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

第293章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第293章

小说: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儒乃贤德之士,孤只是知晓汝之清白,定不会与这般蛮横无礼之人同为一丘之貉,死者已矣,孤必不会祸及妻儿。”张任摆摆手道。

    “多谢夏王。”崔林连声告谢,却是无颜再站于堂中,向此刻面‘色’煞白的少帝告罪一声,便是匆匆离去。

    “嗒嗒嗒嗒”‘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密集的脚步声,群臣闻声回头,却是数百列队整齐的兵丁。

    “吾闻吾大汉开疆拓土功臣受人诋毁,却不知那等立于朝堂之下,双手负于袖下的无能之辈有何能耐,特率军前来领教。”一将批戴甲胄踏步入内,众人闻声抬头视之,却是甘宁。

    。。。。。。

    再次回到一个没有信号的地方,很难坚持哎,好烦呢。重庆除去满是泥泞的地面就是烈日当空,‘玉’清一身衣服上街就是浑身湿透,额,有些艰难。

    小說网

第491章 守皇一党() 
第四百九十章守皇一党

    “甘都督披甲持刃,亲率甲士进入朝堂之上,却是有所不妥罢。。更多w。 。”朝臣之中,眼见着甘宁此刻到来,却有一人出列道。

    “司徒大人所言甚是,然非常时期,本都督却是理应率军上朝,保护陛下安危,维护朝堂秩序。”甘宁看了一眼王允,毫不畏‘色’道。

    “哼,皇城自有御林军守卫,卫尉大人尚在朝堂之上,焉能由汝麾下水师将士维持朝堂秩序。”王允面‘色’一沉道。

    “既然王大人如此言说,那本都督也就不必遮掩,夏王乃当朝重臣,放眼天下,十二州之地皆是夏王收复,开疆拓土,自大漠、三韩、瀛洲、南蛮,何止数千里,本都督身在夏王麾下,乃是一生荣幸,当朝重臣,大部乃是由吾镇北军相救,如今方能安稳立于朝堂之上,若有人敢言夏王不是,本都督,第一个不答应。”甘宁面‘色’一沉,却也是不准备再给王允好脸‘色’看了,环视一眼朝堂之上,那等并非镇北军旧部文臣之辈,眼中满是冷厉之‘色’。

    “司徒大人,甘都督乃吾夏军水师大都督,节钺东南沿海、荆州沿江二十万水师,乃当朝众将,亦是孤之心腹,自巴郡而起,兴霸便在孤帐前任职,乃是忠心耿耿,便是有何过错,孤相信陛下应会体谅。”张任踏步上前,挡住王允视线,微微抬头看向少帝,面‘色’平静道。

    “陛下有命,夏王之意,当为正理。”堂中继续沉默,而中常‘侍’却是尖着嗓子上前,面‘色’紧张的低头答道。

    闻言,张任嘴角微微勾勒,一抬头,再次看向王允。

    。。。。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这种情况,外出选择装饰材料到伴晚十点回家,还是那个没有网络的世界,这种苦比怎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呢

    曹袁一家”为初平…兴平…建安年间最关键的政治线索及冲突渊薮之一,但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田余庆先生曾对曹袁关系做过专题研究,可惜的是时值文革,落脚点多在儒法之争上,概念先行在所难免。新时期田先生并未继续这一课题的研究,令后学相当遗憾。方诗铭先生曾撰文数篇论述前期曹袁关系,分析相当‘精’彩,可参读。我这里拟用timeline的形式,将这种关系的演化及消亡作简单展示,并在其后附有简单评述及资料来源,以求读者诸君有感‘性’认识。

    由于年份后附有曹‘操’与袁绍在该年的年龄,而袁绍生年史无明载,所以略做说明:初平元年(190年),魏书载:“绍复使人说太祖曰:‘今袁公势盛兵强,二子已长,天下群英,孰逾於此?’”可见次子袁熙该年应已弱冠,即年龄在20岁以上,以袁绍18岁生长子,20岁生次子为下限,则该年他最少38岁,即生于150年,长曹‘操’(155…220)5岁,因为此处的估算是下限,真实年龄应该稍长。故采取通行说法,取袁绍生于146年即本初元年(该年号仅延续一年)。

    建宁二年(169),曹‘操’15岁,袁绍24岁

    曹‘操’上洛,入太学,开始与袁绍的‘交’往。

    续汉书云曹‘操’曾为诸生,而太学生入学一般在15…20岁,考虑到曹‘操’20岁已出仕,且曹‘操’曾为窦武、陈蕃(168年死)翻案而未及李膺(169年)等人,则入太学时间应在169年初。详见万绳楠廓清曹‘操’少年时代的‘迷’雾。

    该年袁绍正在洛阳为继父守孝,实质为观望政治局势,并营造属于自己的政治网络。后汉书曰:“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柴毂,填接街陌。内官皆恶之。”青年学生曹‘操’也是袁绍的追随者之一,并建立了相当亲密的关系。曹‘操’与袁绍年少‘交’游的轶事发生地点均应在洛阳,时间即在此时。

