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第一祸害 >

第238章

大明第一祸害-第238章

小说: 大明第一祸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举人冷哼。反正府里不少人学会调制沙拉酱,少一个朱小九不算什么。

    本来他觉得朱小九能帮他做事,利用他能牵线辽东都司的人,用他的才华压压不知轻重的秀才们。没想到朱小九比赵秀才还不知轻重。

    叫了半天没人应。管家火大地走出前厅:“你们都聋了!”

    一群褐衣白靴的东厂番子面无表情地回视他。

    管家失魂落魄:“东厂!老爷,我们被东厂包围了!”

    潘举人大惊,想往后屋跑,被突然出现的谷大用单手举起,扔给了守在外头的东厂。

    不多时,王岳来报,“陛下,潘府之人已全数制服。可是要送登州府衙?”

    东厂厂督亲自带队,潘府的众多护卫就像纸糊的老虎,不经打。

    朱寿笑道:“不急,你们先看牢。把朕的胖舍友带来。”

    胖舍友腿肚子打颤,见了朱寿慌忙跪倒,“管事,哦,不,朱大人。俺只是下人,老爷做什么事俺不知道。看在俺对你恭恭敬敬的份上,把俺放了吧?”

    “哈哈哈,朕眦睚必报的秉性天下无人不知。朕刚入府就被你踹了两脚,朕可没忘。对了,你还想打朕来着。”朱寿笑出一口大白牙。

    胖舍友听到朱寿自称朕,穿着蟒袍的大官毕恭毕敬地侯在一旁,吓得大叫一声“俺的娘”,晕了。

    被压着跪在前厅外的潘举人,原本还在奢望田公公前来救他。田公公是太上皇身边的老人,东厂厂督王岳是他的小辈。京师还有位高权重的同伙。他还是有希望的。

    当知道朱寿是皇帝时,潘举人绝望了。而管家,早就吓尿了。

    朱寿蹲在胖舍友身边:“相逢即是有缘。我们也曾同睡一张铺子。朕给你个带功赎罪的机会。你做好了,朕不但赦免你的罪,还让你过上潘举人过的日子。”

    胖舍友马上醒过来:“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陛下金口玉言,您可不能诓俺!”

    朱寿撇撇嘴:“朕做不到‘金口玉言’!如果朕真能金口玉言,也不用被逼着离开紫禁城到处讨生活了。”

    走到这一步,他容易嘛!

    谷大用、王岳同时低头瞧地砖。

    胖舍友按照朱寿的示意,找上了《大明皇家日报》山东分馆。花100金登广告:谁说养子没有继承权!

    报馆接了示威游行广告,不敢不接这则。

    接过100金的编辑想买块豆腐撞!

    庶民不可蓄奴。只要是条件好些的人家,谁没有一两个养子、养女?更不提高门大户了。

    这则广告登出去,报馆会被砸的!

    

第507章 砸报馆(祝考生们高考顺利!)() 
《大明皇家日报》刊行至今,有人骂也有人夸。但被众人一起骂娘,还是第一次发生。

    “哗~”胡献眼看着大石头砸向报馆的玻璃门。他后悔把门窗换成玻璃的。

    中城兵马司举起橡胶盾牌,盾牌的缝隙间横着橡胶做的长矛。长矛外涂了一层漆,在阳光下泛着光,看上去很能唬人。

    橡胶盾牌和长矛,是棋盘街被砸之后研究院的人弄出来的。专门用于对付示威时失去理智的人群。

    橡胶伤到人,可若是愤怒的人群冷静不下来,真刀真枪就会上场。

    “哪家的贱民不知死活!还敢登报宣扬的总所周知!”

    “报纸一登,我家的几个仆人看我的眼神都不对了。”

    “你还算好,老王家就一个闺女,‘养子’买了十几位。现在十几位养子闹了起来,都要抢老王家的家产。明明是用钱买来的贱民,竟然想和我们平起平坐。”

    “……”

    胡献在报馆里听了一清二清,他想出去说两句。

    费宏拦住他:“总编,大家都在气头上,现在您说任何话他们都听不进去。这和棋盘街闹事不一样,围在外面的人带上板砖、石块,还有人拿着刀!”

    “报馆怎么能登这样的广告!撤,这条必须撤!”

    “不仅要撤,还要那个人出来澄清。养子哪来的继承权!”

    胡献是直脾气,只认死理。虽然他清楚背后搞事的陛下没安好心,但在律法上,过继的、收养的子女都有继承权。收养契约钻律法的空档,陛下在律法认可的范围内反制,从法理上来说没错。

    没错是没错,但也只有陛下才能想出这么损的招!

    胡献从报馆的杂物间翻出喇叭,冲着门外的百姓高喊,“翻翻《大明律》好好瞧瞧。你们找仆人为什么不签卖身契,你们心里就没点数!”

