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

第266章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第266章

小说: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刘备逃往白帝城时,部将徐盛、潘璋、宋谦等各自上书,要乘机进攻蜀国。孙权征询陆逊的看法。陆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陆逊为防曹魏乘机袭吴,仅派李异、刘珂部追踪刘备至南山(秭归南岸山),而未行大举追击。黄权部被吴军截断归路,被迫降魏。不久,魏军果然发兵攻吴,但已无机可乘。

    夷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著名战例。作为吴军主帅的陆逊统观两军主客观态势,确定‘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后发制人,相机破敌的战略。并充分利用地势及天候等有利条件,巧施火攻,一举击败蜀军。大获全胜后,又适时停止追击,使曹魏无隙可乘,战略全局运筹周密,堪称用兵奇略。

    刘备收集败将残兵,退回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后,大为惭恚,说:“我竟受到陆逊的挫折侮辱,岂非天意啊!”并于次年四月病亡。刘备死后,后主刘禅即位,由诸葛亮辅政,诸葛亮仍采取联合的策略,与东吴和好,恢复了吴蜀联盟。凡吴、蜀关系处理,孙权都先征求陆逊意见;给蜀的文书,也先给陆逊看,有意见陆逊可代改后再发出。孙权还专‘门’刻了他的大印,‘交’给陆逊,供他日常处理吴、蜀间的事物所用。君臣间相互信任到如此程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

    公元228年(黄武七年)五月,吴鄱阳太守周鲂派人送亲笔信给扬州牧曹休,谎称受到吴王责难,打算弃吴降魏,请求派兵接应。曹休未辨真伪,即率步、骑兵十万人,去皖城(今安徽潜山)接应。魏明帝曹(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命大将军司马懿率军向江陵(今湖北江陵);建威将军贾逵率军向东关(今安徽含山西南),与曹休相策应。

    八月,孙权进驻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入江处),遣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并派奋武将军朱桓、绥南将军全琮为左、右督,各统兵三万袭击曹休。时曹休已然发觉,但耻于被骗,自恃兵马‘精’多,仍与吴军作战。双方战于石亭(今安徽潜山东北),陆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大败魏军。魏军败走,陆逊等督军追杀,直抵夹石(今安徽桐城北),斩擒魏军一万余人,缴获牛马骡驴车乘万辆,军资器械无数。曹休残部幸得贾逵接应,方得生还,但不久便因气愤发病而死。

    陆逊班师,仍回镇荆州。孙权“令左右以御盖覆逊,入出殿‘门’。凡所赐逊,皆御物上珍,于时莫与为比”。可谓荣宠之极。后回军西陵。

    公元229年(黄龙元年),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同年孙权东巡建业,留太子孙登、皇子及尚书九官等在武昌,让陆逊辅佐太子,并掌管荆州及豫章三郡事务,主持吴军国大事。

    陆逊为人正直。当时建昌侯孙虑不务正业。陆逊正‘色’地说:“君侯应当勤读经典,增加自己的新知,玩‘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孙虑当即就拆毁了斗鸭栏。‘射’声校尉孙松在公子中最亲近孙权,他不整军纪,放纵士兵,陆逊当着他的面将他的手下罚以剃光头发。南阳人谢景称赞刘先刑后礼的理论,陆逊呵斥谢景说:“礼治优于刑治,久为历史所证明,刘讷以琐屑的狡辩来歪曲先圣的教诲,完全是错误的。您如今在东宫‘侍’奉,应当遵奉仁义以显扬善言,像刘之谈不必讲了。”

    陆逊虽任职在外,但心中却牵挂着朝廷大事,他上疏陈述时事说:“为臣认为法令条例过于严厉,下边触犯的人太多。近几年来,将领官吏犯罪,虽然由于自身不谨慎应受到谴责,然而天下尚未统一,理当谋求进取,小错应受到宽待,以安定下面的情绪。而且当前要办的事一天比一天多,应首先考虑人的优良才能,只要不是邪恶之人,没有犯过无可容忍的罪过,请求还是提拔重用他们,施展他们为国效力的才干。这是圣明君主忘人之过记人之功,完成帝王大业的原因。过去汉高祖不计较陈平的过失,采用他的奇计妙略,最终建成大汉,功垂千载。严刑峻法,不是帝王建立大业的做法,只有惩罚而无宽恕,非是抚招远方人才归附的大计。”

