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顺皇朝 >

第184章

大顺皇朝-第184章

小说: 大顺皇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要杜绝此事!”

    徐崇光也不阻止,而是淡淡地说道:“陛下所想,和范宰辅所想,别无二致。十品官制,亦是如同‘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推恩信、重命令’,不过是陛下手段更高明些罢了。”

    陆承启闻言,立即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按徐崇光的说法,此事应当由来已久,恐怕先帝在时,已然存在了。说不定自文宗以后,便形成了定制。如此根深蒂固的潜、规则,又岂是一时能尽除的?

    徐崇光见陆承启沉默了,才缓缓地说道:“此事早已天下皆知,虽然科举仍为正途,可禁不住一些别有企图之辈,投机取巧,窃取官位。现朝中候缺官员,十有**便是纳栗出身。若是陛下绝了他们晋升之途,怕是范宰辅旧案重演。陛下为一国之君,自然不能有错。可老臣,却要为陛下担下罪责。若能消除积弊,老臣老朽之身,何足挂齿。只怕届时,新政失败,积弊未除,徒伤了我大顺元气啊,陛下!”说罢,徐崇光双膝着地,对着陆承启就是一拜,哽咽不成声。

    这句话里面,涉及到了自身利益,徐崇光毫不犹豫地说了出来,陆承启不得不相信了。是啊,这些纳了输捐的,若是统统放做十品官,绝了他们晋升之路,指不定会怎么闹事呢。皇帝最怕什么,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要是这些人拧成一股绳,也是很难处理的一件事。

    不过陆承启到底是“过来人”,知道革命没有不流血的。既然决意要清除积弊,还政清明,自然有这个心理准备。心中念头千百转,总是觉得绕不过这道坎,终究还是狠下心来。

    陆承启做了决断之后,把徐崇光硬生生拉起来后,坚定地说道:“徐卿,朕不怕跟你说,十品官制关乎我大顺百年国祚,定然不能半途而废。至于徐卿,朕绝对保你平安。若是有人挟持弹劾徐卿,朕定当不轻饶!那些门荫也好,纳栗也罢,自今日起,统统作废。若再让朕知晓有如此龌龊之事,定斩不饶。”

    这话说得杀气腾腾,徐崇光总算明白了,陆承启看似文弱,但骨子里却实打实是个狠人。他站直身之后,轻轻挣脱了陆承启有力的臂膀,突然放声大哭。

    陆承启却一脸愕然:“徐卿为何如此?”

    徐崇光一边抹泪,一边痛哭道:“你这人君,竟把老臣数十年清名毁于一旦!罢了,罢了,既然躲不过,便做罢!陛下,老臣何尝不知,十品官制好处?自陛下亲政以来,国库每年遽增,纳栗已绝。只要堵住门荫之辈,便能成事。若朝臣弹劾老臣,陛下无须打救。老臣能为社稷做下此事,便足矣。届时,陛下只需准了老臣致仕,老臣便自行回乡,采菊东篱下……”

    陆承启听他说得如同生离死别一样,感到好笑,说道:“徐卿,朕岂是那种不仁不义之辈?你是肱骨之臣,朕如何能放你离开?一国之内,最怕内耗。若是有人胆敢如此,朕绝对公正处理,徐卿宽心便是。”

    徐崇光止了哭声,垂泪道:“陛下何必如此?去年整顿官场,已然血流成河,难道……”

    陆承启冷笑道:“徐卿不必再劝,朕最厌党争,若为一己之私,不顾社稷百姓,这样的官,朕要之何用!不如早早罢黜,好让有德有才之士上位!若是几百人的血,换来万万人的安宁,这几百人,杀得!朕就不信了,朕一手有报纸,一手有军队,更兼大义傍身,还治不服这些魑魅魍魉!”(。)

第四百零七章:打个巴掌再给个甜枣() 
见小皇帝如此决绝,徐崇光知道自己是劝阻不了了。不仅劝阻不了,甚至还得硬着头皮在陆承启前面冲锋,当那替罪羔羊。这点他早有预感,自从上了陆承启的贼船之后,替小皇帝背的黑锅还少吗!

    自哀自怨间,听得陆承启说漏嘴,报纸是他掌控的,徐崇光便心里苦笑:“天下士子千千万,凭几张报纸就能堵住悠悠众口,这不是痴人说梦么!”这也让徐崇光确认了,《大顺民报》确实是小皇帝在暗中操纵的。不然的话,许多消息连他这个内阁首辅都不曾知晓,怎么《大顺民报》

    徐崇光不知道掌控舆论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也不了解《大顺民报》的威力。在监察司的暗中铺路下,《大顺民报》早已遍布大顺每个州府县镇之中,成了大顺百姓日常生活一部分。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况且《大顺民报》素来公正报道,这一点已然深入人心。是以《大顺民报》的可信度,居然要比朝廷的邸报更加高,这也是奇观。

    可以想象,只要《大顺民报》上刊登了这则消息,阐明要害,这天下的秀才举子们,还闹得成吗!民心可不是容易糊弄的,不知不觉间,秀才举子们赖以反击的手段,已经被陆承启轻易化解了,所以才这么有恃无恐。

    问题就在这里了,陆承启明白报纸的影响力,可徐崇光他不了解啊!徐崇光头疼着的,无非是秀才举子们带头闹事,无所事事的百姓不明所以,也被牵扯进来。这些秀才举子们夹裹着民意,对朝廷施压。到了那时候,别有用心的政敌。便会借着此事联名弹劾,逼着徐崇光辞了内阁首辅的位置。当年的范仲淹,不也是这样倒台的吗!

