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166章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66章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教你这些,一来是因为你能听懂,二来是我信任你,打算委以重任。”

    徐还这番话出自肺腑,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懂得太多超前的原理、技术,可以生产出很多赚钱的物品,可以捣鼓出很多强悍武器。

    但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两年多了,他几乎没有这样做过。

    不是不想,而是没有条件。

    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南归之时,用火药制造了东京宣德门前的灯楼爆炸事件。

    明明有大杀器在手,但他从来不曾提及,更不曾再制造。

    因为那个时候,他只是个小人物,哪怕后来贵为驸马,但身后还有皇帝,还有整个朝廷。

    些许赚钱的玩意或许可以据为己有,一旦与军事挂钩,必然属于朝廷。

    否则赵构不会安心,百官也不会答应,“发明者”将会失去技术和产品的所有权。

    徐还是有私心的,在完全掌控大局之前,他想独家私有。

    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泄密,以临安朝廷千疮百孔,奸臣当道的混乱情形,机密可能很快就会传到北方金国人耳中。

    一旦金人也掌握了火药,宋军不仅会失去仅有的优势,大宋的城池、百姓,也将遭遇空前的灾难,生灵涂炭。

    这是一头可能反噬的猛兽,徐还不敢轻易放出来。

    在临安,在荆湖都没有条件实验、生产,而今到了蜀中,终于有了可能。

    天高皇帝远,临安朝廷对此间鞭长莫及,甚至信息不畅,很多事情一无所知。

    手握大军,只要摆平蜀地官员,徐还便是蜀中的“土皇帝”,在这里完全可以自己说了算。

    且蜀中多山闭塞,寻个山野深沟,搞个秘密生产基地很方便。

    从各方面看,已然有条件着手这些新科技。

    而且很必要!

    北伐关中,山野作战,西北之地多有骑兵作战,这些都是弓马娴熟的草原部族所擅长,靠什么克制他们?

    一些武器,军事物资适时出现,十分必要。

    另外是对钱财的需要,想要做大事,购置物资,招兵买马,收买人心,铺设渠道,安插人手,花钱的方面太多。

    朝廷的军饷赋税都是有数可查的,自家的俸禄赏赐也有限,不足以支撑,必须要另辟财源。

    故而,这些事情刻不容缓。

    殊为难得的是,遇到了黄若彤,她在这方面有基础,有天赋,而且可以信任,委以重任。

    听到徐还这么说,黄若彤心中一动,轻声道:“如此机密与重任交给我,徐郎放心吗?”

    “当然!”

    “嗯!”黄若彤轻轻点头,将头埋在徐还胸口,沉默了许久后,爬起身来紧紧盯着丈夫的眼睛,问道:“徐郎,你是不是打算”

    后半句没说出口,言下之意已经很明确。

    避开皇帝和朝廷,另辟财源,私下生产比铠甲刀剑更加犀利的武器,只是为了单纯抗击金贼吗?

    “嗯!”徐还没有任何隐瞒,应了一声,然后问道:“害怕吗?”

    “不!”黄若彤摇摇头,相反有点小兴奋,轻声道:“徐郎真英雄也!”

    “我需要你的支持。”

    “徐郎放心,妾身会竭尽全力,支持夫君。”

    徐还柔声道:“具体执行我会安排人手,你负责把控全局,掌管机密就好,我可不愿意佳人受累。”

    “嗯!”

    黄若彤点点头,张了张嘴,却欲言又止。

    “想说什么就说吧,你我不必顾忌。”

    “徐郎,长公主柔福姐姐知你心意吗?”

    徐还闻言,微有沉默,在这件事上,柔福帝姬的身份着实特别,也有些许尴尬。

    自己的心意,柔福知道吗?

    “应该知道一些。”

    徐还想了想,如是回答。虽然从来没有明说过,但有些事情心照不宣,夫妻心里其实多少有数。

    “那柔福姐姐会不会不赞成?”

    黄若彤的问话不是没有道理,帮着夫家反娘家,这个年代甚少有女子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现在相安无事,将来柔福帝姬会不会为难呢?

    徐还想过这个问题,为难多少会有一些,因为她姓赵,但论起亲密来,赵家对她太淡漠。

    尤其是赵构,兄妹关系徒有虚名,南归路上她也透露过对父兄的失望,对赵构的不屑。

    而自己与她是患难夫妻,情谊深厚,还有了共同的儿子。

    对一个女人而言,如果一定要在徒有虚名的兄长,患难与共,感情深厚的丈夫和爱子之间做出一个选择。

    结果会怎样,似乎不言而喻。

    而且柔福帝姬与赵构之间,如今看似兄妹友爱,但其实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危机。

    有朝一日,一旦爆发,足以让他们兄妹形同陌路,反目成仇。

    故而柔福帝姬的态度,徐还颇有把握。

    平心而论,徐还并不想让爱妻面临这样纠结局面,但现实就是这么无奈。

    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终究避无可避,只能尽量保护好她,让她少受伤害。

    徐还暗叹一声,对黄若彤道:“等你姑父到了,可以商议一下,那些生意可与苏家合伙,毕竟算是自己人,而且他们有资源、渠道。”

    “好!”

