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三国有些乱 >

第187章

我的三国有些乱-第187章

小说: 我的三国有些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这群劫匪到底什么来路,他们可不管,他们相信徐晃,相信刘备,会给他们一个合理而公正的处理结果。

    “徐将军,这些商人真让人佩服!”在这队商人启程后,龚龙不无感慨地对徐晃说:“才惊魂甫定,就急着赶路。尤其将军让他们作证,他们也不见惧怕和犹豫!”

    “这是主公之功呀!在涿郡来讲,别说作证,就是真有冤屈,告官也是理所当然!再说不是还有翼德的面子么!”徐晃笑道:“走吧!”

    在这时期的大汉天下来讲,都是民不与官斗,别说告官,一般是敢怒也不敢言。也只有在涿郡,刘备一主政就是广开言路,伸冤除恶。只要查有实据,不管是谁,按律处置。

    经过长时间的印证,无数颗人头佐证,涿郡的人们已经习惯成自然。有理走遍涿郡,无理是谁都不行。如今的话,马上要加上渔阳郡。

    “嗯!”龚龙点了点头,指挥亲卫押着这伙蒙面人往渔阳赶。一路上这伙蒙面人倒老实,嗯,都被识破了身份,还被捆绑着,想不老实也难。就算是这样,因为这三十几个蒙面人没有马匹,徐晃和龚龙也在傍晚时分才赶回渔阳郡城。

    “将军,将军,田大人上午就急召!”守在郡城门口的徐晃亲卫,见到徐晃就大呼小叫:“将军和龚将军快去吧,田大人该急坏了。”

    “将一干人等关押于军营,严加看管,随时不得离人。没我命令,任何人不得释放他们!”徐晃可知道这伙人是烫手山芋,处理处置都还得刘备出面才行。不过在刘备接手之前,自己手上可不能出半点差池。

    “诺!”一众亲卫押着这伙蒙面人簇拥向军营而去。徐晃和龚龙两则向郡府飞驰而去。当徐晃和龚龙两人走进郡府,田丰和荀彧两师生还在政务厅里忙得天昏地暗。

    “元皓先生,文若!”徐晃本想叫郡丞大人和特助大人来着,可是看到他们这么忙,似乎是在刘备初主涿郡之时,一伙人都忙得脚不沾地。徐晃才有点动情地唤出表字。

    “公明和子雨来啦!”田丰抬头看一眼,指着逍遥椅说:“先坐下喝杯茶,我们马上好,然后用膳再谈。”

    “元皓先生怎么知道我们没用膳?”徐晃自个儿倒了杯茶,舒服地坐在逍遥椅上随意地问田丰。

    田丰头也没抬说:“因为你是徐晃徐公明呀!严于律己清正守方,又岂会因私废公。不用膳就会赶过来才正常。嗯,我还知道你们摊上大事了。说说吧!”

    徐晃倒是云淡风轻地饮着茶,一边的龚龙就不淡定了,不由惊讶地说:“元皓先生真乃神人也!”龚龙惊讶之余,把在通县发生的一切详细讲了一遍。徐晃也把自己的推测说了出来。

    “没错!这伙人就是广阳郡的郡兵。”田丰依旧一边忙碌着,一边说:“财帛动人心,连人都不做却做贼。当然也在我们预料之中,或者说我们断定迟早会发生这样的事。”

    田丰说到这,敲了敲荀彧前面的桌案说:“文若,你说说我为什么这样说!也好让公明和子雨心中有底。”

    田丰是想考考高足,徐晃和龚龙是听得一头雾水。既然你们都预料到了,为什么不提醒下,或者跟广阳郡的官方交涉下,不就没这事啦?两人不由有点急不可耐地想听荀彧如何说?

    荀彧从容不迫地收拾整理了下面前公文物件,才笑了笑说:“两郡通商乃长久之计,光凭两郡派兵保护商道只是暂时的。迟早要把中间的广阳郡也通商才行,再不济也要在广阳郡设个中转站。”

    “通县就不错!”荀彧也饮了口早凉的茶水接着说:“在当今天下行商和商人势微的情况下,官方接触不行,主动也不妥。也只好钩鱼之法了。这不,鱼儿上钩了。”

    “嗯!这下就由不得广阳郡官方答不答应了。搓扁捏圆由我们说了算,谁让他们连窝边草也不放过,还蒙着面准备吃尽抹净!”田丰杀气腾腾地接口说:“公明,得防他们弃车保帅!”

