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128章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28章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

    说起来,南征之败一个重要原因是金国上层不和睦,不能团结一致,实在是个糟糕的问题。

    挞懒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他清楚,这个问题事实暂时改变不得,至少自己无能为力。

    不过呢,他比兀术想得更远一些,内部不和是自家弱点,对手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听闻宋国党争已经持续多年,南渡之后也改观不大,君臣猜忌,文武龌龊的情况也都存在。

    如果善加利用,效果不比大军征伐差多少。

    反正如今是战败了,一时半会也难以整顿兵马南侵,“和平”方式也不失为一种手段。但愿自己煞费苦心的安排,能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至于徐还立起的那座京观,等于狠狠地抽了自己一个耳光,火辣辣的生疼。

    然而眼下,却无法报复。即便是报复,挞懒也不准备亲自动手。

    想来给徐还准备的那份大礼已经快要过江,定会让他大吃一惊

    楚州战事告一段落,奏报已经送去临安朝廷。

    一战收复淮南,这样意外出乎意料的结果,让大宋朝廷十分惊喜。

    君臣都很清楚,淮南对江南,对如今的大宋而言意味着什么。眼下不说什么北伐,至少南方半壁江山是站稳脚跟了。

    徐还的功劳自然不能不必多说,以至于很多人说“驸马出马,马到成功”,而且往往会有意外之喜。

    不过也有很多人对徐还颇为诟病,弹劾的奏疏也不在少数。主要针对三个问题,镇江杀将官;救援楚州不及时;淮水杀降。

    无论收复淮南功劳多大,徐还此行首要目标应该是救援楚州,结果楚州陷落,军民遭到屠戮,损失惨重,难免有失职之嫌。

    有人难免抓住此事,意欲兴师问罪。

    再就是斩杀转运使李承造,这件事大大触动了文官们百年来习以为常的底线,故而反应最为强烈。

    还有徐还斩杀杜充子婿一事,罪不及家人的观念由来已久,按照惯例杜充本人该杀,但其家眷应该是流放,而非诛杀。

    徐还此举,再次突破了士大夫们习以为常的底线,难免颇有微词。

    垂拱殿御案弹劾的奏疏不在少数,多多少少都在抨击徐还擅权,或是称其残暴。

    杀降不祥,这是自古以来的认知,白起、项羽等人都因此被诟病,徐还自然也不会逃过口诛笔伐。

    也不知是谁开的头,沸议之时徐还竟然多了一个新的名号——徐阎王!

第二八八章擦肩而过() 
弹劾的奏疏如同雪片一样飞去了垂拱殿,赵构不由眉头大皱。

    不管怎么说,收复淮南失地都该是高兴的事情,本来还想加以庆贺的,结果被文臣们弄成了这副模样。

    尴尬!

    赵构难免也有点恼火。

    但文官们向来如此,能有什么办法?仔细说起来,徐还如果能做的更为妥当些,也不至于如此。

    徐还的所做作为,从法理的角度没有过错,有天子剑在手,杀几个消极怠工,作战不力的将官还不行吗?

    毕竟天子剑代表的他这个皇帝的威严。

    至于楚州之失,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相比于收复淮南,简直不值一提,拿这些事怪罪徐还说不过去。

    但是呢,赵构还是觉得徐还有些莽撞了杀文官,大肆杀降,这些举动终究有些出阁,有些草率。

    这个妹夫是个能干的人才,也颇为忠诚,但而今看来还是有些太年轻了,还需多加历练才是。

    是的,皇帝赵构只是觉得徐还年轻莽撞,并未有其他猜忌至于弹劾之时,也冷处理了。

    有人觉得皇帝陛下有些包庇驸马,但也有认为,这是按程序办事。出征的将领尚未班师回朝,岂能不论功先论罪?

    抛开所谓的弹劾,在另一件事上赵构倒十分积极,那就是对赵立的追封追谥。

    誓死坚守楚州,力战殉国,这样的忠烈之臣在任何朝代都是受到尊敬的,尤其如今大宋处在一个危亡时刻,很需要树立一个榜样。

    接到徐还的奏疏,赵构与宰相略加讨论之后,当即下旨,追封赵立奉国节度使,淮阴县开国伯。

    当然了,这个爵位自然而然由年幼的英烈遗孤赵破虏承袭。

    与此同时,赵立辈赐谥“忠烈”,毫无疑问是个很高的评价。赵构下旨设灵,宰相吕颐浩代天子前往祭奠。

    厚葬自然也少不了,考虑到赵立临死仍旧北望,矢志报国,赵构着司天监前往建康紫金山,勘探吉地,安葬英烈。

    这份安排,算是准了徐还所请,朝野上下没有半分反对之声,尽数表示赞成。

    英雄,理当有这份殊荣。

    消息传到楚州,徐还长舒一口气。

    总算给英雄一个荣耀的待遇,可惜他已经享受不到,上好木材打造了棺椁,厚重的陪葬品,以及徒有虚名的官职,于一个死人而言有什么意义呢?

