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小侯爷 >

第76章

三国小侯爷-第76章

小说: 三国小侯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襄阳运来的十五架投石车,全部都拆卸了的,否则不方便搬运。为了便于重新组装,黄月英专门写了说明书,附带着一起送来。

    如此一来,军营中的工匠才能依照进行制作。

    邓展站在一旁,眉头皱起,问道:“主公,投石车能有什么用?”

    刘修说道:“试过了,自然知道。”说完,刘修吩咐邓展找了一个准头好的小校过来,又让士兵去附近搬了两块二十斤的石头过来,摆放在投石车的旁边。

    一刻钟后,投石车组装完,摆在了刘修的面前。

    小校道:“大人,可以操作了吗?”小校知道投石车,也知道该怎么操作。现在看到了投石车摆在面前,心中已经是有些痒痒了。

    刘修点头道:“开始!”

    小校搓了搓手,先试了试力量,估测了一下杠杆的臂力,然后才吩咐士兵把一块二十斤重的大石放在投石车上。

    小校深吸口气,双手用力拉动绳索。

    缓缓的,杠杆下移,力量随之绷紧,反弹的力量也随之越来越大。

    “啪!”

    忽然,小校松手了,杠杆反弹上去,撞击在横轴上,发出一声巨响。

    二十斤的大石挂着呼啸声,横空掠过。

    半空中,一道影子快速的划过,而后跌落在了地上。

    “轰!”

    大石撞击在地上,发出一声巨响。

    邓展看到了石块落地的地点,粗略估测了一下,就瞪大了眼睛,眼中更是流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喃喃道:“两百步,至少是两百步的距离。这架投石车,只需要一个人拉动,就可以发射两百步远。如果十五架投石车同时抛射,那声势恐怕是不可估测了。”

    见到了投石车的情况,邓展便明白了投石车带来的好处。

    试想一下,两军对垒,投石车一开始就攻击,起到的作用必然巨大。或者,投石车用来攻打城池,也有极大的帮助。

    刘修也是笑了起来,道:“邓展,明白投石车的威力了吗?”

    “明白,很明白了。”邓展咕咚咽了口唾沫,道:“月英姑娘制作出来的投石车,简直太厉害了。”

    刘修微微颔首,目光看向小校,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校一听刘修询问他,心中激动不已,朗声道:“回禀大人,小人名叫袁业。”

    刘修道:“我看你操作投石车很熟悉,原来操作过吗?”

    袁业回答道:“回禀大人,小人的祖上曾经是匠人,所以,小人也知道投石车的情况。”

    刘修点了点头,看向邓展,吩咐道:“十五架投石车需要人负责,把袁业抽调出来,单独负责投石车的事情。除此外,再从军中抽调六十名士兵,由袁业负责训练。从现在起,投石车兵,就是一个单独的兵种体系。”

    “诺!”

    邓展点头,看了袁业一眼,心中暗赞这小子好运道。

    一下,就被提拔了起来。

    袁业的心中,也是激动不已,没想到自己也进入了刘修的视线。

    刘修道:“袁业,加快训练,投石车兵,将是军队攻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你现在负责,就必须要让士兵尽快步上正轨。”

    “大人放心,卑职一定竭尽所能。”

    袁业抱拳,心想,一定要尽快的让投石车兵形成战斗力。

    刘修在军营中巡视了一番,便离开军营返回县衙。刚回县衙,邓艾急匆匆的走了过来,禀报道:“公子,蒯县丞在大厅等您。”

    “知道了。”

    刘修转身,往大厅行去。

    来到大厅中,蒯祺连忙向刘修行礼,刘修摆手道:“坐!”

    蒯祺落座,然后道:“大人,卑职这两日盘点了从天龙岭,以及霍家收缴的粮食,以及钱财。合计的粮食,已经超过十二万石,钱财更是多不胜数。”

    “再者,算上之前农田卖给攸县乡绅抵扣的粮食,县衙已经有几十万石粮食。”

    “卑职认为,可以将蒯家、庞家和黄家的二十一万石粮食归还了。”

    蒯祺正色道:“粮食归还后,以县衙的财力和粮食的库存,也可以支撑到明年。再加上,农田在不断的开垦,也能源源不断的增加粮食收成。”

    “最重要的是,最近几日,攸县出现了许多邻县的商人、乡绅、家族,他们也开始购买攸县刚刚开垦出来的土地。”

    “其原因,是大人宣布了要免税。”

    “卑职估测,购买农田的人还会继续增多,所以卑职提议归还粮食。”

    蒯祺作为县丞,他现在不忧愁粮食少了,而是粮食太多了。一旦过多的粮食积压下来,也容易坏掉,还不如归还给三大家族。

    刘修思考了片刻,点头道:“归还粮食,可以安排下去,这件事,你直接处理了就是。只是你提及的附近各县的乡绅、大族都来攸县购买土地,人数多吗?”

