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名传万界 >

第54章

名传万界-第54章

小说: 名传万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这还是一个难得纯正的唯物主义炁造万物论世界!”

    “什么悟道流,什么气运流,什么心性流,全给我一边呆着去!”

    “这个世界,要想成就,就得靠海量资源堆砌!”

第六章缘法已至() 
“历经万载,各地洞天福地早已有主,供应眼下道门诸仙也还充足,可天下之大,如今修行中人何止百万?总有入不敷出之日。”

    “后来者越是前进,会发觉前路越是狭窄……大道本就非是坦途,何况早有先行者。”

    “说来说去,到底逃不过一个争字!”

    可惜,这个世界格局已经渐渐趋于稳定。

    上万载下来,基本形成了道脉瓜分割据中原,而大夏王朝处理庶务的,实则沦为傀儡的中原形势。

    除此之外,各处还有妖部扎根,效仿人族,传承教育,几乎已经是另一种文明,双方经常大战小战,摩擦不断。

    每年诞生的大量低阶修士,就有相当数量加入军方,参与战事。

    修士之外,就是神道。

    神道自称体系,各家道脉千百年间一直执着于向其中掺沙子,可惜成功者寥寥无几,多半只是些毛神,成气候的伯爵一级甚是少见,在往上,公侯之级,更是妄想。

    神道稳稳占据天地一极,还有天宫,其内自成一界。

    冥土之中,鬼神多无统属,相较于人间地祇,冥土鬼神各自要低半级到一级,不过传闻幽冥深处也有君侯乃至于帝君一级冥君天子。

    关于幽冥之事,林正阳搜集到的信息,大多只是些野史杂记,仅能做个参考。

    中原之外,听闻还有藩国,与海外列岛。

    在中原之外,广泛活跃着大量散修,其中也有高人,甚至一些隐居的古仙。

    “在中原区域,不依道脉,而想修行有所成就,几无可能了。”

    沾着盖碗茶杯里一点茶水,在梨花木光滑的桌面上,大致画了个中原地图,再把已知的大势力一一对应上。

    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个。

    “各家道脉,已经彻底瓜分掉所有已知的福地洞天,灵脉矿场,修行所需的一应外物,都被道脉垄断,只是偶尔才从指缝间漏下一二,用以延揽炮灰死士,送上与妖部征战的前线。”

    “没有洞天福地之中灵脉支持,光靠汲取自然离散灵机,是远远不够支撑高阶段修士日常所需的……能不攻行退转都是好的,还谈什么精进?”

    “偶尔留给后来人弯道超车的机会,只有前任遗藏了。”

    “前人遗留的仙府洞天,不是没可能还有至今未被勘探到的,只是这几率……”

    “最初大夏太祖邀请的海外群仙,不过是二百多位仙人,其中地仙不过五十六人,而如今每家道脉至少存在一到三位地仙,整个中原至少存在上千名地仙……按照各家洞府还有隐居地仙计算,可能这个数目还得翻上两三倍了。”

    “这已经极其饱和了!要不是每年都有战事,与各地妖部消耗掉不少修士,可能成就者还要更多,想想都觉得心惊胆战……到底为什么要培养这么多修士?”

    越是想着,越是觉得其中黑幕重重,林正阳却从中看到了机会。

    “按理来说,道法广传,是前期为占据正统不得已而为之,一旦夺取了主权,接下来应该做的,就是毁去道法传承,限制修行人数,这样才符合修士整体的利益。”

    “就像是地球上,夺取政权之前,尽可能武装每一人,夺取政权之后,却搜集天下武器一样……鸟尽弓藏,也无非是为了统治稳定罢了。”

    “那么这许多修士,数以百万计,而大夏人口不过九千余万,平均每百人之中就有一位获得了修法之权……这比例简直匪夷所思,几乎不加掩饰地说明要出事!”

    “修士过多,就得消耗,如何消耗这些根性浅薄之人?要么天灾,要么是战事,归纳一下就是大劫。”

    “修士数目,已经接近饱和,针对性清理修行中人的劫难,看着也快了……小道消息或许会欺骗我,我的眼睛也或许会欺骗我,但是数学不会。数学告诉我,中原不需要更多修士了!”

    “这或许是我可以切入的地方……”

    “如何在别人的棋盘里赢过对手?”

    “自然是——将对手拉到和自己一样的层次,再用丰富的经验战胜之,这才是跳出棋盘,掀桌子的不二法门。”

    “彼辈有主场优势,我也背靠无量轮回大军,随时可以投放数目不等的炮灰,将战场扩大到无数世界……不管他们原先有什么棋局,我都能一下子掀翻在地,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域外天魔大入侵,把所有布局全搅乱!”

