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巢城 >

第114章

巢城-第114章

小说: 巢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258章 又一个变异人:莫维的讲解(2)() 
“我想知道,你准备讲到什么时候……”奎尼态度生硬地打断莫维。

    莫维看了奎尼一眼,还没来得及回答,曼洛却说:“我觉得他讲得挺好,挺清楚……不如让他把话说完……”

    奎尼没有说话,而莫维则微笑着点点头,继续说道:“卵圆窗和圆窗,都被膜状结构封闭起来——膜的外面是中耳腔,而膜的里面则是耳蜗内部的淋巴液。

    “所以说,声音在由外耳到达鼓膜之前,是靠空气传导;而通过中耳到达内耳的耳蜗之后,则是在淋巴液的液体中传导……当然了,在这两者之间的中耳部分,声音是通过三块听小骨所组成的听骨链进行传导……”

    在莫维讲述的同时,曼洛又在“概念树”的帮助下,查阅了一些资料。

    显然,就像莫维说的那样,在整个耳蜗的内部,都充满了淋巴液。

    莫维所说的,这个一端粗一端细的密闭管腔,其实是耳蜗的外壳,有着蜗牛壳一般的形状;而在这个外壳的内部,又被软组织分隔成了三个管道,它们都是沿着蜗牛壳的卷曲方向,平行地排列着。

    这三个管道的名字,分别叫做“前庭阶”、“鼓阶”和“中阶”。

    “中阶”是一根盲管,位于“前庭阶”和“鼓阶”之间,内部充满了淋巴液,叫做“内淋巴液”。

    而“前庭阶”和“鼓阶”,则在耳蜗的底部,各有一个开口,这就是莫维西尔所指出的那两个小窗。

    这其中,“前庭阶”在蜗底的窗口,就叫做“卵圆窗”;而另一个叫做“圆窗”的小窗,则是“鼓阶”在蜗底的窗口。

    “前庭阶”和“鼓阶”,又通过耳蜗顶部的“蜗孔”彼此相通,在它们的内部,也充满了淋巴液,叫做“外淋巴液”。

    这些“外淋巴液”,被“卵圆窗”和“圆窗”上的膜状结构,封在管腔内,不与外界相通;而“中阶”的“内淋巴液”,与“前庭阶”和“鼓阶”的“外淋巴液”,两者之间也互不相通。

    对于这些内容,莫维简单讲解了一下,就又说道:“这里我尤其强调一下‘卵圆窗’。你们也能看到,这个‘卵圆窗’上的膜状结构,直接与中耳结构中,听骨链中一块小骨相连接。也就是说,听骨链上传来的声音振动,可以通过‘卵圆窗’,传入内耳的淋巴液中。

    “刚才我曾经说过,听骨链的三块听小骨,彼此相互连接,实际上组成了一组机械链,那相当于是一个杠杆系统。

    “现在,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就能注意到,在这三块听小骨中,锤骨的锤骨柄部位,附在鼓膜上,占据了二分之一以上的膜面;而蹬骨的底板部位,则覆盖在内耳‘卵圆窗’的膜状结构上;在锤骨和蹬骨的另外两端,则是由位于二者中间的砧骨,砧骨把锤骨与蹬骨二者连接了起来……

    “在这样一个小小的杠杆系统中,根据杠杆原理,可以推知,声音振动在通过听骨链进行传导时,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放大;而砧骨柄与锤骨柄之间的力臂之比,就是通过听骨链所获得的力的放大倍数。

    “按照人耳解剖结构的数据,计算一下,就可以知道,这个放大倍数,大概是1。3倍左右。

    “另外,你们可能也注意到了,鼓膜的振动面积,与卵形窗的振动面积,这两也不相同。对于普通人来说,鼓膜的振动面积大约是卵形窗的17倍。

    “这样,我们就可以结合压强公式,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对于普通人来说,声音的振动,由鼓膜传至卵形窗时,其振动所产生的压强,将增大到原来的——17乘以1。3倍,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声压增强了大约22倍。所以,中耳放大声压的作用,就是这样实现的。

    “你们一定也已经猜到了,我之所以要强调‘普通人’这几个字,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我的情况与‘普通人’有所不同。

    “也就是说,如果你们采用最精密的医学影像设备,对我的中耳结构做一个测量,就会发现,在声音传入我的耳朵之后,我的中耳,对声压的放大作用,远远不止22倍这个倍数……”

    莫维说到这里,停了下来,观察奎尼几人的反应。

    奎尼和秦因为与变异人艾玛有过接触,所以,在听到这样的解释之后,并不十分意外。两人只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而曼洛的反应却不一样。他听着莫维罗里罗嗦地解释了半天,现在突然明白了重点,一下变得有些激动。但是他稍稍思考了一下,就又皱起了眉头。

