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

第346章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第346章

小说: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征讨汉中,任杨阜为益州刺史。回洛阳后,杨阜又被任命为金城太守,还未去赴任,又被转任为武都太守。武都临近西蜀,杨阜请求依据龚遂的老办法,仅仅采取安抚政策。这时刘备派张飞、马超等从沮道逼近下辩,氐族雷定等七个部落响应马超。曹操派都护曹洪抗击马超,一举击退马超的进犯。曹洪大摆酒宴,让歌女穿着很薄的衣服踏鼓,在场的人大笑。杨阜严厉斥责曹洪说:“男女有别,这是国家的大节,怎么能在大庭广众面前让女人裸露形体!即使夏桀、商纣的败乱,也不及如此。”于是愤然辞出。曹洪马上下令女伎停演,又请杨阜还座。在场的无不肃然起敬。

    刘备攻取汉中,逼近下辩。曹操考虑到武都距敌人太近,想把百姓迁移至内地,但又怕当地官兵眷恋故土。杨阜很有威望,迁移工作极为顺利,迁居到京兆、扶风、天水等界内的,多达万余户。治所移到小槐里,百姓扶老携幼相随而行。杨阜做太守仅抓大事,下属也不忍心欺骗他。

    魏文帝曹丕问侍中刘晔等人:“武都太守怎么样啊?”大家都一致称赞他是德才兼备的人。还未来得及重用,曹丕就死了。杨阜在郡职呆了十几年,才被召任为城门校尉。

    杨阜经常看见魏明帝戴着绣帽,穿着半袖的缥绫衣服。他就问明帝:“这是行的什么礼仪呢?”明帝默不作答,但是后来不按礼法穿朝服就不敢再见杨阜。迁任将作大匠。

    魏明帝大兴土木,选美女以充后宫,还不断出宫到禁囿中巡猎。这年秋天,一场大雨,加上罕见的雷电,竟劈死很多鸟雀。杨阜上书说:“我听说君主圣明,群臣都敢直言不讳。唐尧、虞舜都是圣明的君主,他们公开叫群臣提意见,征听劝谏。大禹多创功业,而自己的宫室却很窄小;成汤王遇上旱灾,把责任归在自己身上;周文王用礼法感化妻子,汉文帝崇尚节约,着布衣。所有这些,都是能听取好的建议,为子孙后代谋虑的举动。臣愿陛下能奉行武皇帝开拓的伟业,恪守文皇帝始终如一的传统,向古代圣贤的善政看齐,力避末代帝王放荡亡国的恶政。所谓善政,即指崇尚节约,重视百姓的生产;所谓恶政,即指随心所欲,任意而为。臣愿陛下细心考察古代治世所以明达、古代末世所以衰弱以至灭亡的历史原因,对于近代如汉末的巨大变故有所省悟,就可以引起警惕了。假使汉桓帝和汉灵帝不废弃汉高祖的法则以及文帝、景帝的恭俭品节,那么即使我太祖曹操再英明伟大,也无施展才能的机会。而陛下哪还有机会位居帝王呢?当今吴、蜀还未平定,在外还有大军,愿您要三思而后行,进宫出宫要慎重。以古代的成败来作为治理朝政的借鉴,说来容易,但确实关系到成败大事。刚刚下过大雨,暴死的生灵很多。雷电如此厉害,以致击死麻雀。天地神明,把帝王作为它的儿子。凡是政治有所失当的,它就会降灾谴责。应该深刻反省自己,这是圣人的教导。愿陛下在事前就早做思考,在事情初露端倪时就谨慎对待。效法汉孝文帝让汉惠帝的后宫佳丽出去嫁人的办法,把刚选进的美女放出宫去。不久前征入宫的小女孩,我听说不太温驯,应该作长远打算。

