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铁幕降临 >

第180章

铁幕降临-第180章

小说: 铁幕降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白宝湘结束了动员报告。

    下了主席台,白宝湘有些心不在焉,秘书走过来悄悄的对白宝湘耳语,“飞艇充气已经完毕,马上就要试飞。”

    白宝湘瞟了一眼东边的八尺门山谷,“没出什么事吧?”

    “一切安全!”

第一百三十章 华夏1型() 
八尺门山谷内深藏着基隆机械厂的一排排厂房,这里已经被建成穿越团队的军工基地。

    飞艇库门大开,一只巨大的银白色的飞艇被空军地勤中队的战士们从艇库内牵引了出来。

    这巨大的飞艇圆滚滚的,好似压扁了的橄榄球。为了减少侧面的风阻,飞艇的横截面设计成椭圆形,尾巴上还长了几片小翅膀,这是为了增加操纵性。

    “太漂亮了!我的bb!”空军大队副大队长居卓的脸上放射着灿烂的光芒,他心中是充满着无比的喜悦。

    为了回国参加空军的建设,居卓在北美一连发了十八份电报,才终于得到执委会的首肯,从北美回到了台湾。

    居卓原是广东人,他少年时在广州看到飞艇表演,顿时为之吸引着迷,成为了空中bb党人,居卓的梦想就是建造一艘由黑科技堆积成的“基洛夫”飞艇。

    “大肚皮孕妇一只,漂亮个球!”空军大队大队长游戚兵很不满意居卓对于飞艇的狂热。游戚兵认为根据历史的发展,飞机才是王道,团队的重点应该是发展飞机工业。

    游骑兵和居卓负责穿越团队空军的组建,他们两人的兴趣爱好都是喜欢遨游蓝天。只不过游骑兵是飞机党,居卓是空中bb党。

    空军的飞机是现成的,执委会从原时空订购的二架初教六,已经运抵台湾桃园机场。但穿越团队一是缺乏飞行所需的油料,二是不想人为的过快推进航空发展进程,三也是想让欧美列强过多的在飞艇上消耗财力物力,于是工委调剂产能,为空军研制出了一艘夺人眼球的飞艇。

    游戚兵是实用主义者,二架初教六深锁在桃园机场的机库内,不被允许上天飞行,他只能把兴趣转移到飞艇上面。

    这款飞艇是林有德、居卓等人根据现代飞艇的设计图纸,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应修改而生产出来的,命名为“华复1型”。

    飞艇长58米,最大直径10米,气囊采用铝镁合金框架,里面是二十七个阻燃处理过的特制气囊。吊舱长6米,宽2。5米,舱内高度2米。动力是两台蓄电池驱动的电动机,双螺旋桨驱动,除了两名驾驶员,还可以乘坐8名乘客,或者携带1吨的货物。

    飞艇已经被推出了艇库,阳光照射到银白色的外壳上,立时放射着耀眼的银白色光芒。

    “看到了吗!银光闪耀,美丽绝伦。”居卓嘴巴一咧,“在十九世纪中叶,这就是天工开物,诸葛神仙之流的杰作,至少可以称霸世界二十年。”

    “确是不错!”看着梦幻般的飞艇,游戚兵心里也充满着喜悦,“绝对能够带歪鬼畜的科技树。”

    “怎么能说是带歪科技树?”居卓撇撇嘴,“十九世纪就只有飞艇,没有飞机。”

    “没错!”游戚兵乐了,“看到飞艇确有成效,鬼畜们大肆前来采购,咱们这航空工业一下就发展起来了。”

    空军从原时空除了带来了二架初教六,还带来了二十台灰背隼飞机发动机,以及一大堆飞机技术图纸和工作手册。游戚兵相信只要航空产业链走向成熟,飞机自然而然的就会走下生产线。

    飞艇库外场地中央有个巨大的十字标志线。

    地勤中队的战士们小心的推动吊舱下面的实心轮胎,一点点的把飞艇向十字圆圈内移动。吊舱下面还拖着一根长长的接地线,这是要释放飞艇的静电,避免发生意外爆炸。

    场地边上,停着一辆救护车、一辆简易消防水车,地上还放置着一排的灭火器。

    王铁锤、林有德等人站在消防水车的边上,密切关注着飞艇的场地转移。

    看着飞艇一点点被推进了十字圆圈内,司马晔稍稍松了一口气,放心的从救护车上跳了下来。她一早上接到紧急通知,稀里糊涂的跑过来,来了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保障氢气飞艇飞行准备的安全。

    司马晔挤到王铁锤身边,“王司马,这气囊怎么充的是氢气?!太危险啦!”

