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第一祸害 >

第183章

大明第一祸害-第183章

小说: 大明第一祸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焕铝炒雍犹椎饕

    河套依靠农牧业富足,让韩文产生了想法。他想在户部另立专管农桑水利的农科。这些年来天灾不断,户部也应该重视粮食生产。

    户部的前身是秦朝设立的大司农。到了元代,大司农仅仅作为专管农桑水利的官员。明朝废止了大司农。虽然在习惯上,外人也会把户部尚书称为大司农。可户部尚书把大量的精力用来管理财政,很少会关心农事水利。

    “虾夷苹果是农学院新培育的新品种。经吐鲁番、云南、陕西几地的官员申请,本宫把种子给了他们。几年后大家能在市集上采买到。”朱寿翻了翻白眼,装着不知道这事在场的都知情。

    韩文心里吐槽:如果地方官员一申请,太子就能把良种分下去,各地官员早就疯狂的递折子了。

    他朝朱寿拱了拱手:“农学院育种,种子铺售卖,技师指导购买种子的百姓耕作。极为繁琐。殿下的出发点是好,但没有统一的管理,怕执行起来会出现各种麻烦。臣提议在户部下设农科,专管全国的农桑水利。”

    韩文瞧了瞧太子的脸色温和,装起胆子继续说,“永乐初年江南各地设置治农官,由州府的通判、县衙的县丞兼任,专门负责兴修水利、劝导农桑。当初效果斐然,可久而久之治农官成了催粮官,逐渐被百姓嫌弃。臣以为,治农官有存在的必要。”

    “臣特意向负责殿下田庄的魏彬魏公公讨教,田庄能高产,得益于统一化的管理。地方上各户田亩数量不一,有百姓家劳力富裕,也有百姓家缺乏劳力。如果有治农官指导百姓耕种,效果会更好。”

    朱寿很认真地思考了韩文的话。

    他威逼利诱宗室和朝廷把田庄、官田交由他管理。无法保证下一任皇帝也有弹压各方的能力。在后世信息大爆炸的时候,还有一些地方思想落后,更不要说明朝的信息传播。的确需要有专门的官员指导百姓耕种。

    韩文见太子意动,不由得心中窃喜。

    其实要育种技术也没用,技术都是农学院的技师研究出来的。鞑靼偷走的育种技术又有了改进,可鞑靼不可能再有机会偷走新技术。朝廷与其挖空心思从太子手中要培育技术,还不如直接和农学院合作。

    如果良种能在朝廷的掌控下推向各地,对大家都好。

    屠滽出列:“臣赞同韩尚书的建议。不过臣认为治农官应该下乡,教会村庄的农民用最合理的种植方式耕种。县丞一人不足以担当。朝廷可招收大量的治农官,给予吏目的待遇。”

    在场的人都知道,‘皇权不下乡’是太子的心病。皇家商行在太子的示意下,以县城为中心,逐渐向乡间辐射。几十年后,太子很大可能会改变这一情况。与其这样,还不如让朝廷协助太子,把朝廷的权利延伸到乡村。

    朱寿眉开眼笑,脸色和悦地说,“设置农科、治农官稍后再议。今日我等还是把选定下来。”

    “是。”韩文一脸喜色。听太子口气,这事有希望了。

    “老臣举荐陕西都指挥使总兵官彭清。”接任谢铎国子监祭职位酒的林瀚突然出声,“彭将军是榆林人,又在陕西任职多年。乃是威宁伯手下的悍将。彭将军的资历比在座的诸位都高。”

    瓦解鞑靼人势力,榆林卫功不可没。林瀚推荐彭清的理由正当,令人无可辩驳。

    “可。”三位阁老首先赞同。

    武官方面也没人反对。

    “第二个人选便定下彭老将军了。”朱寿一锤定音。

    或许是解决了心腹大患鞑靼人,原本应该离世的彭清身体越活越硬朗。彭清从先帝朝起驻守陕西,是硕果仅存的老将。的确是非常好的人选。

    薛伦急了。军机处大臣一共三个名额,如今已经去了两。而且都不是勋贵。

    “殿下以为臣如何?”薛伦直接问朱寿。

    朱寿笑呵呵地道:“本宫以为,阳武侯不错,新宁伯也不错,定西侯、武靖伯都是不错的人选。”

    薛伦尴尬地笑了笑,太子说了等于没说。

    “老臣愿辞去吏部尚书,应征军机处大臣。”马文升出其不意地说。

    薛伦气急:“你们文官作弊!”

