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西秦霸业(秦剑) >

第321章

西秦霸业(秦剑)-第321章

小说: 西秦霸业(秦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打仗,就是冻,也能把这五万秦军冻死在这西北的冰天雪地里。

    “寡人能够明白上卿的意思。”随后秦公望了望身边的孟明视等人,“诸位将军你们的意见,你们说我们应该进攻那边的敌人呢?”

    孟明视想了想道:“君上,现在我们已经占领了白于山以南的所有土地,但是我们的百姓大多还在关中地区。是不是等我们的百姓北迁之后,我们再继续向北用兵呢?”

    孟明视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不管秦国军队占领的土地有多少,最终还要靠百姓来占领耕种。现在秦国大多数的百姓还都在关中地区,秦国占领的白于山以南的大片土地还没有人去耕种,继续向北用兵还有什么意思呢?

    还不如趁着当下的机会北迁百姓,等百姓把秦军占领的所有地方都控制好之后,再继续向北推进。

    秦公听罢,默然许久,“诸位说得对,继续向北用兵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哎——,或许这里已经是寡人最后的脚步了。”他马上就要六十岁,想再次踏进这北方的大漠看来是没有多少机会了。

    随后,秦公站起身,眯着眼再看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漠黄沙,衰草原野,随后转过身孟明视道:“命令大军向西南方向开进,下一个目标拿下乌氏戎。”

    “诺——”

    孟明视对传令官道:“秦军所有将士听令,君上命令大军向西南方向开进,拿下乌氏戎。”

    乌氏戎乃是靠近六盘山的一支戎狄部落,位置正好处在义渠、朐衍与绵诸之间。

    作为夹在义渠、绵诸两大戎狄国家之间的小国,一直以来乌氏戎都在遭受着夹板气,两边谁都不敢得罪。当然了由于位置特殊,义渠和绵诸两边也都在拉拢着这个小小的乌氏戎。

    此时,秦国大军正向这个位于六盘山周边这个小小的戎狄国家乌氏戎开来。

    戎狄乌氏。

    由于地处在六盘山腹地,虽说时不时地遭受北边的义渠,南边的绵诸的骚扰,但由于地势贫瘠,位置偏僻。所以在绵诸北上、义渠南下的情况下,乌氏戎这个小小的戎狄国家竟然存活下来。

    此时已经是初冬了,乌氏戎王正带着他的牛羊和百姓们开始向六盘山南边迁徙。

    山南水北为阳面。

    六盘山的南边正是向阳的地方,冬天的温度要比北面高出很多,每年乌氏戎都要向南迁徙。原本应该在秋天就要南迁的事情,由于绵诸王金刀同他的叔叔赤烈之间的战斗一直拖到了现在。

    此时的六盘山中,乌氏戎的迁徙队伍正拖家带舍,绵延好几十里的向南方奔去。一路上,牛叫马鸣,大人欢笑,小孩嬉闹,好不热闹的场景。

    望着这热热闹闹的景象,站在山坡上的乌氏戎王露出淡淡的笑意,对他来说,乌氏戎虽然小了点,但是所有贵族百姓乐观开朗,日子也过的优哉游哉。

    有了这样的生活,夫复何求呢?

第608章 投奔义渠?() 
惬意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就在乌氏戎王正在惬意之时,戎左骨都侯来到了他的身边,“大王,我总觉着今年的迁徙有些不正常啊!”左骨都侯上前对乌氏戎王说道。

    “哦?你说说到底有哪些不正常?”乌氏戎王是一个比较谨慎的人,听到手下的建议立即谨慎起来,随即问道。

    “大王,你看这天上的飞鸟是不是与往常有些不一样。”说着,左骨都侯指着天空的飞鸟对乌氏戎王说道。

    乌氏戎王抬起头,只见原本已经在初冬应该沉寂下来的野鸭、大雁、山雀等等“嘎嘎”的叫着向南飞去。

    按说是冬天了,鸟儿应该躲藏避风的角落里猫冬,这个时候飞出来确实有些不正常,“或许是它们受到了某种惊吓,这才飞出窝来吧。”

    左骨都侯点点头,“这些鸟儿确实是受到了某种惊吓,这才飞出窝的,但是大王有没有想到,能够让这么多的鸟儿接连几天从北方向南边飞走,是不是有些不同寻常呢?”