    建宫室和制作器物,一定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尚书说:‘九族和睦,万国也就协和了。’凡事应考虑周全,拿出妥善的方法,精心计划,以便节省费用。如果能平定吴、蜀,则君民同乐。如此以往,祖先也会欢心,尧舜恐怕还得妒嫉呢!今后应开启信义于天下,安抚百姓,用以昭示边远之人。”当时雍丘王曹植怨言深重,认为各藩王之间,城府太甚,所以杨阜又上书,略陈九族亲戚的大义。魏明帝下诏回报杨阜说:“看过密表,先是陈述古代明王圣主业绩,用以讽刺时政,言辞恳切,心地坦诚。我退思补过,将有所匡正,会悉心考虑的,你能苦言衷告,我尤为赞许。”

    后来迁任少府。公元230年(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率兵伐蜀,因天遇大雨,不得前进。杨阜上疏说:“从前周文王时有赤乌出现,是种好的征兆,但他忧虑得时至黄昏还顾不上吃饭。武王伐纣时,有白鱼跳进船里,君臣都为之变色。行动时有吉祥征兆出现,他们尚且忧虑不已,更何况有灾异情况,怎能不恐惧呢?而今吴、蜀未平,而天灾不断,陛下应当深以反省,专精应答,侧席而坐,用以昭示德行,对内则崇尚节俭。大军刚刚出发就遇上大雨,被阻隔停留在艰险的崇山峻岭之中,已经有很多天了。转运粮草很艰辛,负荷重,费用特多,如果不能提供后继,一定事与愿违。左传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徒然将大军在山谷中困着,进退不得,这不是用兵之道。武王见白鱼跳船而还师,殷商最终还是被灭掉,因为武王知道天意。而今年歉收,百姓饥苦,应发布告示,减少宫庭中食物和衣服的花销,技巧珍玩之物,都可以免掉。从前邵信臣生活在太平时代,但还是奏表,要求减省多余的食物。而今军用不足,更应节俭。”明帝下诏让各路大军班师回朝。

    后来明帝下诏,让大臣议论哪些政治措施不便于民。杨阜认为:“好的政治在于任人唯贤,使国家振兴的根本在于发展农业。如果置贤于不顾,只用自己的亲信,这是最坏的政治。如果大兴土木,修建宽敞的宫殿,高高的台榭,妨害人民正常的劳作,这是伤害农业生产的。那些工匠不务正业,而是竞作奇巧,以迎合皇帝的私欲,这是最为危害国家的根本的。孔子说:‘苛政猛于虎。’当今官吏不论雅俗与否,治理国家的时候都不了解统治的基本原则,只是喜好烦琐和严厉,这是最为乱民的办法了。当务之急是要根除上文提到的‘忘治、害农、伤本、乱民’的四个弊端,昭示于公卿百官与各州郡及藩国,推举贤良方正、朴实敦厚的士子,这是求取贤人的一个重要办法。”杨阜又上书要求那些失宠宫人出宫,于是召集御府吏问后宫人数。御府吏恪守过去法令说:“这是秘密,不能泄露。”杨阜大怒,对这个官吏处以杖打一百的惩罚,并训斥说:“国家从不把九卿排在国家机密之外,难道还有让小吏知道的秘密,而不让九卿知道?”明帝闻讯后更加敬畏杨阜了。

    明帝的爱女曹淑,不幸夭折。明帝哀痛不已,追封她为平原公主,在洛阳专为她修庙,把她埋葬在南陵。明帝要亲自送丧,杨阜上疏说:“文皇帝、武宣皇后死时,陛下都未送葬,因为以国家为重,以备有变。为什么为一个小孩去送葬呢?”明帝没有听从。

