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三国有些乱 >

第36章

我的三国有些乱-第36章

小说: 我的三国有些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大汉天下已经没有办法救,最终注定会崩乱,而我又该做什么?怎么做?”刘备一时间心念百转千回。

    刘备摇了摇头,决然地说:“恶来,咱们走!”

第62章 ,医者仁心() 
刘备的怒气冲天,让满屋子的人不知所以。只有典韦没心没肺地转身跟着刘备就走。

    “侯爷留步,下官有不到之处还请海涵,咱们从长计议可好?”王太守有点惶恐地挽留着。这家伙实在不知道自己错在那儿?对疫情的处理全国不都是这样么?

    王太守根本不明白刘备这个穿越众的思维方式。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力,真正是疫情如火人命关天。不应该是让病犯自生自灭,而是应该采取有力补救的办法。漠视生命而无动于衷,刘备是真做不到。

    “王大人,何不按侯爷所说的青蒿给病者服用。就算无效也并没有什么影响不是。”黄忠拱手劝道。黄忠也怕刘备真一走了之,自己可还指望着为儿子诊治下呢!

    “这青蒿也是药?用青蒿治这疫病会有效么?”华佗这时还没回过神来,在反复地喃喃自语着。这下看见刘备拂袖而去,连忙跟了出来。

    “侯爷,这青蒿对疟疾真有疗效?不知侯爷的依据是什么?”华佗严肃而认真地拉住刘备问。

    “元化先生,唉小子玄德即可!”刘备对华佗的怀疑倒一点儿也不恼。华佗才是真的认为生命面前人人平等,他是对医学科学持辩证的怀疑态度。值得刘备尊敬和用心解答。

    “元化先生,无论何种药物都是从不断的尝试和应用,才能了解其药性。神农尝百草足够说明这个问题。至于这青蒿能不能治疗这疟疾,反正小子所见过的医书是有记载。”刘备笑着说:“试验出真知,咱们让病人服用不就知道啦!”

    “试验出真知!玄德言之有理。”华佗早就知道这些道理,不过没有总结得如这句试验出真知如此的精譬!

    王太守也在一边点头哈腰说:“试试,试试!”反正在他观念中就算真试死了几个庶民也无妨,都没有他的官位和小命来得重要。

    刘备看见这些家伙都赞成试试,也点头表示可以。且不论他们内心到底如何想,只要能对广大百姓有益,刘备不介意顺坡而下。

    接下来就是派人四处采集青蒿草。这青蒿草漫山遍野都是,不到一个时辰青蒿草就堆得如小山。

    “可惜,可惜!”刘备拿了根一米多长的青蒿草闻了闻叹道。青蒿草一股淡淡的臭味钻入鼻中。这青蒿草无论样子和味道都和后世的一样。

    “玄德可惜什么?”华佗也一样捧着一把青蒿草在闻,似乎要记住这个味道,这职业操守没得说。他听到刘备叹息就问。

    “青蒿草是没错,可惜季节不对。现在是春夏之交的四月,而秋冬相交的八九月采集的青蒿草药性才最佳,治疗这疟疾的效果才最好。”刘备扯了下嘴说。

    “玄德,加大用药的量可行否?”华佗小心谨慎地问。凡对医药有深入研究的人,都知道用药的效果与药量大小并不成正比,用药讲究适量。有如为人处事一样得有个度,过之犹有不及。华佗自然也懂这个道理。

    “是啊,是药三分毒,用药过量就会毒性增加,弄不好就成毒药。不过如今这情形也就只好这样。”刘备发自内心的赞赏华佗的医德。医者仁心才是真正的良医。

    在刘备和华佗的指挥下,已筑好了一个大大泥土灶,上头放上一口大大的生铁锅,下面干柴烈火正噼里啪啦的燃烧!

    煎青蒿草没有半点技巧和讲究,只要水开,把适量的青蒿草放入沸水中,待水雾中有青蒿草淡淡的臭味则成。

    “用桶把青蒿汤装上,里面的病人一人喝一碗。若没不良反应或不适,一个时辰后再喝一碗!”刘备吩咐着待命的士卒。

    “侯爷,不知多久可见其效果?”王太守问出了大家都想知道的疑惑。

    “王大人,不出意外明天即可见效果。”刘备很痛快地说:“不过还请王大人明天熬好小米粥,足够里头的千多人吃饱的量。”

    大病初愈者多体虚,在必须补充能量的情况下宜流质饮食。至于真有人还在怀疑青蒿对疟疾是否有用?嗯,你想得太多了。

    王大人痛快地答应了。只要明天真见疗效,这点粮食比起这贪天之功真不算什么。这可是瘟疫好吧!在王大人治下可以扑灭,还救活这么多人,这功劳就算不封侯,官升一级是可期的!