    已经僧多米少了,文官还来凑什么热闹。

第394章 闹剧() 
军机处建立后,兵部官员有一半属于武官。兵部尚书未有定论,可文可武。

    南京兵部尚书陈寿虽然是军户出身,曾代兄驻守辽东,却是实打实的进士。而且陈寿还是大明朝第一位考取举人的军户子弟。李东阳少年时以他为目标,从而走向了科举入阁的道路。

    文官身份的陈寿选入军机处,勋贵们无话可说。老资格的马文升想要入军机处,勋贵们满腹不忿,却不敢说。

    “薛伦你喊什么喊,你对老夫有意见!”马文升双眼一瞪。

    薛伦脖子缩了缩,不敢当面硬刚。马文升也是镇压过几次反叛的人物,当了十几年的兵部尚书,在军队中威望不小。他虽是文官,脾气比武将们还暴躁。马文升都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就算薛伦的父亲在世,也得以后辈自谦。

    在马文升凌厉的目光之下,第三位军机处大臣的人选定了。

    文官们围住阁老们窃窃私语。他们开始关心谁接掌吏部。吏部为六部之首,负责天下官员考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薛伦、谭祐等勋贵脸色漆黑。有权调动、统领大明军队的军机处,竟然没有一位勋贵!这……这简直是……简直是……

    “殿下,我等不服!”薛伦、谭祐等勋贵单膝下跪。

    “哦?”朱寿挑挑眉,嘴角勾起,闪过一抹嘲讽。“几位侯爷、伯爷不服哪位暂代军机处大臣?”

    老一辈的勋贵离世后,勋贵们一代不如一代。除了英国公、保国公少数几位,能堪大用的人不多。有在大同不敢出城抵抗鞑靼的平江伯,也有在云南强占田产的安远侯,就是没打胜仗的。

    “天色不晚了,诸位大人也该回家歇息,明日还有不少朝政需要讨论。请阁老们拟旨。”朱寿对屠滽说。

    薛伦拦住了屠滽回集义殿的路:“殿下,今日议事文官们耍赖!他们一会儿谈论粮种,一会儿谈论农科、治农官的。时间都是被他们拖沓掉的。不行,我们要再商议商议。”

    马文升掉下脸:“阳武侯言下之意是老夫等人故意为之?也不撒泡尿照照你们自己,有几斤几两。”

    薛伦扭转脖子,避开怒气腾腾的马文升。他不敢顶撞,但也不退后。

    文华殿大门被勋贵们堵上了,内阁出不了门拟旨。文武官员相互推搡。

    朱寿赶紧让禁卫维持秩序:“手心手背都是肉,本宫哪边都不帮。大家继续商量吧。”江彬在朱寿的眼神示意下,暗中帮了勋贵们一把,替勋贵们堵住了门。

    见出不了门,屠滽回到座位,和薛伦掰扯了起来。

    朱寿嘿嘿直笑。经过这一次,如果文武官员还能抱团,他就不是朱寿了。

    京师被黑幕笼罩,路灯勾勒出京师大街小巷的轮廓。棋盘街的食肆、酒楼、茶馆、辣锅店、超市、布庄等灯火通明。各家各府的下人们等待主人下朝。

    文华殿比市集还热闹。你方还未唱罢,我方已经登场。拿着话筒争吵的声音,通过扩音喇叭传出厚厚的宫墙。文华殿外便是东华门。宫里不少人在东华门探头探脑听八卦。仁寿宫里的皇太后都被惊动。皇太后想召见朱寿,传话的公公入不了文华殿大门。

    这下可把皇太后急坏了。

    弘治帝不在京,太子和晋王等宗室被困在文华殿出不来,堵门的还是戍守京师的几位勋贵大将。皇太后连夜发懿旨,把英国公、保国公等没有参加廷议的勋贵,在京师的藩王,致仕和没致仕的老臣统统宣进了皇宫。

    “你们想造反?!”英国公一脚踹在新宁伯谭祐的屁股上。

    谭祐在成化朝就已经掌前军都督府提督团营,要不是几个儿子、孙子胆小不愿意随太子去河套,他早就跳出来力争军机处大臣。突然被人踹了,谭佑怒急,“那个王八羔子敢踢老子。”

    “你在谁面前称老子呢?”英国公冷着脸问。

    和英国公一同前来的刘大夏、成化朝吏部尚书尹旻、李裕、致仕的礼部尚书刘岌等人,都比谭祐年长。明朝官员长寿者多,以年龄论资历,谭祐可排不上号。

    谭祐嘴角抽了抽,面对一群头发花白的老臣们,只能拱手后退。

    屠滽等人赶紧一一拜见:“何事让尹老、李老半夜而至?”

    “何事让诸位大人为难年幼的太子殿下?”尹旻扫视全场。他的声音洪亮,目光如炬,精神抖索。

    众人犯嘀咕。为难太子殿下?到底是谁为难谁?

    尹旻虽被称为‘泥塑六尚书’。但他掌权的时候,上有纸糊三阁老,内宫有万贵妃、李孜省。大明正值多事之秋,他还能屡有建树,绝对是一位能臣。

    朱寿恭敬地上前,向几位致仕多年的老臣行礼。“本宫给几位老大人请安。”

    “殿下无恙便好。老臣等是皇太后请来的援兵。文华殿被人堵着门不让任何人进,算得上是大明朝的奇闻了。”尹旻躬身回了一礼。

    秦王往殿内张望,笑道,“既然没事,本王回家陪儿子去了。鲁王叔上了年岁,不如和本王一起走?”

