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第一祸害 >

第76章

大明第一祸害-第76章

小说: 大明第一祸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寿愣了愣,想通了之后翘起大拇指。张敏是救下便宜老爹的公公,后被万贵妃迫害自尽身亡。张家人可是便宜老爹的铁杆心腹。

    想来六部尚书的任命也不是那么简单。

    朱寿关心另外的事:“崇王府能给本宫提供多少矿工?”

    戴义刚到汝宁府崇王就病死,肯定和便宜老爹脱不了干系。朱寿深吸一口气,万幸他是便宜老爹唯一的子嗣。

    “一万多人,已经全部送往大宁挖矿。”戴义躬身回道。

    朱寿眼色一冷,双眼闪着阵阵寒光,“他大爷的,亏死本宫了!应该收藩王们19999两银子的会员费。”难怪那些藩王们掏粮食的速度贼快。原来是崇王搞出了大手笔。

    朱寿‘腾腾’往东宫赶,跨入东宫时高喊,“黄伟,给代王府工程报价翻一倍。”

    跟在身后的戴义嘴角一抽,默默地离开东宫。原本他还有好多话要说,比如被罚三代之内不能科举的原通政司使沈禄,被夺爵的富阳伯、永顺伯、安顺伯等人。现在看来都不必提,太子殿下为了养活河套5万人,满脑子都是粮食和银子。

    黄伟从河套返回时接下代王府的重建工程。代王对清宁宫念念不忘,要求按照清宁宫的模板建造王府。这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其中预先支付的5万石粮食已经运抵河套。

    黄伟放下手中的金算盘:“这样的话,我需要去大同和代王重新商议。我先想想用什么借口涨价。”

    小爷连续从代王府弄到十二万石粮食,代王府的粮仓几乎被搬空。也不知代王是否有足够的银子支付翻倍的工程价。

    “电台不方便,如果北方和京师能通电话就好。”朱寿摸摸后脑勺万分苦恼。天师研究院至今没有解决供电的问题。

    商店的蓄电池卖一百万恶念值,一台发电机则要卖到五千万恶念值。凌风子弄出的干电池成本巨大,能多次发电的蓄电池的影子都没瞧见。如果按照科技的发展速度,他何能何月才能用上电。

    他都开始后悔给皇宫装电话。如今用的手摇电话机也是需要配备干电池。皇宫才那么点人,办事见面说就好,干嘛都打电话呢!浪费干电池就是浪费银子。

    如果电的问题解决,在河套装电话机方便两地信息交流。藩王们几次的慷慨解囊装满了河套的粮仓。如今河套有粮、有人,各项事情都需要他来指挥。发电报根本说不清楚,杨廷和的回电非常简短,他往往都要连蒙带猜。

    “叮铃铃~”从书房传来电话声,朱寿快步接起。

    “殿下,蓄电池弄出来了!”凌风子癫狂地吼道。

    商店降价?朱寿打开商店瞄了眼,蓄电池竟然解锁了!查询恶念值清单,发现蓄电池只要1000恶念值。

    “系统,蓄电池怎么降价了?”朱寿咬着牙问。这坑货一定隐瞒了什么事情。

    系统欲哭无泪:“随着宿主对《周易》的了解深入,商品科技类物品进展加快,蓄电池自动提前解锁。”随着它等级的提升,和宿主的牵连也加深。宿主自身的知识储备会引起商店的升级。读书有什么好,宿主应该出去浪!

    朱寿兴奋地声音都变得高亢:“本宫要给河套和九边重镇装电话!”

    朱寿也把这条好消息用电台告诉河套方面。

    “恶念值+1……”

    杨廷和等人不停地贡献恶念值。太子插手政务只会让他们越来越忙。

    朱寿双手叉腰:“这群家伙打算反天!”

第161章 一朝被蛇咬() 
“祭酒大人,这卦辞是何意?”朱寿捧着《周易》追在谢铎身后问。

    “恶念值+1……”

    各部堂官齐聚奉天殿商议哈密一事,太子殿下尾随谢铎而至。自从太子监国,朝臣们一见太子就下意识的皱眉,提心吊胆地准备接下太子的招数。

    “太子殿下对哈密有兴趣?”擢升吏部尚书的马文升小声询问身旁的兵部尚书刘大夏。

    刘大夏沉思片刻:“只要有能赚银子的生意、有种粮食的土地,殿下都会有兴趣。”

    太子为了从事海贸生意,让他从兵部‘偷’走航海图。有了陛下的默许,海禁的祖制在太子面前形同虚设。

    虽然现在朝廷依然主张禁海,可被陛下大换血的言官不敢揪着西厂出海不放。尤其北方的灾情反馈到京师,许多官员提出解除开海禁的呼声。山东旱灾蝗灾爆发的时候,在京师百万石粮食未到前,西厂宝船从海中捕捞的海货救下几十万灾民。山东没有发生民变,西厂的作用举足轻重。

    想要解除海禁,必先清理江南的反对势力。只要陛下搞定江南,重启市舶司,国库缺银子的局面会大为改观。史书上清清楚楚记载,宋朝的市舶司每年收到的税银是国库的重要来源。

    马文升想到哈密的丘陵和戈壁,皱了皱眉轻蔑地说,“哈密能有什么好东西。”

    “马大人,咱们的太子殿下可是能从土里刨出银子的。”户部尚书侣钟提醒。

    马文升偷瞄了眼正缠着谢铎问问题的太子,缩着嘴不敢开口。

    “刘公,”李东阳奇道,“太子前些天躲着谢大人,怎么今个儿缠上了?”反常即妖,尤其是太子身上发生的,更加不正常。

    刘健揣测:“大概是为了探听我等如何处置哈密吧?”

