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小侯爷 >

第396章

三国小侯爷-第396章

小说: 三国小侯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雍一听,顿时沉默了。

    此前孙权派遣赵咨出仕江夏,刘修不受威胁。

    曹操不亚于刘修,两人都不是受威胁的人。

    想要用荀攸和张辽来威胁曹操,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在大局面前,曹操不可能改变决定。

    孙权听着麾下众人的议论,沉声道:“张公认为,该怎么处置荀攸和张辽?”

    张昭思虑许久,说道:“大王再度向刘修求和,然后派人将荀攸和张辽送过去,借此离间曹操和刘修,令楚国和魏国联盟破裂。”

    孙权闻言,眼中精光闪烁。

    张昭的这个提议,在陆逊的书信中已有提及。

    陆逊的来信,不仅是禀报了前方战况,还涉及到了荀攸和张辽的处置。

    陆逊提出建议,将张辽和荀攸转交给刘修,让刘修处置。

    张昭看了孙权一眼,见孙权意动,继续说道:“大王,吴国有长江天堑,又拿下了张辽和荀攸,重创了魏国,至少短时间内,曹军无法攻破吴国。”

    “所虑者,唯有楚国。”

    “刘修麾下水军,也是一等一的精锐,不输给我吴国。”

    “刘修带给吴国的威胁,远甚于魏国。”

    “将张辽和荀攸给了刘修,以刘修吞并天下的志向,他不会纵虎归山,不会把荀攸和张辽交给曹操的。”

    “曹操得了消息,自然恼怒。”

    “届时,楚国和魏国联盟破裂,便不可能再联合攻打吴国。”

    “这一战,我们的压力就轻松了。”

    张昭沉声道:“再者,我们派人送上张辽和荀攸求和,只要刘修接受,楚国和吴国的战事也就放缓下来。如果刘修不接受,最多也就是现在的战况,继续开战便是。”

    孙权说道:“这一招祸水东引,倒也是不错。”

    陆逊给出的计策,便是祸水东引。

    利用荀攸和张辽进行离间。

    顾雍思索后,忽然道:“张公,假设刘修接受我们投降。但是,刘修转手将荀攸和张辽交给曹操呢?”

    孙权闻言,脸色微变。

    是啊,如果刘修把张辽和荀攸交给曹操。

    到时候,得利的就是刘修了。

    张昭却是不急不躁,解释道:“顾雍,老夫刚才说了,刘修志在天下。在刘修眼中,他始终认为曹操才是大敌,有削弱曹操的机会,刘修怎么会不去做呢?”

    “夏侯惇、夏侯渊等人,死在刘修手中。”

    “如果再斩张辽和荀攸,可想而知,对曹操的打击有多大。”

    “尤其是,荀攸乃是曹操谋主。”

    “先有贾诩和张颌,现在又是荀攸和张辽。试想一下,曹操能承受这样的打击吗?”

    张昭说道:“两利相权取其重,刘修结交曹操有利,但斩杀或者囚禁荀攸和张辽也有利,而且利益还更大。老夫笃定,刘修不会释放两人的。”

    顾雍眼神肃然,道:“张公,你强词夺理。”

    张昭说道:“老夫只是阐述一个事实,而且老夫只是提出个人看法。具体如何抉择,还看大王。”

    顾雍大袖一拂,哼了声便不再说话。

    孙权听众人议论完,他心中已有了决定,说道:“关于张辽和荀攸的处置,本王赞同张公所言。以刘修的秉性,不会将荀攸和张辽送还给曹操。故,本王决定派人押送两人,转交给刘修。”

    顾雍劝说道:“大王不可啊!”

    张昭道:“顾雍,如果留着荀攸和张辽,继续被曹操和刘修攻打吗?不破解曹操和刘修的联盟,吴国必将不存,这是唯一的办法。”

    孙权点了点头。

    眼下刘修和曹操联盟,必须要破解双方联盟。

    事情定下后,孙权一方面传令周瑜做好备战准备,另一方面又传令陆逊遣送荀攸和张辽回来,然后向刘修求和。

    张昭、顾雍等人离开了吴王府。

    站在府外,顾雍盯着张昭,冷冷道:“张公,你是什么意思?你难道看不出来,一旦将荀攸和张辽交给刘修,我们就没有了主动权,曹操也不会顾忌我们了吗?”

    张昭沉声道:“元叹,有荀攸和张辽在手,曹操就会顾忌吗?曹操是一个宁我负人的人。这样的人,会因为荀攸和张辽,就受到掣肘吗?你太天真了。”

    顾雍摇头道:“不,张公你藏有私心。虽然张辽和荀攸在我们手中,可能没有效果,可能无法掣肘曹操。但眼下的局面,绝不会比把人交给刘修更糟糕。一旦刘修把人转交给曹操,局面对我们将更为恶劣。”

    张昭道:“元叹,你多虑了。”

    顾雍拂袖道:“但愿吧!”