    “是有点危险,不过还好。”王铁锤打着哈哈,“说起来,这其实要比飞机的飞行安全多了。”

    为了氢气飞艇的安全,林有德在设计和建造上用尽了心思。对执委会某些人的疑虑,他也做了很多解释。

    看到卫生口子也来搞科普,质疑氢气飞艇的安全性能,林有德咧着嘴笑道,“知道吗,我用子弹打一下飞艇气囊,嘛事也没有!”

    “小心泄密!小心泄密!”王铁锤担心林有德爆出猛料,赶紧挥挥手,让参谋叶秦把身旁的土著赶到了一边。

    “这,这怎么可能?!”司马晔睁大眼睛有些不可思议。

    司马晔曾看过很多科普文章,说到用氢气做飞艇的动力,她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兴登堡”号飞艇的事故。

    1937年5月6日,“兴登堡”号飞艇在一场灾难性事故中被大火焚毁,97名乘客和乘务人员中至少有36人死亡。

    “怎么不可能!”林有德撇撇嘴,压低了声调,“知道吗,一战期间,德国派遣齐柏林飞艇轰炸英国,英国人的子弹、炮弹打穿飞艇氢气气囊n次,结果飞艇嘛事也没。”

    “不会吧!”

    “这是真事。”王铁锤笑着点头,“直到英国人用上了白磷弹,齐柏林飞艇才遭遇到真正的危险。”

    “那兴登堡”

    “兴登堡号只是小概率事件。”林有德有些不耐烦,“从十八世纪第一艘氢气飞艇升天,到兴登堡事故发生,在这一百五十年间,氢气飞艇重大事故屈指可数。你所记住的,也就只有一个兴登堡。”

    “可万一”司马晔较真了起来,声调也变得发尖。

    “放心好了,我们绝不会把同志们的生命当儿戏!”王铁锤连忙解释,“你看飞艇白得刺眼的外壳,我们用的是氯化镁…氧化铝涂料,绝对的阻燃。二十多个气囊也是阻燃材料制成的。即使发生事故,飞艇气囊最多只会一个个的燃烧,而不是爆炸。吊舱内的乘客完全有充足的时间跳伞逃生。”

    “这样啊!”司马晔心情平息了许多,“但我感觉还是氦气安全,这氢气球看起来就想是一个巨大的燃烧弹。”

    “氦气正在美国德州开采,北美分舵马上就会运来。我们现在也只是用氢气做试验,飞行次数不会太多,事故的概率绝对是零。”

    氢气是非常容易获得的气体,而氦气是惰性气体,很难产生化合物,在大气中含量又低,只有百万分之五左右,产量相当可怜。这个时空唯一能够大规模制取氦气的地方,就只有美国一家。

    看着司马晔满意的走了,林有德冷哼道,“你就忽悠吧!不解决低温液化,你怎么把大量氦气运过来?”

    “我说错了吗!氦气早晚是会运过来的。”王铁锤锤了林有德一下的肩膀,“情感丰富的女生本来就是要哄着的,你太不怜香惜玉了!”

    说话间,飞艇已经飞行准备完毕。

    在飞艇吊舱前面,居卓带着汪保华、陈长宝庄重的向王铁锤敬礼,“飞艇准备完毕,请求升空!”

    王铁锤同样是庄重的敬礼。他没有说话,径直走了过去,一一查看三人后面背着的降落伞伞包,然后对着三人一拱手,“注意安全!”

    “请首长放心!”

    三人走进吊舱,关上舱门。

    核定了气温、气压、风向、风速、湿度,飞艇被允许升空。

    飞艇的水平飞行动力来源于发动机,,而它的升降控制则全靠飞艇内部的副气囊和配重。

    飞艇内部气体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浮升气体气囊,一个副气囊(内部是空气)。飞艇的上升和下降就是通过风机调节副气囊的气体多少来实现的

    外气囊充满氦气,内气囊是空气。当内气囊充满空气,体积增大,外气囊中的氢气体积减小,浮力下降;内气囊抽出空气,体积减小,外气囊中氦气体积增大,浮力就会增加。

    随着居卓的口令,两个飞行队长的战士有序的进行操作。飞艇副气囊内开始排出空气,氢气飞艇向上的上升慢慢加大,飞艇缓缓的升向了天空。

    “副大队长,这是真的吗!我们真的飞起来了!”汪保华有些兴奋。汪保华原是镇海城外的一名农家子弟,上过几天私塾,从没想过自己竟然也能飞到天上去。

    陈长宝脸色有些发白,但脑袋非常清晰,手脚麻利的开动了螺旋桨。

    “好样的!再放轻松点。”游戚兵轻轻一拍陈长宝的肩膀,“咱们现在是华夏飞天第一人,从这上面看大地是多么美好啊!”

    在螺旋桨的驱动下,飞艇缓慢的向东南方向爬升。

    像小山一样的飞艇在人们的眼球缓缓爬升,越飞越高,这一下子就吸引了基隆百姓的眼球,“飞起来了,飞起来,真的飞起来!

