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中华苍穹 >

第148章

中华苍穹-第148章

小说: 中华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菊藕一听安茜的话连忙出声制止,而安茜却说:“难道我说错了吗?”

    “那道没有。只是你读历史的时候还够认真。”光绪停下手中的活,拍了拍手站了起来:“第一个修筑长城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他国土小、兵马少、力量弱,随时都有被邻国吃掉的危险。所以他们想象修城墙一样,在国境线上修上一圈的城墙以保护自己的国家。那时候长城还叫做――堑。长城这个名字只是近些年来才使用的。随后中原各国也纷纷修筑各自的长城。但随着秦国统一中原后,北方游牧民族就成了中原的大患,秦始皇就将赵燕秦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第一条正真意义的长城。之后的汉唐等朝代也纷纷修建和加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秦汉等代的长城早已成了一堆废墟。而我们此刻脚下的长城是明代时修筑的。自大清立国以来就有对是否对长城修筑和加固的争论,但最后决定不再修筑。”

    “但是不知道你们都有没有注意到。自修筑有长城伊始。长城就从来没有能挡住过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铁骑。也就是因为有了长城,中国人的思想也被长城拦住,中国人在不断向西向南扩张的同时,历朝历代的北方国境线也均以长城为界,国力强大的时,兵马冲出长城击败蒙古。将国境线向北推移,甚至将蒙古兼并。国力虚弱时就退回长城防守。从来都没有把草原当成过如同中原一样的国土来对待。从来就是能得就得,丢了也不可惜。历朝历代也就不断的修筑加固长城。除了那不到百年的元朝外,就算是前明朝。朝廷的命令也几乎很少越过长城达到草原。长城就如同一条无形的枷锁拦住了中国人。直到满族在东北崛起,向西击败蒙古诸部,向南统一中国后,蒙古草原从原来中国的心腹大患成了中国的领土。”

    “这也是大清不再修筑长城的真正原因,因为没有哪个国家会在自己的国土中间去修一条毫无意义的防御工事。长城也就至此废弃了。”说到这,光绪也不由深深的感叹。后世的中国还是失去了草原,长城虽然不再是国境线,但它的位置也变成了国家纵深防御的第二条防线。

    “真没想到,原来还可以这样考虑这个问题。”李菊藕有些吃惊的说道。

    光绪微微一笑:“其实每个人考虑的方式都或多或少的会有些差异,这很正常。但不可否认的是,长城对于保护中原地区的人民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从安茜那里发出来:“那你的意思是说,满人对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功劳了?”安茜推开李菊藕拉她衣服的手,接着说道:“你是没看见那旗人的脸,一天到晚说自己是爷,说汉人是奴才。还真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一样。”

    “没关系让她说吧。”光绪用眼神阻止了李菊藕后说道:“自从大清统一以来,汉人总以为是受到了异族的统治,所以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希望如同反抗元朝一样将满族赶出关外以恢复大明正统。可是你们却没有看到的是,从秦朝到宋朝,一直都是独立国家的土蕃现在的西藏,自从元朝开始就并入了中国领土。而满族入主,也带了来蒙古和东北,自此再也不可分割。”

    “你说的好像我们汉人还要感谢满人一样。”

    “其实你仔细想想,汉人们总说要将满人赶出关外,是不是在潜意识中也从来没把蒙古草原和东北当成自己的领土呢?大清是功是过,又何必我们这代人去说。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说吧。”光绪叹了口气,大清对中国而言几乎没什么功劳,在清朝统治下的中国不进而退,最终留下南京的千古之痛。

    光绪一席话让安茜哑口无言,一旁的黄琳说话了:“说历史我们说不过你,就看看去年跟日本打仗,那里面又有几个满人?”

    “也不能这么说嘛,最起嘛带头的那个是满人嘛。”光绪微微一笑。

    “说实话,满人里面也就这个皇上还不错,敢冲到第一线与将士们并肩作战。还算给满人争气”

    光绪笑着打断了黄琳的话:“谢谢夸奖。”

    “又不是在夸你。”黄琳白了光绪一眼继续说道:“他虽然是皇上,也励精图治有些明君之像。可惜呀,他必竟还是满人,他怎么可能让满人放下几百年来的特权变得跟汉人一样。你不知道,其实我们很多同学都觉得可惜。你说要是皇上是汉人那该多好呀。”

    “如果他是汉人那他就不可能是皇上。”光绪的脸已经沉了下来。

    “好了,我们不说这个了。听说日本又购买了比大清更强大的军舰。你说到时候大清还能打的过吗?” 李菊藕想转移话题。可她却没有想到,这个话题变的比前面的话题更沉重。

    “打不过就跑呀,不是从朝鲜跑到了辽河。打不过就赔钱割地呗。反正大清大着呢。”黄琳不屑的说道。

    光绪大为诧异,怎么在京师大学堂里还会有这种想法。

    “那退的也只是叶志超之类呀,其它将士不就是在皇上的带领下最后打败的日本了吗?”

