家驸马。

    到了这份上,下一步该怎么封?

    兼任河东路宣抚使?这是必然的。

    升任枢密使?这不行。

    哪怕只是名义上的枢密使,赵构也不愿意在程序上,或者名义上将调兵权交给徐还。

    平章事,宰相衔是必然要有的,这毋庸置疑。

    至于辅国大将军,往上也有上升空间,但显然不足以表彰徐还的功劳,也不能满足徐还的胃口。

    因为徐还在奏疏最后写了这样一句话:臣虽久在西北,然忙于战事,不得回归故里,祭扫祖先坟茔。

    如今战事告一段落,请朝廷恩准休沐,暂许归长安祖祠,祭扫守孝,恳请官家为徐家祖祠赐匾。

    徐还的祖籍在长安,祭出孝道这杆大旗,是个很不错的借口。

    赵构和秦桧推敲了半天,这是徐还变相同意和谈的说辞,但有所舍,就要有所得。

    换句话说,徐还是在讲条件。

    说是求一道匾额,实际上是在求封赏,不必说的很明白,明白人心里都清楚。

    按照惯例,有贡献的大臣父母都会得到追封,母亲封诰命,父亲封官爵。

    那么该给徐还的父亲追封什么呢?

    按照父死子继的传统,这个爵位已然该由徐还承袭,只能高不能低。徐还现在已经是国公,再往上似乎只能是王爵了

第五五三章高阳郡王() 
封王!

    异姓王!

    自打汉朝刘邦说出那句“非刘氏不得称王”的祖训开始,历朝历代,这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

    称王的曹操父子篡汉自立,彻底断绝了大汉国祚,成了前车之鉴,后世历代君主都引以为鉴。

    大宋尤其是如此,宗室皇亲能够称王的尚且不多,有许多宗亲一辈子也只是公爵,侯爵,亲王,郡王都是非皇室至亲,不到一定年龄根本当不上王爷。

    现如今,徐还要封王,驸马封王。

    亲王赵构是决计不会同意,大宋从未有过异姓亲王,仅有的几个郡王也身份比较特殊。

    比如开国时立下大功的曹彬,以及后来几位皇后的父亲,皇帝的老丈人,曾有这个殊荣,而且大都是追封。

    活着的异姓郡王,凤毛麟角,几乎不存在。

    现如今,徐还要打破这个传统了。

    以其功劳,封王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大宋半壁江山是他力挽狂澜,当年若非有他和韩世忠在黄天荡击败兀术,恐怕江南已经沦陷。

    后来动摇大宋在南方统治根基的洞庭湖叛乱,也是徐还主导,与岳飞一手平定,收复秦陇晋三地就更不用说了。

    这份功劳,绝对当得起封王。

    以前徐还不提,赵构也故意装傻,现如今则是心照不宣地讲条件。

    赵构内心肯定是不乐意的,封王之后,徐还将会更加位高权重,难以节制,更容易生出事端。

    但他清楚,这是安抚徐还,争取其支持和谈的唯一办法。秦桧已经或明或暗提出,和谈之后能够联手金人对付徐还。

    一时间,赵构颇为心动,他有心赌一把。

    挣扎了两天之后,赵构终于下诏,册封徐还为高阳郡王。

    高阳是古地名,地点大概在离燕云不远的水沼附近,一句话,徐还这个王爵有名无实,还是没有封地。

    不过没有关系,徐还要的不过是个虚名而已,封地无所谓,反正地盘大的是。

    消息传出,朝野上下,临安城里没有一个人反对,徐还这个王爷当那是名正言顺。有人甚至觉得,朝廷有些吝啬赏赐,徐驸马完全可以直接封亲王的。

    “郡王,已经很好了。”

    公主府里,柔福帝姬哈哈笑道:“若真成了亲王,岂非与我平起平坐了?”

    “殿下真会说笑。”

    柔福帝姬轻笑道:“嗨说到底,不过是劳什子的虚名而已。”

    前来道贺的梁红玉笑道:“差别还是很大的,往后平安郎出门,就不再是绍兴县男,而是高阳郡王世子了。”

    “世子?”

    柔福帝姬远远看了一眼在院子里撒欢的两个孩子,心情有些复杂。

    丈夫已经来了书信,提到一句话——最危险的时候已经到了。

    虽然不确定具体情况,但丈夫能这么说,必定十分严峻,柔福帝姬不免颇为担心。

    她可以不在乎自己,但作为一个母亲,两个孩子的安危至关重要,不能有一丁点闪失。

    徐还虽然一再强调已经有所安排,会安然送他们母子离开,但是临安现在对他们而言却是一座华丽的牢笼。

    这些天傅选已经有所察觉,公主府和西湖别院之外,都能见到不少眼线身影。外出之时,也有尾巴跟随,甚至公主府的内宅之中,说不定已经被人渗透。

    此等情势下,难保万无一失,担心完全在情理之中。

    毕竟柔福帝姬比大多数人清楚,赵构册封丈夫这个郡王是多不情愿。自己和几个孩子是他手中最大的筹码,焉能让自己轻易离开临安。

    如果难以顺利,或许只有

    柔福帝姬看着两个儿子,久久出神,默默不语。

    梁红玉是心思通透之人,虽不明真相,但隐约能猜到柔福帝姬的一些顾虑。

    “别担心,一切会迎刃而解的。”