    看着阳光照射到飞艇的气囊上,发出万道银色的光芒,仿佛神仙的法宝神器。大鸡笼社社首阿笼带着族人全都匍匐在地,虔诚的朝着空中的飞艇顶礼膜拜起来。

    陈长宝心情平静了下来,他探头从舷窗往下看去,地上的房子、物体和人正在渐渐变小。阳光洒在周围的山上、海上发出金黄的光芒。他又抬头望上看去,碧蓝的天空是如此浩大,一望无际。

    “风急天高,渚清水碧。”

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农村建设() 
清晨,白茫茫的蜃气像灰色的大网,笼罩在宜兰平原上。

    太阳很快从地平线后面升了上来,原野上飘忽的雾气立时淡了许多,兰阳溪东岸大片大片经过整治的田园、河道、村庄渐渐露了出来。

    宜兰是穿越团队确定的准现代农业基地。

    宜兰平原是一个面积约有320平方公里的小型平原,现有人口十一万不到,正是开展新型农村建设的理想之地。

    杜南岛青龙卫的数千学兵组成工作组像豆子一样被撒到了宜兰的村村寨寨,他们在宜兰县委县府的统一组织下,广泛发动群众,组建起稳定的乡村政权,以水银泻地之势在各个乡村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一是集村并寨,二是建设集体农庄。

    “集村并寨”就是把将宜兰各个自然村的百姓,按小家庭为单位,打散了之后重新分配到各个新村。

    宜兰的自然村是移民进入宜阳平原之后,同乡同宗成员逐土而居,大多数村寨的人口都在三百人左右,布局上很不合理。

    宜兰县委县府制定的新村规划布局,早就进行了认真考证和规划,并派人实地进行了勘查。其人数规模基本控制在两千左右,设置有村公所、联防队等政府权力机构。每个村除了农民公寓、农村联排别墅这些居住区之外,还设有幼儿园、小学、卫生所、供销社、农技站、广播电影室等等公共设施。

    新村建设是个很大的工程,需要新建相当数量的房屋。宜兰县府早就在苏澳南部山区建起了一座座水泥厂、砖瓦厂、石灰厂、砂石厂,源源不断的提供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

    新村建设不但合理规划了乡镇分布,同时也打破了封建宗族关系,彻底粉碎乡村的族权体系。在强大的武力压制下,宜兰乡村的大姓、大家族全被拆散,跨村分配到各个区镇。那些不识时务、抗拒新农村建设的不良分子受到了严厉打击,一千多人被押送到苏澳矿区下井采矿。

    “集村并寨”稳步推进的同时,集体农庄的建设也在同步推进之中。

    集体农庄建设首先是全部土地实行国有化改造,而后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进行整治,建设集体农庄。

    土地国有化改造进行得很快,集团农庄也顺利组建起来,但土地集约化整治却遭遇到了严重困难。

    宜兰是冲积平原,地势看起来平整,实际上还是有坡度。高标准农田中,最高可以要求每块水田的坡度不能超过1%。

    如果土地不够平整,不同位置水位就不一样,只能是保留较多田埂,以保证每个小田块适宜水稻的生长。倘若都搞成大田块,平整的工作量是天文数字。

    闫岳臣是农业组的组长,也是宜兰土地集约化整理的总设计师。他是遗传育种博士,专攻水稻。读博士的时候,他曾经带一个师弟做过川东丘陵地带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对土地集约化整治很有研究。

    根据地形地貌勘察的结果,阎岳臣通过电脑模拟计算了一下,如按预先方案实施,需要的工作量将是巨大的,需要耗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看到岳臣得到的计算结果,一向稳重的毛辟几乎要跳了起来,“草,需要拿出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还需要花费一整年的时间进行土地整治!”

    吴林云叹了口气,“一年还不一定能看到成效。”

    “这不行,团队需要尽快看到成效!”毛辟连连摇头,“执委会不可能容忍,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财力,成果却在两三年之后才看到。”

    宜兰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想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尽快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多快好的生产大批粮食支援台湾工业化建设。

    军队三月份就会南下,拿下整个台湾。毛辟在宜兰县最多也就干到四月份,他觉得应该在四月份之前结束“新农村建设”的工作。

    对于毛辟的想法,闫岳臣心知肚明,他胸有成竹的说道,“我这里还有个二号方案。”

    闫岳臣根据勘察的结果,拿出了一个替代方案。替代方案主要就是因地制宜,分批推进高标准化农田。

    对于闫博士的变通,他的助手南海有些不乐意,“博士,咱们搞的是现代农业样板工程,分批推进不说费时费力,只怕到时候再而衰、三而竭,等我们被调度流动到其他地方,这农业样板就废成了半拉子工程。”

    南海是浙江人,住在城市非市民,户籍农村又韭麦不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