    经左骨都侯这么一提醒,乌氏戎王立即意识到,这种现象确实是有几天时间了。一次鸟儿惊起来飞走,可能是受到了某种惊吓,但一连几天都是这样,事情就有些不正常了。

    “对,你说的很对,这几天确实有些不正常,你说说这是为何呢?”乌氏戎王问道。戎狄的官员大多数是做事直接的人,所以他们早早就灭亡了,能够剩下来的可就是一些比较有智慧的人了,遇事不由得会多想一想。

    左骨都侯摇摇头,“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不过大王何不派人向北打探一下情况。我想如此大的动静,一打探肯定会有消息的。”

    “嗯——,你说的对,本王这就派人前往北方打探消息。”乌氏戎王说办就办,立即派人骑快马沿着原路向北去打探消息。

    同时为了安全起见,乌氏戎王命令所有人等进到大山之中。

    两天后,前往北方打探消息的探马回来了。一共派出去了两拨十多个人,这次回来的确只有两个人。

    “禀报大王,我们回来了。”探马一脸惊恐的冲进乌氏戎王的大帐。

    不说别的,但就从探马的脸上就能够看得出问题的严重性,“说,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

    “大王,惨啊!真的很惨啊!惨的难以描述啊!”探马还没说话,先是用了好几个惨字,随后结结巴巴的说道,“初秋时节,秦国突然发兵五万向北方的朐衍发动进攻,横扫了朐衍在盐池的大营,几十里地的朐衍大营全被烧成了灰烬,看样子他们是没有活着出去的人了。尸体、牛羊遍地都是,野狼、鹰鹫肆意的撕咬着,真是惨烈的不得了啊!”

    反正人已经死了,谁知道他们是朐衍戎狄,还是镕戎呢?

    秦国突然出兵朐衍?

    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个时候,秦国怎么会突然出兵袭击朐衍呢?”乌氏戎王不解的问道。

    对于秦国突然出兵朐衍这件事情,乌氏戎王非常的吃惊,在他看来秦国与朐衍远隔千山万水,一点关系都没有,为何要突然出兵灭了一个与自己没有一点关系的朐衍呢?

    “大王,朐衍确实与秦国无仇无怨,但是朐衍收留的镕戎却是秦国的宿敌,秦国在这个时候出兵消灭朐衍的目的就是为了报当年镕戎袭击秦国的仇恨。”左骨都候说道。

    “嗯——,你说的有道理。”乌氏戎王点头道,随后问探马道:“你们一路过去,难道就没有遇到秦国的大军?”

    “遇到了,他们正向着六盘山方向开过来。”

    啊?

    秦国大军正向着六盘山过来了?这么说秦军就在自己的身后。

    乌氏戎王吃惊的望着左骨都侯,“怪不得这些天鸟儿不断的向南飞走,原来是秦军过来了。这么说秦国的大军一直就跟在我们的身后?”

    一想到这个问题,乌氏戎王的嘴惊的都张大了,“既然遇到了秦军,那,那他们难道就没有发现你们?”

    “我们有几个兄弟已经被秦军发现了,被人家射死在山中了。要不是我们两个跑得快,说不定也被秦军射死了。”

    听完探马的禀报,乌氏戎王一下子惊到了骨子里,“这么说你们的行踪已经被秦军知道了?”随后抬起头望着左骨都侯,“由现在的情况来看,秦军会很快追上我们。你说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大王,由现在的情况来看,秦军应该是由北向南一路杀过来,我们拖家带口继续向南,最终会被秦军追上。以我们的实力一定会被秦人所消灭。”

    “嗯——,你说的对,本王也是这个看法。那我们现在该向那边走呢?总不能等在这里等秦军来消灭我们吧。”

    听完大王的话,左骨都侯指了指西边,“现在我们只有向西这一条路了。秦军向南进攻,我们只有向西方能够躲开敌人的追击,除此别无他法。”

    向西?

    乌氏戎王想了想道:“向西乃是义渠的地盘,我们带着大队人马前往,会不会遭受到义渠的驱赶?”

    “肯定会遭受到义渠的驱赶,但是我想,秦国如此大的动作,北方的很多戎狄国家都会遭到打击;除了我们之外肯定还有其他的戎狄部落投奔到义渠的脚下,即便是义渠有点意见,我们也只能认了。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就直接投向义渠成为他们的一个部落也成。总比继续向南被秦国消灭要好吧!”左骨都侯建议道。

    听完左骨都侯的建议,乌氏戎王沉默了许久后叹息说道:“哎——,照当下的形势来看,我们也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不管怎么说,义渠也是我们自己人建立的国家,总比被秦人消灭的好。你这就命令所有人等,沿着山路,向西前进。”

    “诺——”

    “等等。”

    就在左骨都候准备传命令之时,乌氏戎狄王叫住了他。

    “大王有何吩咐?”左骨都候问道。

    “为了安全期间,命令所有人等把车碾过的折印全部掩埋。另外安排人马驾车继续向南,引诱秦军向南追去。”乌氏戎狄王安排道。

    “大王思虑甚为明智,臣一定照办。”左骨都候赞道。

    于是,原本向南迁徙的乌氏戎在大王的带领下,沿着六盘山一路向西而去,最终投奔到了义渠的麾下。

第609章 下一步的目标() 
很快,秦国大军就来到了六盘山下。

    “君上,前面就是乌氏戎的老巢。”指着不远处山脚下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由余对秦公任好说道。

    “哦?前面就是乌氏戎的大营。”秦公有些吃惊的问道,“我们是不是要做好战斗的准备?”

