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三国有些乱 >

第141章

我的三国有些乱-第141章

小说: 我的三国有些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张角贼首如何死的,都是爱卿之功劳。”灵帝刘宏不以为意地说:“皇甫爱卿把此次扫灭黄巾贼子的有功将士详细奏之,过些时日在大朝会上正好论行赏!爱卿先回府休息吧!”

    “谢陛下!”皇甫嵩行了一礼,退出了祟德殿,自回家里。

    “何卿此次也调度有功,朕就不计较上次刘基兵败之责了。”在皇甫嵩退出崇德殿后,灵帝刘宏才对大将军何进道:“何卿可有异议?”

    “谢陛下!”何进并没有提出异议,而是提起了另外一件事道:“陛下,幽州公孙将军和凉州董将军皆上表,言击退了鲜卑兵马,也请求给戍边将士们论功行赏,还请陛下圣断!”

    “这两个家伙,平黄巾之乱出工不出力。还说什么击退鲜卑兵马,鲜卑人不是在马城小打小闹之后就自行撤退了么?他并州丁原为何没上奏,都想糊弄朕啊!”灵帝刘宏暴粗口道:“真以为库府充盈?老子都快揭不开锅啦!”

    “陛下的意思是?”何进装作什么都没听到,低头施礼而问。

    何进对此也心知肚明,不过要他去怼公孙瓒和董卓两个手握兵权的,那是不可能的。表面上大将军是掌握天下兵权,实际上也就司隶洛阳一带何进的命令才有用。

    “陛下,依奴才之见,还不如把公孙将军和董将军调入洛阳封他们高官厚禄,三公九卿随他们挑。”张让微笑着开口奏道:“这赏赐够厚了吧!”

    张让之见不可谓不毒,简直是一箭N只鸟。首先是论功行赏了,再是削其兵权,最后是可以就近监管。关键是公孙瓒和董卓会听旨么?

    历史上灵帝刘宏也是以同样的手段对付董卓等。可是董卓等人就是以外胡犯境一拖再施,施到灵帝驾崩,董卓带着西凉铁骑进入洛阳乱政。

    “张卿之见甚妥!朕立即拟旨着人送往幽州和凉州。”灵帝刘宏无神的双眸也为之一亮,深以为然地说:“何卿以为呢?”

    “陛下英明!”何进自然不会反对,心中却在冷笑。如此明显的明升暗降之策,董卓和公孙瓒会入京才怪。在外手握重兵,天高皇帝远好不逍遥快活,谁会看上有名无实的三公九卿才怪。

    嗯,大将军何进这个屠夫都明白的道理,别人会不知道?当然,这又是灵帝刘宏为了不实物赏赐的变相之策。这其中还真说不明白。

    “好啦,幽州和凉州之事就如此处理。”灵帝刘宏拍板道:“至于对平定黄巾之乱的将士封赏之事,何卿下去多思量下,在大朝会上大家一起好好议议。”

    何进身为大将军,掌管天下兵马,这些有关战事和军队之事,就是何进的职责所在。那咱是皇甫嵩也是何进的下属。何进应诺,行礼而退。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张让在何进退后,大唱赞歌道:“陛下神威,张角贼子授首,黄巾之乱一平,大汉天下四海升平。”

    “真的吗?”灵帝斜着眼问:“四海升平?朕都靠卖官卖爵才有口饭吃!”

    “这个,这个!”张让有些呐呐道:“地方都让他们控制了,兼并士地蓄养私奴,却一点也不念皇恩浩荡。”

    “废话!你倒拿出主意去解决啊!”灵帝刘宏转着眼珠儿说:“不是黄巾余孽四处流窜么,让地方上自己解决。把军队解散一部分,朕要开源节流减少军费。”

    也不知道灵帝刘宏是怎么个脑回路,让世家地主组建私兵,却把中央军解散。那咱再穷也得有中央武装吧?万一有事需要调部队咋办?

    正因为刘宏的短视而导致日后的边军入京,也导致大汉王朝名存实亡。当然,刘宏也不知道自己会死这么早,他一直以为尽在他掌握之中。

    最少现在的灵帝刘宏还是心中有数的。可以说灵帝刘宏一日不死,天下世家就不会明目张胆造反或改朝换代。

    然而,灵帝刘宏的身体每况愈下,他不自知而已。

第230章 ,洛阳记事() 
没过多少时日,朱儁在处理好广宗城事务后,留下一支兵马亦班师回朝。灵帝刘宏这才在大朝会上论功行赏。

    此刻的满朝群臣群情激动,黄巾贼首张角兄弟伏诛,黄巾之乱已平,岂不是天大的喜事,确实让人兴奋开怀。

    平定黄巾是当朝的喜事,更是天下世家的喜事。大汉天下稳固,世家天下更稳固。岂不是当喜当贺?