    “记住,一切以你的名义,你才是伟大的发明家。”

    “发明家”黄若彤反应过来,不解道:“徐郎,为何?那你呢?”

    “我啊专心做英雄啊!”

    徐还顺手一拉黄若彤的衣带,轻笑道:“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

    “你”

    画风变得太快,黄若彤不由惊呼一声,却已来不及反抗。霎时间,满室旖旎

第三七三章不期而遇的虞允文() 
初冬时节,徐还与黄若彤在浣花溪沉溺于知识海洋,顺道筹谋大事。

    牛皋则率部北上,经利州到达兴州(略阳),支援秦陇前线。

    张浚很知趣,写来书信一封,虽未点明,但心照不宣,字里行间饱含谢意。

    这个结果,徐还甚是满意。

    也不枉自己费煞苦心,张浚是明白人,也已领情,这就足够了。

    至于接下来,就看他自己造化了。

    希望他能在这个冬天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皆大欢喜。

    辛赞也带来了荆襄的消息,岳飞所部已经到达襄阳,与粘罕交上手,暂时处于对峙状态,尚无得失胜负。

    至于淮水那边,刘光世与韩世忠严防死守,完颜挞懒一时也难有机会。

    当此之时,苏范到了。

    从眉山一路风尘仆仆而来,赶到了成都府。

    徐还因为“水土不服,抱病之故”,不能公开露面,故而是福伯与苏红袖出城前去迎接。

    黄若彤想了想,留下来继续“照顾”徐还。

    虽说是晚辈,前去迎候长辈是应有礼数,但思来想去,还是先给苏家父女一些单独的时间与空间。

    父女许久未见,肯定有好多话要说,而且还牵涉到苏鸿文之死。

    虽说噩耗早就写信告知,纵然苏范再坚强,见面之后也难免悲伤,需要时间弥合伤口。

    这种时候,外人不宜在场。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时间远比想象的要短。

    晌午时分,苏家父女便一道前来“拜访”。

    在主人家里被主人,而且还是长辈拜访,感觉有些怪怪的。

    苏范很年轻,应该不到四十,一袭锦布长袍,气质儒雅,典型的书香名门之风。

    瞧着眼角,略微有些泛红,想必父女相见之时,念及长子亡故,曾伤感流泪。

    不过此时已经擦干泪水,看起来神色如常,见面之时,率先欠身道:“眉山苏范,拜见秦国公。”

    “先生不可,你是长辈,折煞晚辈了。”徐还赶忙抢上,扶住苏范,态度恭敬。

    苏范是苏辙次子苏适的次子,并非嫡长孙。

    然苏家子孙为官者不少,许多定居他处,真正留守眉山宗祠的便是苏范,在苏家地位非同一般。

    因为苏洵、苏轼、苏辙的余荫,还有个在泸州担任通判的三叔公苏逊,苏家在蜀中影响甚大,是眉山首屈一指的大地主。

    在成都府也有许多产业,尤其是书籍印刷出版,以及蜀锦织造贩运都占有巨大份额,可谓是财大气粗。

    这样的人,本该就是入蜀后优先招揽的对象。

    而今有黄若彤这层关系,成为联系蜀中的天然纽带,也是长辈,自然要恭敬待之。

    “君臣之别先于亲缘,应当的。”

    苏范很谦逊,丝毫没有在徐还这个侄女婿面前托大。说到底,徐还是驸马,自家侄女不过是偏房侧室。

    黄若彤及时赶了过来,恭敬一礼:“侄女拜见姑父。”

    “若彤,一别多年,长大了,好好!”苏范看着黄若彤,略微有些感慨。

    面前之人不只是侄女,本来还是儿媳人选,结果儿子死在提亲的路上,准儿媳也另嫁他人。

    着实

    苏范暗叹一声,独自悲伤即可,侄女与秦国公新婚燕尔是喜事,不宜说丧气话。

    只能说儿子没福气,与黄若彤没婚约也好,自家多个位高权重的侄女婿也是好事。

    “国公在此住的可还习惯?水土不服之事”苏范瞧着徐还,微微诧异。

    徐还干笑道:“休息两日,已然好了,有劳先生挂念,此间雅致舒适,福伯照顾的很周到,不胜感激。”

