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隋末定江山 >

第45章

重生隋末定江山-第45章

小说: 重生隋末定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人不必多礼。”然后对杨若惜说道“你有客人,那我等会再来吧。”

    萧夫人却双眼一亮,萧禹的事情不如让王平听听,或许可以少一些麻烦呢,她看见王平要走,便说道“其实我也没什么事情,只是我家老爷萧禹想出来做点事情,所以。。。”

    果然,王平的脚步停了下来,眼睛里露出了浓厚的兴趣,回头问道“是萧禹萧阁老?”萧禹是前朝旧臣,威望颇高,王平当然感兴趣,他还记得,前段时间冷雨说给他从江南送来一个礼物,他还想着是什么呢,结果一看,就是萧禹,但是他却不知道如何安排他,加上前段时间新兵拉练,就把这事情给忘记了,他笑了起来,“这是好事情啊,这样,你回去告诉萧阁老,我有空去看他。”

    萧夫人走后,王平搂过杨若惜,其实你不用对我那么怕,我们是夫妻,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跟我说,我说过,会让杨氏家族平安度过的。

    。。。。。。。。。。。。。

    萧夫人回到了自己的府中,这是王平特意安排给萧禹的,儿子现在在江南,这里只有老两口住在一起。

    萧禹六十多岁,长的清瘦严峻,尽管当初被救出来以后,南梁萧铣几次派人来请他去梁朝出仕,但是都被他给拒绝了,他心中清楚,有了隋朝统一天下的计策,南方迟早会被北方统一的,南梁撑不了多少呢的,他需要给萧家找条后路,为了萧氏的未来,不得不拒绝了萧铣。

    他的目光便落在了北方三大正统政权上,北唐虽然很强大,有世家贵族支持,但是那些世家贵族对江南士族同样很排斥,而洛阳东隋连粮食都解决不了,虽然也叫正统,但是却是苟延残喘,难以长久。

    他的目光最后锁定了西隋大兴,萧氏家族可以在这个朝廷混的可以,有王平的妻子杨若惜是自己的侄女,当今皇帝也是自己的亲人,虽然说他只是一个傀儡,重要的是,王平现在缺少像他这样有威望的人,所以他才来到了大兴。

    忽然管家在外禀报,“老爷,夫人回来了。”

    萧夫人回到家,看到萧禹便立马说道,“大都督说过段时间来看你,想必会启用你了。”

    听到这个消息,萧禹如释重负。

    。。。。。。。。。。。。。。。。。。。。。。。。。。。。。。。

    承业二年最让人关心的就是科举了,以前的科举都是世家把持着,在世家的眼中有无科举都不足轻重,大多数都是举荐上前就行了,这些人不把科举当回事,科举只是糊弄天下人的一个招数而已。

    可是现在不同了,当今主持朝政的乃是王平,大都督,雍王殿下,更为重要的是,这位大都督不同于以前的皇帝陛下,不是说说了事的事情,专门设置了文学馆,招收那些寒族读书人,不但供给他们吃喝,还请人教他们读书,连大都督的二叔,一代大儒王通都去给那些寒族上课,王通可以算的上宗室之人了,所以已经辞去了内史令等职务,专门负责教学。

    更为重要的是,今年的科举待遇大幅度的上升,就凭借这主考官就知道,好家伙,新任的礼部尚书萧禹,这位老大人不关是经学大儒,更为重要的是名扬四海啊,剩下的主考官是谁,房玄龄是何许人也,虽然没有著作经典,但是却是当今大都督的第一谋士,当然不会把王平的科举给弄砸了啊。

    相比较以前的科举考试,仅仅只是排遣一些吏部的员外郎主持,虽然这员外郎也是要害官员,但是品级和名声都不能和这两位相提并论,由此可见,这位大都督不关是嘴皮子说说而已,更为重要的是,他已经在坐了。

    这就让那些高门贵族感到不满了,这些不满之中更多的是感到一丝慌了,但是对于那些寒门子弟,却无疑是天大的喜事,虽然现在西隋的疆域还不大,没有统一,但是却无法阻拦这些士子们从全国各地涌向了大兴城,一时间,大兴城人口大增,随处可见这是士子风流人物。

    。。。。。。。。。。。。。。。

    大兴城皇宫中,一名内侍正向承业天子禀报着。

    “陛下,现在大兴城中士子云集,都是冲着这次科举来的。”杨侑正拿着一本书看着,他出不得皇宫,什么事情都要别人相告才能知道外界的情况,宛如笼中的小鸟一样,这名内侍是一只服侍他的老人,是他信得过的人。

    “所以说大都督此举正顺应铭心,我大隋有大都督在,自然会剿灭王世充,李渊等群雄,最终再次一统天下。”杨侑淡淡的说道,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心话,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现在该以何等的心态去面对王平。

