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温侯晋帝 >

第61章

三国之温侯晋帝-第61章

小说: 三国之温侯晋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被察举者因察举人而走上仕途,必对察举者感恩戴德,并为之效命,这样极易产生宗派行为,形成地方集团。还有对士人道德品质的考察是察举制的前提,但这不易作好,因为很难对人的道德品质作出中肯的评价。

    人的道德品质须通过对他言行的长期考察才能得出较客观的评价,而且这种言行还可能是假的,抑或他以后发生蜕变。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挖空心思、沽名钓誉的许武;王莽篡汉前,谦恭至孝,有很大的声誉和威望,后来却成为篡汉的********,正所谓“向使王莽身先死,一生真伪谁复知?”。

    其三,察举制广泛推行,地方乡闾因之有了评议之风,“清议”名士好品评臧否人物,不重实际,空发议论。“清议”名士中有许多是“刻情修客,依倚道艺,以就声价”者,清议成了这些伪君子攫取名利、捞取政治好处的资本。

    其四,地方选举权被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他们选士任官往往推荐名望家庭的子弟而不管其学问品质如何,如此使得察举范围越来越狭窄,被察举者也大都名不符实,“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社会上出现了“四世三公”、“累世公卿”、“累世经学”的官僚门阀集团。察举制早已蜕变为变相的世袭制,成为那些公卿大族维护自己势力,维持特权的工具了。”

    “哦,那奉先兄以为如何取士。”对于吕布所评价的察举制的弊端郭嘉万分赞同,不由自主的问道。

    “科举取士。”吕布不容置疑的道。

    “科举?何为科举?”郭嘉不解的道。

    吕布心里笑开了花,就怕你不上钓,想上了钓就舍不得走了,表面却慎重的道:“所谓科举取士就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可以来考试,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

    科举首先要在各县进行县试,县试合格录取者,然后参加群试,最后参加每州的州试,这三级考试的录取者分别被授予童生、秀才、举人的头衔,取得童生可以进入州县的官学进学,而取得秀才的士人,同样能进入官学进学,并且秀才还拥有了进入各地地方做吏员的资格。而一旦成为举人,则拥有了做官的资格。州试中录取的举人,在年底入京,于第二年的二月初举行会试,皆采取糊名考试阅卷,三年举行一次科举,会试后再由皇帝亲自主持廷试,排定名次。

    及第之后,将进入朝廷的太学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学习政务律法等,期满成绩合格后由皇帝铨选任官。

    科举有如下的优点:不断的打压那些豪门,削他们的勋爵,减少他们承荫的资格,同时又大开科举,不限门第不限身份,不管是农夫之子还是工匠之子还是商人之子,只要三代以内身家清白,没有刑事犯罪的纪录,都可以参加科举,而且科举考试相对公平公开公正,糊名考试,糊名阅卷,不再需要荐举的环节,全凭才能。”

    “奉先兄口中的科举取士虽然令在下佩服不已,但这些只是空口白话而已。一技之长,分科取士,那也让天下寒士能读的起书,能看的书,寒士连书都没有如何能考试。”郭嘉打断吕布的论述,咆哮道:“奉先兄站着说话不腰痛。”

    对于郭嘉的咆哮,陈群等人都是赞同的,毕竟如今是“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年代,寒士连温饱显不能解决,那有钱去买书,就算有钱也没有人肯买啊。

    “如果我能解决书籍问题呢?”吕布含笑道。“当真?可没骗我。”郭嘉疑惑的道。

    “绝无虚言。”吕布肯定的道。

    “什么方法。”郭嘉激动的问道,刚问完就后悔了,毕竟这个吕布的秘密,只好苦笑道:”郭某……”

    “奉孝兄,你我兄弟,无需介怀。”吕布伸出手打断,神秘的道:“你可见过印章。”

    郭嘉点了点头,表示自己见过。

    “奉孝兄,如果我把所以的字做刻在印章上呢。”吕布适当的提醒道。

    郭嘉也是早慧之人,经吕布提醒惊喜的道:“莫非奉先兄的意思是把所有的字都刻在印章上,想要什么文章就印上去么?办法是好,可是未免太繁琐了吧。”

    “我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我称这方法为活字印刷术。”吕布解释道:“不仅如此,我还有一个办法可以改良蔡侯纸,使得其变得廉价了,而且由活字印刷术印出的书籍成本及低,普遍寒门都成买的起。”

    造纸术其实早在西汉期间就发明了,不过那时的纸质量极差,所以人们还是用竹简。后来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经过挫、捣、抄、烘等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制造植物纤维纸,蔡伦向汉和帝献纸,受到和帝赞誉。从此以后没有一个人不跟着用,所以全天下的人都叫他蔡侯纸。

