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小侯爷 >

第212章

三国小侯爷-第212章

小说: 三国小侯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东是抱着诚意来求存的,希望刘荆州能够体谅。”

    张昭又道:“刘荆州,老夫出使荆州求和,也不能卖了江东不是?我看这样,九艘战舰,意味着长长久久。然后,工匠也是九九归一八十一人。您认为如何?这一条件,已经是江东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了。”

    庞统听后,似乎都被说动了,微笑道:“主公,依我看,子布先生是带着诚意的。这一条件,可以接受。”

    刘修微微颔首,脸上流露出意动的神色。

    张昭趁热打铁,道:“这一次,不用刘荆州亲自去吴县迎亲。我们的队伍,将会送亲来襄阳。届时,刘荆州直接在襄阳等待即可。”

    蒯良开口道:“主公,在下也认为可以。江东明珠配主公,美女配英雄,也是一大盛事。”

    伊籍开口道:“主公,在下也赞同。”

    刘修见麾下的所有人都同意了,也不再坚持,道:“既如此,请张公返回江东告知吴侯,尽快准备。”

    “诺!”

    张昭拱手道:“老夫告辞了。”

    江东,吴县。

    吴侯府!

    后院,孙尚香的院子。

    孙尚香坐在院子中,脸上的表情略显木然,眼中的神采没有了往日的灵动。自从答应了孙权再次下嫁刘修,她便对孙权失望了。

    如果是大哥在,肯定不会这样逼迫她,不会拿江东基业来压迫她。

    可惜,她最终还是要嫁人了。

    只是下嫁的这个人,曾经差点迎娶她,在迎亲的路上却逃婚了。

    孙尚香本该恨刘修的,但她却做不到,因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兄长造成了这一切。

    “踏!踏!”

    脚步声,在院子外面传来。

    吴国太走了进来,看到了孙尚香后,在孙尚香的身旁坐下来。看着面容憔悴的孙尚香,吴国太的心中,也是一阵心疼。

    “尚香,”

    吴国太一开口,就被孙尚香打断了,道:“母亲,女儿已经答应了下嫁。您就放心吧,我不会逃婚的,让二哥放心。”

    吴国太闻言,更是心疼。

    吴国太道:“傻丫头,母亲不是来当你二哥的说客的。”

    孙尚香问道:“母亲来做什么?”

    吴国太道:“母亲来看女儿,天经地义的事情,还要问为什么吗?”

    孙尚香听后,沉默了下来。

    吴国太继续道:“母亲对于你二哥做的事情,不做评判,这手心手背都是肉,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母亲让人打听了一下刘修的为人,至于他是不是英雄,母亲不了解。母亲了解的,是他竟然只有一个发妻。”

    孙尚香不解,问道:“母亲了解这做什么呢?”

    吴国太道:“刘修是荆州牧,执掌一方,是一个大诸侯。他这样的人,竟然只有一个发妻,这说明什么,说明了他不滥情,是一个对女人好的男人。你虽然是被迫嫁给刘修,也算是不错了。至少你嫁过去,以刘修的性情,不会让你难办的。”

    孙尚香闻言,心中想到了当初刘修找到她,说有喜欢的人,不愿意和她成婚的事情。

    仔细一想,的确是这样的。

    吴国太继续道:“其实啊,一如侯门深似海。生在侯门之家,想挑选符合自己心意的如意郎君,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能找一个性情好的男人,就是老天爷庇佑了。如果嫁给了一个四处寻花问柳,四处拈花惹草的男人,那就是命,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孙尚香听了后,点了点头。

    作为吴侯孙权的妹妹,她不是不懂这些。譬如她的二哥,虽然还没有子嗣,但后院的女人已经是一大堆了,相比于孙权,刘修算是好的了。

    吴国太继续道:“丫头啊,其实你嫁给刘修,母亲心中还是比较满意的。母亲不知道政事,也不愿意搀和你二哥的政事,但也知道如今的情况不乐观。”

    “你嫁给了刘修,好歹衣食无忧。”

    “你留在江东,说不定哪天,需要你拉拢谁,你二哥直接将你下嫁了。那时候,才算是有苦说不出。”

    吴国太说道:“这女人啊,不能太争强,能知足常乐,就是最好的结果。否则,日子会很不好过。娘说的这些,你记在心中就好。”

    孙尚香听了后,心中的抑郁好了些,微笑道:“母亲放心,女儿明白的。女儿嫁过去后,一定会好好的相夫教子,一定会过得好好的,不会寻死觅活。”