    接着,曼洛挥了挥手,通过“概念树”查询了一些内容,又认真地琢磨了一会儿,这才向莫维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曼洛说:“你刚才讲的这些,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我查了一下,人耳的听觉,对声强的感受,并不是线性增加的,而是满足指数关系。

    “比方说,声强级,就是以人耳能够听到的最小声强作为基准,而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以贝尔或分贝为单位,用来表示声强的大小。

    “人耳所能够听到的最小声强,为零级声强,也就是零贝尔。

    “当声强由这个基准声强加强为2倍时,人耳所感受到的声音强弱,却并没有相应增加为两倍……你明白吗?只有当声强达到基准声强的10倍时,人耳感到的声音强弱,才只是增大一倍而已!

    “也就是说,当声强变为100倍时,人耳感到的声音强弱,会增大为2倍,对应的声强级就是2贝尔,也就是20分贝;

    “当声强变为1000倍时,人耳感到的声音强弱,增大为3倍,对应的声强级为3贝尔,也就是30分贝,依此类推。

    “现在我们假设,你听到的声音,与我们听到的声音,在感觉上有10分贝的差别,那么,按照你刚才的说法,换算成鼓膜振动面积与卵形窗振动面积的比值,这个比值数据,就要从原来的17倍变成170倍!如果换算成砧骨柄与锤骨柄的力臂之比,就要从原来的1。3倍变成13倍!!……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本章完)

第259章 又一个变异人:莫维的讲解(3)() 
曼洛停顿一下,看了看莫维,又看了看奎尼与秦,说道:“你们听明白了吗?这样的数值变化,实在让人不可思议……关键是,10分贝的差别,并不是一个多么了不得的音量变化……”

    接着,曼洛又对莫维说道:“你刚才说,你的中耳,对声压的放大作用,远远不止22倍……我不知道你这样说,到底是什么意思?照我理解,如果你对声音的感受能力有了这么大的变化,那么你的中耳的结构,也应该有很大的变化,对不对?”

    莫维解释道:“是的……我的中耳结构,与普通人有所不同,但是这样的差别,并不是质的差别……这就像,人与人之间,高矮胖瘦也会有所不同……是一样的道理!”

    “不对!我要说的,正是这个——除非是结构有很大的变化,否则你不可能……”

    “他不过是在狡辩而已……”奎尼突然说道,“他无非就是在强调,他的听力与常人不同,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器官结构产生了变异,而是说,那只是一个很小的功能差异,小到微不足道,对吧?”

    奎尼说着,冷冷地看着莫维。而莫维则含糊地回应道:“对于你们来说,可能会觉得,10分贝的声强变化,并不明显;但是对我来说,只要有几个分贝的变化,就足够我区分不同声音了……”

    秦听到这一段对话,想起不久之前见过的艾玛。

    按照巢城的规定,一个人,如果只是有一些生理机能发生了变化,而不涉及器官形态的变异,那就不会被认定为变异人。莫维这一番详细的解说,正是要为自己洗脱变异人的嫌疑。

    “我没明白你的意思……”曼洛说,“如果你说,即使音量变化不大,你也可以区分不同的声音,那么你的意思是说……”

    莫维点点头说道:“对,因为音量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我刚才提到过,我的听觉之所以比普通人更加灵敏,原因其实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声音的强度,另外一个,就是声音的频率……”

    “哦,这么说,你对声音的频率,也有异于常人的分辨力……那么你现在就要为我们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曼洛追问说。

    莫维说道:“我知道,你想听我把这件事情详细地解释清楚,不过……”莫维的眼睛瞥了一眼奎尼站着的方向,说道,“我想,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耐心听我解释……其实,我说的有没有道理,你们也可以自己加以判断……我希望你们能明白,在这个问题上,我实在是没有必要说谎……”

    莫维一边说着,一边抬起一只手,用食指在自己的耳朵附近,轻轻地叩了一叩。

    奎尼看了曼洛一眼,没有说话,而是在屋里继续踱着步子。于是曼洛催促莫维继续解释清楚。

    莫维却说:“你可以检索一下,什么是‘基底膜’,什么又是‘毛细胞’,把这些资料看一看,也许我们讨论起来会更方便一些……”