    “殿下,恐怕到时候统一天下的不是大隋,也不是陛下您了,而是那奸贼王平了。”在这里,这名内侍毫不犹豫的对王平进行着恶毒的攻击。

    “放肆,大都督也是你能评论的吗?”杨侑愤怒的对这名内侍吼道,然后对着他使眼色,望向门口的地方。

    这名内侍随即反应过来,吓的魂不附体,这是什么地方,到处都是王平的爪牙,杨侑是在提醒他隔墙有耳啊。

第九十六章 科举(三)() 
随着考试的临近,大兴城内已经四处可见前来应考的士子,八月已过,现在已经是考试的前几天了,按照大都督府下达的命令,所有的考生将在当天的子时入场,据说有两万多人参加秋试,但是只录取两百个人,但是因为这次是西隋的第一次科举,所有的士子都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

    在大兴城的一家酒楼内,有人低声思语,有人高声喧哗,在来四面八方士子中,以河东和河北的学子表现的最为活跃,其次是崔氏等家族。

    “我告诉你们一个内幕消息,这次所有的录取人中,我们河东士子肯定是人数第一的,不可能做到公平录取的。”一名崔氏士子声音格外大,引起了整个酒楼士子的注意,而且这个话题太敏感了,让整个酒楼都安静了下来。

    这个时候,坐在窗前的一名韦氏子弟出了一声冷笑,他叫韦松鹤,是韦氏的一个旁支,他本来不想多事的,但是听见这个关中士子越说越狂妄,他终于忍不住接口说道:“就算做不到公平录取,也轮不到河东士子那么多人。”

    酒楼很安静,他这句话声音实际上不大,但是每个人都听的清楚的很,所以一名关中士子冷冷问道:“这位仁兄贵姓,哪里人?”

    “不敢当,在下姓韦,关中人。”裴松鹤傲然道。

    酒楼里顿时一片惊呼,原来是韦氏子弟,难怪这么傲气,然后韦松鹤说道:“大都督也是出生世家的,所以录取的人,肯定是世家的人,他还要靠世家帮他打天下呢。”

    酒楼里顿时炸开了锅,很多人问道:“照你这个说法,这次科举不可能公平的,大部分寒门士子都是做陪衬吗?”

    “盛世都没有公平,何况乱世,这个天下还是门阀世家的天下,大都督想要争夺天下,他就必须考门阀世家的支持,所以这次科举是为了那些门阀世家而设立的。”韦松鹤继续说道。

    “可是听说大都督当年在北地郡的时候就很公平,录取的人都是寒门子弟,这是事实啊?”

    韦松鹤不屑的一笑,“那是因为北地郡根本就没有世家参加,所以才给寒门士子。”有些事情,是属于祸从口出的,裴松鹤没想到的事,他的话让整个大兴城中士子陷入了恐慌中,好似一股洪流即将到来,而他的也一字不漏的传到了王平的耳中。

    。。。。。。。。。。。。。。。。。。。

    “哎,玄龄,你说我是不是太心急了,看看,世家的人都欺负到我的头上来了,这让我如何服众啊。”王平愤恨的把一纸信件丢在了地上:“若是可以,我恨不得不用这些世家之人啊。”

    房玄龄捡起了信件,然后看了看说道:“说实在的,此刻大都督还是需要这些世家啊,天下还未一同,稍不注意就会陷入被动之中,大都督还需要忍耐些,不可操之过急啊,大都督,臣为副主考,这次一定会为大都督多争取几个名额来。”房玄龄自然之道王平让他担任副主考的意义所在,就是为了给那些寒门士子提供一点机会,好让这次科举办的名副其实,增加那些寒门士子的信心的。

    “这点我自然知道。”王平面色不悦的说道:“哎,我也没想到,在这件事情上,我们要跟萧禹和裴矩斗智斗力了,那些暗中的敌人恐怕也不想让这次科举办的顺利起来,他们想要借着科举的名头,来让自己的子弟进入官场,左右朝政的变化来。”

    “大都督,考试将近,那萧老夫子可是等了很久了,若不是大都督要亲自命题,恐怕萧老夫子早就自行命题了。”房玄龄笑道。

    “他已经回去了,想必,这个时候,他的府上肯定有不少人了,各大家族的人都去烦他了。”王平笑呵呵的说道:“这种麻烦的事情,还是他最会处理了,我已经命令左翊卫大军护卫考场,里面连只鸟都飞不进去,我到是要看看,他们是如何算计这次科举的,这是这次考试的题目,玄龄先拿去,我会让琅琊卫的人护送先生的。”说着拍了拍手,就看见黑暗之中,出现了四个面色冰冷的年轻人来。

    “臣遵命。”房玄龄赶紧伸手接了过来,就朝外面走去,准备科举考试的事情了。

    房玄龄刚刚走了出来,就看见裴仁基身穿朱紫官服,一脸微笑的走了过来,裴仁基现为工部侍郎,因为他父亲裴矩为尚书右仆射兼工部尚书,其实在工部,裴矩一般都交给裴仁基来管理,所以他虽然只是工部侍郎,但是也算是工部的一把手了,在他身后,还跟着一个面色儒雅的年轻人。

    “房相国也在啊。”裴仁基一见房玄龄手上拿着一卷试卷从堂内走了出来,双眼一亮,然后上前拱手道:“想来这就是这次科举考试的试卷了吧。”

    “正是。”房玄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容来,道:“下官奉大都督之命,作为此次考试的副主考,这次是奉命来恭请试卷的,不知道裴侍郎来此是为何事啊?”

