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宋武功 >

第265章

天宋武功-第265章

小说: 天宋武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监国息怒,这陈子乔陈乔的字向lái就是这么一个人?”身旁的官吏劝道。

    “这陈乔他这是向着谁啊?”李从庆怒道,“他这是仗着自己的官位跟本王较劲。”

    ……

    金陵城城南

    二蛋跟乡亲们也住在此处,乡亲们也打算找个活计,虽然此地靠近冥器铺子,感觉阴森森的,但在二蛋他们看来已经是非常好的了。

    而在紧挨另一条街上,冥器铺子内,鬼见愁以及长春堂也已经收到了润州的消息,对此赵德昭觉得这导*火*索燃烧的速度也快加强了,差不多马上就来了。

    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节奏,赵德昭觉得这天边的乌云已经越聚越多,再这么下去,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ps。中国五代与北宋有天xià兵马大元帅。

    思︽路︽客siluke~info更新最快的,无弹窗!

第一百七十一章 预备() 
陈乔离去之后,李从庆愤怒地摔了一壶茶,这是他第一次在大臣面前因为一言不合而发怒,对李从庆而言,陈乔这就是在挑战他的权威,只是明日就要准备国主李煜的出殡下葬礼节,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切事情都要做的滴水不漏,他可不想因为此地而搞砸。

    接下来,李从庆便命两省侍郎谏议大夫给事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与之剧谈,或至夜分乃罢,在谈到润州之事,以及宋国的水军在长江北岸做出的回应,李从庆便建议以不变应万变,打算调集水军以及金陵马步兵。

    韩熙载也在其中,他苦皱着一张脸色,仰起头来内众人,俄而起身对光政殿的各位大臣提议道:“明日就是国主出殡的日子,那么之后就是新君即位了,下官认为国不可一日无此君,而今监国总领大唐军政大事,皇位不可一日空悬,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诸位以国事为重,推举新君即刻即位。”

    “是啊,监国仁孝无双,原本国主驾崩之后,即该商议新君即位大事,只是因为监国推让,这才拖延了不少时日。”那些大臣并不知道李从庆的心性,他们也只是表面,并没有陈乔以及韩熙载他们。

    韩熙载的嘴角闪过一个微笑,俄而消失不见了,这李从庆越早登上皇位,那么润州林仁肇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只要李从庆一宣布登基,那么那些反对李从庆登基的官员百姓就会群起攻之,到时候这天下就更热闹了。

    韩熙载忽然跪倒在地上,跪伏道:“臣等拥戴监国登基。”

    其余大臣也是熙载让李从庆登基,他们也不打算落人后头,这从龙之臣的地位可不一般。

    此刻,光政殿内,随着韩熙载跪下来,接着潘佑龚慎仪等大臣也跪了下来,齐呼道:“请监国在国主丧事过后,我大唐江山,还是即位吧。”

    光政殿内,一片跪地磕头之声。

    “诸卿起来罢。”李从庆真想当面就开怀大笑,只见他装作一副推辞的样子,按照当年尧禅让舜之时,皇帝在上位前都应该三辞不受,不得已而受之的套路,否则就是品德不足的表现,他缓缓道,“这样不好罢,本王惭愧,此事先作罢吧,本王如今有一件事情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不知道诸位可有如何应对的法子?”

    “监国还是受之吧。”韩熙载抬起头,道,“不知监国心头有何事烦忧,今日光政殿内诸位大臣也可为监国解忧啊。”

    “这段日子以来,宋国使臣一直追问本王魏王下落,无奈本王没有找到,只是这宋国也不知为何,竟然在采石附近每日训练战舰水师,是魏王再不找见,这宋国恐怕要对我大唐兴师问罪啊。”李从庆对此事也是没有办法,只是他这么一提,并不是仅仅魏王一事,只是调集湖口水军乃是一件非常重大之事,还需要跟这些大臣商议,李从庆也不希望得不到这些大臣的。

    虞部员外郎内史舍人潘佑忽然间叹了口气道:“魏王之事,都过去这么久了,禁军以及州县都没有找到,确实难以寻觅,恐怕此刻已经遭遇不测了吧?”

    给事中龚慎仪站了出来,他道:“潘内史,你这说的是丧气话吧,在这些说说还行,若是被宋人听了,则要大兴怪责,这种话也是不可以传扬出去的。”

    潘佑连连自责道:“是下官口误,不过魏王一事,现今已经成为我大唐与宋国间的一道隔阂,如今只得让各州县加紧寻觅中,一有消息就呈报给中书省。”

    “好了,本王也明白你们的心思,只是怕宋国忽然间会横生枝节,可否有良策应对?”