    “弃车保帅?”徐晃淡淡地说:“渔阳的军营可不是说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就凭广阳郡郡兵,别说劫人,进得了军营就算有种。”

    “元皓先生,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龚龙算是终于听明白,还真是摊上了大事。事关三郡官民两方,绝对是大事。嗯,还是听大佬们指挥行事才稳妥。

    “什么都别做,先晾几天。记得严加看管万无一失才成。等我们从涿郡回来再说。”田丰胸有成竹地说:“回楼桑参加英灵殿落成和英灵入殿仪式才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嗯!元皓先生急传我们过来就是因为这头等大事吧?”徐晃认真地点头,表示会严肃对待。徐晃是武将,是带兵的武将,对英灵殿更是在意和上心。

    “对!三天后就是仪式之日。我们必须在此之前回去。先一起去用膳,边吃边说。”田丰一边说,一边起身。四人一起去用晚膳。

    在仪式前一天傍晚,田丰,徐晃,荀彧,国渊,龚龙五人终于马不停蹄赶回了楼桑村。

    ……

    英灵殿历时五个月终于告竣,其座落在楼桑村的后山山脚下,离北方学校不远,与一直以来的护卫队所在的驻扎军营也是毗邻而居。这里山清水秀,是安置英灵的极佳之所。

    楼桑村的后山可以说是刘备及其集团的命脉所在,也是刘备改变自身命运,乃至这个风雨飘零的国家和多灾多难的民族的希望所在。

    后山下的北方学校,是传播文明和孕育人才的摇篮。是根本是后续之力。后山下的军营,是人才和军队集聚之所。是开拓是进取的力量。后山下的英灵殿,是人才,是英雄的最终归宿,更是人心所向,凝聚人心的象征。

    英灵殿占地面积的十亩,就一个主体大殿,空旷而通透。全殿以黑白为主,以肃穆庄严为基调。殿边一片漆黑,殿内一片洁白。殿内有一排排从高到低的木梯,分左右中三组,是放置英雄骨灰盒及英雄灵牌的。

    在此之前是一个巨大的香炉鼎,三足而立,是让英灵们可以一年四季享受香火。殿内有一联,左书英灵千古,右书大汉长存,执笔者郑玄。殿外有一扁,上书英灵殿,执笔者蔡邕。整个英灵殿再无其他字迹。

    今天,即公元185年九月一日。一个桂花开始飘香的日子,也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更是英灵殿落成,英灵入殿仪式的日子。其仪式由当今大汉最懂汉法的大儒蔡邕主持,大儒郑玄和大儒卢植协之。

    刘备带着麾下所能及时来到的文武大佬们,从郡府取得千余英雄的骨灰盆一路走到楼桑对。一路上皆是肃穆跟随的涿郡人群。而英灵殿前早有数万刘备军的将士列队以待。

    汉武帝曾设凌烟阁,以表二十四将之功。也仅仅是二十四将,却没收录千万将士的英灵。刘备建英灵殿,可是收入所有征战而亡的将士之英灵。算开历史之先河,所有将士一视同仁。

    当兵入伍,说大点是为了保家卫国。说小点是为了吃一口饭。尤其乱世,可以说谁给一口饭吃,就为谁而战。甚至同室操戈,甚至滥杀无辜。历史中长达百年的三国混战很好地说明了这些。

    一场大战下来,尸骨遍野。一把火烧了,一把葬了,这还算好。暴尸荒野,狼叨鸦啄,这也正常。如果说魂归故里,供以香火,基本是奢望。刘备此举,大获人心!

    刘备带着麾下众人和涿郡万民,终于缓缓来到了英灵殿前。早早列队的数万人马齐声高呼:“魂兮归来,英灵就位!魂兮归来,英灵就位!魂兮归来,英灵就位!”

    三声惊天动地的高呼后,手捧英雄骨灰盒的千余将士依次鱼贯走进英灵殿,沉重而肃然地摆放于木梯之上。再躬身三次为礼,千余将士才列入数万人马之中。然后又是三声惊天动地高呼:“魂兮归来,英灵就位!”

    在余音中,严肃的蔡邕越众而出,站在英灵殿前,念了一篇又长又晦涩深奥的铭文。从守家卫国讲到安定和平,从浴血奋战说到人类解放事业。总而言之,英烈永存,英魂千古,大汉长存,民族长兴。

    “魂兮归来,英灵归位!”蔡邕念完,又把刘备引上前台。

    “英灵殿,是英雄们的灵魂之所,是英烈们最终归宿之处。”刘备指着英灵殿三个字说:“他们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我刘备仅仅能为他们做的。在此,我表示无比的谦意和敬意!”

    刘备说完,转身对英灵殿鞠躬行了三个礼。其身后的数万将士和涿郡万民,也都跟着行了三个礼。

    其过程是庄严而肃穆,宁静而恬然。一切都发自于内心,所有人的心灵都得到了洗涤和升华。这一刻涿郡军民万众一心!

    刘备施完礼,誓言般说:“我刘备保证,我必以振兴大汉为己任,我必以天下万民丰衣足食为目标而努力奋斗,乃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刘备挥舞着拳头说:“凡以此为目标而付出了生命的所有将士,将都入此英灵殿。望苍天为证,大地为凭!愿他们的英灵佑我大汉长存,民族长兴!”

    “轰隆隆!”三声雷声,在刘备刚落,在朗朗晴空之中,有如回应刘备誓言般响彻了天下。让在场数万人都以祟拜而敬服的目光注视着刘备。这就是天命所归之主也!

