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英雄刘玄德 >

第47章

天下英雄刘玄德-第47章

小说: 天下英雄刘玄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阒蟠匏茫俏腋从袖稹⒓弥眨欢撸蟛胶笸丝梢岳ぴ苷较吆土傅溃郧崞镎诙掀淞傅溃阋云T蝗撸酥龄鸺茫捎爰媚稀⑵牍梢惶澹椎鞑ΑG胫鞴旒浦!

    关羽不赞成刘晔之计,道:“袁军虽众,不过土鸡瓦狗,我军皆精锐,何惧于他?高唐狭窄,大军难以完全展开,袁军兵多亦无用武之地。羽与益德、子义迎头痛击,必破之于大河之畔!岂能不战而遁,望风而逃?”

    张飞虽不主张与袁军硬拼,但认为不打一仗就退会挫伤士气,不如先给予袁军一击后再撤退。

    其余众将也纷纷请战。刘备不从,道:“兵法云,避其锋芒,击其惰归。袁军精锐,士气正盛,我军即便能挫其先锋,损失必重。袁绍有黑山在侧,公孙未灭,势不能久在青州。以一时之失地,保有生之战力,方为上策。至于士气,吾当亲为后拒。”遂定计。

    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二年七月二十六日,刘备虚张旗帜于高唐,率兵夜遁,南渡漯水,至于漯阴。袁绍占领高唐,领兵追击,与刘备隔漯水相望。袁军欲渡河,刘备派关羽、张飞击之,袁军不得渡。

    相持三日,刘备迎来一行客人,喜不自胜,大笑道:“有子经前来助我,何愁袁氏不破、大事不成?”

    牵招道:“大兄蹉跎数年,一朝奋起,豪杰影从,天下侧目,真英雄也。弟智虑浅薄,仓促来投,并无破袁良策。”

    刘备笑道:“子经居邺两年,当对袁氏知之甚详,其为人如何?”

    牵招道:“袁氏宽仁好士,智勇双全,志存高远,亦一时英雄。惜当大事时乏于决断,又猜忌下属,施以权谋制衡之术,故天下豪杰虽初从之如流水,久之去之亦如流水。”

    刘备点点头,此言不虚,荀彧、郭嘉等无不是先从袁绍,后又离之而去的。想到这里,郭嘉居然还没找到,阳翟家中,到底去了何处?

    刘备又问邺城情形。牵招脸色有些复杂,道:“汉室倾颓,制度废弛,袁氏本欲施以法度,纠世之弊,奈何遭世族反对,其本人亦出身世族,故纲纪久不立,军法皆宽弛。另袁氏重视豫州人,虽拉拢了一部分冀州大姓,但忽视冀州小姓,故县吏、郡兵存有不满。一旦袁氏大军受挫于外,腹心之地恐有不测之祸。”

    刘备忙问:“愿闻其详。”

    牵招道:“袁氏统治之兵大致分为数部,一是其汝南乡里宗族部曲,约有两三千人,最为忠诚;二是讨董时所募兵,约有万人,将领有颜良、文丑、朱灵等,忠诚次之,但最为精锐;三是原韩馥兵士,将领有麴义、张郃、高览等,亦有万人,忠诚又次之;四是冀州新募兵,众万人,战力最低;五是所俘降公孙瓒兵,众万人;六是冀州各郡国兵,每郡少者数百,多者两三千。袁氏攻青州所统主力为汝南部曲、讨董募兵和原韩馥兵士,淳于仲简统冀州新募兵镇守邺城。吾离邺城之前,黑山多遣细作入邺作乱,被吾擒获数起。魏郡兵不得袁氏重用,内怀不平,若黑山与之勾结,为祸不小。”

    刘备叹道:“彼之祸,吾之福也。唯患其不速发!”暂以牵招为参军事,置于左右。对跟随牵招而来的骑士根据其能,任命为都伯、百人将,归属太史慈麾下严朗骁骑部。

    ******

    梁国,砀(dang)县。陶谦以书信示以诸将,道:“曹孟德欲与我军缔盟,诸君以为何如?”