    “那只是运气好而已。”

    “怎么会只是运气好呢?”安茜不同意这个看法:“黄琳,你别听你哥那朋友说什么就是什么。当日本打过鸭绿江的时候朝廷都有议和的准备。唯有皇上是带着兵迎着日本人去了。最后,也不是就因为有皇上在,最后才打败了日本吗?”

    看着脸色不善的光绪,李菊藕再次拉了拉安茜的衣服:“算了。别说这些事了。这天下大事应该是他们这些男子的事,我们小女子就不过问了。” 李菊藕拉着黄琳不让她说话:“我们就剩那边最高的烽火台没去了。我们上去看看吧。”

    光绪虽然很想继续问下去,但此刻没有拦住她们。只是站了起来神情黯然的独自走了一边,倚靠在长城上出神的远的远望着北方,很久直到有人站到了他的身边。

    “你怎么不跟她们一块去玩玩?”光绪没有回头。

    “吃的太饱了,不想动。”杨枣儿反问道:“那你呢?为什么也不去?”

    “盛极而衰,不必了。”

    一时间,两人间再次无话,只有北风萧瑟。杨枣儿思虑了很久,还是决定说出来:“你是不是因为黄琳的话才生气的?其实那不是黄琳的想法,黄琳的哥哥黄兴有一个朋友,他是这么说的。”

    “是谁说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同学中肯定有很大一部人同意这个说话。”光绪转过身,斜靠在城墙面对着杨枣儿低声问道:“我就不明白了,我们在前线拼死拼活,皇上以身做饵吸引日军,用了那么多兄弟的命才换来今天的胜利。怎么到你们那就成了运气好了?这种说法对战死在前线的将士们公平吗?”

    “其实同意这种说法的必竟只是很少部分的人,大部分同学还是不以为然。”

    “我很想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他们说,那是皇上自大而已。那时候在辽河,大清的兵力是远远超过日本,又是在自己国家作战。有着各种优势。皇上自以为御驾亲征就可以鼓舞士气,让将士们为他拼死厮杀,可是他错了,要不怎么会在辽河被困。就因为他是皇上又被日本人围困,辽河各部才会拼死进攻。要不然皇上战死了这些个将军们也得杀头。所以他们才会说皇上是运气好而已。”

    光绪自己在辽河拼死拼活以身为饵,为清军最终战胜日本打下了基础。没想到在有心人的眼里却是如此解释。光绪抬头望着天空,目光中全是一片茫然。

    杨枣儿这时也觉得这么说是对不起战死的将士,此刻她像一个道歉的学生一样,红着脸低头说道:“我知道这样说你一定会生气的。我也知道你们这些新军的军官都很骄傲,也忠于皇上。我们同学们同意这种说法的真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我只是好奇想知道,将来再和日本一战时,若无辽河之优势皇上还敢上前线吗?”

    原来在辽河的清军还有优势,若真有他们所说的优势,又何必要皇上亲自为三军断后。光绪此刻突然想哭:“君王死社稷,如果不能胜利,皇上一定会选择战死沙场。相信我,皇上一定会做到。”话语中一片决绝之色。

    “你又不是皇上,你凭什么给皇上担保。”杨枣儿突然轻轻的捶打了一下光绪,笑着说:“逗你玩的了。是不是你们这些男人都是这样的,满脑子的都是国家呀、民族啊。我知道你也一定希望国家能够富强起来,这一点,其实你们都很像。”

    “谁都希望国家能富强起来,可要走的路太难了。他们还说过什么?”

    “他们说我们这个国家要想富强要有希望,就必须推翻满清独裁。像美国一样建立民主共和,成为一个民族自由的国家,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富强。你觉得他们说的对吗?”说这话的杨枣儿明显有些激动,但说完后突然调皮的吐了一下小舌头:“我知道你是皇上身边的人,我们把你当朋友才会说的,你不会说出去吧?”

    “不会。”光绪肯定的说道:“那我问你,你认为如同按他们的说法,我们的国家就会富强起来吗?我问的是你自己的想法。”

    杨枣儿低下头来有些忧郁的说道:“其实我也说不好,也许将来可能吧,但眼前可能会出事。我就知道要想保卫国家就一定要有军队,如果他们现在推翻满清,他们哪有军队来抵抗日本人呢?”

