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到一九八零 >

第87章

穿越到一九八零-第87章

小说: 穿越到一九八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如果电影的制作水准达不到我们预想的要求的话,我们有权解雇剧组,其中造成的损失也需要你们承担。如果这两个要求乌发都答应的话,那我没意见。”

    “米斯特李,你是认真的吗?”人熊的脸色不好看了:“这样的要求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答应的。”

    唐静年有些紧张地看了人熊一眼,又转头看了看老板。虽然也反对这项提议,可要是因此和乌发闹翻了可不是好事,要仰仗人家的事还多着呢。

    乌发作为现今欧洲的电影发行巨头,真不是随便可以得罪的。虽然欧洲发行商众多,可真正的大咖也就英法德三国各有两三个,要真和乌发一拍两散了,那欧洲的路子一下子就窄了不小。

    李学初不为所动:“席勒先生,我是个商人。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我的话,一个子儿我也不想多出。请不要再说文化差异了,这方面梦工厂下了不少功夫了,而且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显然,我们做得不错。我完全不知道乌发为什么要为这事和我商谈这么久”

    人熊有些不自在地挪了挪屁股:“李先生,我坚持认为只有欧洲人才能更好的了解欧洲观众的需求。”

    “很显然,欧洲的观众更喜欢看的是美国电影,你们自己的电影票房并不高,很多电影甚至不如我们梦工厂。否则的话,席勒先生您也不会到香江来了不是吗?”李学初笑道。

    赤果果的打脸,人熊的脸上涨得通红。

    “我绝没有看轻欧洲同行的意思,相反,我非常尊敬他们。欧洲有很多值得尊重的电影人,他们的很多作品简直可以称之为艺术。我对这些导演可是相当敬仰的。”好像说得有些过了,李学初连忙补救。

    人熊露出了一副哭一般的笑容。

    欧洲电影圈的处境和国内还真有些像。以‘艺术家’自居,对商业电影及其不屑的同时又羡慕嫉妒恨着。欧洲被好莱坞欺负得死死的,国内则被香江电影压得抬不起头。人家的‘没深度没内涵’的商业电影上座率居高不下,换成自己的电影上映时,影院里空得老鼠都敢出来溜达几圈。

    不过电影圈也不是铁板一块,至少很多发行商早就对自命清高的本土电影人怨气冲天了。我要的不是td艺术,我要的是钱,你们没事老拍那些没人看的电影干吗?我投钱给你要的是利润,不是为那些放在柜子里装逼的奖杯。

    对商人来说,艺术只是在某些诚里装逼用的,对钱的追逐却从来没有停止的时候,赚不到钱,得再多奖都开心不起来。

    “好吧,米斯特李,至少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没必要为一些无谓的事争吵。我想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好好谈谈了。”

    “是的,我还是希望我们两家公司能合作愉快的。”李学初笑道。

    自己可没有不心平气和啊。(我的越到一九八零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一百四十章:乌发的心思(下)()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ead”并加关注,给穿越到一九八零更多支持!

    ‘人熊’终究还是没能说服李学初。

    说到底,增加的成本要是全由乌发自己承担还拿不到更高的分成的话,那代价太大了些,何况人熊还没有足够的能说服对方的理由。

    “老板,他们究竟是想干嘛啊?”唐静年对‘人熊’的作法深感不解。

    “还能干吗,想偷师呗。”开始时李学初也有些不明所以,不过现在有些整明白了。

    欧洲的电影人向来是看不起亚洲同行的,想不到自己还会碰到现在这种状况。不愧是资本体制的国家,一旦发现有好东西可用,以前的身段立马就放下了。这又是一个蝴蝶效应的结果了,事态的发展真的越来越偏离自己熟悉的轨道了。

    “偷师?”唐静年低头想了想,越想越觉得很有可能。

    “这些鬼佬打得好算盘,被人学去了咱们还吃什么?”想明白后,唐胖子愤愤不平中又暗带了点得意,咱们东方梦工厂看来也是一号人物了,鬼佬都打起小算盘了。

    “老板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呵呵,咱们静观其变吧,一两部电影也别想学到什么东西,先看他们会出什么牌再说。”

    一个国家的电影特色真没那么好学的,一个是自己本土的抵触,还有文化的天然差异。盲目模仿可能最后只会搞个四不像出来。不过也不能一点防范都没有,全盘照抄的事很少人会做。也做不出什么名堂来。可单学某个优点融合进来,那成功的机会就大增了。

    李学初低头思索了片刻。对唐胖子交代道:“乌发肯定还有后续的动作的,你先召集其他人一起商量一下,如果他们明确提出来,我们要开出什么条件出来比较符合咱们的利益。如果乌发一直不明说,那就不要搭理他们。”

    唐胖子有些担忧地说道:“如果他们执意要这么做怎么办?”