    华佗是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闻言不轻意地点了点头。治病是个复杂的过程,有许多细节必须注意。后世也分医生诊治,护士护理,医嘱及注意事项。缺一不可,或者说细节决定成败。

    华佗很执着,一定要在围墙外看着病人一个个喝下去才罢休。里头能走动的,有点气力的,帮助那些动不了的。人在困境中更容易相助守望。

    一千多人不多,但是一千多个病人要都喝下一碗药就不容易。这一喝的功夫就从日在中天直到日落西山。

    在华佗监督病人服药的同时,刘备已经把接下的事儿交给了王太守王道大人。当然,青蒿汤无效就什么都不必说,说也白搭。如果有效,这王道大人会处理得妥妥当当。

    “王大人,如见效,刘备不要功劳,也不要名利。只希望王大人尽快让所有病患得到妥善的治疗和安置。”刘备讲到最后躬身一礼道。

    “侯爷放心,侯爷一心为民让下官敬佩!只要能扑灭了瘟疫救活了万民,下官义不容辞!”王大人回了一礼道。

    刘备点点头,对站在一边的黄忠道:“黄将军,天色不早,小子和元化先生去府上讨扰一晚可行?”

    “行!行!求之不得呀!”黄忠有点手脚无措地说。黄忠几次想开口问什么时间去给叙儿看病,又怕刘备不喜。

    黄忠并不知刘备只是不感冒王大人和一些看不过眼的现象。刘备自穿越后就一直是个很随和的人,尤其对黄忠这等猛将是眼馋得很,都快流哈唎子,垂涎欲滴呀。

    “侯爷!还是去太守府吧!下官略备酒席为侯爷接风!再说黄府就在太守府不远处。”王大人是真心想招待来着。

    “王大人,等青蒿对疫病有效,荆州再无疫情。吾再上大人处痛饮几杯可好?”刘备也没推辞,只说无功不受禄。王大人无奈地答应下来。

    “玄德,玄德!”华佗人还没到,他的声音传了过来。

    “怎么啦?”刘备三两步就来到门外心中一突地问,只见华佗擦着前额的细汗,连头巾也有一大块汗渍。不由让人肃然起敬,那怕这时代医者的社会地位很低。

    “没什么,只是想告诉你所有的病患都喝了青蒿汤。呵呵!”华佗痛并快乐地说。

    不是医者,就不会明白华佗现在这种满足快乐的心情。尤其在自己未知的领域有所发现或贡献时,心情是欢愉而得劲的。而刘备恰恰可以理解。

    “辛苦元化先生了!”刘备真诚施了一礼说:“医者仁心!此话诚不欺吾!玄德代万民感谢元化先生。”

    “不敢不敢,这都是玄德之功,咱只是搭了把手。要感谢也是感谢玄德。”华佗回礼道。

    “好啦,咱们也不要谢来谢去没完没了。天色已晚,咱们去黄将军家噌饭去可好?”刘备哈哈一笑,伸手拉住华佗就走。

    让刘备没想到的是王太守竟然决定在这里守夜,看来这家伙是认真的。这倒让刘备高看了他一眼。且不论他动机是什么,这时他一定是个合格的官员。

    黄忠家在长沙县城里,离张家湾有几十里地。好在华佗也会骑马,弄了匹马就快多了。一行四人向长沙县城赶去。

第63章 ,捉个壮丁() 
刘备在后世的医院混了十几年,有幸参与过几例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说不上是这方面的权威,但也可以。

    在后世早已攻克的手术,在这汉末的难度指数高到无疑于难如登天。有几个基本条件必须达到,而现在无法达到。

    首先是麻醉,不说氯胺酮,也不讲利多卡因或安定,连华佗本人发明的麻沸散都没研发出来。麻醉都做不到,就不讨论给药途径。

    其次是消毒,刘备弄不出碘伏,连酒精也还待提纯出来。这时代的酒,其中酒精度多少?十度还是十五度,与百分之九十五差太远。

    光这两项就难死个人,后面还有手术器械,抗感染等一系列后续治疗,以及谁配合刘备施行手术。

    “大家明白了么?”刘备说得有点口干舌燥。又发现几个家如听天书般,都变成了呆头鹅。

    “公子,这样说来不等于没办法么?”典韦听了个不明觉厉。但是知道治这个病必须手术,这手术都做不了,不等于没法治。

    “恶来说得也没错,不过现在不能做并不等于以后也做不了。给吾一定时间应该可以治黄公子的病。”刘备估摸着说,也不敢说绝对治愈,万一呢!

    “侯爷,不知需要多久?黄忠都愿意等!”黄忠回过神来,施礼道:“如有黄忠效劳之处还请差遣!”