    “如此便好。”

    苏范点点头,旋即拱手道:“小女在荆湖,多蒙国公关照,相救之恩,以及为犬子报仇之恩,感激不尽,无以为报。”

    徐还忙道:“先生这是说哪里话,照顾苏娘子是分内之事,至于苏公子颇为遗憾,还请先生节哀。”

    “命中注定,已经想通了。”

    苏范长叹一声,轻声道:“国公歼灭叛贼,也算为鸿文报仇了,而今魂归故里,他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

    好在红袖安然无恙,而今又有了鸿博,我与夫人都挺过来了。”

    子女亡故对父母打击甚大,现代人或许要很久才能走出悲伤。

    但在古代,因为超高的夭折率,为了生存和血脉延续,反而容易看开些。

    也是凑巧,苏红袖兄妹出蜀时,苏夫人本就有孕,而今生下了小儿子苏鸿博,有了新的指望和寄托,冲淡了不少悲伤。

    徐还轻声道:“恭喜先生喜得麟儿,改日有空定当前往眉山拜见夫人,探望小公子。”

    “谢国公。”

    “先生切莫客气,呼我表字子归便是。”

    “好子归,那苏某就不客气了。”苏范想了想,笑着应下。

    徐还笑道:“不瞒先生,这些天一直盼着先生到成都呢!”

    “哦?子归找老夫有事?”苏范微微惊讶。

    “若彤,你来说吧!”

    “姑父,且先请坐,听侄女慢慢道来。”

    “好!”

    几个人也不知谁该是主,谁才是客,在花厅落座,侍女送上茶点之后,黄若彤才开口。

    只一件事,和苏家合作做生意,她有技术,需要苏家提供场地与渠道,共同赚钱。

    苏范有些意外,尤其是听到侄女提及一些闻所未闻的新鲜词,愕然了好半天。

    不过转念一想,黄家大舅哥本就擅长“奇技淫巧”,侄女也颇为造诣,捣鼓出一些新鲜东西倒也不足为奇。

    赚钱的生意,当然不会拒绝,更何况黄若彤以秦国公夫人的身份,当着徐还的面提出合作。

    其中意味

    苏范欣然应允:“好,我尽快安排,有何需求尽管开口,放手去做便是。想来都是好东西,不愁销路。”

    “如此,先谢过姑父了。”

    “不必客气。”

    苏范转身对随行的福伯道:“去吩咐允文,让他尽快安排。”

    “谁?”徐还心中猛然一动,如果没听错,刚才苏范提到了——允文?

    这个名字,下意识让人想入非非。

    苏范道:“虞允文,一个少年郎,跟着我念书,此番一同前来成都府,帮忙打理一些事情。”

    果然!

    虞允文,就这样不期而遇了。

第三七四章大器何必晚成() 
虞允文!

    南宋大名鼎鼎的柱国之将,主要活跃在高宗晚期与孝宗时期。

    一生最为辉煌的便是那场采石之战。

    当时金海陵王完颜亮率领十五万大军渡过淮水,直扑长江,欲从采石南渡。

    众所周知,采石渡乃是江南要塞门户,一旦被金军突破,江南无险可守,金军便如入无人之境,后果不堪设想。

    临危之时,虞允文赶到采石,动员将士,组织了一万八千兵力严防死守,最终击败了十五万金军。

    以少胜多,采石大捷,一战成名,彪炳史册。

    不久之后,完颜亮因不得人心,被部将所杀,金军撤退,南宋得以渡过又一次危机,苟延残喘近百年。

    因采石一战,虞允文获得极高声誉,也得到了宋庭的重用,回到故乡蜀地主持军务。

    当时虞允文便打算效仿诸葛亮,从蜀中北出秦陇攻伐,收复失地,与徐还今日的想法如出一辙。

    可惜当时宋庭只想偏安一隅,缺少北伐信心,最终没有准许,虞允文的一腔抱负与宏大计划就此遗憾搁浅。

    不管怎么说,虞允文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有抱负,有能力的人才。

    徐还入蜀之前,还在念叨着蜀中名将,除了吴磷、吴玠兄弟外,便是虞允文。

    万万没想到,就这样不期而遇,苏范就这样,将他带到自己面前。

    同名同姓?概率应该很小。

    徐还仔细打量,面前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少年,身材高挑,爽朗精神。

    算算时间差不多,采石之战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那时的虞允文已经步入中年。

    而今提前三十年相遇,自然是个英姿勃勃的青年。

    这位大器晚成的名将,此时应该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会面对那样的凶险,怡然无惧,最终为国家、民族而力挽狂澜,彪炳史册。

    而今的他只是个读书好学,胸怀志向的青年,但足以引起徐还的注意和期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