    熹平三年(174),曹‘操’20岁,袁绍29岁

    曹‘操’举孝廉出仕,任洛阳北都尉,不久去官。后回谯郡观望局势。

    通过举孝廉的形式步入仕途从侧面说明,曹‘操’在太学学习期间,心思很可能没有真正放在学习上。在这一时期,曹‘操’成为党人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前台活蹦‘乱’跳,颇为积极。袁绍则继续隐居洛阳,开始成为这一集团的中坚力量。这一集团的关键成员还包括张邈等人。

    光和七年(184),曹‘操’30岁,袁绍39岁

    黄巾起义,曹‘操’从征,后任济南相。袁绍被何进重新征召。

    中平五年(188),曹‘操’34岁,袁绍43岁

    东汉置西园八校尉,曹袁俱在其列,两人再次见面。

    显然,在断裂与崩溃之中,旧有秩序已无法维持。此时袁绍心中已粗具政治规划的蓝图,也就是通过“霸主”的跳板而最终建立新王朝,当然,此时这种规划还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至于曹‘操’,可能现在还在对“汉征西将军”抱着一线希望。但是,两人的关系仍然是亲密的,并以袁绍为主导。

    中平六年(189),曹‘操’35岁,袁绍44岁

    灵帝崩,袁绍召董卓入京诛杀宦官,但董卓依靠军事力量把持朝政,袁曹均逃出洛阳。

    招董卓入京为袁绍在政治上的重要失误,原因是党人集团眼里‘揉’不得沙子,而对现实政治了解浅薄。袁绍错误认为自己可以控制董卓,事实上党人那点军事实力(包括袁术的禁军,这也是一个关键人物,可惜他比袁绍更加‘激’进)在虎视狼顾的凉州军事集团面前根本不够看,一引入外军就是破坏游戏规则了。当然,枪杆子里出政权是‘乱’世的政治逻辑,有很多人可能还没转过弯来,但体会到这一点对袁绍和曹‘操’都是非常重要的。

    初平元年(190),曹‘操’36岁,袁绍45岁

    天下州郡兴兵讨董,以袁绍为盟主。盟军大败于徐荣。

    曹‘操’在关东义兵中的地位具有双重‘性’:表面上他的地位相当低微,因为此时他并无官方名分,实质上是以‘私’人身份召集义兵的。联盟的核心力量是被董卓任命的关东郡守,关键人物有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等。但实际中,因为与袁绍亲密的‘私’人关系,他得以进入决策层,并主导了汴水之战。这场战争并非一般印象中的曹‘操’独自追击,事实上关东军动员力量相当大,张邈、孔、鲍信的军队都有参加的记载,其中光是鲍信即有“徒众二万,骑七百,辎重五千馀乘”。另外,案臧****可知,袁绍肯定也参加了此战:“袁、曹二公与卓将战于荥阳,败绩。”

    这次军事行动的失败给了关东军极大震动,也令曹‘操’在关东郡守间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置酒高会”等是汴水之战的结局,而非导因,这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同时,曹‘操’的军事力量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此时完全倒向袁绍已成为他必然的选择。于是便出现了武帝纪中“太祖兵少,乃与夏侯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馀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至、建平,复收兵得千馀人,进屯河内”的情况,袁绍此时驻屯河内,所谓“进屯”的实质其实是依附。

    初平二年(191),曹‘操’37岁,袁绍46岁

    袁绍劫持韩馥,夺冀州,表曹‘操’领东郡,谋立刘虞。

    在联军破裂前,曹‘操’和袁绍有一次著名的对话,袁绍表示自己要“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曹‘操’则认为“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联系到当时的背景,显然,当时曹‘操’还没有独立的战略规划,只能以一些套话相对。袁绍的计划则以河北为基础,所谓“南向以争天下”,关键当然是关东之地,袁绍选定的代理人是曹‘操’。至于此时仍然把持在董卓手中的关西朝廷,袁绍从来就没有正式承认过,这一分歧后来成为曹袁分手的关键所在。

    曹‘操’以讨伐黑山军为名义,领军进入东郡,并在这一基础上获得袁绍的正式表征。东郡虽在河南河北各有领土,但曹‘操’的治所东武阳却在河北,该年曹‘操’的军事行动亦局限在河北,甚至曾一度进入冀州征讨挟持张扬背叛袁绍的匈奴单于于夫罗,袁绍该年亦从河内回师讨伐张扬(“张杨蹈藉冀域,臣乃旋师,奉辞伐畔”,建安元年表),双方合作可谓亲密无间。但是,与此同时,袁绍在关东另立以刘虞为首的新朝廷的计划遭到了曹‘操’的反对,两人的嫌隙亦开始萌芽。