    韩熙载从拱手道:“宋国最怕的就是我大唐水军,如今我湖口水军乃是拱卫大唐江山的一支强军,也因为有这么一支水军,宋国才会对我大唐有所提防,要不是凭借着长江天堑,仪仗赵匡胤的脾气,这大宋军队早就南下了。”

    “韩尚书分析的不错,既然湖口水师乃我大唐水师精锐,本王打算调集一部分水军到采石金陵润州附近,加紧北部东部江水水面的巡视,也好向大宋展示一下我大唐水军的威力。”李从庆说道最后,已经是自信满满,此刻他光政殿内的官吏。

    韩熙载明白李从庆心里在想什么,他打算调集的水军可不仅仅是宋国,更主要的是润州的林仁肇吧,若不是他事先从赵德昭那里知道润州的情况,他还真以为是大唐着想呢。

    李从庆苦于从各位大臣那里得到一个答案,因为调集湖口水师过于重大,李从庆感觉此事会有些棘手。

    此刻韩熙载道:“监国,若要调集湖口水军,此事也只是做个巡防样子,切记不可与宋人起冲突,否则我大唐恐怕会吃不少苦头啊。”

    李从庆点点头道:“尚书所言本王也有所考虑,如今我大唐国力衰微,调集水军不过是预防可能发生的变数,不知诸卿如何认为?”

    潘佑只对政事有见解,对于军事一窍不通,其他几位只是陷入了沉思当中。

    “此事干系重大,还是问过陈学士为好。”一位大臣道。

    “料想陈学士也会坚持调集水军的建议的,如今金陵虽然未受到危害,可是防还是要防备的。”

    “臣赞同调军。”

    “臣附议。”

    “……”

    李从庆位大臣,心里甚是得意。

    “既然诸位都这么认为,那么本王这就火速让枢密院下令调集军队,在金陵附近布防。”

    今日光政院内,商议登基之事,又以金陵安危为重,令湖口的水军神卫军都虞候朱令赞以上江兵入援金陵,在金陵以及润州间布防,以备不时之战。李从庆终于如愿以偿地达到了自己的计划。

    第二日到了国主的梓宫出殡去钟山皇陵下葬的时刻了,出灵这一日,监国李从庆以及其余李氏皇族等人,身穿孝服,在灵柩前痛哭流涕,唐国的金陵重臣以及各地节度使等官吏也在灵堂内吊唁,金陵附近得道高僧也在诵经吊唁。

    时辰到,先由七十二人将棺木抬出皇宫大内,引幡人拿着万民旗伞走在最前头,后头是卤薄仪仗队,浩浩荡荡,十分威风。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一百二十八人,分三班轮流抬送。最后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的队伍,车马连绵不断。

    在送葬行列中,还夹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不断地吹奏诵经,整个队伍甚是热闹,一旁的百姓跪着观礼,场面十分庄重肃穆。

    从皇城到钟山,整个送葬队伍长达十几里,送葬队伍出了城之后,在每隔一段路程,便搭设芦殿,供停灵和送葬队伍休息。这种芦殿也是玉阶金瓦,朱碧交映,十分华丽。

    李从庆又踏上了这一条路,这一次他准备的更加充分,早就让禁军将士开始探路,扫除路上的障碍了,只不过这一次倒是没有发生甚么意外之时,这一日,梓宫顺利下葬,一点儿幺蛾子都没出。

    而在金陵城附近,在秦淮河等地,李从庆令金陵守将呙彦马诚信马承俊守护金陵。

    ……

    大唐枢密院的奏疏已经派了驿站的快马,在传去了湖口水师路途之上了。

    快马经过采石附近的时候,只见采石江水被面大小战船艋胛船舰上百艘,在江面上来来往往,只是并没有发出行动,这些都是大宋的水军,只是因为大雾的关系,都停靠在了江北沿岸,并没有动作,只待浓雾一散去,大宋的水军就会驶离原来的国界线,朝着江南岸边有意无意间靠拢着。

    自魏王赵德昭失踪后,赵匡胤便以此借口,在采石江水北侧,一方面是训练水军,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探查采石附近的江水状况,掩护樊若水等人,待来年攻唐之战做准备。

    茫茫江水之上,已经起了雾,使人方向了,此刻江水之中,樊若水正驾舟一叶,在舟船之上却摆放着指南针,这指南针比起那些司南要好多了,对于这小小的指南针,也帮了樊若水他们不少忙了。

    樊若水驾舟在江水中测量水深等,他心无旁骛地测量着,在大宋水军的掩护之下,以及在水部官员的共同帮助之下,这些数据都一一记载在了纸上,而且因为测量工具的先进,使得数据也越发精确,这些数据可都是宝贝啊,花了樊若水以及那些水部官员不少心血和时间,而这些数据比之历史上的更加详细精确,有了大宋官方的,则是加快了测量的速度,也为大战埋下了伏笔。