    “庶民不得蓄奴!”胡献气沉丹田,拿出在朝廷上喷皇帝的架势,大吼一声。

    费宏苦笑。少詹事嘴巴上对陛下骂骂咧咧的,行事风格越来越像陛下。

    吵吵闹闹的示威人群鸦雀无声。

    胡献大吐一口气:“爽快!难怪陛下喜欢怼人。”

    费宏提醒:“少詹事,有个词叫恼羞成怒。没有陛下的权势,还是不要随便怼人的好。”

    话音刚落,石头、板砖、木头、烂叶子、臭鸡蛋纷纷砸向报馆。虽然有盾牌挡下大部分,可报社的门窗还是被砸烂了。

    胡献长叹一声。

    陛下消停些吧!如果说取消免税权涉及官员、权贵、宗室,那么收养契约涉及范围更广。民间蓄奴风潮蔚然成风。一旦朝廷确定了养子也有继承权,天下有的乱了。

    胖舍友怀着忐忑的心,敲响了登州府衙前的登闻鼓。

    坐在公堂之上的不是登州知府,而是山东布政使雍泰。汪鋐、刘鈗、王守仁、花当等不少的人在后堂看戏。

    这出戏他们猜得到开头,猜不到结尾。要不是雍大人烧了陛下的收养契约,此刻在堂下击鼓鸣冤的一定会是陛下。那时,太上皇就不是打电话来骂陛下,而是会被气吐血。

    雍泰重重拍响了惊堂木:“堂下何人!”

    他心里则在郑重思考阿儿脱歹都督联姻的建议。蒙古人享有一定范围内的军权,好儿趁部被陛下安置在白城,是一个很好的退路。万一将来他倒台了,孩子们能躲到白城生活。

    陛下打算以一己之力对抗天下人啊!跟着陛下,需要大无畏的精神。

    雍泰漫不经心地走了一个过场,很快宣判胖舍友拥有潘府一成的继承权。

    陛下在后堂看着,收养契约白纸黑字,状若疯癫的主家潘举人也签字画押了。此次过堂无任何争议。

    朱寿拍着桌子哈哈大笑:“把潘府和五十亩田转到胖子名下吧。其余的……抄家。”

    “陛下!”潘举人痛哭流涕。

    “您老也当了朕一些时日的‘养父’。我们之间也算有缘。”朱寿笑道:“朕答应放过你的孩儿,一定不会食言。科举规则改了,就算你认罪伏法,不影响你的儿孙参加科举。只要他们有真才实学,能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潘举人面如菜色。

    他的儿孙若真有出息,他也不会参与走私,把女儿、孙女们嫁到高门做妾。并让儿孙在京师置办产业。

    他从寒门一路爬上来,无法接受后代重新成为泥腿子。举人有免税权、免兵役徭役,有的是人争相投靠。颗一旦他故去,在科举上一事无成的儿孙们,只能吃老本。

    没有官面上的势力,家产越多越容易招惹祸害。地方官员若有害人之心,光凭徭役一项,就能破家。

    “可怜天下父母心哟~”朱寿啧啧有声,背着手给远在京师的便宜老爹打电话。

    便宜老爹让他别瞎折腾。

    “父皇,连水都要保持流动才能活,何况人?祖制放在国朝初期是好的,不代表在一百年后也是好的。就像天下间很多事没有对错,只看是否符合当权者的利益。”

    朱寿在电话里一本正经地对弘治帝说:“大道理孩儿能给父皇讲三天三夜不带重复的,能让阁老们挑不出错。”

    “可儿子想对父皇说句心里话:天下人都要求皇帝公正严明,他们自己做到了吗!”

    “孩儿都依法治国了,天下人凭什么要视律法如无物!”

    “认为有钱买个奴仆伺候没错。为什么不让朝廷先把‘庶民不可蓄奴’这条改了?!想要钻空子,就得做好被秋后算账的准备!”

    弘治帝气得扔了话筒。

    “诸位爱卿教的好,把这臭小子教得能说会道。朕说不过他!诸位爱卿看着办吧!”弘治帝撒手不管了。

    ……

    众人死死盯着杨廷和。

    杨廷和一肚子的冤屈无处可说。

    “让各地停了收养契约,官府暂不受理与之相关的家产分割。召集各部商议修改对应的律法。”杨廷和苦着脸说。

    刚升迁的刑部尚书洪忠掐着手指盘算了一会:“陛下给我等看了一场‘依法治国’的例子。陛下是在暗示‘取消免税权’也依照此法吗?”

    所有人若有所思。

    刘健不动声色。陛下又不是傻。会让官员们制定攸关他们自身利益的律法?