    吴国太见孙尚香的语气渐渐恢复正常,脸上也有了笑容。

第390章 寒门士子难登天() 
九月的秋风,多了一丝的凉意。

    襄阳城,热闹无比。

    襄阳城中心,襄阳医院还在热火朝天的修建。

    张仲景开始的时候,找了许多的匠人来修筑房屋,但以张仲景的能量,找来的匠人修建的速度,还是太慢了,他最后找了刘修,请刘修帮忙。

    为此,刘修下了一道命令,让官府派遣大批的匠人参与其中。

    襄阳医院的修建进度,才加快了起来。

    占地二十亩的襄阳医院,在乱糟糟的一片地形中,拔地而起。

    这一动作,引起了无数人的注意。

    消息很快就在襄阳,乃至于整个荆州流传开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医院已经初具规模。

    医院的大门,高达三丈,上面是刘修亲自书写的‘襄阳医院’,然后是刘修名字的落款。这一牌匾挂出,瞬间将襄阳医院的地位拔高了一个档次。

    医院的第一期工程,占地八亩的房屋和办公点,在九月六日完成。

    张仲景等医院的一干人等,全部进入。

    九月八日,襄阳医院正式揭牌,然后开始接待病患。

    医院中,坐镇的都是上了年纪有经验的医师,这一情况,吸引了无数的病人前往就诊。第一天的病人,就让刚刚入住的医师忙得脚不沾地。

    第一天下来,接待的病人,多达六百余人。

    医院中准备的药材,接近用完的地步,因为谁也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多的人来。

    这时代,真正的名医就那么几个。

    张仲景算一个,百姓一听张仲景坐诊,纷纷都前往。

    第一天下来,张仲景忙得头昏眼花。只是他的精气神,却非常的亢奋。因为第一天的情况,给他打了一记强心剂。

    医院的设立,极大的方便了百姓。

    同时,也正是因为官府的管控,才能让医院的价格降到最低,也让医院不受外界干扰。

    忙碌了一天,张仲景晚上吃了几口饭,又匆匆的让人补充了药材,让学徒看着医院中住院的病人,便急匆匆的往州牧府行去。

    月色下,张仲景步伐轻快。

    来到了大门外,他禀报后,门房直接带着张仲景往刘修的书房中走去。

    落座后,刘修开口道:“仲景公,情况如何?”

    张仲景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回答道:“主公,情况非常好,襄阳医院大获成功。只是,老夫现在却有一个问题,需要主公的帮助。”

    “什么问题?”刘修问道。

    张仲景道:“第一,从今天看来,医师和学徒都远远的不够,还需要招募。第二,药材供应不足,需要加大供应和储备,否则会出现药物不足。”

    刘修想了想,说道:“医师和学徒不够,你直接招募,这一点,我不插手。凡是你们认为可以的人选,直接录用即可。第二,药材的供应方面,医师当中,应当有许多人都有渠道,让他们提出建议,确定稳定的货源。”

    说到这里,刘修道:“记住一点,质量第一,宁缺毋滥。医院的用药,一定是保证质量,保证治疗的效果,不能以次充好。一旦发现,绝不轻饶。”

    张仲景道:“老夫明白,有了主公的话,老夫便知道该怎么做了。”

    刘修又说道:“仲景公,你是上了年纪的人,也要注意身体。不能为了这事儿,累垮了身体,否则,张虚还不得找我拼命啊。”

    一番打趣的话,张仲景的脸上挂着笑容,道:“主公放心,没问题的。”顿了顿,张仲景道:“医院还有事,老夫就先离开了。”

    “不急,还有一件事。”

    刘修挥手,张仲景便停下来。

    张仲景问道:“主公还有什么事情呢?”

    刘修道:“仲景公,襄阳医院,是你坐镇。以后,我可能会单独设立一个机构,来管理医院,你也可能执掌这一机构。”

    “所以,你现在搭建医院时,要注意培养稍微年轻一点,技术和医德都好的医师,让他们熟悉医院组建的过程。”

    “一旦襄阳医院真正运转起来后,接下来,会逐步推广到各郡的。”

    “如果什么事情,你都去做了,他们不熟悉,谁去各郡各县推广呢?”

    刘修说道:“你现在培养的人,就是未来的骨干力量。否则,没有真正了解的人,直接一道命令下到了各郡各县,可能会适得其反。这一情况,仲景公要多注意一下,做长远的打算,做长远的考虑。”

    张仲景微笑道:“主公的提点,老朽会铭记于心的。”

    刘修点了点头,又聊了些医院的事情,就起身送张仲景离开。

    医院进入了正规,刘修的心,也暂时放下了。

    刘修想到了另一件事——书院!