    张昭坐上马车,很快就离开了。

第731章 投降派() 
张昭回到府邸,便有下人来禀报:“大人,陆绩在大厅等候。”

    “知道了!”

    张昭点了点头,便直奔大厅行去。

    进入厅中,张昭道:“公纪,随我来书房。”

    在吴国境内,张家和陆家都是大族,但陆绩的辈分,却比张昭矮一辈。

    书房中,宾主落座。

    陆绩眼神期待,迫切的问道:“张公,结果如何?”

    张昭微笑道:“事成了。”

    “好!”

    陆绩眼中,有着一抹兴奋。

    张昭盯着陆绩,眼中掠过一抹精芒,道:“公纪,你陆家偏向刘修,难道,不怕老夫向大王告发吗?”

    话语中,带着一丝的戏谑。

    陆绩说道:“张公这不是没有告发吗?”

    张昭呵呵一笑,道:“说不准,老夫一下就改了主意。”

    陆绩神色很平静,道:“张公决断果毅,既然下了决定,岂会再擅自更改。”

    张昭摇头轻笑。

    陆绩道:“张公是考校在下吗?”

    张昭说道:“世人皆知陆逊才能无双,在下倒是想听听陆公纪的高论。”

    陆绩正色道:“在下理由有三。”

    “第一,吴国大势已去。”

    “作为吴国的顶梁柱,更是吴国老臣,张公对吴国的了解,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如今吴国偏居一隅,如果楚国和魏国不来攻打倒也罢了,一旦来攻打,吴国如何抵挡?”

    “论人才,吴国损失了鲁肃、太史慈、吕蒙等人,如今只是靠张公、大都督竭力支撑,而反观楚国,人才济济,不可胜数。”

    “论底蕴,吴国虽然解决了山越,毕竟地域狭窄,而刘修作用益州、交州、凉州等地,早已底蕴丰厚。”

    “吴国的优势在于水军,魏国没有,但楚国有。”

    陆绩正色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吴国还能和楚国对抗吗?那是不可能的。”

    张昭捋着颌下胡须,微微颔首。

    他看向陆绩,倒是有些惊讶。

    陆家人的风采,尽数被陆逊占据了,世人都注意到了陆逊,却忽略了陆绩。

    陆家一门,俱是人才啊!

    张昭的心中,忍不住感慨。

    张昭道:“第二点理由呢?”

    陆绩微微一笑,不急不躁的道:“第二,张公是张家的家主。”

    “吴国张家,乃是大族。”

    “张公是吴国的臣子,可也是张家的一族之长。”

    “张公忠于大王,甘愿为大王赴死。可是,张公总得为张家考虑。如今吴国大势已去,张公自当为张家考虑一二。”

    “没有这个身份,张公或许会誓死效忠。”

    “可是,张公身上有束缚,那就只能选择有利于张家的方向。”

    陆绩眼神明亮,很是从容。

    他在得到了陆逊传回的书信后,就开始联络张昭。

    作为在吴国多年的人,陆绩自然是知晓张昭的,更了解张昭。加之,陆逊来信让他找张昭出言相助,陆绩便顺势而为。

    有了张昭的协助,陆家报仇更容易,也能立下更大的功劳。

    张昭此刻,却是沉默下来。

    张昭是孙权的臣子,这一点是不假的。

    可是,张昭也是一家之主,是一族之长,他要为家族考虑。

    出身世家的人,一般都讲究家国天下。

    先有家,再有国。

    张昭也不例外。

    历史上,曹操率军南下,发动赤壁之战时,张昭便劝说孙权归顺曹操。张昭的劝说,一方面是不希望孙权和曹操死磕,但另一方面却是为张家考虑。

    如今的局面,吴国局面更糟糕。

    面对刘修和曹操的夹击,张昭不认为孙权能取胜。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昭听到了陆绩的话,最终选择了帮助陆绩。

    张昭深吸口气,道:“陆公纪,第三点呢?老夫洗耳恭听。”

    陆绩一抖长袖,微笑道:“张公就算去告发,也无济于事。”

    “陆家还是吴国的陆家,并没有和刘修勾结,也没有投降刘修。我们所做的,只是要交好刘修,向刘修表达一个意思。”

    “张公仅凭一张嘴,不可能污蔑陆家。”

    “尤其是,吴国动荡之际,外面有伯言主持大军,一旦动了陆家,恐怕吴国更乱。”

    “张公,您认为呢?”