    “我很高兴你能这么想,但想的还不够深。我们大清国内的地方督抚们对来自朝廷的旨意都是阳奉阴违,皇上手中虽然有十个师的精锐部队,但面对这些督抚们都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就算他们有一些部队,他们以为自己高举着共和的名义就能让这些督抚们放下手中的权利听他们号令?在这个还有着90%的人是不识字的国家,有几个人能明白共和的意义?满清或许不行,但此刻的大清必竟还有着国家中央的大义。没有了中央朝廷,这个国家将会群龙无首,地方督抚也将各自为政。如果这个时候有外敌入侵,他们的共和有能力调度全国力量进行反击吗?他们以为自己举着共和的大旗就真的能号令天下吗?”

    看着平静如常的李明问出一连串的问题,杨枣儿撅了撅嘴:“我在学堂里学的是国语师范,你说的太深奥了,我听不太懂。”

    “听不懂没关系,如果你有机会看到那些人,你就这么帮我问问他们,听听他怎么回答。”

    一时间,两人再次无话。光绪看了一眼远处兴高采烈的三女,转过头看着南方,心中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当今国家中的满人还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汉人却无时不刻在想着恢复汉人江山。在外敌未平之际若再起内乱,就真的会变成民国那样军阀混战的局面。如何能融合满汉二族,何时才能实现中华一家?安内忧平外患,任道而重远呀。(。。)

第一百八十三章 群斗() 
当萧瑟的北风从长城上掠过,也带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身着黄马褂的侍卫高喊着:“报――”然后喘着粗气快步跑到光绪身前单膝跪下:“启禀皇上,一个时辰前数千旗人聚集前住京里面师大学堂,说要报仇。寇公公让奴才急报皇上,请皇上尽快回京。”

    光绪眉头一皱:“旗人要闹事?立刻回京。”光绪明白这下子要出大事了。光绪转头却看见早已退后数步远的杨枣儿捂着嘴一脸惊恐的看着他。

    “皇帝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对吧。” 光绪微微一笑。

    “你你”

    “我就是我,犯不着去冒充皇上。不过你刚刚那些话千万别再说了,就算是熟人也别说。要是不小心传了出去”光绪把手放在自己的脖子轻轻一划:“要杀头的。”

    杨枣儿只是木讷的点了点头。

    “好了,去叫她们回来吧。学堂出事了。”然后光绪靠近杨枣儿小心的说道:“就算是战死我也一定不会逃跑,相信我,我能做到。”

    也许是因为看惯了后世拥挤的街道,光绪在几乎所有的北京新型大型建筑的前面都喜欢安排一个大大的广场。北京火车站如此,军校如此,京师大学堂也是如此。

    自从这块荒地建成了学堂、来了先生学子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慢慢的聚集在这片地方开起了小店做起了生意。马路两边的店面越来越多,商品也越来越丰富。尤其是这门外的大广场,早就被买各种吃食的摊位所占据,特别是那些卖早点的,往往天没亮就支开桌椅吆喝起来。虽然学堂自己有食堂,但依然有很多学子愿意出来吃饭。看来学生的钱好赚。放到哪个时代都是通用的。

    只是,此时的京师大学堂的广场上却是空无一人,聚集而来的叫嚷着要报仇的旗人们让这些生意人都赶紧搬走自己的营生,来不及搬的东西被砸烂了也不敢说话,只是远远的避开了去。

    这些旗人真的嚣张呀,跟本不说话,一个巴掌打在前来阻拦的门房的脸上。然后领头一挥手,数千旗人就推倒那铁门冲了进去。激动的旗人们跟本不由分说的见人就打,嘴里还不断的骂着汉人奴才,这彻底的激怒了原来还想讲道理的学子们。年青人热血一冲脑门。就与旗人们打了起来。就在大门内那两栋教学楼间的广场上,报仇的旗人与前来阻拦的学生们打成一片。

    随后跟来的是荣禄,因为清朝衙门极低的效率使得他得知此事后跟本没有时间去阻拦,只能带着些官差急急的赶了过来。可他还是晚了,等他到了才发现两边都已经开打了。一边是朝廷的贵族(虽然是已经没落。但在朝廷中依然还算是贵族),一边是皇上给予后望的学子。帮那边也讨不了好。而他大声叫喊希望两边停手的声音也在打杀冲天的声音中也显的那么微不足道。而荣禄也不敢让这些旗人出身的衙役介入。也只能先让衙役们拦住看热闹的人群。而看热闹的人群也只敢远远的站在马路上眺望,也不敢大声喧哗,生怕一不小心激怒了那些衙门的的官差把他们给锁了去。

    正在荣禄不知所措正欲向京城回报之时,受两宫太后旨意赶来平息事端的军机大臣们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