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高衙内的幸福生活 >

第35章

高衙内的幸福生活-第35章

小说: 高衙内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易安楼展厅的设计到鉴宝的流程,这个不学无术的衙内展现了非凡的运作能力,他的嗅觉很灵敏,知道如何才能抓住人心,吸引百姓的目光。

    请当铺的掌柜来给文物估价无疑是神来之笔。

    你就算是告诉老百姓这件文物的来历和文化价值,说的头头是道,天花乱坠,老百姓也是听不懂,但你要是告诉老百姓这件文物值多少银子,他们就懂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利益才是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

    想到此处,李清照不由得叹了口气,这种事情她还真的做不来,她只想做一个纯粹的研究者,外边的事情还是交给高强去管吧。

    毫无疑问,那个衙内精通此道。

    然而事情不可能一帆风顺,正当高强对自己造成的巨大影响沾沾自喜的时候,一些质疑的声音出现了。

    比如说易安楼收购文物的价格,从中捞取了多少好处,当铺掌柜的估价是否准确,那些遭人诟病的文物贩子是不是易安楼故意安排的,这种文物交易需不需要交税等等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

    其中不乏来自官方的声音。

    文物交易产生了巨大的利益,财帛动人心。

    李清照作为易安楼的主人在官场上并没有太大的权势,仅仅依靠她的名声挡不住四出伸出的爪牙,何况在朱勔一案上,赵明诚得罪了很多朝廷官员,有些官员在没有搞清楚情况的前提下就想找易安楼的麻烦。

    说到底还是利益造成的。

    高强和李师师隐藏在幕后,李师师虽然在易安楼出现过,但没有人知道她是实际的出资人,其他人只以为李师师是在帮李清照聚拢人气。

    若是他们知道易安楼背后是太尉府和李师师的话,想必会收敛一些,当然这其中应该有丞相府的人在推波助澜,下面的官员才会如此的有恃无恐。

    碰到可能来自丞相府的狙击,高强的面子就不够用了,只好向太尉高俅求助。

    高俅对高强的做法是支持的。

    太尉高俅是依靠军功才登上高位的,但在此之前,他曾是苏轼的书童,也练得一手好字,他的学问虽然不成,但对文人这个阶层还是很向往的,也支持文化上的事情,对于能够沾染上文化气息还是很满意的。

    大宋朝重文轻武,武官的地位较低,对文官自然羡慕不已。

    不过高俅可不会为了这种小事出头,更何况还有可能和丞相府为敌,他做人的准则一向是欺软怕硬,不愿意冒险。

    高强想了想,这件事还要着落到李师师的身上,若是能让皇帝赵佶来易安楼一趟,并且题字留念,想必就能震慑宵小了。

    只要把皇帝陛下的题字挂在易安楼上,这就相当于尚方宝剑,谁敢招惹。

    易安楼有李师师的投资,她对此也很热心,找个机会就把自己在做金石研究的事情告诉了皇帝赵佶,她帮着李清照整理文物,虽然不是很懂,但说出个大概还是没问题的。

    这倒是引起了皇帝赵佶的兴趣,赵佶对金石古玩,字画碑刻都略有研究,其中以字画最佳,他独创了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独步天下。

    他也对最近几日民间的鉴宝热潮略有耳闻,他虽然不经常出宫,但耳目众多,大内总管杨戬有时候会把发生在民间的逸闻趣事讲给他听。

    此时听到这件事和李师师有关,就来了兴致,准备到易安楼一行。

    随同赵佶前往的还有太尉高俅和宫中的大内总管杨戬。

    这本来只是皇帝陛下的一时兴起,但善于钻营的高俅看到了机会,他一开始不愿出手是因为丞相府的原因,现在既然有赵佶出面,蔡京也只能靠边站了,他让人赶忙把高强叫到易安楼去接驾。

    这是让高强做好准备,别到时候出了什么乱子,颜面上不好看,也能趁机在皇帝陛下面前露脸。

    好在易安楼离太尉府不远,高强及时赶到,做好了充分的安排。他此时非常庆幸在易安楼位置上选择的正确性,当初只是因为懒,才选在了太尉府附近。

    所谓的做好安排其实就是作假。

    这在后世比较常见,领导去视察之前当地的干部都会如此安排一番,甚至为了突出绿化的效果,连夜把树种植上,也不管其死活。

    当赵佶来到易安楼前的时候,鉴宝活动正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老百姓都露出幸福的笑容,专家们和颜悦色,侃侃而谈,现场还有茶水免费供应,那些穿梭其间的文物贩子不见了踪影,整个场面温馨而美好。