    初平三年(192),曹‘操’38岁,袁绍47岁

    刘岱败死,鲍信迎曹‘操’任兖州牧,曹‘操’组建青州兵,旋与曹‘操’合并,征陶谦、刘备。

    青州黄巾军在该年击杀刘岱,取得军事上的突破‘性’进展,这对专注于廓清河北的曹‘操’、袁绍来说是一个非常突然的事件。这个突发事件给了曹‘操’非常好的机遇,恰好旧友鲍信发出邀请,于是曹‘操’顺理成章地进入兖州,击败黄巾,组建青州兵,实力有了突破‘性’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原因是陈留太守张邈在曹‘操’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侧感到威胁,而鲍信引曹‘操’入兖州是建立在‘私’人情谊上的个人行为,曹‘操’并未获得兖州豪族的普遍支持,如王匡的反曹事件即为明证。而一般拥汉士族虽然因曹‘操’在关东义军中持‘激’进动议而对他尚存好感,但袁绍对关西汉室的离心倾向日趋明显,这使作为袁绍党羽的曹‘操’的威望也在磨损之中。

    曹‘操’自获得兖州之日起就面临多方势力的夹击,其中有袁术挟持刘协任命的傀儡兖州刺史金尚,公孙瓒任命的兖州刺史单经,陶谦亦曾攻入兖州南部。这涉及到另一个大背景,即袁家兄弟在讨董结束后在政治上正式分道扬镳。相对于袁绍的另立朝廷计划,袁术在这一时期以关西皇统追随者身份者出现,不仅得到汉室正式任命(左将军),更通过经南阳北上的武关道与汉室建立紧密联系。在这一时期,得到汉室任命的还有刘表,不过此人并无深度卷入二袁斗争的政治野心。更为关键的人物是以前将军督幽、并、青、冀四州的公孙瓒与徐州牧陶谦。在这一时期,曹‘操’与袁绍合力对陶谦的作战正是这一形势的客观反映(武帝纪:“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於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这种行动也导致了曹‘操’进一步失去兖州士大夫的支持。

    初平四年(193),曹‘操’39岁,袁绍48岁

    曹‘操’初次东征陶谦。刘虞被杀。

    兴平元年(194),曹‘操’40岁,袁绍49岁

    曹‘操’再次东征陶谦,兖州发生大规模叛‘乱’,吕布入主,曹‘操’回师,双方展开拉锯战。

    曹‘操’东征陶谦是一次非常典型的代理人战争,同时当然也是保卫自己的利益。袁绍派出自己的人马助战(目前已知的是朱灵),公孙瓒也派出刘备和田楷,曹‘操’一方,战略目的为解除兖州东部的威胁,必要时可进一步控制徐州。这两次东征都打的非常惨烈,最终被张邈的叛‘乱’所打断。

    张邈与曹‘操’的矛盾是结构‘性’矛盾,虽然自曹‘操’入主兖州以来两人表面上尚属和睦,但是袁绍和张邈的政治分歧与“袁曹一家”的事实令这种矛盾客观一直存在。另外,袁绍个人并不愿意见到曹‘操’在控制兖州的同时进一步联合陈留的张邈,以致尾大不掉,所以反复以杀张邈作为试探。曹‘操’自得到青州兵的军事力量以来,个人的野心亦随之膨胀,脱离倾向开始日趋明显,因此采取拖延战术。而张邈在强大的压力下难以支撑,故而在陈宫的游说下选择反叛,其实是客观上去掉了曹袁之间的阻碍,巩固了曹袁一家的关系。当然,这种反叛的背景还是拥汉派士大夫们对曹‘操’的极度失望。

    在这种情况下,袁绍亲自出兵帮助曹‘操’争夺兖州,战争最后结果是吕布失败,退向徐州。吕布不西归河内而东奔的原因,应该为袁绍此时已控制东郡,这从袁绍在这一阶段任命臧洪为东郡太守可得到旁证(前任为曹‘操’任命的夏侯)。兖州之争后,袁绍和曹‘操’的关系进入了新的微妙阶段,一方面,双方的关系因为共同的军事行动及张邈势力的消灭再次得以深化,另一方面,随着势力的扩大及双方野心的增长,原有的关系又有了调整的必要。只不过,袁绍一方努力的目标是令曹‘操’成为类似将校地位的属下,曹‘操’的目标则是成为独立的势力。如武帝纪载:“於是绍使人说太祖,‘欲’连和。太祖新失兖州,军食尽,将许之。程昱止太祖,太祖从之。”这里的“连和”是委婉的说法,实质是袁绍‘欲’将曹‘操’彻底收为一员将领。而程昱的具体说辞是“今闻将军‘欲’遣家往邺,将北面而事袁绍”,这显然是袁绍的理想规划。

    兴平二年(195),曹‘操’41岁,袁绍50岁

    关西朝廷东归,曹‘操’被册封为兖州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