    一想到自己即将步上恩师范仲淹的后尘,徐崇光不免心灰意冷。他壮志未酬,想要成为一代名相的理想眼看就要触及到了。却不料出了这档子事,成为贤相的美梦算是破灭了。

    见徐崇光丝毫不为所动。陆承启也是摸不着头脑:“怎么,徐卿信不过朕?朕说过要保你,自然是不会食言的……”

    徐崇光苦笑着,心里想:“到了那时,群臣激愤,你是皇帝又能如何?民意不可违,你是皇帝,自然不能认错。所有过错,都是我这个内阁首辅的错。那时。你又怎么保得住我?”

    早有心理准备的徐崇光,对陆承启这个保证根本一字不信。他现在最想做的,便是辞官。但事出突然,难免被世人诟病。日后士子闹事,他身上的污点更是洗刷不去。留也是死,走也是死,不如暂且看小皇帝还有什么妙着好了。徐崇光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连陆承启的问话都没听进去。

    “不过。把这些秀才举子逼得过头了,也是不好。该给他们一些补偿才是……”陆承启见徐崇光低着头沉思,自己也自言自语起来。打一个巴掌,再给一个甜枣,是百试不爽的上位者把戏。陆承启似乎有意无意地领悟到了这一点,不经意间便用了出来。

    “徐卿,你说再开一次恩科如何?”陆承启突然问道。

    听到“恩科”二字。徐崇光也打了个激灵,脱口而出道:“恩科?”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恩科。徐卿,你想啊。这些秀才举子不是嫌十品官小么,他们的身价掉么?朕倒要看看,再开一次恩科,这些秀才举子们,到底是假清高不来科考,还是蜂拥而至?此次整顿吏治,朕命监察司不要留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想来州府上的胥吏,十去三四也是不奇怪。开恩科,便是为吏部补充官员。根据需求选纳人才,也算是一张一弛了……”

    徐崇光吃了一惊:“陛下,若是如此,此次恩科岂不是要取过千人?”

    “只千人而已?太少了,朕估计得有个几千人。”陆承启波澜不惊地说道。

    徐崇光更是大惊失色:“陛下,如此一来,岂不是进士满地了?”

    陆承启笑道:“也没这么夸张,能进入贡试的,便算是有资格做十品官了。殿试取中的,依旧为进士。进士可得**品阶官,却还需从十品官做起。唯状元、榜眼、探花及乙等六甲可授从九品至八品官。”

    “可贡试举子,不在万人之下啊!再说了,自陛下登基以来,已然三年两恩科,再行恩科,是否有悖祖制?”

    陆承启毫不在意什么祖制,规矩不就是用来打破的么?再说了,在大顺,他就是最大的规矩,谁敢多嘴一句?

    “要是可以,朕还想一年一科考哩!至于参加贡试的举子,自然还需面试。除去中了进士的举子外,排出面试成绩,折优而取。当然,这些举子未得功名,还是不能升官。须得科考过了,才能晋升。不过,若是处理政事优等,下次科考之时,可免除贡试,直接殿试。名额就取为二十人吧,朕也是怕他们出工不出力啊……”陆承启越说越兴奋,点子一个接着一个从脑海中冒了出来。

    徐崇光越听越是心惊,可细细一想,陆承启的这个想法又不无道理。待得惊觉,十品官制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官员晋升途径变了,就连科举都要跟着变。再加上监察司的监察,吏部绩考,这哪里是整顿吏治,分明就是把大顺的官僚体系都整理了一遍!

    徐崇光的心情,简直像狂风怒号的台风天,心里的波涛一阵接着一阵。他已然预见到,有多少官员暗中不满,准备破坏新政了。小皇帝到底有什么倚仗,敢这么做呢?他即位不过三年,就敢拿已然根深蒂固的官僚体系开刀,是缺根筋还是真的胸有成竹?

    徐崇光猜疑不定,以他的眼光,又如何看不到这背后隐藏着的惊涛骇浪?奈何他已然上了贼船,进退维谷,再也难下了。

    “既然陛下已然决定如此,老臣亦无话可说。但愿先帝护佑,新政能一举成功。老臣定当竭力辅佐陛下,如若事不可为,陛下也无需顾及老臣……”

    徐崇光的话中,没有一点自信,陆承启笑了笑,一副运筹帷幄之中的模样,说道:“徐卿便看好了,朕怎么会打没把握的仗?”