    由余听罢笑道:“不急不急,这个时候乌氏戎应该已经向南迁走了,这里只是他们夏天的营地罢了。”

    说着说着,秦国大军就来到了乌氏戎位于六盘山北的营地。

    秦公跳下车,同由余等人一起来到乌氏戎的营地,随手捡起一根木棍,在乌氏戎的营地上左右拨弄着,时不时能够发现一些可用的东西。平常乌氏戎生活的帐篷都已经被拆走了,地上只留下生火燃尽的灰烬,还有许多没有带走的衣物、器皿以及各式各样的杂物。

    “可惜我们来晚了。”一边拨弄着地上遗留的物品,秦公稍稍有些不甘心的说道。

    “不晚,不晚,我们来的一点都不晚。”由余仔细的看着地上残留的东西对秦公说道,“君上,由地上所留的东西来看乌氏戎走的并不远,只要我军奋力追杀,肯定能够追上乌氏戎。”

    秦公不以为然的问道:“为何?你不是说戎狄人一般会在秋天就向南迁徙吗?现在都已经是初冬了,他们早就搬走了。”

    秦公抬起头,只见东北方向乌云越来越密集,空气中时不时飘下一星半点的雪花。北方的冬天来得要比关中早得多,更何况现在本身就已经是初冬了,该下雪了!

    见秦公不以为然的样子,由余正色对秦公道:“君上,从地上遗留的东西来看,物品虽然凌乱,但并无多少被撕裂的印迹,这就说明乌氏戎人走的时间并不长,野狼等野兽还没有发现这儿发生的变化。君上试想一下,如果人走的时间长了,野狼等野兽肯定早就发现这里已经人走地空,肯定会成群结队的来这儿寻找食物,顺便把地上所留的衣物等带走,毕竟是冬天了,野狼也需要有过冬御寒的东西啊!”

    说着说着,由余指着地上残留的衣物对秦公说道。

    “嗯——,你说的有道理。”秦公点点头,“这么说我们还能够追上乌氏戎?”

    “肯定能行,据臣的估计乌氏戎也是刚刚向南迁徙最多一两天的时间。要知道乌氏戎的迁徙同我们中原的搬家一样,各种东西都要搬走,费时费力是肯定了,走路的速度也相当缓慢,只要我们奋力追击肯定能够追上他们。”由余说道。

    听完由余的分析,秦公任好立即流露出欣喜的神色,“好,寡人这就命令大军加快速度追击敌人。”随后秦公扭过头对孟明视道:“命令大军火速前进,务必追上乌氏戎的队伍。”

    “诺——”

    于是秦军加快步伐向南边一路追了过去,经过几天的接连追击,秦军翻过了六盘山、米缸山、葫芦河等等来到了山南地区。山北已经是雪花飞舞了,但是来到山南之后,秦军这才发现,山南竟然是艳阳高照。

    望着山南初冬的阳光,秦公等人都愣住了。

    不对啊!按说过了山南就到了绵诸境内,咋还没有见到乌氏戎的踪迹呢?

    “爱卿,这一路我们紧追不舍的来到了山南,咋始终没有见到乌氏戎的踪迹呢?是不是我们走错了路,或者说我们走错了方向?”秦公望着山南温暖的阳光,眯着眼问由余道。

    莫要说秦公,就是由余自己也很吃惊,这一路追杀过来,秦军的行军速度已经很快了,咋就没有见到乌氏戎的踪迹呢?难道人家根本就没有过来,或者是他们走到半道有去了其他地方?

    去了其他地方?

    一想到这里,由余立即警惕起来,“莫不是乌氏戎根本就没有来山南,而是在半道上有去了其他地方?”

    “去了其他地方?”秦公吃了一惊,随后说道,“这一路过来确实没有见到乌氏戎的踪迹,他们会去哪个地方呢?再说整个部落搬迁,就算是去了其他地方也会留下踪迹的。寡人不信他们这么多人竟然一点迹象都没有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君上,臣想乌氏戎一定是向西搬迁走了。”想了想之后由余坚定的说道。

    “向西迁走了,何以见得?”

    “君上我们一路过来,路上是不是遇到过敌人的探马?”

    “嗯——,是遇到过,不过凡是我们遇到敌人的探马不都被我们全部射杀了吗?难道这里面有问题?”秦公道。

    “有问题,肯定有问题。臣想或许这些探马就是乌氏戎派出来打探情况的,而且他们也肯定不止这一波探马,我们虽然射杀了其中的一部分探马,肯定还有人把消息带回给了乌氏戎王。得到消息的乌氏戎王知道我们追杀他们的消息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