    “苍天有应,佑我大汉,英灵有灵,佑我民族!”刘备注视天空,行礼高呼。英灵殿前数万人亦高声附合。巨大的声音直传天穹之上,久久不散。

    倾刻,从天际飘下一股异香,似桂花香,又似香火之香,还如兰似麝。泌人心脾,让人宁心安神。异香最后涌入英灵殿,范围定在英灵殿四周百米左右。

    天生异象吉兆,数万人却不见一点骚动,也没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他们已经身心皆醉俱服。刘备带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刘备就是他们心目中神圣的主。是天命所归的主,种种异象都不奇怪。

    其实,刘备麾下有一批人都知道,所谓天生异象吉兆,不过人为罢了。如典韦,关羽,黄忠三人,明显感觉到了半空中的异常。只是见其没有恶意,权当不见。

    如田丰,荀彧,郭嘉,蔡邕,郑玄,卢植六人,凭本身高绝的智慧,也心知肚明是仙人之所为。至于说天地,这群人还真没有多少敬畏。天不予,吾自取之!他们都不缺之种勇气和魄力。

    反而是涿郡万民和数万将士们,对天地神鬼深信不疑。甚至把自身命运寄托于虚无飘渺之中。这就是知识被垄断的结果。无知才迷信,无知才愚昧。

    至于说刘备本人,有着穿越者的身份,除了乐见其成,还有逮个仙人来研究下的冲动。

第300章 ,临时会议() 
英灵殿落成,以及英灵入殿仪式,在天生异象中进行。不说以后会如何?最少目前凝聚人心的作用是刚刚的。涿郡军民万众一心可不是说笑的。

    当刘备在英灵殿中上了一柱清香,这次仪式算完美而和谐地顺利完成。除了几名士卒留值英灵殿,所有人该干嘛就干嘛去。刘备及其集团的大佬们则返回了楼桑村的四合院,算是召开一次临时会议。

    因为这次临时会议刘备也算早有安排,所以当刘备一行人回到四合院时,刘英带人早排好了桌椅,甚至桌子上还有数盘精美的点心。

    这次刘备集团中除了戍边的赵云,张飞,颜良,文丑四个没到外。诸如田丰,荀彧,国渊,徐晃,龚龙,关羽,黄忠,蔡邕,卢植,郑玄,郭嘉,刘德然,孙乾,简雍,以及郑玄其他的一众弟子都在。

    郑玄的弟子中最先在刘备治下出仕的是孙乾,随后就是国渊。最后又有几个弟子出仕为吏,其他都在北方学校任教,也算变相的出仕吧,不都是在为刘备做事么!

    最值得一说的是郭嘉和陈曦哥俩。郭嘉郭奉孝以十五岁的小小年纪,在平定渔阳叛乱中狠狠地惊艳了大家一把。回来之后,又被刘备按在了楼桑对过三点一线的生活。

    四合院,藏书楼,北方学校三个地方,是郭嘉的活动范围。在四合院是休息和陪陈曦,也可以练练五禽戏或喝华佗配制的不知名汤药。谁让郭嘉这货的身体老是达不到华佗认为健康的标准,活该如此!

    郭嘉在藏书楼自然是学习再学习。那怕郭嘉已经表现得惊才艳艳,不过刘备身边就没庸才。就是刘备本身的才学也让郭嘉静下心来学习。

    倒是在北方学校,郭嘉既可以听蔡邕,郑玄,卢植几个大儒讲学,也可以上台为孩子们讲课。嗯,郭嘉在北方学校有着学生和老师的双重身份。

    话说这北方学校,不光有数千名孩子。每当上课,窗外还有不少大人在旁听,在学习。实在是这年代能学习知识的途径太少太少。甚至许多人都不敢奢求读书这事儿。

    以致每个上课的夫子都会大声讲学,为了让窗外的人也听得到呀!最后免不了劳烦华佗配制点利咽清嗓的药。好在华佗医术精湛,这都不是问题。

    华佗认为的问题是陈曦,陈曦的甲肝还没彻底痊愈啊!陈曦现在可以起床自由活动,什么看书写字,什么吃喝拉撒睡都没问题。陈曦和陈伯,陈兰都十分满意,可是华佗不满意呀!

    刘备反复多次说陈曦这甲肝得慢慢养急不来,一年不行,三年总是会痊愈。华佗却执着认为一定有办法更快更有效。刘备没辙,也只好由华佗去钻牛角尖,说不定真让他钻研出什么特方也可能。所谓的发明或奇迹,不就是因为有这些执着的人么!

    反正华佗在钻研的同时,一点也不耽误治病救人和授徒传艺。别的不说,最少刘备军每支兵马中都有一队随军军医,刘备还真没什么可说的。

    再说黄忠的儿子黄叙,黄叙的身体越来越好,近年来不但没有发作什么,还能跟父亲练习下拳脚。嗯,让刘备早年准备联合华佗和张机动心脏手术的计划泡汤了。

    黄叙身体是没事了,可是这性格却因为这病变得有点内向。黄忠老不满意了,虎父无犬子,儿子成了一女孩子般这那行?黄忠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