    大家一高兴开心,对讨伐黄巾军将士的封赏大开绿灯,无人反对。时封皇甫嵩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朱儁车骑将军,河南尹。其他的诸如曹操,孙坚,袁野皆有封赏。

    嗯,这州牧就是这次论功行赏之前不久,由汉室宗亲刘焉这货提出来的。一为讨伐黄巾余孽,让地方组建武装准备,二是为灵帝卖官卖爵准备。世家的代表群臣拍手称快,灵帝能卖个高价也赞同,可谓一拍合,顺利通过。

    “虽说黄巾贼首张角等伏诛,但是冀,幽,青,兖,豫等州仍有黄巾余孽盘据为患。尤其是青豫两州贼势更为猖獗,有褚燕部和波才部号称百万之众。”灵帝刘宏封赏完毕,目视群臣道:“不知诸卿有何应对良策?”

    灵帝刘宏此言一出,让殿下群臣茫然,有点摸不清皇上的脉络。这还用问,肯定宜将神勇追穷寇,让皇甫嵩和朱儁再带兵剿之即可,这又有什么好讨论的?群臣一时之间无人接腔。

    “启奏圣上,微臣以为,黄巾余孽大都盘据山林,劳师远征旷时日久,甚至见效甚微,不如。”早与灵帝刘宏通气的大将军何进越众而出道。

    “何卿所虑甚是,劳师远征废时耗钱粮,还不见成效。”灵帝刘宏点头道:“不知何卿有何高见,不妨奏来。”

    殿下群臣一听,皆知大将军何进和皇帝早有定议,才如此一唱一和。他们没有打岔,而是洗耳恭听何进这屠夫有何妙招?他们心中都在暗搓搓准备着,有利就点赞666,不利就集体反对。

    “陛下,不如让地方组建武装力量剿灭黄巾余孽。上至州牧,中至郡守,县令,县长,下至地方贤达之士皆可出力。如此一来岂不事半功倍。”何进奏道:“待剿灭贼匪,解除武装力量即可。”

    “何卿所言甚妙!”灵帝刘宏点了个赞,才问群臣道:“诸卿以为如何?”

    对于灵帝刘宏而言,只要不是自家出人出物,那就是好主意。他可完全不想诸侯并起该如何收场?真以为一纸诏令,说解除武装就解除武装?嗯,太天真,太迷之自信!

    “大将军之言甚是,陛下英明!”群臣及时点赞666,有光明正大强大自身的事儿,脑壳有病才会反对。

    其间有几个忠肝义胆的臣子想反对,也被某些人用恶狠狠的目光震住了,硬是不敢挺身而出。相对于大义,己身及九族的安危更能让人知道该如何选择。

    更重要的是,皇帝老儿已经同意了,就算死谏也没有任何意义。没有太义,甚至适得其反,弄得里外不是人,忠臣良臣谏臣也很无奈,很绝望。

    “好,诸事已定,朕即日重开西园。”灵帝刘宏又丢了颗深水炸弹,这货妥妥的想钱想疯了,准备明的卖官卖爵。嗯,明码标价,某此重要官职是价高者得。

    “嗡!”的一声,大朝会有如倒了一桶蛤蟆,群臣不顾君前失仪地议论开了。这西园一开,可真是利益攸关呀!事不关己,关己则乱。

    灵帝刘宏一点也不计较,心中还有点小得意。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炸弹威力不错,即将有许多许多钱财入帐。

    灵帝刘宏开西园已有前例,没人会去触霉头自找没趣。竟然也就这样堂而皇之地通过了。不是不想谏,而是不敢谏。以前为开西园之事就有许多谏言者消失蒸发了。

    前车犹可鉴,小命要紧。最多是有钱卖个更合适的官儿做做,万一不行就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才是正理。

    ……

    散朝后,皇甫嵩和朱儁两个在皇甫府上碰头了。因为他们接到灵帝刘宏的单独接见,向他们传达一个旨意,裁军。

    灵帝刘宏的意思很简单,皇家没钱,养不起这么多军队。你们军方几个大佬自己看着办。结果裁军之事就由大将军何进主持,皇甫嵩和朱儁两个车骑将军协助之。

    “公伟兄,裁军之事如何看?”皇甫嵩为朱儁斟杯茶,屏退左右才说:“我想听君之实话!”

    “真义兄何必明知故问耶!”朱儁端起茶水饮了口说:“主弱枝强,必将尾大不掉。真让我不知作何评价。”

    “是啊,尾大不掉。春秋诸侯局面必将重演,天下真将大乱矣!”皇甫嵩叹道:“观圣上近来之举措,无异于自掘大汉之坟墓!”

    皇甫嵩也不怕吓死朱儁地接着吐槽:“陛下难道忘了大汉天下是刘家天下了么?难道真的想钱想疯了?设州牧,裁军,开西园,壮大地方,如此种种乃亡国之象!”

    “真义兄慎言!”朱儁吓得跳了起来说:“话虽如此,陛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等只管行军打仗可好?”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将无兵可带啊!”皇甫嵩黯然地长叹一声,颓废地坐了下来说:“我只是想一吐为快,对不起公伟兄啦!”