    蔡侯纸价格昂贵,也只是豪门望族能用的起,并且蔡侯纸不易保存,所以现在人们还是用竹简记载文字。

    “活字印刷术若能流传出去,真是百姓之福,民族之幸,更是解救了天下寒门子弟。”郭嘉激动的不知如何开口。

    “活字印刷术我是一定会流传出去的,但不是现在。”吕布说完拉住郭嘉道:“我准备先用活字印刷术从豪门望族手中筹备一笔安家费,再把活字印刷术流传出去打断豪门望族的垄断,再在自己的地盘上实施科举制,彻底消灭豪门望族的威胁。奉孝你可愿意帮我完全霸业。”

    “这……这……这……”郭嘉镇定的望着吕布,吕也望着郭嘉眼神中充满了期盼。

    郭嘉出生寒门,如果幸运的话也许能和陈寔一样成为县令,但生在乱世,人命如草芥。

    如果不依靠一位强者,做那从龙之臣,恐怕死了也不会有人问津。

    郭嘉望了望眼前这位龙睛风目,英姿剑眉,面如冠玉,器宇轩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条剑眉似苍龙;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的少年,朝吕布跪着:“郭嘉拜见主公。”

    “奉孝快快请起。”吕布虚扶道:“吾得奉孝,如刘三得子房,可胜千军万马也!”

    “主公过奖了。”郭嘉轻声道。

    (本章完)

第123章 荀公达义释荀彧,荀文若怀恨荀攸() 
第123章吕布骂名士,荀爽命归天

    “哈哈哈,鬼才到手,天下我有,什么诸葛司马,一边儿站着去吧!”

    吕布心中激动万分,差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仰天大笑,幸好郭嘉还年轻,今年才十七八岁,若再过两年见识广了,恐怕就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收入麾下了。

    陈群目瞪口呆地站在一旁,这发展的也太迅速了吧,刚见面,三言两语,就拜主公了,这也太儿戏了吧,小孩子过家家也没这么快呀。

    郭嘉也是年轻气盛,心中一激动,便拜了主公,现在回想起来,总感觉哪不对劲。

    吕布趁热打铁的一把抓住郭嘉的手臂,亲切的道:“奉孝,走,我带你去见蔡师。”

    郭嘉瞬间眼眶红润,感动的流下了眼泪,抽泣道:〝嘉多谢……”

    吕布连忙打断道:〝奉孝兄,你我兄弟,何须用谢,这样也太看不起我吕布了。”

    郭嘉更加的感激涕零,情不自禁地跟着吕布来到蔡邕面前。

    蔡邕见吕布前来,含笑向各位介绍道:“诸位这是我的弟子吕布。”

    吕布欠身拱手道:“后学末进见过各位先生。”

    众人对吕布上前打扰他们的谈话十分不爽,觉得吕布不过边境一介武夫,与其相谈有辱斯文,不过碍在蔡邕的面子上,不咸不淡的点了点头。

    吕布心中不屑的道:〝你们看不起我吕布,我吕布难道又看得起你们这些名士么,一群沽名钓誉之辈。”

    吕布跨前一步来到蔡邕身边,那些名门望族还等着吕布赞美他们,结果见吕布压根不理踩他们,他们这些所谓的名门望族又跳了出来刷存在感。

    郭家家主正准备讽刺几句,见到吕布身后的郭嘉,讥笑道:“这不是一直想让他父亲入我郭氏祖谱的郭嘉郭奉孝么?”其余的名士纷纷起哄笑了起来。

    郭嘉被气得脸色发紫,双拳紧握。

    吕布横眉怒目,恨不得杀死这些所谓的名门名士,可是要想想自己的大业未成,只好忍了下来,不屑的道:“诸位可曾听说过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就他这个弃子也称得上为千里马?”郭家家主仿佛听见了一个天底下最大的笑话。

    吕布懒得理他们,念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你…你…你…”郭家家主气得脸红脖子粗,指着吕布“你”了半天,硬是没有下文。。

    “我?”吕布点了点自己,笑道:“我怎么了,老匹夫想说什么,快快道来。”

    郭家家主气得口吐鲜血,一头晕了下去。“我呸!”吕布不屑的“呸”了一声,讽笑道:“就你这狗熊样还想当伯乐,我呸,有眼不识金镶玉的家伙。来人啊,把这老畜生给我拉去出喂狗。”