    陶谦会和臧霸、阙宣后,进兵梁国,猛攻砀县,三日拔之,臧霸先登。破砀县后,向北再破下邑就是济阴了,陶谦原与袁术约定会师济阴破曹操。

    正在砀县休整时,接到曹操派使者送信至,信中道,袁术狼子野心,所得无厌,必不甘于与陶谦共分兖豫,如今袁术为后将军,雄兵数万,武将如云,一旦得兖豫,将不可复制,陶谦甘于受其钳制么?不如与曹操结盟,听曹操讨袁术自效,曹操愿助陶谦取豫州,届时曹操据兖州、陶谦据豫州、徐州,两人共图青州刘备。

    参军事曹宏道:“此曹操缓兵之计,不过曹操先战袁公路,必两败俱伤,我军乘其弊,可收卞庄子刺虎之利。”

    臧霸反对,道:“曹操有雄才,袁公路虽势众,恐非其对手,若曹操破袁公路,则军心定,后方固,拒城坚守,我军何有弊之乘?且若拖延时日,袁绍援兵南下,我军恐将败矣!末将以为当与袁公路并势,急攻曹操为上。”

    阙宣大笑道:“汝小子不知兵法,不通时势,岂不闻困兽犹斗否?我军距离曹操近,袁公路距离远,若我军逼迫过甚,曹操必先攻我军。我军虽足以破之,但必有损伤。届时袁公路反而坐收渔利。袁绍方与刘备相拒,何能有余力派遣援兵助曹操?此军国大事,非汝所知也。”

    臧霸大怒,强压下拔刀的冲动,转向陶谦恳切地道:“陶公,袁公路虽出身高华,声名远扬,雄霸南阳,威震豫州,其实乃当年孙坚之力,其本人自高自大,并无过人之才,必非曹操对手。袁公路破则曹操盛,我军实无弊之乘也。请陶公察之。”

    陶谦皱眉道:“宣高过于小觑袁公路,袁公路侠气纵横,志向高远,自有过人之处,且其麾下有精兵三万,曹操何能遽破之?若担心曹操破袁后兵盛,我军可在曹操西进后也领兵北上。届时袁术拒其正,我军袭其后,必能破之。”

    臧霸见陶谦坚持不与曹操首先交锋,也便同意,若乘曹操与袁术相持时偷袭其后背,还是可以的。那这个出兵时机就很了,出兵早了,曹操可能掉过头来先攻陶谦,出兵晚了曹操可能就打败了袁术,失去夹击的效果。臧霸心中又有些担心陶谦掌握不住这个时机,臧霸不怕出兵早,怕的是出兵晚。

    陶谦于是回信给曹操,伪与其结盟,诱其先攻袁术。

    【非常抱歉!这几天断更了。主要是工作忙,累得写不出来,没什么激情。啥都不说了。给自己加油吧!】

第九十一章 瞒天过海谋袭邺() 
山阳郡,兖州首府昌邑县。夏侯惇向曹操道:“袁公雄兵数万兵临大河,我军何不全军东下,与袁公合击刘备于河济之间?”

    曹操道:“刘备在西线留有吕虔、张圭、巢集、陈禄等万余人镇守城池,据汶水而守,身后又有泰山之险,我军难以遽破之。袁术贪残,若破陈留,必挟威攻济阴、山阳,则兖州难保也。即便以后回军破之,兖州残破,基业丧失,我军何能再起?故当先保根基,再言其他。”

    荀彧亦道:“即使我军与袁公会师,若刘备不与我等野战,而是据济水、泰山固守,亦难短时破之,而兖州非复我有。等破刘备后,大军西上,或许能破袁术,重得兖州,但必非我军之兖州也。”

    程昱说的更直白:“若助袁公破刘备,袁公得刘备基业,尽有财货,收降兵士,其实力将无敌于天下,与我军并力西上,兖州亦入袁公之手,我军将失去独立地位,再次成为袁公部属。岂所宜耶?”