    皇甫嵩本就是个见风使舵之人。不然历史中也不会被董卓拿捏得毫无脾气。可知当时皇甫嵩可有大把机会扼制董卓,可惜他都不敢为之。

    皇甫嵩行军打仗是好手,也不负当世名之称。但是对于玩政治,或者说魄力就差得远。皇甫家也注定成为墙头草,随风而逐,永远不可能左右时局。

    “无妨无妨!”朱儁摇一摇手道:“这些道理知道的人多得去了,他们为何不谏言?还不是利益使然。一切由他去吧,我们听命行事即可。”

    “也是,也是!”皇甫嵩平息了一下说:“喝茶,喝茶!”

    ……

    荀攸府上,荀攸两叔侄也正在扯着相关话题。不同的只是这两叔侄远比那两个武夫看得更为透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圣上难道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知道?”荀彧叹着气说。

    荀攸看了小叔荀彧几眼,笑着说:“圣上可能不知道么?道理如此,实际上呢?小叔不会以为陛下不下诏,地方就不会行动么?陛下之所为不过赌赌气添添堵罢了。”

    “这些我都知道,不过解散兵马我就不明白了,有这样自断双臂的道理么?”荀彧想了很久都不解。

    “圣意难测,我们也不必去妄自惴测。”荀攸轻松地打趣道:“这不正合小叔之意?反正你又不入仕,不如去北方看看,听说那边很是欣欣向荣。”

    之前刘备与荀彧约定,天下大势按刘备所言而发展,那么荀彧北上。就目前而言,一切正如刘备早先之言。

    平定黄巾军,灵帝会解散中央军,而地方会组建武装力量。继而天下会真正的大乱,出现诸侯并起之局面。

    “北上?时机还未成熟,没见刘玄德自己此刻都置身事外,坚决不趟这浑水。”荀彧老神在在地说:“先看看圣上这几套旨意下去的反应再说吧!”

    灵帝刘宏在大朝会上对广宗之战的将士论功封赏后,连发了数道圣旨出去。

    其一是给幽州的公孙瓒和凉州的董卓。旨意是说,你们两个戍边有功,今调进洛阳来当大官,当大大的官。

    其二是给各州郡下旨,可以自行组织人马去平地方匪祸。之前是让地方组团听中央的,这次各自为战,中央什么都不管。

    当然,圣旨写明了,平息匪祸后即时解散地方兵马,之前干吗的还干吗。嗯,至于以后会如何,只有天才知道。

    其三是给九江郡的卢植下了道十万火急的圣旨,撤了卢植九江郡太守之职,调入洛阳,拟任卢植为青州牧。

    自前青州太守龚景离任后,青州太守一职,也就是现如今青州牧一职一直悬空。实在是青州黄巾军过甚,无人敢去任青州牧之职。

    灵帝在这里算盘打得拍拍响。九江郡在卢植治理下已成了富庶之地,九江郡太守一职自然能卖个高价。而青州牧这一鸡肋之职正好给卢植,既升迂了卢植,又堵了悠悠众口。实在高妙之极!

    其四是给刘备也下了道旨,这旨意简单,灵帝刘宏就是单纯的讨酒喝。嗯,刘备之前孝敬的酒水都喝完了,这酒瘾上来,皇帝也挡不住。

    “随你!”荀攸还是笑着说:“除了卢公会遵旨,刘玄德会送酒外,其他的很难如圣意。”

    荀彧亦笑了笑,并没有再说什么。

第231章 ,刘备买官() 
凉州,董卓府,有天使前来宣旨,在收获一笔不菲的钱财后,天使满意而归。

    “明升暗降,想削我之兵权,真是当我傻乎?”董卓一甩刚接的圣旨,根本不把圣旨当一回事地咆哮着。

    “将军勿须动气,此乃当朝试探之举罢了,很好应对的!”一边李儒云淡风清地开口道。

    “贤婿且道来,既要不伤体面,还得堵悠悠众口才好!”董卓点点头,整了整衣冠,从容地坐好,才让李儒献策。

    “拖!”李儒开始娓娓道来:“外胡之患由来已久,鲜卑兵马虽然退了,匈奴可能来犯。将军说什么就是什么,谁还敢来查证?真以为我西凉铁骑的刀枪不利呼?”

    “贤婿言之在理!真以为我老董不敢杀人?哈哈!”董卓笑道:“来人,备份厚礼呈送给张常侍等人。”

    “将军心思慎密,此事无忧矣!”李儒拍着岳父大人的马拍,却又用心地交待:“当今天下乱象已生,唯有手握兵权才是生存之道。望将军紧记!”

    “省得,省得!”董卓挥着大手道:“如果不是老子麾下有数十万铁骑,早被人家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

    李儒见董卓深知其理,心中十分满意,笑了笑不再讲大道理。翁婿两个开始喝着小酒,吃点点心。这小日子倒也快活逍遥。

    ……

    幽州代郡,公孙瓒兵营,有天使携旨意至,在收获一坛千金难买的美酒后,飘然离去。

    “三公九卿啊,还真让人蠢蠢欲动!”公孙瓒一手抓着圣旨,一手拍得哗哗作响,揶揄地说:“就算我遵旨进入洛阳,谁指挥得动我的白马义从?真是一群傻蛋!”

    “将军,当今是想夺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