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冢 >

第506章

唐冢-第506章

小说: 唐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边呆着去!”张立一把推开身子向前倾的崔峦,指着对面三位少年说道:“你们来!你们来!肉烂了就赶紧加土豆!”

    方洲、张天意、尹洛三人瞧着对面三个戴着好像猪鼻子一样特制鼻罩的少年,便忍不住想笑。

    “你说他们三个是不是正好应了那句话?”尹洛不怀好意的笑了起来。

    方洲一边将新鲜刚削好的土豆块倒进锅里,一边故作不知问道:“哪句话?”

    “老张,你说!”尹洛又转头看向张天意。

    “这个……”张天意犹豫了片刻,笑道:“我这么老实的人,让我说这种话,太毁我形象了!”

    “你们几个有完没完?”石磊骂道:“下了锅赶紧上盖,再过一道火就能吃了!”

    再看了一眼这几个鼻罩里插着铜管,背上背着氧气罐的吃货,忍着笑的三人飞快又加了些佐料进去,然后按了下铜板上的某个符文,一股热量直接均匀的传到砂锅上,锅内立刻传出汤汁翻滚的声音,淡淡的香味渗了出来。

    等了小半刻,早就计算好时间的石磊猛地吸了一口氧气,然后立马脱下鼻罩,另一只手已经掀开了锅盖。

    整个动作行云流水,一看就不是第一次干这事!

    连话都不能说,憋着气的石磊直接用大勺舀了一勺子,然后也不顾烫,直接就张大了嘴巴,吞了下去。

    这个时候同样不能呼吸,在嘴里异常满足的咀嚼几口后,便猛地吞了下去,然后再飞快戴上鼻罩,呼吸新鲜的氧气。

    “瞧见没?”完成了这一流程的石磊像是凯旋归来的将军,冲着崔峦、张立二人扬了扬脑袋:“像我这样!动作一定要快!第一次吸氧气的时候一定要全部都吸进去,绝对不能留在口腔里,第二次吸的时候也一定要把食物全咽下去,慢了一步就全成灰了,那滋味别提多恶心了!”

    崔峦、张立二人一脸崇拜的看着石磊,继而有样学样,摘下鼻罩,飞快吞食物,然后咀嚼下咽,再戴上鼻罩……

    这时候就显出经验的重要性了!

    崔峦、张立二人毕竟是新手,时机老是把握不准,要么氧气没吸进去就塞了食物,要么食物还没完全咽下就戴上了鼻罩,总之老是咀嚼到一半正感受着食物的美味突然就像咽了一堆灰……

    望着对面吃得极其辛苦的三人,这边的三人便悠闲许多,除了细嚼慢咽之外,尹洛甚至拿出了一瓶酒给另外两人倒了一杯,继而便举着酒瓶特意朝对面问道:“你们……要不也来点?”

    刚找到点感觉的张立白了他一眼,继续埋头苦吃。

    “唉……看来能修行还是有点好处的嘛!”尹洛十分得意的说道。

    “这间地下室是大哥特意用来放装备的吧?”尹洛打量着四周,笑着对石磊说道:“听说这一天就要花三块灵石维持阵法,咱在这吃东西又要加剧灵气消耗,你们几个还把氧气瓶带进来……”

    “大哥要知道了,不得打断你们腿啊?”

    “怕就别吃!”石磊瞪了他一眼,又舀了一勺吞了下去。

    方洲盯着石磊的喉咙见其下咽之后飞快戴上鼻罩吸了一口氧气,于是便问道:“口鼻相通,氧气也不是全都进肺部,难免有流进胃里的……”

    “这么一来,你们咽下去的东西不还是得变成灰?”

    “管得着吗?”崔峦白了他一眼,理所当然的说道:“那也比吃灰好!”

    “辛苦!辛苦……”方洲唯有一脸的佩服。

    突然,地下室的大铁门传来机括转动声!

    屋里的几人顿时一惊!

    “不好,大哥来了!”

    石磊反应最快,在别人还在找地方藏身的时候,他已整个端起了砂锅,仰着血盆大口,也不用勺,直接上手扒拉,转眼就将所有食物全吞了下去。

    等到铁门向两车分开,许辰的身影出现在灯光中时,石磊依旧不忘将锅沿处的浓郁汤汁又添了一遍,然后才转身直面黑着一张脸的许辰。

    “咯!”石磊打了个饱嗝,张嘴就要打招呼:“大……”

    哪晓得眼前一黑,整个人就往后倒了下去。

    动作过于剧烈,大脑一时缺氧。

    “石头!”