    元从旧将皆是敬服曹操之人,打心眼里看不起袁绍,而新投的李氏三杰也为曹操雄才魅力征服,自不愿头上再多个太上皇,都纷纷表示当破袁术,保有兖州。夏侯惇在荀彧说完后就明白其中关窍,忙大声曹操意见。与刘备有仇的曹纯也坚决先破袁术。

    曹军上下统一思想,在得到陶谦回信后,立即日夜兼程,急行军西上。

    ******

    漯阴城外,刘备军与袁绍军隔漯水相望。这几日相持,袁军计谋百出,或欲用土石填塞上游;以断水流,或欲自下游水浅处涉渡;或欲夜搭浮桥,乘夜渡河……皆被刘备军识破,爆发一系列小规模战事,袁军未能占到丝毫便宜。

    柳毅以小船运送袁军,被刘军射以火箭,并用长钩将小船勾至岸边,将船上袁军杀得干干净净。偶尔有数百士兵得以渡过,也被刘军以优势兵力围住,或杀或俘。

    柳毅建议袁军乘大船沿黄河出海,然后再从济水逆流而上,先破乐安,然后直逼临菑。孤军深入,粮草无继,万一短时内无法攻破城池,将有缺粮之厄、全军覆没之危险,袁绍不能接受这条险计。

    沮授、田丰亦觉有些冒险。田丰献计请袁绍分兵沿漯水北岸东下,取著县、东朝阳,袭扰刘军,使其疲于奔命。袁绍听从。这是稳妥之计,待刘备困窘后,自可率军强行渡河强攻。

    袁军沿着漯水分兵骚扰,刘备也只得分兵。袁军兵力在四万左右,刘备只有两万出头,面对袁军这一阳谋,顿时捉襟见肘,十分被动。

    刘晔道:“长此以往我军将被拖垮,须出奇计以应之。”

    刘备脸色憔悴,强振精神,问道:“计将安出?”

    刘晔略有犹豫,还是出言道:“派精锐经东郡渡河北上,直逼邺城!”

    众人皆惊。刘政反对道:“现在我军支撑袁绍攻势尚且困难,哪里还有余力分兵?分兵少则无用,分兵多,则我军根本之地难保。此必无成。”

    刘晔道:“袁术入兖,曹操将专心于西,汶水前线无事,可将汶水兵力调来防守袁绍,打起我军主力之旗帜,而我军则遣关张太史将军之精兵北上袭邺。”

    似乎可行。刘政等凝神思索。刘备道:“曹操非凡俗之流,善抓战机,若见我军西线空虚,必率兵取济北、泰山诸县。若失济北、泰山,则入兖无路。”

    刘晔道:“曹操不惧袁术取其后方?”

    刘备道:“袁术志大才疏,即便能取之,亦难守之,此小患也。曹操,吾俦也,深忌吾。若我军西线防守出现漏洞,其必暂舍袁术,先攻济北、泰山,然后派兵扼守,再回师击袁术。我军将失入兖之路。”

    刘晔皱眉道:“那我军出兵时机就要好好把握了。须得等曹操主力西上,与袁术交锋后,方可出兵。”

    众人讨论再三,最后刘备拍板:“就行此计,严密监视曹军主力动向,若曹军主力过济阴,就速从西线抽调万人来东,同时以关羽、张飞二军自东郡渡河北上。”也不知袁绍后方何时生乱,自己确实是难以支撑下去了。管承等人还在北海捣乱,各郡国豪强大姓因刘备抑制兼并之法而不稳,这一切都逼得刘备只得行险一搏。

    ******

    陈留城中。张邈面容愁苦,将袁术书信示以帐下文武,道:“袁公路数万大军围城,日夜攻打,我军难支矣。今其来书劝降,诸君以为当如何应对?”