    蒯祺点头道:“正在逐渐的增多,毕竟他们离攸县也不远。买下了土地后,再租赁给百姓耕种,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收入。”

    刘修说道:“这件事可以鼓励,现在的攸县,人少地多。人多了,事情也更好办了。而且他们买了土地,也必须要耕种,最终只能是攸县的百姓耕种,或者是迁移百姓来耕种。得到好处的,也是攸县的百姓或者攸县。”

    “明白!”

    蒯祺点头,准备下去后扩大土地的贩卖。

    刘修提醒道:“土地可以贩卖,但记住,好的地方,或者是重要的区域,必须留下来,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卖掉的。”

    蒯祺脸上有着笑容,道:“大人放心,这一点,卑职明白的。”

    一部分最重要的区域,蒯祺握在手中,没有拿出来出售。而这一部分,恰恰是曾经霍家掌控的地契,现在全部转为官府拥有。

    蒯祺和刘修商讨了其他的政务,蒯祺才起身告辞。

    三天时间,黄承彦、司马徽在攸县走了个遍。如今的攸县,早已经看不到乞讨的人,反倒是屯田的人数之不尽,四处都可见在开垦农田。

    两人向百姓问起刘修,得到的,全是称赞和感恩。

    这样的场景,让黄承彦和司马徽心中欢喜。

    在攸县停留了三天,两人的心中,已经彻底的踏实了下来,不再担心刘修在攸县的情况。如今的刘修,不仅是深得民心,更有了军队作为保障。

    两人来得匆忙,走得也匆忙。来的时候,没有告知刘修,走的时候,也仅仅是让刘修送到了城门外,便上路离开了。

第146章 邻县冲突() 
茶陵县和攸县接壤,位于攸县的东面。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炎帝神农葬于茶乡之尾。”记载中的茶乡,就是在茶陵县的境内。茶陵县的茶叶,在长沙郡都非常有名。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喜好喝一口茶陵县的茶叶。

    茶陵县境内多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而且冬寒的时间段,所以山上的茶叶,有足够的光照时间,茶叶份外清香。

    茶陵县的百姓,也一直为荣。

    因为这一点,县令的日子过得很舒坦,百姓富足,安居乐业,这就是最好的情况。

    只是最近几日,县令苏融高兴不起来了。

    苏融年近五旬,相貌清瘦,因为保养得不错,身体倒也是颇为硬朗。他为官清廉,处处为民争利,百姓对苏融也是非常的爱戴。

    只是茶陵县的许多乡绅、家族,纷纷到攸县买地,让苏融很头疼。

    同时,茶陵县的许多商人也去了攸县置办家业。

    茶陵县农业不行,靠的是茶叶,是商人。一旦商人离开,商业必然会随之下跌,官府的税收也将受到影响。现在的情况,对攸县非常有利,对茶陵县却是百害而无一利。

    苏融考虑的不仅是商业,还有百姓的问题。

    茶陵县的百姓暂时不会离开茶陵县,到了明年,茶陵县的各大家族、乡绅在攸县的土地要开始耕种,一旦攸县的百姓出现供不应求的时候,茶陵县的一部分百姓会前往攸县耕种,这对苏融来说,简直是噩耗。

    商人走了,商业一落千丈。

    百姓走了,苏融的官估计也快要到头了。

    为了阻止这件事,苏融想破了脑袋,都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

    书房中,苏融召集了县丞和主簿,商议此事。

    县丞也是非常的头疼,都已经讨论了很多次,却一直没有结果,令人揪心,更费神。他想了想,建议道:“县尊,攸县可以开垦农田。我们茶陵县,为什么不可以呢?”

    苏融想都不想,直接反驳道:“攸县情况特殊,因为严重的饥荒,导致无数的百姓衣不果腹。官府只要发粮赈灾,他们就愿意去开垦农田。他们得到的粮食不多,只能让他度过难关。但因为攸县的饥荒,百姓没有太多的想法。”

    “茶陵县,大多数的百姓是茶农。许多百姓的家中虽然不是太富裕,却也不是太差,谁会为了一点粮食去开垦农田。”

    苏融轻叹道:“最重要的在于,茶陵县不可能拿出数万石粮食出来,也不可能给出刘修那样不征收赋税的条件。茶陵县情况不用,采用相同的办法,也无法达到相同的效果。”

    主簿砸吧砸吧嘴,道:“大人,不如任由他们去吧。”

    县丞也道:“下官也这么认为。”