    “这你还能拦得住人家吗?咱们的电影只要还想公开放映,那别人都是看得到的。”

    别人要学的话,自己是怎么也拦不住的,各国电影风格的不同主要还是因为观众的审美差异,而不是什么学得像学不像。要是观众不买账。那学来的东西最后也要扔掉,如果本土观众喜欢,你就算不想学,市场也会逼着你学,除非你不吃这碗饭了。

    像以后的好莱坞,就把香江的动作设计学得相当到位,新世纪后的好莱坞动作片就明显比以前好看了许多。当然,香江学人家的就更多了,借鉴来借鉴去。也谈不上谁赚谁亏。

    不过要学可以,你怎么也要付出点代价。李学初可不想东方梦工厂平白给人当免费老师,扶持竞争对手。好歹人家好莱坞复制香江动作元素也是交了学费的。

    人家蓝翔教个挖掘机拖拉机都要几万块学费呢,你大子不交几个就要我免费陪你玩?想得太美了吧。

    德国电影长期以来在国际都没什么存在感。不说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了,就算在欧洲,整体上也被法国意大利几国压得死死的。本土影院长期放映的都是国外电影。

    和国内受困于政治不同,人家对电影业还是挺支持的。国家的补贴不少,自己也算财大气粗。按理说应该不难发展的,可事实并非如此。

    八十年代的西德是欧洲乃至全球的经济明星。西德自二战几年后就开始强势崛起,最近更把原先的欧洲第一经济体英国比得相形见绌,经济老大地位已经有些名不副实了。受经济崛起影响,西德各行各业基本都享受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妥妥的欧洲第一号财主,电影行业也不例外。

    西德的院线规模虽然还是比不上英国,但因为经济给力,腰包却比他们鼓。可惜的是,在欧洲传统三强里面,最有钱的西德反而是最弱的一个,不说和法国的差距了,就连与积弱已久的英国相比,仍然有不小差距。

    手握大量马克的德国人当然不会甘心现在这种和财力严重不匹配的地位,早在七八十年代,德国业内早就开始尝试改变这种现状了,不但说服政府大力扶持国内影视,也不谓余力地鼓励影视业人士进入好莱坞,想将人家的商业电影模式复制出个迷你版搬回家来。

    可惜人家好莱坞可不是活雷锋,依据着更具吸引力的待遇、开放的态度和压倒性的规模优势,像磁石般吸收了德国乃至全欧洲的大量优秀人才。苦心栽培的人才到了美国后,通常都不愿意再回来了,反而进一步拉大了美欧之间的差距。

    乌发现在就深受其苦。作为德国电影业一大豪强,乌发也没少资助国内优秀人才进入好莱坞,可惜几年下来,乌发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好像在做肉包子打狗的蠢事。和好莱坞一搭线,原本就不算繁荣的德国电影被好莱坞吸收地更加人才凋零了。

    事情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那结局几乎是可以预料的。全欧洲的电影人几乎对好莱坞的拉拢毫无抵抗力,除了少数死硬份子,好莱坞几乎没有拉不走的人才,而欧洲发行商也将逐渐沦为好莱坞几大巨头的附庸,生存都得靠他们赏饭吃。

    这种局面对一些小国来说也没什么,反正只要有钱赚就行了,或许这样以来,钱还能赚得更轻松些。但对英法德三国,这种事情真的很难接受。

    梦工厂的突然崛起似乎给了乌发不小的启发。作为一家两年前才进入欧洲视线的东方电影公司,梦工厂的成功令人艳羡,似乎也给乌发指明了一条新路。作为东方公司,梦工厂没有好莱坞那样咄咄逼人的气势,和他们合作也相对的少了不少顾虑。

    去好莱坞的人才会一去不回,不过去香江就没这个顾虑了,乌发打死都不相信他们能在那里站稳脚跟,毕竟那是亚洲人的地头,规模又不大,可以预见,派过去的人大多都会回来,香江顶多留住那么几十号人顶天了。

    这才是真正合格的合作对手,香江电影制作成本低,相应的代价就不会很大,而对方也确实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一**的派人过去,再一**的回来,把人家的优点学个十足,以后就可以自己动手构建一套新体系了。

    至于徒弟教会了以后老师还用得着用不着,这个再说吧,到时候自然会热情洋溢地感谢人家一下的,反正又不要钱不是?