    “太子若想知道,陛下必不会相瞒。”李东阳一口断定。

    哪朝哪代的皇帝会无缘无故让太子监国。这父子俩联手整的朝臣们民间风评奇差。他堂堂内阁次辅,竟被士子们讥讽成‘伴食宰相’!连他儿子都写信回家抱怨。

    谢迁心中忐忑,太子不会是想逼走谢老大人吧?陛下弄走了出身南方的白昂、徐琼,随后提拔同样祖籍南方的傅瀚和闵珪。但闵珪和他不是一路人;傅瀚被怀疑成会试舞弊冤案的始作俑者,明里暗里被人排挤。唯一能在六部驰援他的只有谢老大人了。

    搞懂晦涩难解的卦辞,朱寿一一打招呼后离开奉天殿。

    “恶念值+1……”

    众人不满了,太子这是何意?是想插手哈密、还是不想插手?他们可不想再被太子挖坑埋了。

    刘健开门见山地问:“陛下,敢问殿下是否对哈密有兴趣?内行厂又在修整京师通往紫荆关的道路。”这次他连续派出多人查看,确定真的在挖路基修路。太子套路太深,不得不防。

    弘治帝欣慰儿子能收起玩闹的心思专心学习,心情大好地解谜道,“凌风子改进电话机,通话距离延长。内行厂修路埋线架设京师通往河套的线路。等完工后河套和京师的消息往来畅通无阻。”

    刘健满脸震惊的表情。弘治帝时常待在内宫,不耐烦每日批阅奏章。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驻守文渊阁,刘健打电话把票拟的奏章内容汇报给弘治帝。只要弘治帝认同,陈宽直接在奏章上用印。

    电话的存在,让奏章处理的时效大为提升,也避免掌印太监滥用红批的权利。

    “若电话接通到各地布政司,朝廷可随时掌握各地动态。避免出现类似京师不知道北方灾情的事件。”李东阳欣喜若狂。

    弘治帝淡然一笑:“架设一条线路,每一里需要花费百两银子。侣爱卿,户部可支出多少银子?”信息畅通固然可以加强集权,但弘治帝不想让内阁成为集权一方。

    侣钟拱着手一五一十地回道:“户部无银可调。户部甚至没有银子犒劳收复哈密的有功将士。”

    “夏粮税银陆续押解入库,怎的又缺银子了?”弘治帝头疼地问。

    侣钟神情严峻、脸绷得紧紧的,“去岁多地受灾,夏粮免去八百七十万万多石。再有,各地藩库盘查的库银和户部的账本不符。”

    弘治帝揉揉太阳穴,他让东厂严查江南镇守太监,又取得一笔不菲的收入。这笔银子当做私房银藏着,既不能让皇后知晓,也又不敢交给败家儿子。

    “朕会让戴公公把二十万两的金花银解入国库,万万不可让皇后和太子知道。”弘治帝环视四周,语气中充满十足的威胁。

    “……”

    众位大臣无语。

    “启奏陛下,老臣回京时参战的卫所将士提出不要赏银,他们想要塑料币。”马文升瓮声瓮气地说。

    众人神情凝滞。

    “塑料币是何物?”离开官场多年的谢铎问。

    太子和江南人卯上劲。江南让西厂举步维艰,太子让江南地区信息滞后,江南地区除了族中有人当京官,很少能收到京师的消息。

    李兆先主管河套的塑料币发放,没少写信求助李东阳。李东阳对塑料币门清。“塑料币是河套发行、类似宝钞一样的纸币。但塑料币直接挂钩银币。河套市面上流通塑料币,出河套可从户部兑换点换成银币。”

    谢迁大惊:“银币是何物?”

    李东阳掏出儿子寄来的几枚银币。大小和铜钱一样,中间无空洞,一面写有‘大明弘治年’,另一面注明‘纹银一两’。几枚银币铸造精美细致,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

    侣钟拿出周经寄来的银币,和李东阳的一模一样。

    “内行厂的铸币工艺了得,地方上无法仿制。民间私铸铜钱猖獗,若朝廷能推行银币,私钱必将消亡。”侣钟倡议。

    “恶念值+1……”

    倘若朝廷推行银币,他们藏的银子怎么花出去!