    徐崇光叹了一声,说道:“陛下有信心自然是好事,内阁还有事要处理,老臣先告退了。”(。)

第四百零八章:巧合?() 
看着徐崇光施了一礼,便转身翩然而退的背影,陆承启慢慢回到龙椅上,心中觉得很累。他也明白历史惯性的强大,要想把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弄倒,非一朝一夕之功。今天下来,只是跟徐崇光一人交了底,便差点糊弄不住了。随着新政的推行,能不能扛得住这些官僚的狂轰滥炸还得两说。

    不过陆承启不会认为自己会输掉这场战役,只要自己够坚定,狠得下心挥起屠刀,试问有哪个胆敢不从?

    垂拱殿外,徐崇光刚刚踏出殿门,便迎面碰到了监察司司长许景淳。许景淳见到了内阁首辅,连忙施礼道:“徐首辅!”

    怎料徐崇光余恨未消,竟未曾答话,而是怒哼一声拂袖而去。许景淳被无故迁怒,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保持着长者礼,转过头疑惑地看着徐崇光的背影,心中琢磨道:“我啥时候得罪这个小老头了?”转念一想,他得罪的朝臣多了去,也不在乎多一个少一个的。原本便是孤臣,有今日全仗着小皇帝的圣眷。只要小皇帝在位一天,他的圣眷未消,便不可能有人对他造成威胁。他只需老老实实为小皇帝办事,做一个孤臣,只忠于陆承启的孤臣便是了。

    他直起身来后,守在殿门外的小太监轻声问道:“许司长是来求见陛下的吗,咱家这便去为许司长禀告陛下。”

    许景淳连忙说道:“有劳公公了!”

    那小太监笑道:“许司长什么话,咱家还需您带挈一番呢。请稍待片刻,咱家去去便来。”

    许景淳目送那小太监弓着身子入了垂拱殿。只一会便出来说道:“宣监察司司长许景淳觐见!”许景淳连忙整理一番衣裳。才小声地说道:“公公。陛下如今是喜还是怒?”

    那小太监低声说道:“陛下心情不大好,许司长多注意言辞,莫要再惹怒陛下了。”

    许景淳诚恳地说道:“公公恩情,来日必当报答!”说罢,便踏步入了垂拱殿。果不其然,小皇帝坐在龙椅上批阅奏折,一幅皱着眉头的模样,果然是心情不大好。想来是刚刚和徐崇光谈话有关吧。许景淳忍不住如是想。

    “臣许景淳参见陛下,陛下圣安!”礼不可废,许景淳还是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

    陆承启却显得很不耐烦,说道:“行了行了,赶紧说说,到底那些胥吏是怎么回事?”

    许景淳连忙把藏在袖中的折子递了上去,说道:“回禀陛下,胥吏窃权弄政,营私舞弊,侵占民田。敲剥百姓,伪造税簿。协助乡绅偷逃税款。更有甚者,竟敢把乡绅税赋,转嫁于民户之上。经陛下整治官场以来,便少了许多。可夔州路、梓州路、广南路、福建路、江南路等,仍不时有类似案件,当地民怨极大。奈何胥吏皆为本地人,平民告官无门,轻生者已有百十人矣……”

    “砰!!!”

    许景淳的话尚未说完,陆承启就已经拍案而起:“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许景淳吓得双膝一软,跪倒在地,连声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此等败类,不值得陛下动怒,陛下要以龙体为重啊!”

    可能别人注意不到,但陆承启不会忘记,这五路之中,有四路与卖儿鬻女案重叠在了一起,难道是巧合不成?肯定没这么简单,这说明了什么?这不恰恰说明这几路刁民甚多,不服王化吗!身为一个帝王,如何能忍得了这样的事!

    现如今苏轼正领了密旨,担任钦差密查此案。前不久,还传来有人欲图加害苏轼。这不是在明着和陆承启做对吗,钦差乃是天子脸面,且不说苏轼有没有事,单凭这一点,就足以激起陆承启的愤怒了。

    还好这个宝贝未来大文豪没有出事,不然陆承启可要发飙。好不容易按捺住怒火,再增派监察司暗中保护,总算没有坏消息再传来。

    现在胥吏案,又正好与卖儿鬻女案重叠,叫陆承启如何不起疑心?当机立断地说道:“许卿,你立即调派监察士,哪怕全都撒出去,都要把犯案胥吏给朕捉拿下狱!”

    许景淳跪在地上,口称领旨。却迟迟不敢起身,也没动静。陆承启眉头一皱:“怎么,地上有金子不成,还不起来?”

    闻得此言,许景淳连忙爬起身来,说道:“陛下,此案事关重大,仅凭陛下口谕,恐怕那些个污吏不肯服啊……”

    陆承启也是气昏了头,差点忘了这茬。也不多说,取来一张宣纸,用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