    坐在一旁直打瞌睡的鲁王求之不得,向朱寿告辞。晋王和淮王也撑不住,让年轻的蜀王待着,他们先行告退。

    宗室们的态度很明确,他们不插手军机处大臣的人选。

    尹旻听屠滽把今日的事讲述了一遍。他哈哈一笑:“老夫致仕多年,对朝政一无所知。不过既然只是提出暂代军机处大臣的人选,多多益善又有何妨?”

    朱寿深深打量眼前的老臣。千年老狐狸,估计早就看穿了他的把戏。这个提议正和他的心意。三人组阁容易抱团,人数多了便不好说。军机处、内阁设置七人,是他反复思量后决定的人数。

    由尹旻提出这个看似偏向勋贵的提议,文武双方都没有异议。见殿内气氛恢复正常,尹旻等人给皇太后回了话,马上离开了皇宫。

    半个时辰不到,暂代军机处大臣的人选定了。

    南京兵部尚书陈寿、马文升、陕西总兵官彭清、陕西巡抚许进、成国公朱辅、定西侯蒋骥、惠安伯张伟。

第395章 入套() 
闹剧在文华殿落幕。此后几十年间,一直是民间的笑谈。

    史官如实地记下这一日。因为这一天以后,大明军机处、阁老人数写入《大明律》。“六年一选,每届七人”从此成为大明的铁律。

    英国公、屠滽为首的文武官员还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深远影响。他们散朝后没有回府,而是在棋盘街选了地方聚在一起吃宵夜。

    “马文升年事已高,不提他了!”薛伦恨声道,“把许进推上来是什么意思?”他对无法暂代军机处大臣耿耿于怀。虽说要陛下回京才会定下最后的人选,可怜暂代的职位都捞不到,甭想真正上位了。

    老谋深算的英国公分析道:“估计和陈寿一样,是文官们推选的兵部尚书人选。许进是陛下的人,在陕西巡抚任上无条件支持太子在北方的改革。太子比较容易接受许进。陈寿是老将,能和定西侯、惠安伯在资历上争一争。这两位人选能确保文官们拿下兵部尚书。”

    “老狐狸。”薛伦嘀咕。

    英国公冷哼:“致仕的那几位才是老狐狸,屠滽他们还嫩着。”

    英国公也没想到,皇太后会请出尹旻、李裕、刘岌等人。尹旻能在刘吉、万安眼皮子底下坐稳吏部尚书;李裕敢烧掉石亨的书信,处罚石彪;刘岌受先帝宠信,朝中人缘极佳。此三人虽年老致仕,说话还是有分量的。他们开口,文官很快妥协。英国公猜测,这是陛下留给太子的后手。

    “军机处大臣绝对不能让文官占优势。”薛伦嘟囔。

    大受打击的保国公全程不发一言。保国公府想要保下富贵荣华,不宜再和太子作对。

    大家说了些话便散去。

    太皇太后时候形同隐形人的安远侯柳景,找上了新宁伯谭祐。

    “姑父!”柳景谄笑。谭祐的夫人是柳景的姑姑,他们两府曾经常往来。

    谭祐轻声应了声:“何事?”

    安远侯府勾结崇王事败,谭祐严令夫人不得和娘家往来。两府有些日子没走动了。在场面上,谭祐也不会做的太绝。

    “我给小儿说了门亲事,想让姑父当主婚人。”柳景赔笑道。

    太皇太后周年祭过后,只怕安远侯府将不复存在。柳景绞尽脑汁,用上了祖上积累的人脉,好不容易找出了一条活路。为了走通这条路,安远侯已经是空架子了。

    谭祐微张了张嘴,奇道,“哪家的?”现在竟然还有人敢于安远侯联姻?不会是小家小户吧?

    “游驸马的大女儿。”柳景对儿媳的家世非常满意。

    谭祐吃惊地大叫:“游驸马会同意把大女儿嫁给你儿子?”

    柳景很尴尬,但形势比人强,他只有赔笑的份。

    走出一段路的英国公顿了顿。现在应该称他为老英国公,因为英国公的爵位已经给了孙子张仑。张仑将要娶游驸马的二女儿,如果安远侯和游驸马府上结了亲,安远侯和英国公府便也算有亲了。

    驸马都尉游泰是弘治帝的亲卫,素来得弘治帝信任。游泰也是顺义郡主的姑父,府军前卫指挥使江彬也得称呼一声姑父。

    虽然游驸马的五位女儿都是庶女,非公主所出。可架不住游泰简在帝心啊!隆庆公主所出的两位游少爷,是少见的掌握实权的锦衣卫千户。

    而且,谭祐给将来承爵的大儿子定下的亲事,是游驸马的三女儿。

    柳景低头哈腰地说:“两家已经交换了庚帖,只等皇后娘娘回京赐婚。”

    谭祐上下打量了眼柳景:“没看出来,你们柳家还能让游驸马请动皇后娘娘下旨。为何?”

    “小侄在云南任总兵官时,收了不少好东西。手上的地契下头含有好几座铜矿。而且,还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