    荆州境内,最出名的是庞德公的鹿门书院。只是,鹿门书院是庞德公的私学,是私人性质的,无法推广。

    这样的情况,也难以推广到各郡各县。

    刘修想办理书院,目的在于开科取士,打破世家的阻拦。

    这时代,世家门阀垄断了一切,寒门士子想读书,想出仕,颇为艰难。

    也幸好,这时代是乱世!

    乱世中招贤纳士,在很多程度上,会打破世家门阀的垄断。因为不管你多大的世家门阀,一旦遭到了战火侵袭,被贼匪侵略,都会受到影响。

    汉末的世家门阀,还处于发展阶段。到了两晋时期,真正形成了世家门阀,那时候的寒门士子想要有出路,几乎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相当的困难。

    刘修想打破局面,形成自己的人才储备。

    那么,开科取士是必须的。

    想开科取士,就必须有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不断的选拔人才,才能成功。

    然而,要创立书院,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

    相比于医院的创立,医院毕竟是杂家,在读书人的眼里,那是杂家,不入主流,所有受到的掣肘很少,再者这又是任何人都需要的事情,水到渠成的就完成了。

    书院的建立则不同,会打破许多垄断,这里面会涉及到非常多的问题。

    分清前后,分清急缓轻重。

    刘修的脑海中,仔细的思考着,想把整个计划完善起来。

    先开科取士!

    刘修思虑后,有了决定。

    在荆州范围内,刘修可以开设考场进行考核。

    随着第一年的开科取士,第二年的开科取士,逐渐的形成了规矩后,然后刘修规定开科取士的人,需要是荆州书院出来的人。

    如此一来,就可以拉出书院。

    至于不是荆州的人才,那走另外的路子,也是可以的

    计划在刘修的脑中,渐渐成型。

    开科取士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操作的。

    只是,书院却是最大的一个难题。

    要成功的完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刘修快速的思考着,脑中想到了庞德公。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不找庞德公,岂不是放着资源不利用吗?

    刘修思考了该怎么和庞德公交谈,然后回院子去休息了。

    次日一早,刘修带着黄虎和邓艾离开了州牧府,往庞家在城中的住宅行去。因为黄月英的怀孕,庞德公也留在了城内。

    到了府上,刘修在书房见到了庞德公。

    落座后,庞德公道:“修儿,如今你执掌荆州,日理万机,事情繁忙。今儿一大早就来找老夫,有什么事情吗?”

    刘修正色道:“的确有一件大事,需要老师的帮助。”

第391章 鹿门书院() 
庞德公道:“说吧,是什么事情?老夫收了你这个弟子,自然不会撒手不管。”

    刘修道:“其实来之前,弟子曾想过不找老师,因为这件事做起来,会非常的困难,甚至会遭到攻讦,会让老师处境为难。但荆州境内,弟子找不出合适的人选,所以又不得不求助老师,请老师帮忙。”

    庞德公一听,面色严肃了起来。

    刘修如今执掌荆州,更击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能让刘修都觉得为难的问题,必然不简单。

    庞德公打起精神,道:“到底是什么事情,先说了再说。只要老夫这把老骨头能帮得上忙的,必然不会吝啬帮助。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夫不仅是你的老师,更犹如你的父亲一般。虽然年迈,但还可以为你遮风挡雨。”

    刘修闻言,心中一阵感动。

    他心中也曾挣扎,因为要做书院,必须要庞德公这样的名士才行。

    可是,庞德公一旦做了,就会成为世家门阀的对头。

    在某种程度上,这会让庞德公站在各大家族的对立面,是阻断了他们笼络人才,截断了他们控制官场的机会。

    刘修沉声道:“老师,弟子想打破世家大族的垄断,创立书院,培养人才。不论寒门士子,亦或是世家子,都只能掌握在我的手中。荆州官场,会逐渐的改变出仕的制度,不用征辟、察举等方式挑选官员,只能开设考试,经由荆州设立的考核,才能入仕为官。不论出身,以才取士。”

    “轰!”

    庞德公闻言,脸上流露出震惊神色。

    没想到,刘修的心这么大。

    竟然要撇开世家大族,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庞德公道:“修儿,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

    刘修点了点头,正色道:“弟子知道,但老师请想一想。我麾下,武将不谈。文官中,蒯良、蒯越出身蒯家,是荆州望族;马良、马谡,出身宜城马家,也是荆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