    “姐姐说笑了,我没什么可担心的,只是”

    柔福帝姬勉强一笑:“平安郎素日顽皮,往后要是闯了什么祸,你这个义母可要多照应教导才是。”

    “那是自然。”梁红玉听出了弦外之音,欣然答应,沉吟片刻后,笑道:“还有一事”

    “我们不是外人,红玉姐姐尽管直言便是。”

    “我呀”

    梁红玉笑道:“我适才瞧见明珠了,小丫头虽然尚在襁褓之中,但容貌随她娘,清秀可人,是个美人坯子。

    将来必定是大宋俊彦争相高攀的王府千金,我啊既然近水楼台,想先冒昧帮我家小崽子定下来。”

    柔福帝姬尚未有反应,陪在下首的宋五娘先是一惊:“韩夫人是说,给明珠定娃娃亲?”

    虽说这个年代娃娃亲,甚至指腹为婚都十分常见,但宋五娘还是有些惊讶,毕竟女儿还那么小就开始商讨婚事。

    没经历过大场面的宋五娘立即转头看向柔福帝姬,目光里满含疑问与求助。

    短暂的错愕之后,柔福帝姬笑道:“红玉姐姐当真想与我家结亲?”

    “当真。”

    “此事韩将军知晓吗?”

    “他一直赞成的,我也不怕五娘妹妹介意,就直说了,最早听说你家明月的时候,我们便有此意,算起来明月与我家小崽子年岁倒是相当。”

    梁红玉笑道:“不过后来想想,明月长在西北,母族又是契丹贵胄,兴许高阳郡王另有打算,就没敢冒昧。

    恰好五娘妹妹诞下明珠,是我看着长大的,虽说与我家小崽子差几岁,但男女婚事年岁相差,其实倒也无妨,不知长公主与五娘妹妹意下如何?”

    宋五娘想了想,女儿若是嫁给韩世忠大将军和护国夫人之子,倒也算门当户对,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此等大事,即便她是明珠生母,也不能随便做主。王侯之家,子女婚事只有父亲和嫡母能做主。

    “此事,都听姐姐的。”

    柔福帝姬沉吟道:“韩将军与红玉姐姐垂青我家明珠,是她的荣幸,只是当时有此意,如今仍旧有此意吗?

    还请姐姐考虑清楚,毕竟,今时不同往日。”

    梁红玉没有丝毫犹豫,果断道:“没什么可考虑的,我可担心,今日错过了,明天就被人捷足先登了。”

第五五四章兹事体大() 
梁红玉走了。

    柔福帝姬目送她离开,独自久久沉默。

    宋五娘站在一旁,心中满是不解与疑问。

    梁红玉的提亲,柔福帝姬算是答应了,却附带了一个略微奇怪的条件。

    可以让明珠和韩家公子定娃娃亲,但必须等到明珠周岁之时。

    王侯贵族之家有这样的讲究?还是江南的风俗习惯?或者是因为明珠太小,担心孩子长不大?宋五娘心中不由泛起了嘀咕。

    好在韩夫人对此并未反对,欣然达成约定,等明珠周岁之时,夫妇亲自登门求亲。

    “姐姐,为何要等半年之后有什么讲究吗?”宋五娘终究没能按捺住内心的疑惑。

    柔福帝姬笑道:“没什么,兹事体大,总要让徐郎知晓点头才是,哪能立即答允?”

    “那夫君会同意吗?”

    “明珠周岁之时,徐郎会答应的。”

    柔福帝姬淡淡回应,有些话她没有多说,以免吓到宋五娘。

    这哪里只是一桩娃娃亲,而是确确实实兹事体大,梁红玉能在此时提亲,足可见其一片热忱心意。

    她原本只是希望,在危急之时,梁红玉能看在素日情分上关照一下孩子们。万万没想到,她竟如此仗义,做出超乎寻常,甚至可以说有些不太“明智”的承诺。

    柔福帝姬自然是领情的,所以她没有拒绝,却也不能立即答应。以免让韩世忠夫妇陷入不利,而且一旦消息走漏,对公主府上下也没什么好处。

    此事,必须从长计议。

    叮嘱宋五娘照看孩子们后,柔福帝姬匆匆前去寻找裴元衍,商量对策,并修书告知远在西北的徐还。

    梁红玉回到家中,立即将此事告知了丈夫韩世忠。

    “你真提亲了?”

    “是,夫君会怪我吗?”

    “若是昨日,或许会觉得你略微冲动,但今日决无责怪,夫人做的很好。”

    “哦?为何呢?”

    “我刚刚得到消息,金国使臣已经过了淮水,前来临安和谈。”

    “和谈?”梁红玉不由吃了一惊。

    “没错!”

    韩世忠叹道:“朝廷已经有风声,要与金贼和谈,我说呢难怪会如此。”

    “夫君是说高阳郡王?”

    “不错,朝廷大概就是这个意思。”韩世忠眉头紧皱,作为忧国忧民的大将,他十分失望。

    北伐节节胜利,一片大好势头,朝廷却突然要与金贼媾和,实在让人失望,甚至让人愤怒。

    “没想到”

    梁红玉低声道:“难怪长公主话里话外,有让我照拂平安郎的意思,看样子情势比想象的危急。可是她却延缓了我的提亲之议。”

    “延缓也好,如此对我们两家都有好处,长公主是明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