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西秦霸业(秦剑) >

第225章

西秦霸业(秦剑)-第225章

小说: 西秦霸业(秦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上对介子推的感情实在是太深了,竟然会对一个死人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人都死了,还照顾着他的情感,怕他感到不舒服。

    不理解归不理解,但是君上都已经脱去了身上的官服,别的人怎好意思继续穿着,也都只好跟着将身上的官服脱去,素服上山。

    雨继续下着,打湿了晋国君臣的头发。

    “看来上天也为介之推感动了,去年的这个时候好像也下着雨吧!”路上赵衰问胥臣道。

    胥臣点头道:“你说的不错,去年的这个时候好像就是下雨的,不然的话这绵山的大火还不知道要烧到什么时候?最后还是下雨浇灭了山火。”

    众人边走边说着话,绵山不大,很快就来到了介子推葬身的地方,由于国君都已经发话要厚葬介之推,于是乎,当地官员不但对介之推进行厚葬,而且还在介之推葬身的额地方修建了庙宇,供人们祭拜。众人来到庙宇旁,重耳带头祭拜介子推,众人跟着也对这位晋公重耳的救命恩人进行祭拜。

    “君上,奇迹,奇迹啊!您看这就是去年介子推抱着的那棵柳树,它竟然复活了。”祭拜完毕,赵衰指着当年介子推抱着的那棵大树对晋公重耳说道。

    重耳一看,果不其然,当时已经被烧的面目全非的大柳树真的复活了,在春风的吹拂下迎风招展,笑迎春天。

    当年介子推抛开树干在上面写下诗句的地方,树皮也慢慢的缝合,字迹也已经很淡了。

    晋公重耳仔细辨认了许久,“清明?这两个字是清明。”重耳指着上面的已经很模糊的字迹说道。

    “对,这两个字就是清明,介子推的意思是想让主公常常保持清明的处世态度啊!也希望我们晋国的政治永远清明啊!”赵衰趁机说道。

    晋公重耳默默的点点头,任凭丝丝点点的雨星飘落在自己脸上,“清明雨,清明雨啊,人只有时常经受一点风雨,才能够保持清明。”晋公重耳仰起脸,默默的说道。

    “君上,已经烧毁的柳树重新复活,枯木重生,这不正是说明我们晋国要重新焕发生机吗?不正是说明晋国在您的带领下已经走出艰难困苦的时期,开始新生了吗?”狐偃趁机说道。

    晋公重耳没有说话,嘴里还继续念叨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清明,他要的是清明啊!其实百姓们何尝不想政治清明呢?”

    随后,晋公重耳对赵衰道:“赵衰,寡人有一个想法,就把每年的这一天定为清明节,以寄托对亲人的哀思之情吧!”

    能够专门设定一个寄托哀思的节日,赵衰当然觉着好了,“君上仁爱之心,会受到晋国百姓的感恩的。”胥臣、狐毛等人也表示认可。

    “既然你们都没有意见,那就这么定了。”晋公重耳说道。

    听罢晋公重耳的话,狐偃长大嘴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为了一个死去的介子推,国君已经设定了一个“寒食节”,今天又要设定一个“清明节”虽然说是为了对逝去的亲人寄托哀思,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国君为了介子推而设。

    这、这、这,哎,自己活着还真不如一个死去的介子推在国君的心目中重要吗?

    但是国君已经定了下来,即便是你有想法也只能遵从,毕竟国君的出发点说的很清楚,设立清明节是为了祭奠和哀思逝去亲人的,出发点还是良好的,狐偃想了想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从绵山上下来,晋公重耳的心绪还处在对介之推的哀思之中,突然看见郗谷站在自己的车驾前。

    “你不呆在绛都,来这里做什么?”见到郗谷,晋公重耳问道。

    郗谷拜道:“君上,秦国来使臣了。”

    秦国来使臣了?

    晋公重耳听罢,不解的望着郗谷,“这个时候,秦国来使做什么?秦使有没有说明来意?”

    “来使说了,说是秦国准备进攻南边的鄀国,请求晋国联合出兵。”郗谷答道。

    秦国要进攻鄀国?

    “你说秦国要进攻鄀国?”晋公重耳听罢,吃惊的再次问了一遍。

    “对,秦使就是这样说的,秦国确实要发兵进攻鄀国。”

    听完郗谷肯定的回答,晋公重耳能不吃惊吗?晋国刚刚勤王结束,秦国就要进攻南边的鄀国,而且还要晋国出兵协助,这说明了什么?

    晋公重耳转过身问赵衰道:“你如何看待此事?”

