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七零重生日常 >

第6章

七零重生日常-第6章

小说: 七零重生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她的四个孩子,除了小儿子身体弱念了两年初中以外,其他的都只读到小学三、四年级就没有读了。

    这辈子梁淑琴是打算让几个孩子尽管读,只要他们有天分,别说初中,就算是要念高中、大学,她也供!

    …………

    家里的肉腌了盐之后,省着吃也吃了半个来月。

    后来梁淑琴自己还在家偷偷炖了一回鸡肉,不然只是那点肉,还不够她吃的,哪里会有奶水。

    儿子要吃奶,梁淑琴也不会省,有机会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就会偷偷开个小灶,吃不完她就装进超市。

    时间证明她之前的种种顾虑是多想了,超市里剩下的肉在过了半个多月之久之后,半点要变质的迹象都没有,看起依然新鲜得很。

    梁淑琴也没有多费心思去想其中的原因,反正她重活一次,就已经是最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现在再发生什么玄幻的事情,她都不会觉得奇怪了。

    只不过每次吃肉的都要躲着两个女儿和婆婆,这让梁淑琴心里挺不是滋味。

    看着懵懵懂懂的小儿子,她只能在心里对她们说抱歉了。

    等她找到合适的理由能把超市的肉光明正大地拿出来之后,她一定煎炒烹炸,煮了让她们吃个够。

    儿女都在身边,自己也不缺吃的,眼见着皱巴巴的儿子也因为最近足够的饮食越长越壮,梁淑琴心里就更加想苏延卿。

    才重生回来那段时间要想的事情实太多,梁淑琴没心思天天去想苏延卿,也只是偶尔想到他。

    不过随着回来的时间越久,她现在人越来越闲,她对苏延卿的想念就愈加强烈。

    说起来也好笑,上辈子他们在一起小吵小闹过了四十几年,在一切经历了不少事情,如今她却一想到快要见到年轻时的丈夫,竟然还会觉得有点激动。

    然而随着离苏家父子回来的时间越来越近,梁淑琴心里莫名地却越来越不安。

    主要是这么多天她也没想好,到底要不要告诉这个要和她同床共枕一辈子的男人关于超市的事情。

    还有她重生了这件事。

    上辈子苏延卿对她很好,因为她体弱,从来不让她干重活。

    也因为她体弱,所以等改。革开放之后,十里八村的石匠木匠扎堆出门寻找生路的时候,延卿因为不放心她和还没长大的孩子,克制住了自己想要出门闯荡的心思。

    他安心在家里种地为生,平常也就镇上有活的话,他才会出去去做两天。

    上辈子梁淑琴也曾差点重病不治,她依然记得自己知道治病所要花费的巨额医疗费时,自己都不想治了的心情。

    因为她知道她的病要是想彻底治好的话,只能选择做手术,这不但要掏空家底,而且会伤到她的身体。

    就算治好了,以后家里、地里的大部分事情她都帮不上忙了。

    躺在床上的梁淑琴对着苏延卿摇头:

    “我不想治了,等我走了之后,你就用这个钱重新找一个吧。”

    梁淑琴至今还记得自己说出这话的时候,苏延卿那倏然涨红的眼眶。

    当时他心里大概是是气她的,但是还顾忌着她的情绪,只闷声说:

    “还是要治,其他事情你不用多想,再娶这样的混话你也别说了,我不想听。”

    梁淑琴:“可是我不想治了,我不想做手术。”

    苏延卿牵着她的手,眼睛还有点红:

    “别怕,医生说手术成功率很高,我知道你是在担心手术费,没钱我们可以再挣,但是你要是人没了,我怎么办?”

    看着态度坚决的丈夫,梁淑琴是又喜又悲:

    “可是就算治好了,我也做不了什么事,都这样了还治什么?”

    苏延卿笑了,柔声道:“治好了在家帮着带孙子。”

