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幼麟传 >

第108章

三国幼麟传-第108章

小说: 三国幼麟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话说得十分郑重,但语气间的意兴阑珊却是再难掩饰了。

    刘备从未见过他这般灰心丧志的模样,恻隐之心又起,端立半晌,含在口中的这句“赐封死,使自裁”终究还是没能说出口。

    过了良久,他方长叹了口气,摆了摆手,心力俱疲道:“你且回府闭门戴罪。未得孤吩咐,不许外出一步。”

    ******

    眼见刘封失魂落魄的背影,一步一晃走出大殿,刘备没来由一阵心悸。

    他年纪大了,总喜欢追忆前尘往事。

    还记得初见刘封的情形,当时的他还客居小城新野,属于刘表麾下。

    一日樊城县令刘泌设宴庆功,席中有一威武少年,问其姓名,方知是刘泌的外孙寇封。

    上菜时,厨役不小心,将肉掉在地上,寇封随手拣起,转身丢入口中吃了下去。这一举动引起了他的注意。

    事后问寇封:“见肉落地,随口吞食是何意也?”

    寇封回答说:“身为将吏,应时时垂怜百姓,粒米片肉来之不易,弃之可惜,士卒厨役,终日劳累,受之有余,偶尔过失,安忍呵斥。”

    寇封的美德令他深受感动并大为赞赏,遂收其为义子,改名为刘封。

    后刘封不仅对自己执礼甚恭,还苦学将略,终成年轻一辈的佼佼者。

    “若非储位之争,必不至此也。”

    刘备摇了摇头,举起袖子往眼角轻轻一抹。

    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循声望去,但见方才已经告退的诸葛亮去而复返,快步而来。

    刘备以为他是来来追问刘封一事,无奈地摆了摆手,道:

    “孔明不必忧虑,孤已决意让封儿认祖归宗了……”

    哪知诸葛亮恍若未闻,垂首道:“启禀主公,姜维回来了,正在偏厅候见!”

    刘备闻言,精神微微一振,道:“伯约回来了?还不将他速速领来。”

第一百九十七章 以日易月() 
这是姜维第一次进入汉中王的书房,汉中王于书房召见,足见器重之意了。

    姜维进得室中,但见刘备高坐案几,正微笑打量着自己。

    当下摈弃杂念,躬身抱拳:“末将姜维,拜见主公,拜见军师。”

    刘备坐直起身子,挤出一丝笑容,问道:“伯约一路辛苦,百姓现到哪儿了?路途可还顺遂?”

    姜维暗自一叹,不愧是以仁德著称的君主,心底最关心的到底还是百姓。

    他当即答道:“托主公洪福,十万军民,在季常先生的带领下,风雨兼程,路途平安,三日前已经安然抵达江州,不出五、七日,便可到达蜀郡。”

    诸葛亮道:“季常贞实,称为令士,有他总览全局,定能保百姓沿路平安。况且,臣每日发派使者与之通信,但凡有事,隔日便知,还请主公宽心,切莫再费神思。”

    刘备叹了口气,道:“非是孤不相信季常之才,只是这几日心惊肉颤,寝卧不安,不知又将发生何事。”

    诸葛亮闻言,下意识地与姜维对视一眼。原来两人方才在汉中王府门口遇见,已经交换了法正病逝这个消息。

    他躬身抱拳,缓缓道:“一会儿无论听到什么消息,还请主公能够保重,以大局为重!”

    这时,姜维上前两步,哽咽道:“启禀主公,尚书令…。尚书令过世了……”

    “啊!”

    颇出诸葛亮与姜维意料,刘备闻言后,只是愣在原地,并未出现预料中的悲恸大哭。

    “孝直他…他也去了么……”

    姜维又从怀中取出一册竹简,这是法正的遗表,内中所述,皆是关于安置荆州军民和筹备北伐之事。

    诸葛亮亲自取了,呈于刘备。

    刘备接过,也不打开去看,径直捧入怀中,伸手摩挲良久。好半晌,方摆了摆手,无力道:“知道了。你们先下去吧。孤想静一静。”

    诸葛亮与姜维于是联袂告退而出。

    两人才走出书房大门没两步,屋内便隐约传出刻意压低的抽泣之声。

    姜维有些愕然,不自觉地慢下脚步。

    诸葛亮却一把将他拉走,边走边低声道:“主公心中悲痛难抑,但他亦不想我等再为他担心难过,故意先将我等支走。这等心情,伯约还请体谅。”

    姜维点了点头,加快步伐,随着诸葛亮的走出汉中王府。

    从汉中王府出来,城外已是华灯初上。

    临别之际,诸葛亮注视着眼前的少年,颇感欣慰道:

    “此番多亏伯约你挺身而出,方能保得大汉元气尚在。这些日子你辛苦了,且在家好生歇息一阵,过几日朝廷对你另有大用。”

    姜维谦虚两句,正要告辞,忽想到朝廷对于荆州百姓的安置迟迟没有定论。

    他担心荆州籍的官员因为心疼家乡父老,可能会让他们在靠近蜀郡的地方就近安置,也好方便照顾。

    但他既身负法正遗嘱,以北伐为己任,自然希望能够说服朝廷,将这些百姓安置到汉中一带,以方便北伐前沿基地的经营。

    能够拍板此事的唯是汉中王刘备,但刘备身体欠安,真正能够影响朝廷决策的,唯有眼前的诸葛亮一人而已。

    姜维想到这儿,抱拳正色道:“末将还有一事,想与军师仔细探讨一番,敢问军师何时得闲?”