    明帝在许昌营建新宫,又在洛阳修建宫殿观阁,杨阜上疏说:“尧居茅屋而天下安居,禹住低宫而百姓乐业。古代圣帝明王,没有人为自己建造高大华丽的宫殿而劳民伤财的。夏桀修筑璇室、象廊,商纣建造倾宫、鹿台,结果亡国丧身。楚灵王因为修筑章华台,结果身受其祸;秦始皇营造阿房宫,结果殃及儿子,天下背叛,帝位仅传到二世就亡国了。凡是不顾惜老百姓只图自己快活的人没有不自取灭亡的。陛下应当效法尧、舜、禹、商汤、文王、武王,吸取夏桀、殷纣、楚灵、秦始皇的教训。高高在上,当修德行。要谨慎地守护王位,才能继承祖业。否则,巍巍皇权,岌岌可危。不早晚警惕,抚恤臣民,仍自我逸乐,崇尚华丽的宫室,则必有颠覆危亡的灾祸。周易丰卦说:‘盖起大屋,遮蔽家人,从外望进去,好像没人。’大王应以天下为家,说大屋无人,这是灾祸的征兆。而今吴、蜀二贼联合,危害国家,十万大军,东西奔走,边境无安宁之日。农民不能从事生产,面有饥色。陛下不忧虑这些大事,而是大兴土木,无休无止。如果国亡而我们大臣都能活下来,我也就不说什么了。但是君王为首领,大臣为肢体,存亡一体,生死与共。孝经说:‘天子有敢于直谏的大臣,只要七人,那么即使他治国不当,也不会失去天下的。’我虽然愚笨怯弱,但又怎敢失为臣的本分呢?言语不切直,就不能感动陛下。如果陛下不听劝告,恐怕祖先打下的天下会败亡的。假如让我身死,而能对国家有所补益,那么,我虽死犹生。我这是在敲着棺材劝谏,等待杀戮。”明帝为他的忠言所感动,亲笔写诏书作答。

    每当朝廷会议大事,杨阜总是侃侃而谈,以天下为己任,反复谏诤,明帝不听,于是他反复乞求辞职,未得允许。杨阜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孙子杨豹继嗣。

第533章 枭雄末路(四)() 
第五百三十二章枭雄末路(四)

    “嘭”那爆裂开来的尘土,直接把城墙上尚在拼杀的两军将士浑身上下给覆盖住,夏侯恩挣扎着从泥土中爬出来,朝天大喝一声,

    “发生了什么事?”

    “将军,西边的城墙有一段坍塌了,足有十余丈的宽敞,估计敌军铁骑已经开始涌入城内了。”

    “什么?”夏侯恩面色大变,正准备行动,身后,两名亲卫将其猛地压在身下,一阵急促的箭雨声身后覆盖而下,当箭雨过去,夏侯恩慢慢爬出,却是目瞪口呆的看着身旁惨死的两名军士。

    “呼”身后,寒芒刺背,夏侯恩皱眉回头看去,那靠近城墙的位置,架起十架高大的井车,每一架井车之上,俱有上百名弓箭手,仔细一瞥那手臂之上的徽章,夏侯恩记得,那是夏军元帅黄汉升麾下最为精锐的神羽营,只不过,想不到为了破城,就连这支精锐也是调来了。

    “此人乃是本都督同乡,汝等且莫动手。”突然,一声大喝自城墙断口处传来,顺着声音,夏侯恩朝下一望,那银甲银枪,闪烁着星辰般耀眼的瞳孔的英武将军,不是昔日同乡稚嫩的少年郎赵云,又是何人?

    “嗖嗖嗖嗖。。。”

    箭雨还是在不断的落下,齐刷刷的射在城墙之上,密集的射倒一拍又一排的守城军士,只是,没有一箭,从夏侯恩的身侧穿过。

    “同。乡。常山。赵子龙么,怎料今日,已是成为当世名将了。”夏侯恩不由得自嘲一笑,军中虽有不少夏侯氏的猛将,但是他区区一个乡下郎,不过是凭着曹操在兖州招兵买马的时候入了曹军,哪里知道,当时同乡的赵云,已经是名震天下的人物。不过此刻,戍守在城墙之上,即便是马上城破将亡,他心中也只能提起几分无奈,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城下还有不少袍泽,若是此刻投降,只怕身侧的亲卫,便会挥刀斩杀自己罢,承蒙夏侯看重,他做到了副将的位置,亦是统领五千军士的官职,若是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想投降的。

