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三国有些乱 >

第22章

我的三国有些乱-第22章

小说: 我的三国有些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来讲,在汉代见面打招呼都是唤官职的称号。如蔡邕在历史中曾拜中郎将,就呼蔡中郎。如荀攸拜黄门侍郎,就唤荀侍郎。

    但是蔡邕这大儒身份掩盖了这一切,基本上比蔡邕年龄小,职位相当或偏高的人,都会叫蔡邕为先生。除了对人,也是对知识的尊重。何况蔡邕无论人品或学识都当之无愧于先生之称。

    “公达兄!”

    “玄德贤弟!”

    荀攸和刘备热情地招呼开了。片刻之后,蔡府下人已经奉上了热茶。

    “公达兄果然是信人也,这大清早就过来了,让小弟好生感动。”刘备开启了无聊的聊天模式。

    “说来惭愧呀,愚兄自前天别过贤弟,吟涌着贤弟的《秋思》和《过洛阳城》是夜不能寐,只盼与贤弟再会。”荀攸倒也直接,开启了亲热的聊天节奏。

    “哦,玄德又出新诗了?也让吾听听可好?”蔡邕一听,饶有兴趣地说。蔡邕自刘备进府,都被这象棋迷住了,也忘了刘备会作诗一事。

    荀攸自然把与刘备在洛阳城门相遇的情形对蔡邕讲了一遍。也把《秋思》和《过洛阳城》吟诵了一遍。

    “《秋思》合情应景无可挑剔!不过《过洛阳城》中这故城一词有待商榷也!”蔡邕听后,反复思考了一会儿,指出了《过洛阳城》一诗中的瑕疵。

    刘备一听,心中一震。这《过洛阳城》是自己抄袭宋代司马光的《过洛阳故城》。对于司马光来讲,洛阳是故城没错。而在汉代,洛阳城绝对不是故城。这也是刘备没深想的地方。

    “先生,是弟子考虑不周,还好没有流传出去,不然因诗获罪都可能。不若故城改为都城如何?”刘备谦虚地请教蔡邕。

    “伯喈先生真是吾辈楷模,攸叹为观止也!”荀攸听后,也恍然太悟。故城之语,不正有指当朝该亡么?还好刘备姓刘,不然死都不知道如何死的。

    “只要没流传于外,这都不是大事。诗是好诗,就是犯忌点,玄德日后少作这方面的诗文才好。”蔡邕语重心长,也不把刘备当外人地说。

    “先生之金玉良言,弟子受教了!”刘备对蔡邕施了一礼,心中愈发坚定要护蔡邕一家周全。不论于公于私来讲刘备都认为责无旁贷。

    蔡邕并不知因为自己习惯提携后进,以善待人而已经改变了蔡家命运。应该说善有善报,天道轮回迢迢早定。

    荀攸并不眼热,只为刘备高兴,也敬佩蔡邕之高风亮节。荀攸是真的越看刘备越顺眼。

    “小事,小事,不足挂齿,玄德不必如此!”蔡邕摆手笑道:“诗就不说了,还是讨论下象棋吧!”

    “伯喈先生,可是卢公献给陛下之物?听闻乃直自玄德之手,不知是否?”荀攸眼睛一亮,连忙问道。

    蔡邕此时进入了中二模式,屁颠屁颠地小跑着捧来了象棋盘和棋子。

    一时之间成了蔡邕和刘备上场厮杀,荀攸在旁边观战。场上两人边杀边讲解,场外边看边学。

    一上午的时间就在这三个家伙这么浪费了。最少刘备是这么认为的。甚至刘备心中叨叨:“我在干啥?”