    诸葛亮想了想道:“这几日着实抽不出空来,三日后是休沐之期,伯约可来府中一叙。”

    姜维应了一声,约下三日后登门拜访后,便接过侍卫牵来的小白,告辞离去。

    他一路马不停蹄,赶赴法正府中报丧。

    尚书令府邸他已走过一遭,也算熟门熟路,纵马飞奔,不一会儿即至。

    等向门子表明来意后,门子慌忙请他入内,一路悲声疾呼:“家主去了!家主去了!”

    整个尚书令府旋即大躁,哭泣声,惊叫声顿时四起。

    不一会儿,法正之子法邈一脸悲切,快步而来。

    还不等他发问,姜维便将法正去世一事实言相告,又指出法正如今停灵于临江县,请他速速敢去扶柩回城。

    法邈闻罢,悲从中来,哭顿在地。

    这是姜维第一次见到法正之子法邈,只见其人年约二十五岁,与乃父有几分相似。

    历史上,刘备对法正之死极为痛惜,流涕累日,追谥为翼侯,赐其子邈为关内侯,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

    但历史对法邈的记载仅限于此,可见法邈并无乃父的才智魄力,只是依靠乃父余荫为官一方罢了。

    姜维心道,法正生前对自己多有提携照顾;在他生后,自己对他的家人也自当多加照拂。

    在他不住宽慰下,法邈身为孝子,只得强打精神,简单打点好行装,带了数十家丁心腹连夜出发,直奔江州。

    从法正府上出来,下一站,要去关羽前将军府上。

    关羽生前对他多有指点,又是义兄之父,此番又是为了保护大军的后路而阵亡,于情于理都应该去给关羽磕个头,并探望慰问义兄关兴一家。

    前将军府位于锦里内巷,锦里是繁华之所,姜维不敢纵马,只得牵马步行。等赶到时,差不多已经入暮。

    关府门前已经换上一对白色的灯笼,气氛庄严肃穆。他深吸一口气,敲响黄铜铸造的圆形门环。

    颇出乎意料,开门的竟然是廖化。

    廖化对姜维的到来感到十分高兴,一边讲他引入堂中,一边介绍分别之后的一个半月内发生的事情。

    关羽遗体为曹操所夺走,关氏兄妹抵达蜀中后,只能为乃父立一座衣冠冢,以示孝道。

    秦汉时期,父母之丧,身为孝子须服丧三年。但自前汉文帝始制三十六日之服之后,朝廷民间多以日易月,丧期缩短到了三十六日。

    关氏兄妹原本是要遵照古制服满三年丧的,但刘备担心三人伤心过度,强制他们以日易月,勒令他们只服丧三十六日。

    如今三十六日已过,丧礼虽除,但关家兄妹三人依旧闭门不出,每日跪在关羽灵前陪侍。

    再说回廖化。按他心中所想,他既蒙君侯临终托付遗言,便以关氏兄妹的半个长辈、半个家人自居。

    他家在荆州,在益州并未置办产业。

    但他不愿意久住驿馆,又放心不下关氏兄妹,于是在征得关平同意后,索性便搬到前将军府寓居一阵,主要也是为了方便照顾。

    两人且行且聊,一路走来,府中房梁堂柱上皆挂满白色帷幔,尚未及时摘除。

    来到大堂中,但见大堂正中设有香案,案上供奉着关羽灵位,香雾袅绕,庄重肃穆。

    虽然丧期已过,但关平、关兴两兄弟依旧跪立在侧,仔细瞧两人神色,可谓志气消沉,形如枯槁。

第一百九十八章 赤兔之死() 
姜维先在关羽灵位前上了一炷香,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心中默念道:

    “若非君侯舍命拒敌,只怕我等皆要遭受灭顶之灾……既蒙大恩,小子在此起誓,你未了之志向自有我等继承,还请你在天有灵,护佑我等早日讨伐汉贼,兴复汉室!”