    “快,汝等速速随吾下城阻拦敌军,城墙便交由汝等了。”远处,许褚大喝一声,却是带着上千军士便朝着城下冲去,而夏侯更是气势汹汹的提枪朝着断口处冲来,夏侯恩猛地回复了自己的意识。

    “将军,吾率军戍守城墙便可,敌军铁骑必然强行突入城内,将军汝迅速率军下城拦截罢。”夏侯恩踏步上前,朝着夏侯喝道。

    “也罢,吾给汝留下八百人,汝尽量坚守住吧。”夏侯深深看了一眼夏侯恩,眼中露出几分赞赏,想不到,到了这等关键的时候,竟然还有夏侯恩这等不怕死,忠义的部下。

    “本部兵马,随本将军迅速下城,堵住缺口。”夏侯大喝一声,便是提枪带着数千将士下城,然而,心中更是忐忑不已,十余丈长的缺口,要堵住,谈何容易,夏军铁骑,只要超过五百之数,冲杀起来,步军抵挡不住,只能是败退,便是他夏侯和许褚,凭着个人勇武,亦是抵挡不住。

    “喝”城下,夏侯大步接近,而耳边,已是听到许褚的大喝,一眼望去,城下正展开激战,夏军铁骑已是顺势入城,赵云亲自领军,率着上千骑军,在城门内左右冲杀,而许褚眼见赵云势不可挡,己方伤亡太大,欲要前去拦住缺口,赵云却是掩杀过来,二将再次遭遇,策马持着兵刃,在场中交战,电光火石之间,越来越烈。

    “都督”身后,张白骑、管亥二将已是赶到,带着汹涌而来的数千骑兵一同涌入城内,夏侯不等下得平地,便是猛地一翻身,自数丈之高一跃而下,翻身一滚,便是落到战马之前,脚下一踩,人已是立在战马之上。

    “全军结阵,刀盾手踏步上前。”

    “弓箭手准备,无差别射杀敌军。”

    “长刀手斩马腿,必要将这段城墙守住。”城中尚有四万预备兵,只要在这之前拖住敌军,便会有兵马赶到,夏侯心知自己便是插手赵云和许褚之战,亦是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取得战果,只得是亲自指挥结成军阵,上万步卒,一列列的朝前推进,很快,便是将簇拥在旁的骑兵挤压回断墙之内。骑兵不能形成冲锋,便是失去了最有利的冲杀之能,而如今在战马之上作战,被团团包围住,斩断马腿,却是犹如鱼肉般,一个个被原地斩杀。

    “黑山营,翻身下马,吾等纵横北地之时,焉能为这等军阵所阻。”管亥、张白骑皱眉不展,便是左右冲杀,亦是难以见得成效,断墙处,再次传来一声大喝,回头看去,二将同时面露欣喜之色,却是黑山军首领张燕杀到,一手长枪使得虎虎生风,漫天枪雨落在密集的人群之中,带走一片血花,而黑山军一众旧部,更是血性激发,一个个犹如猛虎一般,翻身下马,持着兵刃,步战着朝前扑去,他们本就是一群山贼,入了军营之中,虽是逐渐磨去了身上的痞气,但是,那一身自战场上拼杀而出的煞气,却是弥漫在浑身上下。

    “突击”张燕眼中凶光大盛,眼见着曹袁联军,夏军最强大的敌手,就要从此抹去,焉能为城门前所阻,若是被阻在街道之前,莫不丢人。

    “张燕受死。”斜着一道寒芒刺来,却是军阵为张燕破开,恼羞成怒的夏侯。

    “铛”张燕不慌不慢,反手便是一枪拦下偷袭,冷眼回瞪,却是一勒马,便抽身后退,明知对方乃是夏侯,自己不敌,如何能够以身犯险。

    “哪里走?”夏侯大怒,正欲追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