    主簿樊咸道:“曹兖州虽雄武兵精,或许能击走袁公路,但远水难解近渴,等其兵至,陈留早破,袁公路刚猛好杀,张公性命难保。以咸之见,不如降之。”

    军司马黄续大怒,喝道:“主簿是何言也?袁术兵虽多,但陈留粮支一年,士卒数千,城高河深,彼何能破也。只要张公奋锐气,鼓勇志,巡行城中,激励将士,末将可保陈留三月不失。而曹公不出一月即至,届时袁术适成擒耳。”

    另一军司马陈英亦赞同黄续,坚请张邈守城。孙治等将或附和,或中立,但无人言降。

    张邈不得已,只得放弃投降之念,亲自披甲巡城。张邈少时以侠气闻,“振穷救急,倾家无爱”,位列天下“八厨”之一,如今年近六十,性情也有些变化,人称长者。郡兵见张邈亲自巡视,皆感奋,遂坚守城之志。

    张邈在城头望着城下一望无际的袁术大军,心中却不甚踏实,巡完回府后,找了个亲信悄悄出城,给袁术送去一封信。

    袁术展信一看,见信中写道:“君率悍将,拥雄兵,纵横豫南,所向无前,一时之雄也。邈与君少长相知,共讨董卓,情谊不可谓不深,而君无故攻邈之郡县,何故也?邈虽兵少,亦有志士,陈留城坚,恐君难破。而孟德将率众西来,君自度能以疲兵据孟德精锐否?何不解陈留之围,全力与孟德争锋?邈当保持中立,必不袭君之背。君意如何?”

    袁术以示诸将,皆道:“张孟卓之议大善。请主公从之。”袁术军本来甚是自满,以为陈留轻松可下,岂知猛攻数日,损伤数百人,破城遥遥无期,全军上下皆不愿再攻城。

    【今天再补上一章。求大家谅解!】

第九十二章 相互忌惮复旧界() 
“什么?魏郡兵反?栗太守被杀?邺城失守?”审配大惊失色,不由叫出声来。诸将皆骇然。

    沮授瞪了审配一眼,向那信使道:“无须惊慌,且细细讲来。”

    那信使拜伏于地,烟尘满面,形容憔悴,口唇干裂出血,勉强振作精神,沙哑着嗓子道:“……军司马张固、顾恩、孙才等举兵数百而叛,攻淳于将军。淳于将军猝不及防,为贼所伤,亲兵死战保护得脱,北奔斥丘。张贼等遂杀栗太守,迎黑山贼十余部至邺中,众数万人。下吏受淳于将军之命北来袁公速发兵讨贼。淳于将军待罪斥丘,唯袁公之令是听!此为淳于将军谢罪书。”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交给袁绍亲兵。

    亲兵交给袁绍,袁绍展信观看时,帐中诸将嗡嗡议论,乱作一团,有家在邺城者,担心忧怖,有至于痛哭流涕者。

    袁绍看完淳于琼谢罪书,折起放入怀中,脸色不变,从容自若,对诸将道:“诸君何忧之盛也?黑山贼非我军之敌,岂敢害吾等家人?至多不过是用以讨价还价罢了,其若索要粮食、钱财、土地、人口,吾皆应之,换回家人又有何难?黑山贼据守山中,我军难以进讨,今其出山入平原,适足为我军所擒耳!”

    审配也回过神来,他家人皆在邺城,强忍心中,开动脑筋,竭力思索方略,开口道:“主公所言甚是。只要我军速速回军,趁黑山群贼方入邺城,不及整顿守具,必可一举而破之。”

    沮授道:“邺城乃我军根本之地,不容为贼寇所占,自当速回军收复。但如今正与刘备对峙,若遽然回军,刘备会否趁火打劫?不得不防。”

    田丰建议:“此消息已经无法掩盖,不如索性主动扩散,使刘备得知我军后方有变,尔后大军往邺城进发,诱刘备攻平原。我军行进两天后再暗中急行回转,在平原城外布下圈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