    “嘿,局势一乱,才好浑水摸鱼!”

    “涛涛江流,看谁在裸泳!”

    又趁着兴致,翻了几本前人考场心得,渐渐起了倦意。

    林正阳放下书卷,就着软塌,和衣而卧。

    万念澄澈,不久入睡。

    忽然一点清明涌上心头,双眼一睁,眼前已是一片云海。

    不知何处而来的天光,播撒在整片天地之间。

    脚下正是一块数尺宽、几十米长的白玉阶梯,悬在半空中。

    再一回首,身后斜下方,密密麻麻的白玉阶梯,穿过白云,连接在极深远处。

    远处高空之上,一座通体带着霞光的金阙天宫,坐落在天地之间,好似整片天地的正中心。

    “大衍金阙玉府天宫。”

    这其实是他首次见得这座宫殿的全貌。

    之前一直身处其中,反而不得其貌,如今见得,也算了了一点小小的心愿。

    方一踏足,脚下凭空生得云气,将身托起,呼呼而上,不过呼吸之间,就跨越了千层万层阶梯,径直站在殿前。

    宫门之处,有华表柱,高不知数百丈。

    脚下地面,尽是玉石堆砌,富丽堂皇。

    眼前有连绵宫殿,屋舍楼宇,种种胜景,美不胜收。

    翠衣童子自迎上来,小脸上带着欢欣雀跃,恭贺道:

    “老爷,您当年封存的宫殿,已有一处打开了。”

    林正阳顺着这灵宝之灵所指方向,望去。

    正有一处宫殿从虚转实,现于原先一空处。

    “老爷,这是您当年离去之时封存其中一殿,非是缘法到了,或是时机恰当,才会现出。”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不解,童子一边领着路,一边说着:

    “这里的布置,就算是我,也不能说出口,非得要您自家亲身去探。”

    “究竟有什么布置,时机不到,我也记不清来,只有等宫殿现出,才能想起。”

    “如今这一殿,是您为未来计,给自己留下的一些布置。”

    “您现在所在的这一界,当初名唤昊阳界·······老爷当初曾在其中厘清此界天地人三才秩序,划分阴阳,测定灵气清浊,运转天道变化三个元会,最终堪破天数运转,尽得天道之妙,称太乙正果。”

    “就是在那时,为了横渡虚空,才有了我和这天宫·······”

    ‘尽得此界奥妙,仅仅才是太乙?’

    林正阳听着,心中若有所悟。

    恐怕太乙之果,已经是这一界的极限了。

    前身,当是离开此界后,另有一番机遇。

第七章残影() 
行至一处大殿,远远就见朱漆殿门上,点缀着一层金钉。

    此时大门微微打开缝隙,可容一人进入。

    “此殿唯有老爷一人可进。”

    器灵介绍着:

    “这殿老爷最后一次远行之前重炼过,暗含大罗之妙。”

    “如有外人强闯,不论是何道行法力,有甚神通,都得形神俱灭,自此道消,哪怕是证了太乙,明了一元之始的真君道祖,也不能幸免。”

    “两万载以来,我按老爷吩咐,摄取诸界菁英,大半封入此殿,一直以来不曾怠慢,想来应是无有差池。”

    “老爷此行应是用得上了!”

    器灵颇有些喜悦。

    林正阳抬头打量了下这处大殿。

    坐落在光明中,四四方方,高大气派,通体由琉璃瓦,汉白玉装饰,虽说比不得一些世俗宫殿繁华,却透露着一种古朴道韵。

    仅仅只是凑近了,就能感受到迎面而来一种深沉,厚重的历史沧桑之感。

    不愧是传承过万载的仙家重地!

    相较之下,凡间所谓千年古刹,其实根本不能真正传承千年,早在半途之中,就几经修缮,早不知被改了多少次,拆换了多少布置。

    掺杂了后人匠气,那点古意也就不纯粹了。

    几步踏入殿内,瞬间天旋地转,好似踩在棉花上,一时竟站不稳。

    身后传来沉重的关门声。

    大殿彻底陷入了黑暗。

    黑暗无光之中,一串银色火花乍现,随即迅速窜出,绕着周围点亮一串荧光。

    此时已经稳住了重心,林正阳定睛看去。

    却发现那一串串荧光,个个都是一样大小的浑圆明珠,约莫拳头大小,俱是放出清幽的冷光。

    渐渐,光明遍布四面八方,整个大殿都被明珠铺满。

    数以百万计的明珠,光芒汇聚一片,如汪洋大海,却不刺眼,只是那清幽冷意,愈发衬得殿内空旷寂静。

    殿内别无他物,望去唯有一个个书架,上面都是空荡荡的,只有少数带着荧光。

    借着这光亮,他试着走向一个书架,上面第三层有一个竹简上带着微弱白光。

    脚下软绵绵的,全不受力,越是往前走,反倒觉得距离越远。

    走了上百步,却一点距离都没有缩短。

    意识到这么走下去,永远也到不了那里。

    他停下了脚步,望向脚下。

    看着只像是普通褐色大理石地砖。

    蹲下身去,用手触及,光滑、无缝。

    敲了敲,质地坚硬。

    那种好似踩在棉花上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这个地方,总给我熟悉的感觉。”