    上香完毕,他走到关平、关兴身前,劝慰道:“君侯人虽已逝,丹心长存,两位兄长万望节哀顺变。”

    关兴见到结义兄弟到来,起身紧紧与他相抱,虽不发一言,眼中却溢出泪来。

    身为长子的关平还了个礼,怅然道:

    “伯约你有所不知,我等身为人子,却连父亲遗体都保全不住,岂止不孝,实无能也!这般心情,你实难体会……”

    秦汉时讲究事死如生,即死者在另一个世界还是活着的,只要后人香火供奉不断,先人便能永享安乐。

    当时的葬礼极其繁复。只说葬前之礼,便包含招魂、沐浴饭含、大小敛、哭丧停尸等数道程序,除了孝子贤孙,谁会愿意为一个不相干之人,尽心尽力地去做这些繁琐晦涩之事?

    关平身为关羽长子,在父亲死后不能替父处置这些身后之事,其自责之情,自然可想而知。

    姜维陪着落泪道:“君侯乃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小弟亦多蒙其教诲,与两位兄长自是感同身受的。”

    他忽想到,历史上关羽损身于东吴,孙权不安好心,将关羽首级送于曹操,曹操最后以厚礼葬之。

    故而微一停顿,又道:

    “听闻曹操敬重君侯为人,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洛阳乃是汉都,当能配得上君侯之身份志向。”

    关平、关兴闻罢,面色稍缓,但悲凄之情依旧。

    姜维情知忧思伤神,再如此下去,只怕有伤身体,事已至此,索性激上一激。

    他深吸一口气,正色道:

    “既知君侯坟茔所在,我等与其在此黯然神伤,何不勤修兵法武艺,辅佐主公秣马厉兵?他日北伐中原后,我等再以汉家大礼,重新祭奠君侯,如此岂非正途?”

    关平闻罢,脸色变了数变,终于长长吐出一口气,颔首道:“不错,唯有如此,方是正途!”

    兄弟二人精神稍稍有些振奋,又问起分别后姜维的情况。

    姜维有心开导两人,便捡了些旅途之中的轻松事情来讲。

    三人说了好一会儿话,始终不见关银屏。姜维微微有些挂念,不由问道:“三妹如何不在此处?”

    关兴叹了口气,道:“赤兔马至蜀中月余,原本好好的,也不知为何,十日前突然开始不饮不食,三妹这几日一直马厩照看。”

    顿了顿,又道:“伯约你来的正好,赤兔与你相善,还请你前去探查一二。”

    姜维点了点头,问明方向,又宽慰几句,便朝马厩行去。

    汉代的住宅结构大体相同,马厩通常位于宅邸的左手角,并不难找。

    姜维兜兜转转,片刻功夫就能闻见马厩特有的气味。

    马厩之中灯火通明,悄然跨进,果见赤兔马正静静卧伏于槽枥之侧,双目隐有泪痕,呆立不啼。

    而许久未见的关银屏背对门口,蹲在赤兔马身侧,正不住垂泪。

    姜维轻轻叹了口气,跨入厩中,蹲下身子,轻拍赤兔硕大的马头。

    一人一马当日总算在沔水北岸有过一段渊源,原本一动不动的赤兔马认出来人后,竟然用鼻子蹭了蹭姜维的手掌,以示招呼。

    关银屏亦见他到来,泪滴顿如断了线的珠子,不住滴落。

    “三哥,你…你可算回来了……”

    姜维望去,但见只隔了一个多月,关银屏已经粉悴胭憔,端的是香消玉减,瘦得几乎脱了原形,此刻又是梨花带雨,双目红肿,更显得楚楚可怜。

    他心生怜惜,便从怀中掏出手帕递去。

    关银屏边抽泣便抹,过了好一阵子,这才稳住情绪,哽咽道:

    “赤兔马一个月未见父亲,竟然开始绝食。今日已经是第十天了,若再不吃上一口,只怕再难支撑了……三哥,赤兔马服你管教,你快快让它吃上一些罢。”

    说到后半句,已经带上央求的语气。

    姜维颔首道:“我且试试。”

    他放低身子,一边轻揉赤兔脖颈,一边伏在赤兔耳旁,轻声道:“赤兔兄,可是感念君侯,不愿苟活于世乎?”

    赤兔马哀嘶一声,似做回应。

    姜维边安抚,边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君侯虽亡,但匡扶汉室的志向尚有后人传承。兄若轻生求死,岂不负千里之志哉?”

    说完,捧了一束新鲜柔嫩的苜蓿草至赤兔马嘴边,示意它吃上一口。

    哪料赤兔马却闭上眼睛,将鼻子挪到一边,却是连闻都不愿多闻。

    姜维这才知道赤兔马眷恋故主,一心求死了。

    他转向关银屏,宽慰道:“君侯义薄云天,肝胆照人,这等英雄人物,天上地下,只怕再无一人可以比肩。士为知己者死,赤兔通灵,必定盼着与君侯早日重聚。人各有志,三妹何须挂怀,不如遂了赤兔兄之志,也成一段佳话。”

    关银屏闻言,紧咬下唇,稍稍止住的泪水却再一次滑落。

    姜维再伏于赤兔耳背,轻柔却坚定道:

    “赤兔兄,你且安心去吧。小弟在此起誓,总有一日,必将兄之遗骨,葬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