    陆绩神色从容,显得相当的自信。

    事实上,他去劝说张昭时,提出的也是靠拢刘修,向刘修示好,没有提及归顺刘修。

    吴国在这个时候,已经是风雨飘摇。

    谁都可能有二心。

    谁都可能有自己的考虑。

    陆家就算是向刘修靠拢,但陆家没有背叛吴国的证据,孙权就那陆家没有办法。

    张昭捋须一笑,道:“世人,真是小觑了你陆公纪。”

    陆绩微笑道:“张公谬赞了。”

    张昭叹了口气,道:“希望,老夫的做法没有错。”

    陆绩道:“张公不会后悔今日的做法。”

    张昭说道:“不久后,荀攸和张辽就会押送回来。到时候,老夫会向大王谏言,由你押送张辽和荀攸前往江夏郡。到时候,你可以再运作一番。”

    陆绩拱手道:“多谢张公!”

    “告辞!”

    当即,陆绩站起身便离开了。

    张昭望着陆绩离去的背影,忍不住轻叹了口气。如今的他,也已经是投降派,成了和刘修有接触的人。

    陆绩回到府邸后,便没有再做其他事情,就是静静等待。

    进入七月上旬,天气愈发炎热。

    而魏国方面,消息已经传到了邺城,传到了曹操的案桌上。

    曹操得知张辽和荀攸背俘,损失了近五万精锐,气得摔碎了好几个花瓶。好在曹操的头痛病已经治愈了,疾病没受到影响。

    曹操下了命令,召集麾下众人议事。

    王府,大殿中。

    曹操端坐在上方,下方荀彧、程昱、刘晔、陈群、司马懿等人,尽数汇聚在此。

    所有人的脸色,都无比凝重。

    荀攸是曹操心腹。

    张辽是曹操大将。

    两个人成为吴国的俘虏,造成的影响太大了。

    曹操目光看向众人,沉声道:“诸公,张辽和荀攸被俘虏,本王派去攻打吴国的军队覆没。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众人闻言,都陷入沉思。

    曹操目光锐利,道:“文若,你有什么看法?”

    荀彧主持内政,但也是决定的谋士。

    荀彧说道:“回禀大王,在下认为荀攸和张辽被擒。如果魏国就此罢兵,将威严不存,国威不振。所以,再发兵攻打吴国是必须的。但是在此之前,该给刘修施压了。”

    曹操问道:“如何施压?”

第732章 使节杨修() 
荀彧正襟危坐,眼神冷肃,道:“自五月初一,魏国和楚国联合攻打吴国。”

    “时至今日,刘修没有取得一丝的进展。”

    “大王派人通知刘修,令刘修加强攻势。否则,大王便和吴国化解干戈。”

    荀彧道:“不压一压刘修,他便不会全力以赴。这一战,刘修牵制了周瑜后,我魏国的压力才更小,才能尽快夺取吴郡。”

    曹操思索片刻,道:“给刘修施压,是没有问题的。但荀攸和张辽,怎么处理?”

    荀彧道:“通知孙权,交还荀攸和张辽。”

    曹操道:“如果孙权不交人呢?”

    荀彧沉声道:“孙权不交人,大王便强攻吴国。魏国不可能因为荀攸和张辽,就放弃魏国的大局。除非,大王愿意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

    曹操一听,脸上流露出沉吟神色。

    继续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

    曹操不愿意。

    如今的局面是两强一弱。

    曹操和孙权联合起来,有抗衡刘修的能力,却也无法灭掉刘修。

    再者,曹操年逾六旬,他已经老了。

    刘修还年轻,刘修能等,但曹操不能等。

    继续拖延时间,对曹操不利。

    曹操深吸了口气,道:“就按照文若说的办,先给刘修施压,再勒令孙权交出张辽和荀攸。”

    程昱道:“大王,孙权如果交出了张辽和荀攸呢?”

    曹操狭长的眸子眯起,道:“孙权交出张辽和荀攸,本王自当接受吴国请降。不过嘛,要攻打吴国,随便找一个理由就行。”

    程昱眨巴眨巴眼,顿时明白了。

    司马懿道:“大王,前线只有世子一个人主持,恐怕不妥,请大王早日派遣主将前往。”

    对于曹丕兵败一事,司马懿都觉得惋惜。

    他谋划让曹丕去前线,是让曹丕立功的,没想到张辽和荀攸都被擒拿了。

    这样的结果,超出司马懿的预料。

    曹操听了司马懿的话,目光转动,思考着再安排人前往。

    许久后,曹操道:“军中于禁善守,调于禁前往广陵县,负责军中事宜。”

    司马懿便退回自己的位置坐下。

    曹操忽然道:“司马懿!”

    “臣在!”

    司马懿连忙起身,神色恭敬。

    在曹操面前,司马懿一直是谨小慎微,不敢有丝毫逾越。

    曹操道:“军中也不能没有军师,你担任军师,和于禁一道前往。”

    “喏!”

    司马懿拱手应下,便回到坐席。

    他一下成了军师,也有些意外,但司马懿心中也有些兴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