    赵衰想了想道:“从表面的情况来看,只能说明秦国确实有开疆拓土的想法但要从深层次来分析,问题可就值得商榷了。”

    “表面问题就不必说了,你就说说秦国深层次想法。”表面问题谁都明白,晋公重耳想听听赵衰是如何看待秦国深层次的原因。

    赵衰想了想道:“要说深层次的问题,还得从鄀国说起。诸位可知道秦国要进攻的这个鄀国到底在哪儿吗?”

    狐偃等人摇摇头,对于他们来说这个鄀国实在是太小了,小到不值得他们关注的程度。要知道从周王室建立以来,分封的国家实在是太多了,最多的时候达到一百多个,除了一些比较大的诸侯国之外,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谁会关注到秦岭山里这么一个小小的鄀国呢?

    晋国的大臣们不清楚也无可厚非,毕竟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年代,谁都不可能把所有的诸侯国跑遍。

    见大家都不说话,赵衰继续说道:“鄀国乃是秦岭山中的一个山区小国,处在秦国与南边的楚国交加的秦岭南麓,沿着丹水建国,国土面积也仅限于丹水流域。由于秦岭高耸,阻挡了秦国向南边的发展,所以多年来秦国从来没有想过要发重兵去讨伐这么一个小国家。既然北边的秦国不愿意发兵讨伐,那么鄀国南边的楚国也因为同样的原因,没有必要发兵进攻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毕竟占领一个国家需要用兵、用钱、用人力、用车马。如果费了好大的劲,仅仅得到了一点很小的利益,哪个国家也不会去出兵占领。由于秦楚两国都觉着没有必要占领鄀国,所以几百年来,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就在秦楚两个大国之间生存了下来。”

    “哦,原来是这样。”听完赵衰的说明,晋公重耳总算是明白了,“既然鄀国如此不值得的进攻,那现在秦国又为何要出兵占领呢?而且还要晋国出兵帮忙呢?”

    “这也正是臣担心的地方。”赵衰说道。

    秦国又不是傻子,竟然会发重兵进攻这么一个小小的山中国家。

    为什么呢?

第434章 晋国的抉择() 
晋国君臣一起望着赵衰。

    赵衰继续道:“其实秦国此时出兵鄀国的真实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秦国在勤王之事上输于晋国,心中的气愤一直没有平息,故意找出一个事情来要晋国还情。如果我们晋国因为种种原因不还秦国这个情面的话,势必会因此得罪秦国,从此大河两岸将不得安宁。说得再直接一点,秦国出兵鄀国实质上就是为了试探晋国对秦晋联盟的诚意。”

    晋公重耳听罢,没有说话。狐偃说道:“怪不得秦国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出兵,原来是想试探我们啊!看来此事值得好好思考一下了。”狐偃毕竟是晋国的上卿,肯定不能意气用事,做事情必须从大局出发。

    重耳继续望着赵衰,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赵衰见状继续道:“至于秦国出兵鄀国的第二原因,应该与地理位置有关。诸位试想一下,秦国若不是有点实际性的利益,谁会为了试探一下两国的关系而出兵吗?就算是试探一个国家的诚意,办法会有许多种,为何偏偏要用出兵这种方式呢?这其中肯定有实质性的收获。”

    “哦,你是说秦国出兵鄀国还真有利可图?”

    赵衰点点头,“肯定有利可图,前面我已经说过了,鄀国地处秦楚两大国之间,虽然现在看着没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但是从长远的来讲,价值和意义就不一样了。今天若秦国翻过秦岭出兵鄀国,那么明日楚国一定会出兵将鄀国灭之。因为不管是秦楚两国谁得到了鄀国,就具有向对方施压的先决条件。拿秦国来说一旦跨过了秦岭,占领了南边的鄀国,今后如与楚国发生战争,就具有了直接从鄀地出击楚国的先决条件反之也一样,一旦楚国占领了鄀国,只要一翻过秦岭就可以直接出击秦国的核心位置关中。”

    听罢赵衰的分析,郗谷道:“经过大人这么一说,看来秦国出兵鄀国也不是单纯的试探晋国那么简单了,既有试探的成分,也有战略的意义。”

    “将军说的不错,秦国此举正是一石二鸟,不得不说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举措。”赵衰接着说道。

    此时的晋公重耳一直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听着赵衰的分析,实际上从一开始他就一直是默默的听着,许久他问了一句,“赵衰,寡人倒是觉着秦国所要占领的这个鄀国不但对秦楚两国有利,其战略地位对于晋国来说也不简单。”

    “愿闻其详。”赵衰说道。

    “现在看来秦国出兵鄀国对晋国来说是试探我们的态度,但是从长远的来看,秦国出兵鄀国对于晋国也有着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晋公重耳说道,“其一,一旦秦国占领鄀国,向南有了出击楚国的先决条件,但是诸位有没有想过,一旦秦国从这个地方向北进攻将会对那个国家不利?”