    “哦,下官也是向大都督来举荐人才的。”裴仁基脸上露出一脸得意之色来,道:“不是下官放肆,这科举考试时间太过漫长了,所耗费的精力也大,不是正途啊,不如这举荐来的好,知根知底,方便的很啊!”

    “这位是?”房玄龄心中暗自冷笑,脸上却露出一丝欣赏之色来,指着裴仁基后面的年轻人问道。

    “这位是闻喜裴氏来的,叫裴景,说起来还是与大都督夫人是兄妹呢,天资聪慧,博览群书,是个难得的人才。”裴仁基哈哈大笑道:“房相和家父都位列宰辅,自当为国举荐人才,否则就是失职啊,房相国,你说是不是啊!”

    “闻喜裴氏都是世家大族,族中人才济济,想必这位也是其中的翘楚了。”房玄龄恭维的说道。

    “不敢劳仆射大人夸赞。”裴景感觉拱手道。

    “既然是裴侍郎为你举荐的,想来大都督也是不会拒绝的,但是为大都督牧守一方,要多体恤百姓,深知百姓疾苦,这才是重点。”房玄龄点点头说道。

    “下官谨记仆射大人教诲。”

第九十七章 科举(四)() 
在和裴侍郎寒暄几句之后,房玄龄拱手说道:“裴侍郎,房某有事先告辞了。”

    “大人请便。”裴仁基赶紧回礼道:“大人之事要紧,下官就不打扰了。”

    “告辞。”房玄龄点了点头,就在四名卫士的护卫下,离开了雍王府。

    “哼,大都督对他倒是好啊,居然派了四名琅琊卫护卫左右,此人年纪轻轻,官位居然排在父亲之上,父亲对大都督如此维护,还将青儿嫁给他了,居然也没得到尚书左仆射的职位。”裴仁基等房玄龄走远之后,不满的说道。

    “世伯,此人如此受大都督信任啊?”裴景小心翼翼的说道。

    “哼,我裴氏有父亲在,还有青儿在,何惧他一个房玄龄,他房氏不是什么世家大族,翻不起什么浪来,这次科举有房玄龄在,恐怕世家子弟是捞不着什么好处了,就看萧老夫子了。”裴仁基皱了皱眉头说道。

    “那大都督这次科举的意图是什么?”

    “还不是为了多一些寒门子弟,让其制衡关陇世家和关东世家罢了,如今我们到不担心这些寒门,他们还没有成长起来,不能构成威胁,最担心的应该是关陇世家了,这些人是挡不住大都督的了,所以他们想抵制关东世家子弟和寒门子弟,想左右朝政,可是他们也不相信,大都督是何许人,也是他们能算计的了的?”裴仁基淡淡的说道,这些都是裴矩跟他说的,说到底裴氏也是世家,是关东的一员,也需要保证世家的地位不被动摇。

    “世伯所言甚是,大都督必定会倚重裴家的,倚重关东世家的。”裴景在一边恭敬的说道。

    “那是自然,记住,等会见到大都督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翼翼的,千万不要提到夫人。”裴仁基又叮嘱道:“大都督不喜欢我们裴氏老拿着夫人说话的。”

    “景记下了。”裴景虽然心中好奇,但是却很识相的没有问多少,二是紧跟着裴仁基身后,朝不远处的王平处走去。

    。。。。。。。。。。。。。。。。。。。

    “臣裴仁基拜见大都督。”裴仁基虽然在房玄龄面前保持这自己的身份尊严,但是在王平面前却是不敢,虽然他也算自己的小一辈,还是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臣裴景拜见大都督。”不用于裴仁基,裴景虽然也是裴氏之人,但是到底没有官位在身的,却是跪了下来。

    “裴景?”见裴仁基领着一个裴氏子弟前来,王平皱了眉头,难道这人要参加科举,来我这里走关系的。

    “殿下,此子见识不凡,博览群书,在族中很有才名,也是大都督夫人的族兄,听闻大都督招贤纳士,故而前来相投。”裴仁基赶紧解释道。

    “既然是裴氏子弟,又是夫人的族兄,起来说话。”

    “谢大都督。”裴景不敢怠慢,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站在一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