    曼洛只好在“概念树”的帮助下,开始自己阅读相关的资料。不过,因为“概念树”提供的资料图文并茂,曼洛理解起来,倒也并不困难。

    曼洛之前已经了解到,耳蜗内的密闭管腔,被软组织分隔成了三个管道,沿着耳蜗卷曲的方向平行排列,分别叫做“前庭阶”、“鼓阶”和“中阶”。

    这些分隔管腔的软组织,其实就是一层膜状的结构,沿着耳蜗内部管腔的方向,螺旋状延伸。

    分隔“前庭阶”和“中阶”的膜状结构,称为“前庭膜”;而位于“中阶”和“鼓阶”之间,起到分隔作用的膜状结构,就是莫维所提到的‘基底膜’。

    而莫维所说的‘毛细胞’,就排列在‘基底膜’上。

    “概念树”所提示的资料,内容非常多,曼洛只能有选择地快速浏览。

    人类的“基底膜”,展开之后的长度,大约有35毫米,呈带状结构,围绕着耳蜗的蜗轴,沿着管道方向,由蜗底向蜗顶盘旋。

    “基底膜”在耳蜗底部较窄,而在耳蜗顶部较宽,顶部的基底膜,比起底部,要宽5至10倍。这个“基底膜”就像盘旋上升的山路一样,从耳蜗底部,拾级而上,可以直达蜗顶。

    如果把“基底膜”的结构放大,可以发现,它是由许多根纤维,一根一根地横向排列而成。整个“基底膜”,包含有大约29000根横行纤维,这些纤维的排列,在蜗底处较紧密,而在蜗顶处较疏松。

    这样,由这些纤维形成的“基底膜”,它刚度也是不均匀的,越靠近耳蜗底部,“基底膜”的刚度越大;而越靠近耳蜗顶部,“基底膜”的刚度就越小。在耳蜗底部的“基底膜”,它刚度大约为顶部“基底膜”的100倍。

    由于“基底膜”具备了这样的结构特性,所以,从功能上看,它实际上相当于是一个频谱分析仪,能够把传入内耳的声信号,在频域上,按照频带进行分解。

    当声波传入人耳,鼓膜与听骨链随之依次振动,听骨链中的镫骨,与内耳的“卵圆窗”相接,因此,镫骨的内外振动,就带动了“前庭阶”中“外淋巴液”,使其往复流动。

    “前庭阶”与“鼓阶”通过耳蜗顶部的蜗孔相通,而“外淋巴液”又具有“液体不可被压缩”的特性,因此,“前庭阶”与“鼓阶”中的“外淋巴液”,也会随之向着“圆窗”方向位移,使得声波所产生的振动,最终传导至“圆窗”。当然,在“圆窗”上,也有一层带有弹性的膜结构。

    在外淋巴液往复流动的过程中,“基底膜”也会随之产生弯曲和振动。

    耳蜗“基底膜”上的横纤维,就会起到某种共振的作用——靠近蜗顶的横纤维较长,刚度也较小,因此,会与较低频率的声波共振;而靠近蜗底的横纤维较短,刚度也较大,就会与较高频率的声波共振。

    同样道理,高频声音在“基底膜”上所产生的波形,会在耳蜗的底部耗散,因为这里的“基底膜”狭窄而呈刚性;而低频声音在“基底膜”上产生的波形,则会在耳蜗的顶部发生耗散,因为这里的“基底膜”较宽,且刚度较小。

    (本章完)

第260章 又一个变异人:莫维的讲解(4)() 
这就是说,当声波由外耳传入内耳时,“基底膜”的振动会以行波的形式出现。行波在传输过程中,振幅会逐渐增大,到达某一部位后,又会迅速衰减。

    这是因为不同频率的声音能够激起“基底膜”不同部位的振动,靠近耳蜗底部的位置,对高频声音最敏感,而愈向耳蜗顶部蜗孔的部位,则对低频声音愈敏感。

    总而言之,声音频率越高,行波振幅最大点的位置,就越靠近蜗底;在每个声音频率上,声音的强度越大,“基底膜”的振动幅度也越大,并且会带动“基底膜”更宽的部分振动。

    在“基底膜”的充满“内淋巴液”的一侧,分布着大量的“柯蒂氏器”。“柯蒂氏器”,也叫“Corti氏器”,另外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螺旋器”,它是耳蜗中真正的听觉感受器。柯蒂氏器由两种细胞组成,其中一种叫做“支持细胞”,而另外一种,就是莫维所提到“毛细胞”。

    所谓“毛细胞”,其实是一种能够感受声波刺激的上皮细胞。

    “毛细胞”浸浴于“内淋巴液”中,在这种细胞的底部,分布着“蜗神经”的末梢,这样,当“毛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产生的神经冲动,就可以通过“蜗神经”,传向大脑,进而产生听觉。

    “毛细胞”的顶部,覆盖有“静纤毛”,在“静纤毛”的上方,又有一层“盖膜”;这“静纤毛”的一端,嵌在“毛细胞”的细胞体中,而它的另一端,则伸向它上方的“盖膜”。

    当“毛细胞”下方的“基底膜”发生振动时,就会改变“盖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相对位置,这样一来,位于“盖膜”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