    林正阳站起身来。

    既然真的是他前身所设,没有道理在这种地方作弄自己。

    “跟着熟悉的感觉走。”

    他顺着感觉,随意地走着。

    完全是漫无目的,而且没有明确的线索,纯粹是兴之所至。

    这一次,那种莫名的阻挡,并没有出现。

    他有时会在某个书架前驻足片刻,有时反复经过同一处,总之全然不知自家下一瞬会怎么走。

    渐渐的,已经把来时的目的都给忘了,心里面却愈发明朗。

    感觉,就好像是······曾经到过此处,并且很是熟悉的样子。

    偏偏明明是首次到这里········

    不久,他就绕过了所有书架。

    这里有一方书桌,桌上茶碗中,热气蒸腾,一本摊开的书册,正对着他。

    好似主人家刚刚才离开一般。

    那种熟悉感,莫名的既视感越老越强烈。

    完全没有犹豫,他直接坐在了桌前,好似万年之前一般。

    随后,习惯地把茶碗中的茶水饮下一口,看向桌上的书卷。

    书页上涌出一种无形的引力,眼前开始朦胧,好似隔着一层水雾·······

    接着,眼前开始变幻,他出现在一处狭小的、贴着墙纸和海报的出租屋里。

    身边响起“噼里啪啦”的敲打声,一名二十多岁的戴眼镜青年人,端坐在电脑桌前,聚精会神地打着字。

    林正阳与他坐着的椅子,却被他视若无睹。

    “这是我,穿越之前的两年之前,我二十六岁。”

    说话间,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声音,好似自无穷高处传来。

    “这个地方,叫做地球,是一颗水蓝色的星球,孕育着生命的奇迹,我是其中芸芸众生之中一员。”

    林正阳恍然大悟。

    “原来这就是地球,那个传说中的地方,真正的,最初的地球?”

    没有回答,那个声音继续叙述着: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过往秘而不传的丹书秘诀,几乎半公开,任何人都能轻易获得想要的信息,恰好我是对此比较有兴趣的人,多年研习,有了很大进展········”

    林正阳敏锐地听出了那一丝丝矜持的自豪。

    “这很大进展,恐怕还是谦虚的说法了······”

    他在心里暗自想着。

    那个声音继续道:

    “我不寻名师,只参照前人道书,自修自悟,成就不小,算是得道。”

    正说话间,那青年人把那根本没有度数的眼镜一摘,随手一丢,就进了垃圾桶。

    只是站起身来,身后就显出一个皎洁的满月之轮,挂在脑后,直径有半米方圆,照出清澈的白光,光圈内层带着灿烂金色。

    这月轮一现,室内顿时飘荡起异香,空气都变得澄澈了起来。

    “看,这就是我得道的证验,这月轮形如满月,就是我的修行显化了。”

    “虽说纯以力量而论,尚不如那积年的鬼神,但层次上而言,我并不逊色·······甚至可以担任神职,就算是正经的城隍也是做得的!”

    “放在几百年前,这个国家,我有这修行,称一声真人,真是实至名归。”

    “有史以来,在世时能有我这个地步的,也不过寥寥数万人,而我这时不过二十六岁。”

    光芒照耀处,渐渐生出水幕,空中荡起一圈圈涟漪,那青年人身上披着这光,向前一步,就消失在涟漪中。

    下一瞬,视角变换,出现在一处无光、昏暗的所在。

    天上都是灰蒙蒙的,到处都是灰雾,影影绰绰的,许多不成形体的灰色身影,哀嚎着,寸寸碎裂,化为灰黑之气,渐渐沉淀入黑土之下。

    那青年人行在空中,满月之轮好似真正的月亮一般,照耀在大地上,皎洁的白光,柔和地洒向周围。

    所过之处,哀嚎声渐渐平息,灰雾退散,显出道路。

    “这里是这个地球千百年来沉淀出的一层,可以唤作灵界,我一般称它冥土·······冥土分很多层,这里就是冥土的浅层,可能是第一层,也可能是第二层,我倾向于是第一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