    张立也顾不上躲藏,连忙冲了过来,三两下替石磊戴上鼻罩,总算没让这小子成为第一个吃东西吃死的家伙。

    石磊悠悠醒来,地下室内的气氛却十分的压抑,几个少年像做错事的孩子,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出。

    “很闲是吧?”沉默了足足好一阵,许辰的声音才像从遥远的天外传来。

    当然没人傻到去回答,石磊仗着自己年纪小,死皮赖脸的给了个微笑:“外面这不是没什么事嘛……”

    “现在,有两件事!”许辰的声音依旧缥缈:“一件去把老四找回来,一件去把老二媳妇接回来……”

    “挑一件吧!”

    “我去接新娘子!”石磊反应快,比起还不知道在哪的四哥,去梁家接新娘显然容易的多。

    “大哥放心!我一定多要几个红包回来,不能让二哥亏了本!”说着,石磊转眼便溜了出去。

    “我也去接新娘子!”方洲考虑了片刻,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二哥媳妇我还没见过呢,这次去认认脸!”

    张立和崔峦对视一眼,直觉告诉他们事情大概没那么简单,于是双双站出来说道:“我去找四哥!”

    “那你们两个呢?”许辰转头,看着张天意和尹洛,脸上挂着莫测的笑。

    “城里我还没玩够……”尹洛想了想,一脸无所谓说道:“我也去接新娘子!”

    “那,看来我没得选了……”张天意苦笑一声。

    “很好!”许辰点了点头,笑道:“事情没完成,别让我看见你们!”

    “要不是看在老二今天大喜,见了血不吉利……”许辰咬牙切齿道:“老子抽死你们!”

    “土豆炖牛肉……倒是会享受……老子都好久没吃了!”

    逃过一劫的少年们连忙分头行事,接新娘的几个跑到前院找到正准备出门的6浩,去找周康的几个则商议了片刻,便朝码头走去。

    与此同时,虢国夫人裴氏上了自己那辆由四匹纯色白马拉的马车,准备向皇宫驶去。

    昨日杨国忠和她商议的大事让她看到了一夜暴富的希望,如今越迷恋钱财的虢国夫人一天也不准备多等,正巧昨日过了大朝会,今日想必皇帝和贵妃都有空,先把另外两位姐妹接上,一同进宫,把握自然要大许多。

第一百一十一章 文人() 
♂,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天高辰远”,老司机发新车,好孩子不要来~】

    (关于李白,其实出于个人的意愿本是不太想写的!毕竟无论他有多么辉煌、多么耀眼,对于我这本书来说没有任何的情节推动作用,即便写也是为了写而写!但太多的人说,天宝年的世界里怎么可以没有李白?而我当初标榜的就是尽量向所谓书中的历史靠拢……也谈不上什么挖坑把自己埋了吧!加上当初王勃的取巧、偷懒,唉……过去的就不多提,总这本书确实很不一样!但有着他独特的价值,虽然目前大伙儿都没看出来……但是这一卷完结之后,我保证大家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好了,李白!真不好写……)

    迎亲的队伍出了东市,虢国夫人的马车也驶出了坊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上,长兴坊的一处别苑被人敲开了大门……

    刚刚被授予左晓卫兵曹参军的高适将李白引入府中款待,入室登堂后就见二人起身迎候,四人团团行礼,高适笑道:“太白兄,你之大名早已响彻天下,那是不用多介绍的。这两位亦为同道之人。何谓同道之人呢?一来好酒,二来好诗。”

    李白见面前这二人面露欣喜之色,且其中饱有对自己的崇拜之情,遂拱手问道:“好呀,敢问仁兄台甫?”

    高适答道:“太白兄,这位左面之人,名岑参,系荆州南阳人,天宝三载中进士,后被授为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你来得挺巧,这位刚从西北会京述职。”

    李白喜道:“久仰、久仰,李白见过岑君数诗,其诗风阔达、壮丽,今日相逢,真是有缘啊!”

    岑参笑着说道:“谪仙惊破长安,太白兄自从进了京城,天下谁敢再言诗呢?”

    “哪里,哪里……”

    众人皆笑,然于李白而言,这笑声中便多了些许郁闷,遂自嘲道:“想我李白诗酒冠天下,进了京城也不过是一帮闲伴当,纵有满腹诗才,又有何用呢?为诗之时,唯有对酒当歌才最是畅快。”

    高适笑笑,打断了李白,指着右边之人说道:“太白兄,此人姓杜名甫,字子美,现居于巩县,近来多来往于两京之间……”

    “哦……”李白笑道:“我虽未睹子美之面,却见过子美之诗。那首《望岳》我亦曾经诵读多次,当时便猜测子美许是应举之时有感而发吧?”

    杜甫生得精瘦,脸盘黝黑且如刀削一般挺直。年龄虽比李白年轻十六岁,但二人如今立在一起,竟似年龄相仿,然较之李白那飞扬的性子,杜甫脸上却布满了愁苦,好像还要比李白更显老一些。

    现在李白提起《望岳》之诗,其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句在世间广为流传,实为杜甫的得意之作。

    杜甫遂拱手谢道:“拙诗能入诗仙法眼,实为杜甫之幸。那年应进士举落第,由此漫游齐、赵之间以排遣郁闷,故有此诗。”

    李白笑道:“子美望岳不止,看来这企望登顶之心终究难以泯灭。呵呵,只是你我今生的希冀,恐怕渺茫得很。子美既爱漫游,我们从此就结伴如何?”