    与郭家家主不同的是,吕布《马说》一出,满座皆惊,更有甚者,啼啼而哭,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与无伯乐赏识的伤感。

    而吕布后一句话说出口,众人吓得脸色铁青,纷纷缩回了膀子,生怕吕布把自己骂得吐血,然后把自己拉出去喂狗。

    一个个名满天下的清流名士事不关自,高高挂起,不断喝着手中的茶水来表示自己的无辜。

    吕布看了看这些所谓的清流名士冷笑不止,一个个自命清高又而贪心怕死的家伙,简单就是人民的耻辱,社会的寄生虫,除了欺压百姓,也只会无病呻吟、浪费粮食了。

    闻声而来的两名家丁走上前来,望着面前的一幕,有些不知所措,连忙用求救的眼神望向陈群,陈群心脏砰砰直跳,郁闷地望着吕布。

    就在陈群为难之际,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出声喝斥道:“山野村夫,竟说出如此粗鲁不堪之语,果然是名师出高徒。”

    把“名师出高徒”五个字咬得特别重。

    蔡邕有些不悦。

    众人观之乃荀家荀爽也,顿时大喜。

    荀爽,字慈明,荀淑第二子。

    荀淑办事明理,人称为“神君”,他的八个儿子,也有些才名,人称“荀氏八龙”,分别是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旉。

    他的孙子荀彧、荀谌、荀衍、荀悦,从曾孙荀攸等人,都是汉魏之际的风云人物和曹魏集团的重要谋士。

    如今〝荀氏八龙〞死的死,逃的逃,而荀爽就是现任荀家家主。

    见荀爽求请,陈群瞬间松了一口气,有荀爽出面,料想吕布不敢乱来。

    然而吕布并不认识荀爽,见荀爽以老卖老,不仅辱骂自己,还讽刺蔡邕,顿时博然大怒,不客气的道:“你们这些豪门士族不是特别喜欢拉人喂狗的么?怎么今天发善心了。”

    “那些贱民怎么能和郭兄相比?”见一小辈居然不给自己面子,荀爽气得一佛出现,二佛升天,双眼喷火的道。

    吕布正欲大骂,郭嘉连忙扯了扯吕布的衣袖,低声道:“此人乃荀家家主荀爽……”

    “荀爽?我看是狗爽吧!”吕布随口道,突然回过神来,这个老匹夫居然是荀家家主荀爽,我还以为是位清高之辈呢,没想到居然是岸貌道然之徒,简直太让人失望了。

    居然吕布有心招揽荀氏叔侄,但是绝不会放过辱骂百姓之徒,恨铁不成钢怒斥道:““贱民?你妈还是贱婢呢,你全家都是贱人,你老祖宗更是贱狗,荀况老狗赵人也,先去秦国当狗,三次去抱齐国的大脚,最终还是被人一脚窜了,后又去抱楚国大脚,活生生的四狗崽。居然有脸说别人是贱民。”吕布越骂越爽,讽刺道:“还有什么‘荀家八虫',一个个自命清高又而贪心怕死的家伙,不懂劳务,如果不是你口中的‘贱民',你他妈早就饿死了,你这个伪君子,岳不群,简单就是人民的耻辱,社会的败类,国家的寄生虫,除了欺压百姓、无病呻吟,你们活着能干什么用,活着浪费国家粮食,死着浪费国家土地,我要是你早就一头撞死算了。”

    “你。你。你。”荀爽睁着充满血丝的双目,双手捧着心口,一口心头血喷了下去,整个人往后一倒,摔倒在地,全身不停的颤抖,翻了翻白眼,嘴里还在不停的流血,不一会便失去了生机。

    〝哇塞!〞坐在角落的一位中年男子高兴的手舞脚蹈,大声笑道:“人才啊,三言两言就说死了两位大儒,我王朗自认为才辩无双,今日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吕布满头黑线,就你还不才辩无双,还是回家再学几年吧,以后不被诸葛亮骂死就不错了。

    其实吕布也不想这样骂荀爽,毕竟骂死了荀爽,荀彧与荀攸肯定没戏了,可是荀爽偏偏不知好歹,一开口便被骂死了,简直让吕布十分无语,被人吹捧长大的人,心里承受力果然怎么脆弱。

    (本章完)

第124章 吕布结交陈荀,吴匡私会袁杨() 
第124章荀氏内讧,叔侄反目

    “吕将军说的对,这些所谓的名士就是一个个自命清高又而贪心怕死的家伙,不懂劳务,简单就是人民的耻辱,社会的败类,国家的寄生虫,只会欺压百姓、无病呻吟,活着浪费国家粮食,死着浪费国家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