    气氛再次凝固。

    “好了,今日商议哈密的事,银币的事延后再议。”弘治帝急忙把话题转回。

    “恶念值+1……”

    朝臣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们坚信:陛下真正目的想试探他们对银币的态度。哈密压根不值得让大小九卿共聚一堂。

    朱寿莫名其妙收到大量恶念值,开始反思他是不是被朝臣们拉入黑名单,怎么见他一面就产生恶念值。

第162章 意外() 
茶楼的说书先生翻开《大明皇家特刊》,用大白话讲解各地方投稿的署名文章。茶客们停止交谈,认真聆听文章的内容。说书先生读完一篇,留刻把钟让茶客们议论,接下去讲解下一篇。

    这是京师百姓新起的娱乐方式。印刷厂宣称缺少识字的校对人员,一股脑把交由西厂的投稿文章全部刊印。

    第一期刊印的过半文章指责太子。例如太子故意堵塞通往北方道路误导朝臣、违反海禁的祖制私自出海、妄图抢夺驿路之类。于是乎,特刊的内容充满娱乐性。有指名道姓骂人的、有举报贪污渎职的、有公开骂朝臣的、有为大臣叫屈的、有致仕官员抨击时政,甚至还有首辅刘健的澄清文章。

    在百姓看来,识字的人骂架比泼妇吵架有趣。

    特刊每七天刊印一期,每期的报纸张数由稿件决定。这期正反面印了十大张!折起来比书籍厚。

    《论太子私铸银币》、《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几乎都围绕银币展开,九成是反对声。

    “切!银币不会发黑,那群地主老财不用经常擦银子多好的事。”有茶客喝倒彩。

    也有人喜大普奔:“万一市面上推广银币,官员贪墨的银锭可怎么花哟。”

    “哈哈哈,银币压根不可能私铸。有些人家有万两银锭也花不出来。”河套买货倒手的商人拿出银币四下传阅,引起大家的惊叹声。

    “还是别推行银币了。铸造精巧的银币,太子殿下肯定没少掏银子补贴。”有老汉心疼地摸着银币说。

    陛下和太子爱民如子,时常用各种借口贴补他们小老百姓。听说这次太子把日进斗金的醉仙楼改成超市,能用低价买到盐和糖。左邻右舍都在伸长脖子等超市开张。只有那群黑良心的人才会说陛下和太子不好。

    商人拍桌子大笑:“老人家别替太子瞎操心。云中城装了大量的风车,风车驱动机床冲压银币成型。和铸铜钱不是一个理!”

    “说的好像你亲眼见到,你不会是内行厂派出来的探子吧?”茶楼二楼雅间有锦衣公子质问商人。

    商人厌恶地皱皱眉头:“只要付文钱门票,任何人都可以进入云中城的铸币厂参观。”

    “堂堂一国太子竟然行商贾之事!”锦衣公子摇着扇子撇撇嘴不屑地道。

    老汉怒发冲冠,指着锦衣公子大骂,“行商贾之事的太子让老小儿一家过上好日子。你算是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骂太子。”

    “大家伙儿上,让这龟孙子切身体会太子行商贾之事的正确性。”商人撩起袖子振臂高呼。

    茶楼里大多数茶客涌向二楼,把锦衣公子揍得哭爹喊娘。茶楼的掌柜和小二们一旁咋呼几声装样子。附近负责治安的五城兵马司撒腿远离。跟随锦衣公子出行的护卫,被愤怒的民众踩在脚底下,进气没有出气多。

    其他雅间的客人关紧房门,笑骂锦衣公子傻。真以为茶客们喜欢听特刊上的文章是讨厌太子?京师90多万人口,依靠内行厂吃饭的百姓十之有四。在京师骂陛下和太子,东厂番子不找上门,普通老百姓会先打一顿出气。

    “你们知道本公子是谁吗?”锦衣公子在拳脚相交时护住脸,忿忿不平地吼道,“本公子是前代衍圣公之子,当代衍圣公侄子,李阁老的女婿。尔等刁民……”

    孔闻韶话音未落,落在他身上的拳头瞬间消失。移开护住脸的双手,只看到茶客四散逃窜的背影。不一会儿茶楼大厅空无一人。遍寻不到掌柜和说书先生的身影。

    雅间里的客人用扇子遮面相继离去,只留下孔闻韶和只剩下一口气的护卫们。

    离去的客人中有一位粉雕玉彻、长相水灵,装扮成少年郎的少女。她鼓着腮帮气呼呼地骂道:“这就是爹爹百般夸赞的孔大少?还不如爹爹时常挂在嘴边的祸害。”

    李晴偷听她爹李东阳和姨丈说起孔大少再次来京,瞒着家里偷偷跑出家门。前次孔大少来京让她爹帮忙,致使她爹得罪太子。如今姨丈张天师沾上崇王的事,事事低调;她爹晕了几日,身体刚好。若孔大少来意不善,她拼着不要婚事也不能让家人牵连遭罪。

    万没想到,孔大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处处冒着傻气。和她理想中的夫婿天差地别。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