    公元230年(黄龙二年)‘春’,孙权‘欲’派军队取夷州(今台湾)、朱崖(今广东徐闻及海南岛),曾征求陆逊的意见。陆逊都认为不必,上书说:“臣认为全国尚未平定,正需要集中民力,成就当今大事。现在用兵多年,人口损失减少,陛下忧虑,废寝忘食,又要远道谋取夷州,成就大业。我反复考虑,看不出这种举动的益处。万里远程去谋求疆土,风险难测,兵民不服异地水土,必定导致疾病流行,如今驱使大军,跋涉荒芜之地,企图得益反而损失更大,幻想获利反而遭受祸患。又珠崖乃绝险之地,那里未被开化的人犹如野兽,得到这些人也不能帮助我们成就大事,没有那里的兵也不使我的军力减弱。现在江东的人众,已足够用来图谋大事,只是应先积蓄力量然后再行动而已。过去桓王创立基业,兵员不足五百,就开创了甚大局面。陛下承受天命,开拓平定江南大地。为臣听说治‘乱’世讨叛逆,必须凭借兵力之威,而农桑衣食,百姓的本业,只因战火不熄,百姓就挨饥受寒。为臣认为应该育养兵卒百姓,放宽对征赋的收敛,依靠民力取胜,重在让他们和睦同心,用道义鼓舞其勇敢献身,于是则黄河、渭水流域可得平定,九州可以统一。”孙权不听,依然去征讨夷州,结果得不偿失,“权遂征夷州,得不补失”?,“但得夷洲数千人还”,“军行经岁,士众疾疫死者十有**,权深悔之”。

    公元232年(嘉禾元年),陆逊率军向魏庐江(治六安,今安徽六安东北)进发。魏扬州都督、征东将军满宠见吴军舍船登陆,长驱二百里而来,没有后续部队,是‘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极好机会;主张先把吴军放进来,然后待机破敌。因此,满宠没有急于派兵救援庐江,而是督率‘精’锐部队在杨宜口(阳泉水和决水汇合处,今安徽霍丘东北)设伏,迎击吴军。陆逊探得魏军动向,遂连夜率部撤退。

    公元233年(嘉禾二年)二月‘春’,辽东公孙渊向吴奉表称臣,孙权大悦。三月,孙权派使者携金宝珍货,赴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结果公孙渊认为吴国遥远,难以长期依靠,将使者杀死。十二月,魏国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孙权闻后大怒,‘欲’亲自带兵去征讨。

    陆逊即上书相阻,说:“公孙渊凭借险固之地,拘留我国派往的使节,不肯进献名马,实在可恨可怒。这种蛮夷扰‘乱’中原,没有濡染王道的教化,飞鸟般地远窜荒远地域,抗拒我王师,致使陛下如此震怒,竟想以万乘之尊劳身亲乘小舟泛越大海,不计虑其中危艰而轻涉无意预料的险恶之地。当今天下纷‘乱’如云,群雄虎争,英豪踊跃,狂呼争斗,虎视眈眈。陛下以神圣威武的英姿,承受天命,击败曹‘操’于乌林,大胜刘备于西陵,生擒关羽于荆州,这三个敌人都是当代雄杰,都被挫败锋芒。圣明教化所抚之地,万里归服如小草随风,这正是平定华夏,统一天下的大好时机。如今陛下不忍耐住小小的怨愤,而勃发雷霆盛怒,违背古人不坐屋檐下以防落瓦伤的训诫,轻视自己万乘之尊的身份,对此我确感‘迷’‘惑’。为臣听说志行万里者,不半路而停步;谋取天下者,不因小而害大。强寇正在国境,边远区域尚未归服,陛下乘槎远征,必然给敌人以可乘之机,灾祸临头再去忧虑必然悔之不及。倘若使统一天下的大业能及时实现,则公孙渊不用讨伐也自动归降,现在却舍不得远东的民众与名马,难道单单就抛弃江东万安之本业而不觉得可惜吗?请停止任何军事行动,以兵威对付主要敌人,早日平定中原,垂耀功名万代。”孙权听取了他的意见。

    公元234年(嘉禾三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五次攻魏,遣使联络东吴协同攻魏。五月,孙权亲率大军十万进驻巢湖口,准备进攻合‘肥’新城。遣陆逊与诸葛瑾率万余人进至江夏(郡治武昌,今湖北鄂城)、沔口(今湖北汉口),准备进攻襄阳(今湖北襄樊)。还遣将军孙韶、张承率万余人进抵淮河,准备进攻广陵(今江苏泰子州。)、淮‘阴’(今江苏淮安)。

    魏明帝闻报,遣护军秦朗统领步、骑兵二万人援助司马懿抵御蜀军,遣步、骑兵八千人为先头部队驰援新城。七月,明帝亲率水师继进。孙权多次派兵攻打新城,守将张颖等力战拒守,终不能克。满宠招募将士数十人,纵火焚烧吴军攻城器械,‘射’杀孙权的侄子孙泰。时吴军患病者甚多,魏援兵赶到,明帝统率的大军即将到达,孙权遂撤围退兵。与此同时,孙韶也撤军退回。