    主簿和县丞都非常揪心,讨论许久都没有结果,太烦躁了。

    苏融仍是摇头,正色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件事必须解决。从某个方面说,商人的离去,就会导致茶陵县的钱,转移到了攸县,对茶陵县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县丞一副无奈的神情,眼珠子转了转,忽然说道:“既然想不到解决的办法,干脆在双方接壤的地方设置关卡,只许进不许出,不让百姓或者商人前往攸县。”

    苏融摇头道:“这样做,影响太大。”

    县丞也一翻白眼,道:“县尊,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没办法了。”

    苏融脾气极好,依旧没有发怒,继续道:“再想想,都再想一想,必须把这事儿解决了。”

    县丞和主簿相视一望,更是无奈。

    苏融又道:“这件事不解决,明年开始,茶陵县必然陷入困境。到时候,明年攸县必然是税收、粮食获得大丰收,而茶陵县一落千丈,这是绝不允许的。”

    主簿建议道:“县令,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就找太守大人调解吧。”

    苏融道:“攸县没有针对茶陵县,你认为可能吗?”

    主簿听了后,轻叹了一声。

    苏融深吸口气,道:“你们想不到办法,就按照老夫的办法来。”

    县丞和主簿一听,脸上流露出喜色。只要是县尊大人开口的计划,两人都不反驳,这样一来,事情就没有了争论了。

    到现在,两人都已经心力交瘁,不愿意再折腾了。

    苏融正色道:“第一,在边境设置关卡,禁止茶陵县的百姓进入攸县境内;第二,告知茶陵县的商人、乡绅等人,请他们暂缓前往攸县购置土地;第三,派遣一人前往攸县,倒卖他们的土地,将价格炒上来。只要攸县农田的价格乱了,商人无利可图,自然不会再生出其他心思。”

    县丞和主簿听了后,相视一望,眼中流露出惊讶神色。这一计划,有些毒辣了,因为进一步,会搅乱攸县,会得罪刘修。

    苏融眼神锐利,道:“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用这样的计策,执行吧。”

    “诺!”

    县丞和主簿点头,都答应了下来。

    攸县,县城。

    这一段时间,攸县开垦的农田,在不断的卖出。随着财政问题的解决,以及粮食的充裕,开垦农田的百姓得到的粮食,从刚开始的一升粮食,增加到了两升粮。

    短短时间,攸县的百姓,从饥荒中走出来。

    县衙,县丞署衙。

    蒯祺端坐在办公的大厅中,处理着最近的政务。

    如今,县衙的一众小吏重新调整后,办事的效率,以及处事的手段,也恢复了公平公正。蒯祺把手中的政务,分门别类的下方下去。

    他的事情,也轻松了许多。

    只是,蒯祺连续看了几卷竹简,脸上的神色渐渐变得凝重了起来。

    竹简上的内容很简单,攸县境内开垦出来的许多农田,一开垦出来,就被人买了,然后开始倒卖。许多已经卖出去的,也被人高价买走,然后再以更高的价格卖出。

    这样的情况,不断的发生,消息在攸县传开后,让无数的商人心思浮动。

    买进,然后卖出赚钱,这是许多商人的想法。

    随之而来的,便是市场的混乱。

    蒯祺察觉到情况不一般,立即把县衙的一众小吏喊到了署衙中,然后看向麾下的人,沉声道:“一天时间,查清楚谁在幕后推波助澜,打乱攸县的局面。”

    一众人得了命令,全都下去执行命令了。

    官府的力量动用起来,一天时间,完整的讯息,摆在了蒯祺的案桌上。

    蒯祺看完后,眼神更是凝重。

    竹简上记载的内容很简单,有三个来自邻县茶陵县的人,在幕后推波助澜,搅乱攸县的局面。经过查证后,三人已经被控制了起来。

    邓展审问后,根据三人的供述,三人之所以这么做,是茶陵县的县令苏融下令的。

    茶陵县的县令,为什么要针对攸县?

    这一情况,是蒯祺没有想清楚的。但现在涉及到两个县的争斗,蒯祺不敢耽搁,当即起身,往刘修的书房行去。

第147章 以牙还牙() 
蒯祺把竹简递到刘修的案桌上,才开口道:“大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茶陵县竟然派人搅动攸县,这件事有些不单纯。”

    刘修拿起竹简,仔细的看了一遍。

    看完后,刘修的脸也黑了下来,眼中闪烁着冰冷神色。攸县是他的根基,如今百废俱兴,攸县正处在恢复的关键时期,茶陵县突然横插一手,搅乱了攸县的市场,弄得人心浮动。

    这手段,令刘修心中升起怒火。

    刘修压下怒气,问道:“关于茶陵县的县令,有没有关于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