    美好社会就是这么造就的。

    进入易安楼后,楼内环境整洁,藏品丰富,参观者彬彬有礼,解说员落落大方。

    易安楼的聊天室里,众多藏友在热烈的讨论,还有一些诗词大家在谈论诗词,画家在当场泼墨作画,身处其间,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皇帝赵佶很是满意,这才是他心目中的大宋朝,一个文化空前繁荣的国度。

    最后李清照和一众收藏家陪着皇帝赵佶谈论文学艺术,整个活动充满了与民同乐的情怀,在这里艺术家赵佶像是找到了归宿一般,若是每日都能如此,不用上朝谈论国家大事那该有多好。

    众人都知道皇帝陛下书法精湛,就请陛下题词。

    赵佶想了想,在宣纸上写了“文以载道”四个大字,并把自己的私章盖在了上面。

    这是宋朝理学家周敦颐提出的观点,意思大概是文学是传播道理的载体,文学艺术的繁荣具有教化的作用。

    这也是对鉴宝的一种肯定,通过鉴宝让民众学到文化知识。

    高强作为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全程陪同,他打定主意,就算是不说话,也要在你面前晃悠,好在还有太尉高俅在。

    他在皇帝赵佶面前提了一句,意思是这个鉴宝节目是高强的主意。

    话不在多,有这一句就足够了。

第七十八章 出国访问的名额() 
一时间,整个风向开始转变了。&顶&点& {}。{}{}。{c}

    所有针对易安楼的非议全部停止,大家都知道易安楼得到了皇帝陛下的高度评价,那个挂在易安楼最显眼处的字幅便是明证,自然没有人再去触霉头。

    不仅如此,还要对易安楼和鉴宝活动赞誉有加,把其夸赞成是大宋朝文坛的最大盛事,功在当今,利在后世,实在是功德无量。

    这就是皇权的威压。

    至于高强,皇帝陛下也没有忘记,勉励他继续为繁荣大宋朝的文化事业而奋斗。

    心情大好的高强准备把鉴宝节目推广开来,按照后世的节奏,先在一些文化名城里进行,然后再铺展到全国,搞成一个全民狂欢的节目,也算是为大宋朝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了。

    “你想造就第二个花石纲么?”李清照低声提醒道。

    听到这句话,高强心中猛然一惊。

    他只顾得自己得意,却忘记了大宋朝的实际情况。

    若是鉴宝活动在全国开展,会不会又是一个花石纲?

    这个他还真的不敢说,当初就是因为皇帝赵佶喜好奇花异石,这才命人在江南搜寻,导致朱勔之流借机敛财,致使百姓苦不堪言。

    那么若是在各地进行鉴宝,会被有心人认为这是出自皇帝赵佶的授意,各地官员为了讨好皇帝陛下,从民间搜刮文物献给皇帝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要小看官员们在这方面的敏感和霸道,为了讨好皇帝,他们可以无恶不作。

    真要是到了那种地步,那高强算是做了一件祸国殃民的大坏事,会被当作佞臣和朱勔一样被写入到历史之中,受后世无数人的唾骂。

    很多事情的出发点往往都是好的,可一旦执行起来总会被别有用心的曲解,而这个世上恰恰最不缺的就是那种人。

    做还是不做?

    这是让高强头疼的问题。

    正在这时,他接到了礼部主客司郎中的指令,这位上司很欣慰的告诉高强,他将成为使团的成员到金国进行友好的交流访问。

    这是怎么回事?我没有申请啊!

    高强百思不得其解。

    派出使团到金国的事情他听高俅提过一次,说好听点是出国访问,其实就是间谍活动,还不敢让辽国人知道,只能偷偷摸摸的从海上绕上一圈,还不知道有没有生命危险,这种冒险的事情他是绝不会主动要求去做的。

    然而很多事情都是阴差阳错造成的。

    因为受朱勔一案的影响,朝廷派出使团到金国的事情就被拖延了下来,不过暗中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过。

    这次到金国去一来是为了探路,二来可以真切的查探金国的虚实。

    无论是童贯还是蔡京都是老奸巨猾之辈,他们并没有高强想的那么无知和昏聩,否则就不会位极人臣,掌管整个大宋朝的朝政。

    他们或许贪财,或者醉心于权术,但不可否认,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

    他们明白既然是结盟就要先考察对手的实力,如果金国只是侥幸取胜,根本不具备和辽国硬碰硬的实力,那么联盟抗辽的事情就要拖一拖,等到金国有实力的时候再谈。

    就算是金国有抗衡辽国的实力,也要试探一下金国的想法,那就是灭掉辽国之后两家如何瓜分的问题。

    总之,这一次的秘密出访只是一次探路之旅,并不会达成什么实质性的协议。

    那么派谁去就需要好好研究了。

    首先那位赵良嗣大人是要去的,这位赵大人是这起策略的发起人,一心想要促成宋金的联盟,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人物。