    陆逊遣亲信韩扁给孙权送信,韩扁返回时,被魏军巡逻的士兵抓获。诸葛瑾闻后,心中甚惧,给陆逊写信说:“陛下大驾已返归,敌人捉住韩扁,完全掌握到我们的底细。而且现在江******,应当赶紧撤军。”陆逊得信后,并未回信,反而派人去种葑、豆,并如往常一样与诸将弈棋、‘射’戏。诸葛瑾说:“伯言足智多谋,他必定有好办法”。并亲自前来会见陆逊,陆逊对诸葛瑾说:“敌人知道陛下大驾东归,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可以专‘门’对付我们。再者他们已把守住要害之处,我军将士思想动摇,这就需要我们镇定自己以稳定军心,施展灵变的计策,然后退兵。现在就表示出要退兵,敌人一定认为我们害怕,因而前来进‘逼’,这是必败的形势。”遂于诸葛瑾定计,仍按原计划向襄阳进军,让诸葛瑾率水军,陆逊自率陆军向襄阳进发。魏军素来忌惮陆逊,马上回城。陆逊与诸葛瑾遂进军前行,并虚张声势,使魏军不敢进攻。进至白围(今湖北白河口)后,扬言狩猎,暗中分兵将军周峻、张梁等攻江夏、新市、安陆(今湖北云梦)、石阳(今湖北汉川西北)等地。吴军所过之处,魏人皆弃物入城,以至将城‘门’堵住,无法关‘门’,魏军只得自杀其民,然后才得以关上城‘门’。吴军斩俘千余人,尔后安全撤回。

    陆逊对所俘之人,好生看待,厚加慰劳,严禁士兵前来侵扰。带家眷前来之人,派人前往照看料理。如果失去妻子儿‘女’的,就给他们衣服、粮食,优厚慰劳,打发他们回家,有的人因此受到感动倾慕而相携前来归附。邻境地区的人们也心向陆逊,魏国江夏功曹赵濯、弋阳备将裴生及夷王梅颐等人,都率领党羽部下前来依附陆逊。陆逊拿出所有财物,周到地赡恤他们。又有魏国江夏太守逯式,兼领当地兵马,颇为吴国边境之患,但与魏国老将文聘的儿子文休一向不和。陆逊听说这一情况,即假装给逯式回信说:“得到您言辞恳切的来信,知道您与文休久结怨恨,势不两立,打算前来归附我国,我立即秘密将您的来信呈报给朝廷,并召集人马前来迎接您。您应当暗中迅速整装,再告知归附的准确时间。”吴军将信放在两国的境界上,逯式惶恐不安,于是亲自送妻子儿‘女’返回洛阳。自此后逯式的部下再也不亲近依附他,因此被罢官免职。

    公元236年(嘉禾五年)十月,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彭旦乘孙权调集重兵镇压庐陵李桓、罗厉起义之际,再次率众起义。

    公元237年(嘉禾六年)二月,孙权遣陆逊督军征讨。虽遭义军顽强抵抗,但终因众寡悬殊,为陆逊所平。

    同年,吴中郎将周祗赴鄱阳郡(治鄱阳,今江西‘波’阳)征兵,周祗问计于陆逊,陆逊认为鄱阳郡百姓易动难安,不召为妙。周祗等不听,果然‘激’起民变,吴遽等人聚众起义,杀死周祗,攻下县城数座。豫章(郡治今南昌)、庐陵(郡治高昌,今江西吉安西南)二郡民众也群起响应。孙权闻讯,派陆逊督师征讨,吴遽被招安,部分义军被收编,得‘精’兵八千余人,三郡平定。

    孙权‘性’多疑,晚年更甚。他设立中书校事监察各级官吏,而校事吕壹等恃宠‘弄’权,离间君臣,擅作威福,挟嫌报复,且手段又十分残忍,使许多大臣人人自危,敢怒而不敢言。即使是陆逊也不敢尽言直谏,只能与潘窃窃‘私’议,“言至流涕”。后吕壹事发,孙权诛杀吕壹,深以自责。

    其时谢渊、谢等各自陈述当前应办事宜,打算改变一些政治措施,为国家兴办一些有益的事情,孙权将此事下‘交’陆逊审定。陆逊建议:“国以民为本,强盛取决于民力,财货也出自民众。民富而国弱,民贫而国强,这种事从古未有。故此治理国家者,得到民心则国家得治,失去民心则国家有‘乱’。如果不让人民得到利益,而想让他们竭力效劳,实在难于做到。是以诗经有言慨叹‘便益人民,上天赐福’。请求陛下广施圣恩,安抚赈济百姓,数年之间,国家财力小有丰裕,然后再考虑其他事情。”

    公元244(赤乌七年)正月,孙权在前任丞相顾雍死后,任命陆逊为丞相。下诏说:“朕以无德之人,承应天命,登上大位,天下尚未统一,‘奸’‘乱’之徒充塞道路,朕朝夕忧恐,顾不上休息。惟你天资聪颖,美德显著,担任上将重职,辅佐朝廷除‘乱’。有盖世之功者,就应受到广大的荣耀,兼具文武才干的人,定要担当社稷重任。过去伊尹使商汤兴隆,吕尚辅佐西周,如今朝廷内外大事,实由你一人肩负。今以你为丞相,遣使持节太常傅常授予您印章绶带。你自当发扬光大高尚的美德,建树美好的功业,恭服遵从王命,安抚平定四方。呜呼!总管三公职事,训导群臣百官,能不严肃认真吗?你自勉努力吧!你原来担任的荆州牧、右都护兼武昌留守等职仍旧。”

    陆逊素有先见之明,当初暨‘艳’大造建造府第的舆论,陆逊规劝告诫他,认为必定会由此招祸。陆逊又对诸葛恪说:“在我之前的人,我一定事奉他与我一道升迁;在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