    最后梁淑琴还是做了手术,手术过后,地里、家里的活计基本都是苏延卿做。

    家里的重担他这一扛,就一直扛到了儿子事业起步,把他们两口子接到城里,不用再种地为止。

    到城里之后,老头子帮着和女儿女婿一起开了个大排档,每个月也一份收入,而她也就只能买个菜做个饭了。

    但是自己好不容易去趟超市买一次菜吧,就赶上那场该死的地震了。

    自己被那么一撞倒是给撞回来了,也不知道她男人儿子知道了会是怎么个心情。

第9章 第九章、() 
队上忙完春耕没几天之后,去县城修电站大坝的男人们总算是结伴回来了。

    梁淑琴早就知道他们回来的日子,所以每天背着儿子去上工之前,都会叮嘱小女儿在村口多留意一下。

    她这样做倒不是担心丈夫,毕竟上一辈子苏延卿去修大坝只是辛苦了两个月,并没有受伤什么的。

    只是随着天气逐渐转暖,队上年纪偏小的孩子现在一天就爱往河边走。

    虽然很少能捉到鱼,但是总能摸点螺狮、螃蟹什么的。

    之前苏秀兰摸了两三斤螺狮带回家,梁淑琴抽空给她们炒了一次之后,两个小孩子就开始馋起河里的螺狮了,这不,没事总想着往河边跑。

    出了月子之后,梁淑琴也要上工了。

    虽然她带着奶孩子做不了什么体力活,但是放牛、割草还是可以的。

    不管怎么样,她总是不能一直看着两个孩子,但是河里危险,所以她只能找个理由转移她们的注意力了。

    村里的男人一进村,梁淑琴就从女儿那里得了信了,她抬头看了看天色,牵着队上的牛栓回了牛圈。

    梁淑琴背着儿子踏进院子的时候,就看到苏延卿正坐在井边清洗衣服。

    她曾在脑海中想过许多遍两人见面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事实证明是她想多了。

    梁淑琴其实并没有表现得如她之前在心里设想的那么激动,只是从旁边的台子上摸了块肥皂递过去,指着盆子里的衣领对苏延卿道:

    “领子和袖子要抹上肥皂,不然洗不干净。”

    盆子泡着两身衣服,应该是苏延卿和苏大友两人在县城里换下来的脏衣服,除了灰尘以外,衣服上应该还有不少汗渍,光是搓的话,怕是衣服搓出个洞都不一定能够洗掉。

    苏延卿手上动作一顿,却没有伸手接,只是有些奇怪:“哪里来的肥皂?”

    梁淑琴答:“我去供销社买的。”

    手里有了钱,梁淑琴一出了月子就抽空去了趟镇上,添置了香皂、肥皂、牙刷、牙膏、毛巾之类的日用品。

    苏延卿听后又问:“妈过来过了?”

    苏延卿是知道媳妇儿手里有多少钱的。

    他们家的钱都是他妈在管,偶尔他手里有个块八毛的都会偷偷塞给梁淑琴,但是他手里有钱的时候也不多,所以媳妇儿手里应该也没有几块钱的。

    结合媳妇才生了孩子没多久,只可能是岳父岳母那边又悄悄接济了。

    梁淑琴抱着儿子站在一旁,道:

    “妈没来,爸来的,顺便担了些柴和粮食过来,本来我是想着出了月子过去一趟的,但是你不在家,我就想着等你回来了一起过去。”

    苏延卿点了点头:“行,这次我和爸加起来应该能得几十块钱,晚上我问妈拿点钱,先去镇上买点东西,然后再去爸妈那边。”

    梁淑琴本来想说不用问婆婆拿钱,她手边有钱,但她又想着这个话题一开,势必要交代许多,暂时也就忍了下来。

    家里婆婆握着经济大权,梁淑琴心里是没什么不满的。

    她没有大伯和小叔子,只有一个嫁在隔壁村的大姑姐,大姑姐嫁的是个当兵的,家里条件略微要好一些,平常也都多有照顾苏延卿这个弟弟。

    再说平常做工,梁淑琴身体不好做不了重活,公婆两人挣的公分要比她们两口子还多上一些,除了平常她手边没有几个钱自由支配以外,倒也没有和吴秀芹起什么矛盾。

    因为丈夫和公公都回家了,所以中午做饭的时候梁淑琴就做主把之前留下来的一小块腌肉切了炒个肉片莴笋。

    中午吃饭的时候吴秀芹看着饭桌上的肉,倒是没有说什么。

    家里的男人回来之后,也算是有了顶梁柱,梁淑琴和吴秀芹心里都松了口气,也心安了许多。

    吃过午饭之后 ,大家都各自去上工了。

    梁淑琴牵着牛四处吃草,心里恨不得时间过得快点,赶紧分产到户,这样她才能腾出手去做别的事情。

    集体生产虽然也没有多累,但是一点都不自由。

    公社硬性规定每个人、每个月都必须在自己的队上做满二十八天的工,想要出远门探亲或者办事,都是要去队上打介绍信的。

    好在现在已经是一九七八年了,梁淑琴记得上辈子她们这边包产到户就是这几年的事情了。

    田里的秧苗已经有拇指长了,梁淑琴想着只要再有几年自己就能结束这整天放牛的日子,她心里也觉得有了盼头。

    这次梁安秉确实‘带’了不少东西过来,所以晚饭时苏延卿提出要支钱给岳家买礼物的时候,吴秀芹大手一挥,爽快的给了十块钱。

    苏延卿手里拿着十块钱出门的时候,心里都还不太敢相信——

    这次怎么这么爽快?

    看着他神色恍惚的踏进房间,梁淑琴随口问道:“妈给钱了?”

    “啊,嗯。”苏延卿愣愣的点头。

    看着发愣的丈夫,梁淑琴觉得好笑:“这是给了多少,才让你这个反应?”