    可惜算盘打得好,不曾想开局第一步就下得不顺利,这里似乎能成为一个好学校,可惜,‘学费’比原先设想的贵了许多。

    “该死的家伙,这样的要求亏他提的出来。”身边没了别人,席勒先生也没必要再维持绅士风度了。

    自己的公司钱多归钱多,可那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平白要承担两千多万香江币的财政负担,还没见一点效益,换任何一家公司都是接受不能。复制一个地区的成功因素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真那么好做,好莱坞早就没饭吃了。

    一次两次的亏损不算什么,反正乌发有钱。可要把人家的优点学个十足,少说合作个十来部电影是少不了的,每次都被宰上一笔的话,如何受得了?

    一个人发了一通脾气后,人熊也慢慢平静了下来,不管怎样,事情还是要做的。

    “看来人家已经猜出了我们的意图了,那干脆还是直接开诚布公的说出来好了,看看到时候他会开出什么价码。”

    所有公司都免不了会有些小动作,哪怕是关系良好的合作伙伴,不过大多数事情还是摆在明面上解决掉的。

    侥幸心理一去,席勒先生开始积极地和本土联系起来,这样的事或许还是直接开门见山地说比较好,在商业上,能谈的事情还是很多的,说白了还是价钱问题。(我的越到一九八零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一百四十一章 德国人的聚会() 
双方开诚布公后,事情反而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了。

    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李学初也不想和乌发公司闹掰。虽然在八十年代的电影圈,发行为王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但得罪几家发行巨头还是大多数电影制作公司不敢轻易尝试的事。

    更重要的是,李学初还是记得德国的电影到了后期依然没多少进展,真正有了些起色的时代还得放在新世纪以后,离现在还有近二十年呢,似乎值得担忧的事情并不多。

    德国公司花钱不算小气,也早有了向别人学习的心思,严谨务实的德国佬还是比较善于正视自己的不足的。他们的理想老师是好莱坞,为此也花了不少心思,可惜学到后来,学生被老师拐走了,好莱坞的德国名导也不少了,可他们是服务于好莱坞各大公司,少有人在成功后还会跑回国内。

    搞到最后,德国的电影商们也开始放弃了国内,把大量资金往北美扔,再把一部部好莱坞大片往家里发行。直到政府的扶持条件越来越优厚,才终于重新‘激发’了商人们的本土情节,算是保住了国内电影的一些元气。

    这种没多少威胁的伙伴,当然是李学初最想维持关系的。

    最后的谈判结束,乌发好歹是安插了几个剧组人员入场,包括了副导演、主摄影师等人在内。这方面李学初也乐见其成。毕竟香江电影人现在真没多少大片制作的经验,硬要挤进来的乌发无形中解决了东方梦工厂的燃眉之急。你想学我?最后还不知道谁占便宜多些呢。

    除此之外,电影里也增添了不少白人面孔。相应的电影剧情也需要重新改编一下,把构架增大一些,换后世的说法,这叫‘国际范’。没办法,市场在人家手上,当然有讨好的必要。

    构架增大了,预算也进一步增加了。预计投入达到了六千五百万,并留有一千五百万的准备金。最高八千万的制片成本。以后世的经验来看,这个记录在香江恐怕要维持个十几年了。

    在李学初的记忆里,后世号称大制作的电影都是水分满满,更多还是为了炒作故意拔高制作成本。实际没有这么多。而且在成本预算里,资金的大部分还是做了明星的片酬,投在特效和大场面上的资金寥寥无几。

    后世很多号称投资数亿的‘大片’,在前期的宣传上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最后一经面世,顿时令观众大失所望。特效渣,大场面几乎没有,甚至很多电影连剧情都粗制滥造,乏善可陈。

    新世纪的头十年。是众多明星骗饭吃的黄金时代,那时代的大片,称得上精品的没有几个。几乎是清一色的炒作骗钱。每部大片都有一笔‘封口费’预算,让媒体至少在放映结束前不要‘泼冷水’,好继续忽悠其他人走进影院。

    “八千万啊,要是再加上以后的宣传费用,那恐怕都要上亿了!”以目前的香江行情来说,上了八百万制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