    刘备想了想说:“就算吾解决一些问题,也还得两个人帮忙才行。一个是元化先生,一个是张机张仲景先生。”

    “不知玄德需要吾做什么?吾思前想后,发现吾真插不上手!再说玄德又如何知道仲景先生?”华佗不光吃惊,已经是脑洞大开,飘过千万种之前没想到的治病方法。

    “久闻南阳仲景先生乃内科圣手。”刘备当然不会说后世书籍上记载的,还是学医者的前辈和偶像。

    “仲景先生曾为叙儿诊治过,也只说可以缓解下叙儿的病情而没有治好的办法。”黄忠和张机是同乡,自然找过其治疗。

    “没错,就是需要仲景先生缓解黄公子的病情以争取时间。当然,黄将军,吾也不敢担保一定能治好令公子。但是吾一定会尽心尽力!”刘备还是例行公事般的说法。

    这应该是刘备在医院工作留下的后遗证。不说签生死状或手术同意书,这话一定得说明白。

    “侯爷多虑了,无论生死都不怪侯爷!在下全家都只有感恩感谢!”黄忠拍着胸脯说。古人重承诺,黄忠更是一言九鼎之辈。

    “玄德还没说需要吾做什么哦!”华佗想了良久,死活想不到自己能帮上什么忙。不由插话再问。

    “元化先生是治黄公子这病不可或缺的帮手。首先这个让人麻醉的方法就得先生想办法。还有以后做手术得咱们共同完成。”刘备知麻沸散的配方,可是真要用于手术中麻醉病患一点把握也没有。始创者华佗在这里还不找壮丁更待何时。

    “吾确实在试验一种让人昏迷可以解轻痛苦的配方。与玄德说的麻醉大概也类似吧!不如就叫麻沸散!”华佗倒也没藏私,还命名了中医首类麻醉药。

    华佗这时没有一点怀疑刘备,是如何知道或判断自己对这方面有研究。而是接着说:“至于手术,吾一直只在人体表面上做一些清腐之类的小手术。”

    华佗接受能力很快,连手术这名词也接受并应用。最少在此之前华佗还没开过刀之类,最多也就是清创,连缝合也不会。有创伤也是包扎填药,让患者自个儿生长。

    “没错!就需要元化先生的麻沸散及手上功夫!才有能为黄公子进行手术治疗。”刘备肯定地说,却也没解释自己为什么对华佗知之甚详。

    华佗也没问,只是面现难色地说:“玄德太抬举华佗了,吾真是心中没底惶恐得很啊!人命关天可得小心谨慎才好!”

    “小子都有信心,元化先生何以露怯。小子可以断言,当今天下就没有比元化先生更精通外科的!为黄公子做手术非你莫属!”刘备斩金截铁地说。

    “还请劳烦元化生,黄忠不甚感激!”黄忠双眼满是祈求,对华佗施礼道。

    “玄德过誉了,玄德就应该比吾厉害。不过华佗允了!”华佗本就是对医学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就算勉为其难也会乐得参与。

    这可是医学领域中具有划时代的创举和意义。有幸参与者都注定会载入医学史册之中。谁不想名流青史,华佗无法拒绝。

    “爹爹!母亲大人说该用晚膳了!”黄彩蝶在这时一蹦一跳地出来叫大家吃饭。

    吃饭倒是很快,除了典韦惊人的饭量让人吃惊外,基本上是食不语。饭菜说不上好,只能说吃饱了。

    饭后刘备和华佗继续讨论医药方面的专业内容。华佗一点也不觉得因为刘备年纪小而轻视,反而怀着谦虚谨慎的心态讨论争辩。

    而刘备更是怀着敬仰和学习的心态。刘备的优势在于后世经过系统的学习,站在千多年间的先贤们臂膀上先知先觉。

    刘备的言谈中总有许多让华佗眼前一亮的东西。华佗本就胜在临床经验丰富见多识广。有许多概念性的东西是心中了了,只是没有归纳总结。

    两个人有如海绵一样彼此吸收成长。说句不中听的话,刘备和华佗一通交流学习,绝对胜过人间无数。

    典韦,黄忠和女儿黄彩蝶刚开始兴趣盎然地听着。不一会儿就昏昏欲睡。除了说不知所云听不懂,重点是医学本就是枯燥乏味的一门学科。

    “黄将军,趁此夜凉清爽之时,是否可以赐教几招?”典韦拍了拍胀痛的大脑壳,搓了搓双掌道。对于典韦来讲,什么都没有拳拳到肉来得痛快。

    “典壮士不必客气,如不嫌弃可唤吾兄长。”黄忠呵呵一笑,摸了下已经半尺的胡须道:“不知兵仞还是拳脚?”

    “好呵!好呵!”本来都已经闭上小眼的蝶儿,一听打架就神采奕奕,还鼓起小手掌。这整一个小暴力份子,啧!还是个小美女。

    “听黄大哥的,小弟莫不奉陪!”典韦跳了起来,大咧咧地笑着说。

    “黄将军,恶来,刀剑无眼,还望点到为止不可有半点损伤!”刘备有点小紧张,这可伤了谁都不好。

    “玄德放心吧!据吾的观察,无论黄将军还是典壮士,武功都达到收发如心的境界!不存在比划中受伤的事。再说一点皮外伤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