    “那还用说,肯定是对周王室不利。”狐毛说道。

    “要是秦国继续向北进攻呢?”重耳问道。

    众人吸了一口凉气,“咦,越过周王室继续往北可就是我们晋国了。”

    重耳凝重的说道,“一旦秦国从鄀国向北出兵,首先不利的是周王室,因为王室就夹在晋国与楚国之间,但是越过了周王室,那可就是晋国了。说的更明白一点,那就是一旦秦国占领鄀国,就具备了从西、南两个方面进攻晋国的先决条件。因为以当下王室的力量根本就不具备阻挡秦国向北进军。所以说秦国此次出兵鄀国对于晋国来说也不是好事,我们应该慎重之。”

    “君上所言极是。既然你说了第一条,请问第二条是什么?”狐偃说道。

    “这第二条吗,那就是一旦秦国出兵鄀国,势必会挑起秦楚之间的战争,若秦国胜,秦国得鄀国。这万一楚国胜了呢?是不是就会把自己的国土向北推进了许多,距离我们晋国也会越来越近。诸位试想一下,愈发强大的楚国,会不会增加楚国争霸的野心?会不会进一步加快争霸的步伐呢?一旦楚国争霸,对我们晋国很不利啊!所以,我们必须对这次秦国出兵鄀国高度重视起来。”

    毕竟是一国之君了,重耳想问题早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君上,虽说是我们要重视此事,但是以君上之意,我们到底是出兵不出兵呢?”狐偃性急,直接问道。

    晋公重耳反问道:“那依你之见,我们晋国应不应该出兵呢?”

    “以当下的情况来看,出兵是肯定的。”

    “为何?”

    “赵衰刚才不是说了吗,秦国出兵鄀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以此来试探秦国,如果我们不出兵秦国肯定会以此来给晋国找事,秦晋联盟也会随之而去,今后晋国的日子可就难过了。毕竟西边秦国与我们为敌,对于今后晋国的霸业来说肯定是非常大的掣肘就算是基于这一点,我们也应该出兵。”狐偃说道。

    听完狐偃的话,晋公重耳点点头转向赵衰,“依你之见我们应该如何出兵呢?”晋公重耳的话里已经表明是出兵是肯定的,现在就该说说如何出兵的事情了。

    赵衰想了想道:“君上,常言道:无利不早起,晋国既然要出兵吗,肯定要从有利于自己国家的角度出发。”

    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出兵?

    晋公从赵衰的话里听出了此次出兵不同的意义,“寡人不明白,晋国与鄀国之间隔着周王室和崇山高岭,寡人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出兵会对晋国有利。说白了我们此次出兵也就是为了还秦国一个人情罢了。”

    “有,晋国此次出兵肯定会有利可图。如果我军翻过邙山、熊耳山、伏牛山即可到达鄀国的境地,若能够占领丹水下游的平原地带,也可为晋国在楚国的西北边境占领一块地方,将来对于晋国来说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可进可退,还可以同时牵制住秦楚两个大国。”赵衰建议道。

    晋国君臣总算是明白了,赵衰的意思就是让晋国翻越秦岭在山南占上一小块地方,但是这样做有多少意义呢?

    “寡人知道的你的意思,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远隔重重山水在秦岭以南占领这么一小块地方将来供养起来很不方便啊!粮食、军械、车马运输起来都很不方便。这万一将来打起仗来,我们用兵也很不方便,有些得不偿失啊!”重耳很清楚自己远隔千山万水占领地方的弊端。

    既然晋公重耳能够想到,赵衰岂能想不到呢,想了想说道:“臣也知道远隔千山万水占领地方实在不易,但是君上有没有想到,即便是将来我们不想要了,把它送与秦楚哪一个国家,谁都会真心实意感谢我们。君上,只要我们占领了这个地方主动权可就在我们手里了。”

    哦,原来是这样,既然晋国协助秦国出兵已经是不可避免,为何不再多捞点利益呢?

    听罢赵衰的话,晋国君臣这下全明白了

第435章 小小鄀国() 
鄀国都城商密。

    当秦晋两个大国准备对鄀国用兵的时候,地处秦岭山南的这个允姓小国一点都没有觉察。毕竟相对那些春秋大国来说,鄀国实在是太小了,小到没有必要计较的程度。而且在爵位上,也仅仅是个子爵。子爵吗,在周王室所有的属国中,排行倒数第二而倒数第一呢,至今还没有出现过。

    鄀国国又地处山区,虽然山外的秦、晋、楚、齐等大国,以及宋、郑、鲁、卫等中等国家,还有中原相继被消灭的虢国、魏国不是战国时期的魏国等等打的你死我活的时候,地处秦岭山中的鄀国到是过得优哉游哉!

    毕竟鄀国是在是太弱小了,又地处秦岭山中,谁会在乎他呢?

    此时的鄀国公允常与太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