    苏延卿没有说话,走过去把手上的钱递给了她。

    看着手里的大团结,梁淑琴也不由扬了扬眉。

    不能怪她大惊小怪,实在是她婆婆以前可没有过这么大方的时候。

    十块能买的东西可不少,在镇上至少能买上六七斤肉再加两三斤糖。

    以往她回娘家的时候,撑死也就是两三斤肉了。

    苏延卿疑惑:“我也纳闷,我没在家的时候咱妈是在哪儿挖到金子银子了?”

    要不是这样,苏延卿实在想不通母亲为什么会这么爽快给这么多钱。

    “你想得倒是挺美。”梁淑琴好笑地看了自家男人一眼。

    金子银子,倒是还挺能想的,美的他。

    梁淑琴开口解释:“还不是这次爸过来拿了不少东西,我估计妈应该是觉得我们回去拿太少面子上过不去。”

    苏延卿倒是一下抓|住了重点,皱了一下眉:“爸这次过来拿了很多东西?”

    梁淑琴点头:“恩,拿了两只鸡、一块肉、还买了布和糖。”

    想了这么久,梁淑琴还是决定超市的事情先不和丈夫说。

    说她自私也好,胆小也罢,总之她就是不想承受一点点风险。

    告诉她父亲也是因为恰好被撞见了没办法。

    反正超市里的肉卖了两次,再加上她这段时间的消耗后,也只剩下一半了。

    既然它们放在超市里不会变质,她也就不急着要卖掉它们了。

    种种利弊分析下来之后,梁淑琴还是觉得明天要和父亲这个唯一的知情人通个气,两人就把这件事情烂在肚子里,最好别让第三个人知道了。

    反正在改。革开放之前,梁淑琴手里的这三百来块钱暂时也不准备拿出来用。

    这可是她之后做事的启动资金,之后每花一块她都得思考半天才行。

    听到岳父拿了那么多东西过来,苏延卿心中的压力更大了,自从两人结婚,明里暗里岳家就没少补贴,偏偏他又没本事,不能同等的回报岳父岳母。

    上辈子在一起过了几十年,梁淑琴一眼就看穿丈夫的想法,她伸手碰了碰丈夫的胳膊,柔声宽慰:

    “你别想太多了,爸妈对我们好,是放心不下我这个不成器的女儿,等以后我们条件好了,好好孝顺他们就是了。”

    对于苏延卿人品这一点,梁淑琴是从来都没有怀疑过的,她男人是个会感恩的。

    上辈子他们没有好的经济条件孝顺她爸妈,苏延卿就会多帮着那边做事。

    农忙的时候苏延卿总是这边家里的事情一做完,就赶着去她娘家帮着插秧、收稻谷。

    苏延卿并不是个只会在嘴上说说而已的人。

    苏延卿并没有因为梁淑琴的话就开心起来,叹口气:

    “别的我倒是不担心,就是担心爸他拿那么多东西过来,哥哥嫂嫂他们那里会对他们意见。”

    梁淑琴听后心想:这有什么可担心的,这些东西又不是真的从家里拿过来的,哥哥嫂子他们都不知道,又怎么会有意见呢?

    当然了,这话梁淑琴也只能在心里想想,嘴上倒是没说。

    梁淑琴:“这次爸拿过来的几块布料,我给两个丫头做了之后还有剩,都是小姑娘穿的布料,我打算拿点给我三嫂,剩下的就拿去给姐姐。”

    五米的布够给小孩子做三四身衣服了,一共四匹布,梁安秉带了一匹回去,梁淑琴自己用了一匹,剩下的两匹她给两个女儿一人做了两套,余下的布料约莫还能做个三套左右。

    她想过了,她三嫂有一个姑娘,姑姐有两个姑娘,一人做一套正正好。

    苏延卿想都没想,道:“都给三嫂吧,爸拿来的布料你给大姐不合适。”

    梁淑琴听后摇头:“没事,爸不会在意的。”

    梁淑琴是打心里乐意把剩下的布料送给大姑姐的。

    她大姑姐苏安云这个人,说白了就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主。

    上辈子她可没少被这个大姑姐挑剔,尤其是分产到户之后,公婆相继去世,家里有五个人的地,她又做不了重活,地里的活大多只能苏延卿一个人干。

    苏安云心疼弟弟,自然就

    她不爽,再加上两个队离得不远,她总过来帮着做地里的活,一会嫌她做事慢,一时嫌她收拾不好家里,碎起嘴来也是让当时还年轻的梁淑琴受了不少的气。

    不过年轻时的那些气,慢慢的也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了,她也渐渐理解苏安云了。

    说起来梁淑琴的公婆是不止只生了她男人和姑姐的,除了夭折的两个,听说还有两个姑娘养到了十五六岁。

    不过两个都是都是到了要相看人家、放人了的年龄,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