    这一切,都不如照顾好英烈遗孤来的实在。

    楚州之事算是告一段落,徐还安排李彦先和郦琼留下来整顿淮水防线,然后自己带着兵马班师回朝。

    战事结束,该回去交差了。

    至于朝野的弹劾,以及各种风言风语,他自然有所耳闻,裴元衍那边已经传来消息,让自己小心。

    不过徐还并未放在心上,弹劾不是什么大事,反正在这件事上自己没有犯什么原则性错误,赵构不会拿自己怎么样。

    在朝为臣,偶尔犯点所谓的错误,被弹劾一下反而是好事。一个臣子风评太好,能力还不弱,皇帝怎么能安心呢?

    尤其是赵构这号心胸本就不怎宽广的皇帝,以及大宋当前特殊的局势

    说到底,自己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还有莽撞的权力。

    渡江南归,第一站自然是镇江。

    与刘光世自然要有个交接,淮南已经收复,大宋的北部防线已经推进到了淮水沿岸。

    李彦先和郦琼两个人的资历太浅,难以担当这样的大任,必然需要一位位高权重的大将坐镇。

    不出意外的话,这份差事肯定会落到刘光世身上,在原本历史上,他曾驻守淮西多年。

    再次见到徐还,刘光世满面含笑,表面上那是相当客气。

    虽说徐还出发之时曾给了他很大难堪,但徐还是驸马,身份本就高贵,何况此战还大获全胜,谢大捷之威而归,气势更非同小可。

    楚州失守之时,在刘光世看来完全不值一提,毕竟是为了收复整个淮南。

    刘光世不理解,也不忿那些文官的弹劾,简直是莫名其妙,不懂却添乱。毕竟他也是武将,也曾有这样的烦劳。

    再者,楚州陷落即便要追责,首当其冲的也不是徐还,而是他这个前次救援不利的统帅。在这一点上,他与徐还同仇敌忾。

    徐还心里明白,出发时那般狐假虎威震慑刘光世是迫不得已,如今得胜而归,自然要有所改观,过分得罪一位柱国大将总归不是什么好事。

    而且辛赞告诉他,不知道从哪里起来一股谣言,说徐还降职王德,实际是为了羞辱刘光世。

    传言有模有样,还有个说得过去的原因,声称他与柔福帝姬大婚之日,临安潜入金国刺客。乃是刘光世江防不严所致,故而对其怀恨在心,如今寻机公报私仇。

    对于这样的说辞,徐还也是无奈,真不知是什么人这般小人之心,空口造谣?

    不过固然是谣言,也不得不防,流言蜚语有时候也很有杀伤力。也不知刘太尉是否听入耳中?

    思来想去,徐还不仅对刘光世客客气气,并以王德此战为先锋立功颇多为名,恢复期官职,算是给足了刘太尉面子。

    至于刘光世买不买账,那就不得而知了。

    表面上一团和气算不错了,至于内心徐还无意探寻,也不甚在乎,毕竟心长在别人肚子里。

    在镇江留驻两日,与刘光世交接好江淮军务之后,徐还启程前往建康。

    司天监已经在紫金山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安葬赵立,葬礼徐还自然是要去的,而且是以驸马之尊亲自护灵。

    此举或许有点不合礼数,但徐还坚持如此,算是对英雄最大的尊敬。何况他还要在葬礼后,将赵破虏带回府中抚养。

    如此情形,落在赵立旧部与江淮兵卒眼中,都感慨不已。

    瞧瞧,跟着徐驸马作战卖命,即便是阵亡,也死得荣耀啊!不仅身后殊荣,家眷子也得到很好的照应,在天之灵也能瞑目安心。

    自此,徐还在将士们心目中的形象开始有所不同。

    离开镇江,经过焦山,座船溯江驶向建康。

    徐还并未注意到,当此之时一叶扁舟与自己擦肩而过,从焦山对面的河口,驶入了江南运河。

    扁舟之上,一对中年夫妇满腹感慨,满心忐忑

第二八九章紫气东来,金戈西去() 
钟山龙蟠,石城虎踞。

    紫金山雄踞建康,素有“金陵毓秀”之美誉,乃是建康,乃至整个江南的风水宝地。否则秦始皇当年怎会“埋金断气”,金陵又怎会成为六朝古都?