    “若蒙谪仙太白青眼,杜甫幸何如之!”杜甫应了一句,却又略显迟疑说道:“只是过几日便是恩科,如蒙不弃,可否等我考完之后……”

    “哈哈!”李白指着杜甫笑了起来:“子美既有此心,我又怎好强人所难?”

    高适知道李白弃官离京的真相,料其心中定不好受,如今又提及杜甫科举之事,杜甫也是屡考不中,实为其伤心郁闷之处,虽说今年外界传闻中第不难,但那些捕风捉影的事一向稳重的高适又怎会当真?

    于是连忙招呼众人道:“好好的座儿不坐,尽顾着站着说话了。大家这就入座吧,太白兄,愚弟今日专为你准备了上好的蜀中烧春酒,不知能如意否?”

    “烧春酒?好呀,此物得来不易,不知达夫如何觅得?”李白一脸惊喜,继而感慨道:“呵呵,当初李适之自韦坚处赢来百坛烧春酒,未及旬日就被‘八仙’饮尽,那种滋味,今日想来意犹未尽啊。”

    “此物得来不易,且价格不菲,因此量少,恐怕太白兄今日不能尽兴。我们先饮此酒,此后再饮荥阳的‘土窟春’如何?”高适虽颇有家底,但也不过刚被授为参军,像长安上层社会这两年才风行的“白酒”却也只闻其名、不见其物。

    “不妨,不妨,只要是酒,李白皆能尽兴。”李白笑道:“且‘土窟春’一样有名,又何分彼此呢?”

    杜甫与岑参看到李白谈酒时顿时眼光发亮,二人对视一笑,方信此前李白嗜酒如命的传说。

    四人端起酒盏欲饮,李白忽然放下酒盏说道:“对了,我有一约,须酒前清洗时分方能说得明白。否则酒多之后,那时舌硬神迷,许是就忘记了。”

    另外三人只好放下酒盏,静听李白细说。

    李白于是说道:“刚才达夫说过,我们皆为同道之人,诗酒以外,也不可少了漫游之事。此时离初春不远,我听说洛阳花盛,岑君数日后即回西北也就罢了,子美若考完有意远游,我们三人届时就在洛阳相会如何?”

    高适自无异议,杜甫沉默片刻也应了下来。

    四人中酒量以李白为冠,其他三人量亦非浅。他们此后你来我往,喝得甚是畅快。李白其实是那种早醉之人,往往数盏酒入肚,醉态即现,此后不管饮得再多,此醉态一直保持,并无二致。

    李白这日正饮到六盏酒,醉意已涌上脸来,他端起酒盏仰头饮尽,大声说道:“我以诗名得睹圣颜,最终挂冠而去,呵呵,‘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诸君,李白就是蓬蒿人,恐怕今生难改了。”

    三人看到李白那狂放的模样,知道他心中有着无尽隐痛。岑参起步来到李白面前举盏祝道:“太白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等有缘相聚,即为人生得意之事。来,愚弟敬兄一盏,今后我们天各一方,许是难聚了。”

    李白就与岑参同饮一盏。

    李白终究意难平,又转对杜甫说道:“子美啊,你可谓生不逢时。自张相爷罢相之后,朝中重臣多为无才之人把持。你想呀,这些人本身无才,遂视天下贤人为眼中钉,他能够让你们考中吗?哼,自天宝以后,能得中者逐年减少,你莫非不知其中奥妙吗?要我说,你干脆别再考什么生员,随我一同漫游天下最好。”

    杜甫心中不以为然,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此路虽艰难,终有出头的时候。

    何况如今他家徒四壁,囊中羞涩,若不循着科举之路苦苦坚持,由此熬个一官半职,他实在不知自己今生还能倚靠什么。

    高适唯有叹气,对于朝廷现状他自问略知一二。

    自李林甫为相以来,文人的境遇就日渐艰难,尤其寒门士子,不说科举之路因录用渐少而日显狭窄,就是已被选中之人授任时也难得好位置。

    李白趁着酒兴,便想将胸中苦闷全吐出来……

    想当初越女刘氏嫌自己穷困不辞而别,悲愤中偶得张九龄的荐书,大喜之下入京,由贺知章引见玉真公主,这才得以将诗文进献皇帝。

    哪知皇帝竟只将自己视为一介词臣,每到用时方唤来作诗一首,以博美人一笑。

    壮志难抒,不如归去!

    由此经年,李白漫游在两京之间,实是难消为官之念,只盼能让更多的权贵知晓自己的才名,或许宦途还有希望。

    只是这么久过去,虽说诗名日盛,却无一人再愿举荐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