    至于蔡邕和荀攸却沉溺其中,都忘了时间的存在。一门心思在这奇妙无比的棋局中。

    “老爷,曹公子来访!”直到有人禀告曹操来了,才让蔡邕两人的目光从棋局中转移开来。

    “孟德这家伙又来噌饭啦!”蔡邕吐了句槽,才道:“请他进来。”

    对于曹操这样的常客,蔡邕都懒得去迎接。他知道曹操这家伙脸皮厚,那怕背不出《山海经》,也会找借口进门。

    “曹操曹孟德?”荀攸下意识地问。荀攸也知道曹操和蔡邕的关系。

    “嗯,除了他还有谁!”蔡邕扯了下嘴角说:“别管他,将军!”

    荀攸和刘备相视一笑。

第38章 ,典韦抢人() 
曹操也是一身便装,与荀攸不同的是两手空空。曹操进蔡府从来不需要礼物这等俗物。

    “伯喈先生,孟德实在对玄德所制的象棋心痒难熬,这一双脚就不听使唤地往府上走。”曹老板可怜兮兮地说。

    “嗯,阿瞒之心日月可鉴!”蔡邕用眼角扫了下曹操,不但怪话脱口而出,甚至连曹操小名都带上了。

    “嘿嘿!”曹操笑了几声,又对荀攸拱拱手道:“荀侍郎有礼了。”

    荀攸回了个礼,点点头,一副呆滞的表情并没有开口说什么。这个时候荀攸对曹操并不感兴趣。

    原因很简单,荀攸一个多么低调的人。而曹操在他眼中就是个不知收敛的嚣张之辈。

    荀攸有多低调?可以说历史上曹魏五谋,荀攸身为谋主,为曹魏的兴盛居功至业。荀攸却名声不显,甚至后世很多人都自动忽略于他。

    其实这就是荀攸利害之处,不光有安邦定国之能,还深谙明哲保身之道。荀攸有着长远的战略目光,更有一揽全局的韬略才干。

    应该说荀攸就是个全才,战略,战术,内政都是上上之选。除了带兵打仗冲锋陷阵不行外,还真没什么短板。

    刘备一直不明白如此厉害的荀攸为何在后世名声不显。不过看了眼荀攸,这家伙在曹操进来后就换上了一副似乎天生的呆滞表情,刘备似乎明白了点。

    曹操到后不久,蔡府就叫吃饭了。看来蔡邕说曹操这家伙是有心来噌饭的一点也没错。

    “今天咱们不提时政,只谈风月,只下象棋。”蔡邕在饭后就定下了下午活动的基调。

    下午的画风依旧,蔡邕和刘备上场对砍,左有曹老板,右有荀攸呆滞脸。荀攸在上午观摩时早有所得,而曹老板也不负治世能臣之实,不久就能观棋有语了。

    “公达兄,你来陪先生练练?”刘备在这盘被蔡邕回马炮将死后,建议荀攸上场。

    “试试?”荀攸早就跃跃欲试,只是不像曹老板那样手舞足蹈。这个时候的荀攸也还没达到喜怒不形于人前的境界。

    “快点快点,吾等到花儿也谢了!”蔡邕杀得性起,完全忘了自己是大儒的矜持,连长袖也捋了起来。

    荀攸上场,虽然说是才进新手村的玩家。可是智商摆在那,加上刘备和曹操占着局外冷眼旁观的优势点拨几句。荀攸第一局就和蔡邕平分秋色。

    “你们两个小家伙,没看见棋盘左边的警语么?”蔡邕在被荀攸偷吃个一个小马后,气呼呼地指着棋盘上的观棋不语真君子说。

    “先生太厉害了,合咱们三人之力也非对手呀!”曹操涎着黑脸说。这家伙拍起马屁来不露痕迹。

    “孟德兄来过过瘾吧!”荀攸终究是新手,在连输三把后,开口让曹老板上场。

    曹操当仁不让地大马金刀上场。无奈棋力平平,也被蔡邕连切了几把。还好蔡邕正当壮年,不然刘备早就叫换人或中场休息。

    “老爷,夫人有请!”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丫头在蔡夫人指使下,硬把蔡邕拽入了半场休息中。