    阁老们并不知道,登州酒醋面局的掌事太监田逵被东厂的人抓了。

    保国公不关注‘养子争家产’,只关心潘府的现状。联系不上田公公时,他整个人虚脱了。

    wxi7

第508章 热心肠的赵先生() 
京官们忙成狗,恨不能一个人劈成两半当两个用。

    修改律法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要修改‘庶民不得蓄奴’,首先要确立民籍和奴籍。先不说良家卖身的‘养子’,就说家中的奴仆,还有一大部分是没有户籍的。

    户部昭示各地官府:想要动户籍,必须重订黄册。

    百姓们盼了很久,等着朝廷重新统计鱼鳞册让他们安心。

    没有鱼鳞册的一年里,民间停了田地交易。他们生怕付了买地钱,最后拿不到地。也只有权贵们,敢在没有全套鱼鳞册的情况下,买卖土地。

    听到官府要重修黄册,闹着让把鱼鳞册一起修好。

    登记户籍信息的黄册、登记土地的鱼鳞册一式三份。玄武湖的黄册库留一份,各地州府留一份青册,百姓手里留一份。黄册库被淹了,东厂收走了地方的青册。地方官员哪里敢依据百姓手里的修订!

    尤其是靠近京师的河北清河县官员。

    “大人,清河县有一万多亩的官田,都是崔家在租种。可每年官田的租税分摊到附近几个村的民田中。这若是据实编制鱼鳞册,到时收夏粮的时候,没法子动手脚了!”县令的师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县令愁得揪掉几根胡子:“崔老的三个儿子官职都比本官高。大儿子还是吏部负责考核的主官!衙役敢去崔家要官田的租子,崔老会给。但本官三年一次的考评一定是下等!”

    官田实为朝廷的土地,来自收没的田地、或各种原因无主的地。律法上禁止自由买卖,交无地的流民租种。民田是百姓的私田。

    官田的租粮高,私田的税少。因为收田赋涉及到收粮食等实物的,有折色一说。根据各地方的情况不一样,分摊的折色银不一。总之,每家每户上缴的田赋会比朝廷制定的高。

    这也是一旦天灾,朝廷免税或者少征,百姓们仍会交不起税的原因。

    小鬼难缠!从紫禁城发出的政令到地方,执行过程中总会有不一样。

    朱寿想让皇权下乡,也是这个原因。他想政通人和,政令落地的最后一步尤为重要。

    朱寿正在寿山祭拜泾王的时候,刘六已经带着赵秀才,不现在是赵先生,来到了清河县。

    “你们为什么不用银币缴纳田赋?朝廷有过政令,用银币交税无折色一说!”儒雅的赵先生一脸诧异。

    他好似对京畿附近的百姓生活艰难很是想不通。

    当地村民苦笑道:“我等当然知道。报纸上登着呢。可官府里的老爷们不收银币,我等小民有什么办法?”

    “你们田赋为何如此之高?”赵先生大惊。

    “清河,多权贵之地。”

    “为何不去官府示威游行?京师百姓一有不满就走上街示威!”

    “衙役们会打的!”

    “士子们砸了陛下的产业,也没见锦衣卫、东厂打人!清河县令竟敢如此行事?!”

    赵先生义愤填膺:“贪官污吏害人,御史何在?尔等不出声,如何争取自己的权益?!鱼鳞册重订在即,一旦尔等田地被登记成官田,尔等就成了流民!”

    “先生吓唬小民了。”村民们不信。

    赵先生心痛地捶胸顿足:“江南何来流民迁徙琼州?原先都和尔等一样是有产者。江南多官宦之家,官官相护,稍微改自己字,尔等的田产都是他人的。”

    村民们仍不信。

    热心肠的赵先生留在此地。

    清河县的书办、衙役下乡重订黄册、鱼鳞册。

    “这明明是私田,为何登记成了官田?”赵先生找来一帮人抢了登记册。

    村民们哗然。一群人闹上了县衙,争执中,赵先生被衙役打伤。相帮的人义愤填膺,打死了为虎作伥的衙役。

    赵先生一不做二不休,带人冲进县衙,把重新修订的鱼鳞册、黄册搬了出来。

    因为简化字学校的普及,百姓中也有识字的人。

    “我家的田亩数量不对!”

    “为何我家成了官田!”

    “我家明明是上等的好田,怎么换成了荒田!”

    “哪个天杀的给我家少登了一亩!”

    “……”

    在赵先生的鼓动下,清河县民意沸腾。

    “韩尚书,修改律法和黄册、鱼鳞册有何干系?”有都察院的在殿试时询问韩文。

    户部尚书韩文眼皮子也不抬一下:“陛下说,户部若年内搞不定黄册和鱼鳞册,陛下也不会认同将要修订的律法。”

    当初定下修改律法的章程,和内阁票拟相类似。新律法需要内阁、军机处、陛下共同通过。陛下有一票否定权。内阁、军机处不同意,陛下不能强制推行。

    陛下用一票否定权耍无赖,他有什么办法!

    杨廷和做和事佬:“连户籍都无法确定,谈何确定民籍和奴籍?黄册是一定要重修的。”

    “陛下步步为营。会试的策论题大家都知道了。估计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