    此刻陆地之上,这些来往于大唐驿站的那些快马江水的情况,依旧在陆地上飞驰着,他们的目标则是将朝廷枢密院奏报火速传到湖口。

第一百七十二章 起兵() 
金陵城,这一日艳阳高照,也是一个难得的日子,这一日乃是李从庆登基的日子。请大家!更新最快的

    皇宫大殿内外一片钟鸣乐声,甚是喜庆,今日李从庆在宫女的服侍下已经换上了一身杏黄色的五爪龙袍。

    殿内一角,一个身着粉红色衣裳的宫娥正蹲下身子,往熏炉子内添加龙涎香,顷刻间大殿内已经点燃了从东海来的香料,一股淡淡的熏香袅袅直上,如青烟缭绕,弥漫整座宫殿。

    李从庆猛然间嗅了一口,又闻了闻龙袍上的熏香,这一切让他格外沉迷,他眼中仿佛自己坐在龙位上,台下都站满了文武大臣。李从庆一想,又得意一笑,不安分地在那个宫女的手上摸了起来。

    “监国。”宫女不好意思道。

    “该叫陛下了。”李从庆含笑道。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内侍急匆匆地跑进殿内,公鸭嗓子朗声道:“陛下,该升位了,大臣们都在等着你呢。”

    此刻宫女已经帮李从庆换上了龙袍,又帮他整整齐齐戴上了龙冠,整理了一下袍服一角。

    李从庆迈步从殿内走了出去,往登基大殿昂首阔步走了去。

    大殿内,百官正翘首以盼,李从庆姗姗来迟。

    “吉时到。”主持礼仪的官员已经开始主持登基礼仪,李从庆与百官亦步亦趋,大典按照步骤开始进行中。

    ……礼仪举行到大半之时,原本艳阳高照的天空中忽然起了一阵妖风,旌旗被风吹得乱了,蹭蹭直响。

    不过登基大典还得举行,金陵城的百姓等人也知道今日乃是李从庆举行登基大典之时候,金陵也派了快马去各地传消息。

    ……

    只是隔了一日,远在润州城南,方圆十里之内尘土飞扬,那里则是聚集着林仁肇招募的士卒生兵,此刻润州城外已经布满了许多军帐,那一顶顶的军帐一间顶挨着一顶,远远望去就跟密密麻麻的蚁群一般。

    而在十里内,马蹄踏过,响彻四野,卷起了滚滚沙尘,而那腾起的沙尘让人仿佛到了西北荒漠遇上了沙尘一般,远处的润州城头上下都插满了旗帜,数百林字大旗顺着西北风在空中飘扬。

    林仁肇骑着一匹高头大马,速速赶去操场,今日乃是誓师大会,据金陵探报,李从庆假借下葬国主李煜之事,要行登基之名,林仁肇可不会等李从庆这等谋逆如愿地坐上皇位,前几日他已经将李从庆谋逆之事告诉给了天下,自己则以大唐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起王师,讨伐李从庆,匡扶社稷迎回李煜。

    按照时日,林仁肇估计此刻金陵正在举行登基大典,果然昨日李从庆迫不及待地在金陵城举行了登基,此刻李从庆登基的消息也传到了润州。

    机会来了,林仁肇冷笑一声,嘴角勾起了一抹讥笑,他手里此刻正握着一封信函,今日他要好好宣布一件事情,一件准备了许久的大事。

    点将台四周已经聚集了正副将领准备将押队都头副都头以及训练的生兵,林仁肇望着四周,众士兵脸上一副迫切焦急的脸色,他们渴望建功立业,征战沙场。

    林仁肇跨上那点兵台,郑重地从胸口掏出一封信函,徐徐展开,声若洪钟道:“我大唐的士兵们,此为国主亲笔信函,今日本帅再声张一次,如今金陵城内的李从庆乃是谋逆之人,国主并未身死,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李从庆谋逆所为。”接着林仁肇又将书信念了一遍,并亲自展现给众士兵/p>;

    林仁肇抬头望去,他的眼中饱含着渴望,那真挚的目光,一脸的悲愤之情,他场的将士,朗声道:“匡扶大唐,除灭奸邪。”

    那些士兵虽然目不识丁,可是信函上的字,他们的胸膛之中点燃了一股杀敌的气势。

    “匡扶大唐,除灭奸邪。”

    “匡扶大唐,除灭奸邪。”

    台下的士兵则群情激奋,挥舞着手上的兵器,呼喊着:“匡扶大唐,除灭奸邪。”

    林仁肇面八方的士兵,捏紧了拳头,又道:“匡扶大唐,除灭奸邪。”

    说完,林仁肇拿过一柄长剑,长剑得擦过自己的左手手掌,一股殷红血液顺着长剑流了下来,滴答落在了地上。

    士兵们己的主帅如此,眼神一直紧紧地盯着林仁肇/p>;

    林仁肇摊开手掌,一副决然坚毅的表情,似乎满乎手掌的疼痛,那手掌上的血液还在淌着,对着台下的士兵,高声道:“我林仁肇,今日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率领勤王之师,兴义军,匡服大唐社稷,在润州城外誓师。我以此手掌,天地可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