    “你们先下,吾马上就来!”蔡邕犹自恋恋不舍地说。惹得夫人的小丫头掩嘴轻笑。

    “先生自便!”曹操和荀攸不约而同地说,甚至连目光都没离开棋盘。两个家伙已急不可耐开局对杀。

    在这娱乐缺缺的年代,象棋填补了这类得闲而聪明的社会精英。有趣味,要智慧,还满足对战谋划的模拟状态。简直不要太让人入迷了。

    “不知夫人为何唤为夫进来?”蔡邕来到后堂,有点迷糊地问夫人。

    蔡夫人美目一翻,扯了扯嘴角道:“万事皆有度,夫君真不该用脑过度。不如抚琴一曲如何?”

    “劳逸结合,张驰有度,夫人言之有理。待为夫取焦尾琴来抚一曲《凤求凰》如何?”蔡邕有点为老不尊地说。

    “一切但凭夫君之意!”蔡夫人美目中春意盈盈地吐气如兰。一时之间房间弥漫着一种只可意会而不言传的闺房之乐。

    ……

    且不说蔡府这一片歌舞升平,或金戈铁马的杀伐之声。再说领命陪福伯接小蔡琰的典韦一行。

    福伯坐在马上,典韦牵马而行,出洛阳,进泶阳,经中牟,在三日后进入了陈留郡境内。

    蔡邕家所在的圉县距陈留郡城并不远,蔡家在整个陈留也是名门世家,在圉县更是标杆式的家族了。除了有良田庄园,还有一大家子人,更多的是佣人和佣农。

    福伯是蔡家的老人,有他出马接蔡琰是很顺利的。蔡家主事的人甚至都没问为什么,很利索地为小姐蔡琰收拾了一下。

    一个伺奉的十六七的小丫头和一辆小马车,三岁的蔡琰就踏上了前往洛阳的路途。

    “典小哥,刘公子吩咐过让你回家去看一眼的。”福伯在分岔路口时,勒住了马开口道。这分岔路就有一条是通往典韦家己吾的。

    “福伯,自俺爹死后,家就剩一间茅草屋,可能都已经倒塌了。还是不要耽搁了赶路。”典韦不是不想回家看一眼,而是怕引起自己伤感。

    “除了房子,难道就没有典小哥念想的人?”福伯很能体会典韦的近乡情怯,在这世道有许多房子都是空荡荡的。

    就在福伯说完,一个十三四岁的清秀女孩子出现在典韦的脑海。虽说是粗衣糙布,却掩藏了不了这女孩的秀气和灵动。似乎这女孩子正喊着:“韦哥哥!”,一边向典韦飞奔而来。

    “嗯!”典韦若有所思地应了一声,拉着拖马车的马拐向了往己吾的路上。福伯笑了笑,驾马跟着马车缓缓而行。

    己吾是一个村庄,数百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这山村之中。典韦一行来到一间在风中飘摇的茅草屋前,这就是典韦的家。

    典韦手握着缰绳,站在家门口并没有进去。而脑海中以前在这里生活的一幕幕正在闪过。

    “典小哥,不进去看一眼么?”福伯看了眼这明显没人住的房屋,心中也不是个滋味。

    典韦没有回话,就直直的杵在那儿,虎目中迷雾渐生。任何人对生我养我的地方都有一份深情,那怕并不富丽堂皇,也怕斯人已逝。

    “你是典家小韦么?”这时一个有点怯生生的中年人走过来,有点期期艾艾地问典韦。

    典韦回过神来,整理了一下心情道:“李叔是俺。俺是小韦啊!”

    这个叫李叔的中年人是典韦的邻居,也是看着典韦长的叔辈,典韦自然认识他。

    “这就好,这就好!”李叔搓着有点脏的手,语无伦次地说:“你爹咋样了?他们是?”