    不过赵良嗣毕竟是辽国人,虽然投靠了宋朝,也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但在皇帝赵佶和蔡京之流看来,他始终还是个外人。

    由此可见,叛徒在那里都是不受待见的。

    接下来是负责外交事务的礼部主客司和鸿胪寺,这两个部门不相统属,职责虽然重叠,却是谁也管不了谁,那就两个部门各派一个人选吧。

    这也是朝廷中惯用的和稀泥的办法。

    礼部主客司的郎中接到上级的命令后犯了难,他的任务是在主客司中选出三名官员上报给皇帝陛下,然后由陛下从中选出合适的出使人选。

    到底选谁呢?

    在他心目中,这是一趟没什么危险的出使,从海上走,不用经过辽国的领土,还能有什么问题呢,而且一旦出使成功,那就是一件实打实的功劳。

    在主客司这种清闲的衙门里想要立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连他自己都想去,不过他手下还有不少有后台的官员,其中以高强的后台最硬,这种有好处的事情若是不照顾太尉府的衙内,那是对自己的官位不负责任。

    于是他把自己的名字和高强名字都写了上去,又加上一个通过丞相府关系进来的官员,这个官员虽说有丞相府的关系,不过只是蔡京的远亲,无法和高强这位真正的衙门相比。

    反正最后由皇帝陛下定夺,我这也算是各方面都不得罪了。

    主客司郎中如此想到,可见手底下有个后台硬的员工是每一个领导都犯难的事情。

    名单呈递上去,只等皇帝陛下最后的圣裁了。

    这一日皇帝赵佶刚好从易安楼视察回来,心情不错,便看到了这份名单,他对高强还有印象,看到这个名字就询问了一下左右,知道是同一个人,太尉高俅的义子,还搞过蹴鞠比赛,的确是个有趣的人物。

    名单上对高强的描述是:工作勤恳,为人谨慎,业务熟练。

    这也是难为那位主客司郎中了,高强就没在主客司上过几天班,能有什么印象,不过是写一些空话套话罢了。

    好吧,那就是他了!

    皇帝赵佶随意的做出了决定,他一般都是凭借个人喜好来做出判断,这次也不例外。

    就这样,高强荣幸的成为了出访金国的使团成员。

    当他打听清楚其中的原委后,真是欲哭无泪,还要承受别人羡慕的眼光,实在是有苦难言,可皇帝陛下金口玉言,岂能更改,他也只好准备出海的事宜,绕着海沿岸转一圈,算是公费出国旅游吧。

第七十九章 出使之前的准备() 
既然要去金国,高强就要做好准备。`顶`点``。23。

    按照规定,他可以带两个随从。

    这毕竟是一次秘密的行动,要严格控制成员的数量,不能大张旗鼓的进行,你要是带着几百人的仪仗队,那就不是秘密行动了。

    这次出使的主要成员包括右文殿修撰赵良嗣,鸿胪寺少卿赵明诚和主客司官员高强。

    赵明诚原本就是鸿胪寺少卿,这次因为查办朱勔一案有功,便官复原职了,继续到鸿胪寺任职,说起来这并不算是好事,反而有些冷落的意味。

    众所周知,无论是主客司还是鸿胪寺都是清冷的衙门,若是在朝中没有强大的后台很难继续升迁上去,高强之所以去主客司是因为有太尉高俅的关系,混个几年就能外放到地方上做个实权的知府。

    这和大名府的梁世杰以及青州府的慕容彦达类似,这两个人都是下去镀金的,过个三年或者六年就能回到东京城,运气好的话还能进入朝廷中枢。

    赵明诚没有后台,刚刚投靠了实力不强的东宫太子府,又得罪了朝中大部分的官员,能够到鸿胪寺任职是皇帝赵佶看在已经死去的赵挺之的面子上,否则若是按照蔡京的意思,赵明诚的下场会更惨。

    在官场上,杀人是不用刀的,只要把你扔在一个没人理会的衙门里,白白的蹉跎岁月,一转眼几十年就过去了,谁会在乎。

    这次出使金国对赵明诚来说是另一次机会,也是东宫太子府为他争取来的。

    高强一想到他要和赵明诚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就有些尴尬,眼下他和李清照的关系已经从陌生到熟悉,正朝着亲近的方向发展。

    说起来他和李清照算是合作伙伴,彼此配合的也算默契,但对赵明诚就没有感觉了。

    相比较而言,出身官宦世家,学问渊博,又有在鸿胪寺任职的经验,对外交事务很熟悉,赵明诚的确要比高强更胜任这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