    钟灵毓秀的紫金山上,陵墓不在少数,其中最为著名的应该是后世的明孝陵与中山陵。

    除此之外,明初大将常遇春、徐达等人也都安葬此处。

    赵立作为国之英雄,安葬于此自然没的说,也符合他北望山河,怒视胡虏的遗愿。

    座船在白鹭洲靠岸,赵立的灵柩随即抬上灵车,在众多兵将的护送下前往紫金山。一路上建康百姓闻讯,纷纷在道旁祭奠。

    赵立的英雄事迹已经传开,饱受金贼肆掠危害的建康百姓对其深感钦佩,一路上见到不少人在或是道旁叩首,或是设香烛路祭,还有人作祭文于路旁哀悼。

    灵车一路走过,人群中传出低沉的哭泣声,乃是百姓悼念英雄的哀伤。

    很多百姓祭奠之后,便跟随在灵车之后,一起前往紫金山。以至于一路走过,送葬队伍有数万人之多。

    此情此景,徐还不禁惊叹,可见百姓民族气节,以及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紫金山上,墓地已经准备妥当。

    吉穴乃是司天监正邵冲亲自选取,与赵立的身份地位十分契合,墓室墓道等也已经加紧赶工修建完毕,而且十分周到精致。

    赵立虽只是县伯,但皇帝赵构有旨意,赵立以侯爵之礼下葬,以示追恩。

    徐还护送灵柩到此之后,便没有在露面,安葬与祭礼的事情则交给岳飞去办,毕竟他是驸马,算是皇室成员。护灵勉强说得过去,祭奠就有些不合礼法了。

    墓地附近有条溪流,溪旁有座亭子,据说最早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建,后世不断整修,保留至今。

    徐还便来到这里暂作休息,不想司天监正邵冲也恰好在此,两人便在此间第一遭相见。

    不过仔细说起来,徐还确实是第一次见到邵冲。但邵冲已经对徐还早有关注,甚至认识已久,夜里星辉熠熠,也算老相识了。

    “臣参见驸马!”邵冲不动声色,当即上前,态度恭敬,以礼相待。

    虽说邵冲职爵不高,但徐还却不敢怠慢,担任司天监正的可都不是一般人。

    唐朝的袁天罡、李淳风,大名鼎鼎,名垂青史。眼前这位邵监正的祖父邵雍,那也是大宋有名的堪舆大家,家学渊源,不敢等闲视之。

    “邵先生不必多礼。”徐还笑了笑,称之以先生,相当客气。

    “驸马折煞小臣了”邵冲不免惶恐,连忙推辞。

    “先生不必客气。”徐还瞧了一眼亭中石桌,笑问道:“先生是在此间烹茶吗?”

    邵冲笑道:“安顿好赵将军的墓地,左右无事,听闻紫金山上的茶与水都不错臣便偷闲驸马赶路辛苦,若不嫌弃,饮一杯解解渴?”

    “好啊,求之不得。”

    于是乎,两人在石桌前坐下,红泥火炉,从山上打来的泉水已经沸腾。邵冲也不让童子侍候,要亲自动手为徐还泡茶。

    眼看邵冲用象牙镊子夹起豆蔻、肉桂一类的东西,徐还连忙道:“先生稍等沸水单泡茶叶即可。”

    “哦?”邵冲不免讶然,毕竟这年头饮茶都是要放佐料的。

    徐还尴尬道:“如此方得茶之真味,先生不妨也试试。”

    “好!”邵冲欣然点头。

    不一会儿,茶叶的清香便在亭中飘散开来,在徐还的示意下,邵冲轻轻呷了一口,品味片刻道:“果然,清香甘冽,别有滋味啊!”

    “先生喜欢就好!”徐还端起茶杯,笑道:“仅以此茶,谢过先生!”

    邵冲顿时惶恐道:“驸马谢臣作甚?”

    “先生忘记了?我与长公主的佳期乃是先生所择,自当谢过喽。”

    “此乃臣之本分,实在愧不敢当。”

    邵冲沉吟片刻,低声道:“说起来臣也有些惭愧,听闻当日竟有人动兵戈行刺”

    “这怎么能怪先生呢?”徐还摆手道:“当天肯定是黄道吉日,宵小生事,谁也料不到,何况最终也安然无事。”

    邵冲连忙道:“长公主与驸马都是大富大贵之人,自能逢凶化吉”

    大富大贵,逢凶化吉

    几个落到耳中,徐还不由心中一动,后世经常有人算命,不知道这位邵先生算了,还是不问为妙,万一说出点什么不中听的话,大家都尴尬。

    不过邵冲似乎看出了徐还的心思,悠悠道:“长公主与驸马命格相合,乃是天作之合的良配,龙姿凤采,相得益彰,未来不可限量啊!”

    这

    徐还沉吟片刻,低声道:“人这一生,难免磕磕绊绊,三灾六病,谁都盼着能逢凶化吉奈何天意难测,凡俗之人看不透。先生乃是高人,且家学渊源,不知可有什么见教?”

    邵冲闻言,微微沉吟。

    徐还简直,忙道:“在下冒昧了,唐突之处还望先生见谅。”

    “哪里,驸马客气了。”邵冲沉吟片刻道:“驸马乃勇武战将,身上兵戈杀伐之气浓重,兵戈者,金也;东南西北中,西方属金,有利。”

    “多谢先生!”

    徐还轻轻点头,他知道高人们素来讲究天机不可泄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