    “李叔,俺爹走了。”典韦悲从心生,有点哽咽地说:“他们是伯喈先生家的女公子和福伯。”

    “哎,老典命苦讶!小韦你是说圉县的伯喈先生?”李叔的声音有点颤抖地问。对于老实巴交的李叔来讲,别说是名满天下的蔡邕蔡家,就是县令县长也是不得了的大人物。

    “小韦子,有件事李叔不知该不该告诉你!”李叔看见典韦点了点头,接着又说:“刘家出事了。”

    “快说,刘家出了什么事?是不是又是李永那家伙所为?”典韦一听,虎目圆睁地吼道。李叔一五一十地把刘家之事讲了一遍。

    典韦家与同村的刘家向来交好。尤其典韦和刘家现年十四岁的女儿刘英是青梅竹马的玩伴,感情好得很。

    刘家得罪了邻县睢阳的李家,李家家主李永是富春长,相当于后世的乡镇干部。这李家是小地主小强豪,欺负起平民的刘家没有半点压力。

    平日里压迫下也就算了,就在今天早上,李永带着一群狗腿子们上刘家,不但把刘家打翻一地,还要漂亮可人的刘英掳走了。

    “福伯,您带小姐慢行,俺先去救人再说!”典韦听完,暴跳如雷。对福伯交待一声,拨腿如飞而去。

    “典小哥,记住刘公子的交待,别杀人!”福伯一看典韦如凶神恶煞般,不忘叮嘱一句。至于说别打人什么,还是算了吧。

    “俺知道,俺就把人抢回来!”典韦的声音从灰尘中传了过来。

    福伯摇了摇头,对李叔道:“还请这位李老弟带吾去刘家一趟可好?”

    “好,好的!请随俺来。”李叔连连叫好,在前带路向刘家而去。

第39章 ,善恶之间() 
典韦野兽般的气息让每个面对他的人从心底里冒着凉气,危险,恐怖!这是李府院子里这么多人的共识!

    “典韦,你可不能一错再错了!你踏出这院子就永远也回不了头!”班头那怕两股战战,也还是苦口婆心地规劝着。

    “真是可笑!李永为恶乡里就不怕回不了头,轮到俺申张正义就回不头。最好别拦俺!”典韦冷哼一声,不忘刘备平时的教导,什么时候也要站在道德的至高点。

    什么是道德的至高点?典韦不太明白。刘备的解释是,有理的,对的。我们无论如何都必须去做的。这就是道德的至高点。

    典韦想不到今天这件事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做。这还不符合道德的至高点?何况典韦还饶你不死来着。

    “把李府给包围喽!”就在典韦要踏足出李府大门之际,哗啦啦来了一大队郡兵,领头的校尉骑在高头大马上下达了包围的命令。

    “将军,这位将军,可为李家做主呀!有暴徒在我家行凶!”尖嘴猴腮的李妻哭天喊地来到这校尉马前诉说着。

    “来人,把李永及相关一切人等都抓起来!”校尉不屑地看了眼李妻,下了个让李妻崩溃的命令。

    “将军,将军,你搞错了吧?是这个凶徒呀,怎么抓咱们?”李妻面色惨白,手指着典韦恶狠狠地说。

    “哼!”这名校尉对李妻瞪了一眼,翻身下马,来到典韦面前抱拳施礼道:“敢问阁下可是典韦壮士?还请跟吾走一趟,福爷和小姐正在县衙等着你。”

    李妻一听,三角眼一翻,“扑通!”一声晕倒在地上。

    “你是说福伯和蔡小姐?”典韦一头雾水地问。

    从这名校尉出现,典韦的戒备状态再上了一个台阶。这些郡兵可是刀枪弓箭齐备,典韦也没把握护得了背上刘英的周全。这下听校尉开口,才松了口气。

    “正是正是!还请壮士快点,让福爷和小姐久等焦急就不好了!”这名校尉满脸堆笑地说。

    “多谢多谢!还烦请将军带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