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冢 >

第422章

唐冢-第422章

小说: 唐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这些人的控制也多是以利诱之。

    既是拿钱干活,那自是谁出的价钱更高就跟谁,何况七宗五姓的来头也不小,即便跳槽了也不用担心东南豪门的报复,这些桀骜之人又怎会有死忠之心?

    目的达到之后,七宗五姓也没有强留水师在曹州的意思,又有徐番这个宰相的推动,吴奇很快就将缩水后的水师开到了南方,并在长江水域与叛军水师接连交战,趁着叛军水师由于高层变动而彷徨不安的时机取得了数场大胜,彻底将叛军水师的势力压制在长江以南。

    而在南边许辰则过于高估了郑泰的能力,或者说他没有真正认清王忠嗣这一代名将的真实水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碍于兵种上的短缺,王忠嗣这位名将空有浑身解数却如龙游浅滩一般被叛军困在九龙江的滩涂里。

    郑泰等人人数虽然不多,龟船上装备也都是少年们已经淘汰了的,然而王忠嗣这一代名将的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却让人动容。

    龟船的造型本就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简易版的龟船更只需在普通的船只上加装四块板子和一个顶棚而已。有着强大的人力优势,王忠嗣几乎没花多少时间就在郑泰措不及防的时候造出一支数量庞大的船队。

    原本有船也没用,此前王忠嗣手上也不缺船却照样被叛军水师打的一败涂地。然而郑泰到来之后随意施展的几招水师战法,却被王忠嗣一眼就学了去!

    这年头的水战碍于思维和装备上的限制,基本上的套路都是远处用箭、弩,靠近了就上拍杆、撞柱,最后让船员接舷战。

    而许辰教给少年们的所谓先进战法,其实说白了也先进不到哪去,无非就是利用船只性能上的优势利用速度纠缠,再靠着强有力的远程武器进行最大化的远距离攻击。

    在技术没有产生革命性飞跃的时候,所谓战法当真没有先进到让人无法理解的地步。

    王忠嗣看了一眼后便如醍醐灌顶一般,很快就想出了应对办法!

    他先是让人将大部分战船用铁索连在一起,又在上面加装了大量的强弩,由上游顺江直下,却不直接对战叛军来去匆匆的水师船只,而是靠着强弩燃火后攻击滩涂地上的叛军水寨。

    同时为了防止步曹孟德的后尘,每一列船只铁索之间相隔甚远,又专挑顺风顺水的时候下手,以致叛军水师想效仿赤壁旧事也找不到施展的机会。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铁索横舟这样的招数虽然被曹孟德拖进了失败的阴霾中,但所谓名将本就是不拘常规的人。即便当初的赤壁之战,吴蜀联军若没有之前的蒋干盗书以及随后周瑜打黄盖等一大堆手段相佐,赤壁这把火能不能烧起来还真两说呢!

    巧的是,王忠嗣就是这么个突破常规又胆大心细的人,利用同样的招数一点点地蚕食叛军在九龙江滩涂上的据点,靠着充足的人力以及强大的后勤补给将叛军拖进了苦战当中。

    接着,王忠嗣又将另一部分船只性能相对较好,人员训练较久的战队力排众议交给郑泰指挥。

    如此一来郑泰便彻底悲剧了!原本打酱油观望的做法再也维持不下去了,加上叛军水师在何云重归之后战力飞升,要是不拿出些真本事,弟兄们别说坐山观虎斗,就是小命都会有危险。

    虽然碍于装备和人手上的差距,郑泰没能取得像之前在长江上那样的显著优势,但也勉强维持了有胜有负的平局。

    叛军水师上的优势被削去后,王忠嗣这位一代名将才算是真正的龙游入海。在滩涂上取得立足点后便开始迅速扩大战果,官军在人员数量、装备质量、作战经验上的优势到此时才开始发挥应有的威力。

    滩涂据点的争夺进行的十分惨烈,然而叛军却已后继乏力,兵力捉襟见肘,李易费尽心机为官军打造的牢笼终究因为失去了水师的强大优势而被官军渐渐冲破。

    而吴奇率领的官军正牌水师却又重新南下,形势变得对叛军越发不利。

    听完了小四的讲述,杨紫菀久久未言,最后回头看了眼熟睡中的许辰后,杨紫菀对小四说道:“走吧!”

    小四点头,难掩高兴的神色。

    走的时候只和周康说了一句,周康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看了小四一眼。

    出了寨子,杨紫菀二人向西南而去。

    小四这些日子服用了杨紫菀给的丹药后功力大涨,山间奔行也能跟上杨紫菀的速度。

    “小姐,我们这是去哪啊?”

    “去福州!”

    “啊?”

    ……

    许辰这一回在残域内待的时日不算长也不算短,失落的空间里一番布置,出来后又等汴城方面收拾残局,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

    进去的时候秋意犹在,出来的时候已入深冬,山里尚见绿意,山外却早已银装素裹。

    雪地中渺无人烟,偶有寻食的鸟兽,但见两道身影踏雪而过,惊的四散而去,待到许久之后再度出现时却见皑皑白雪上竟无丝毫痕迹……

第二百九十三章 突变() 
福州城还是老样子,南门和西门处依旧“战火纷飞”,只是最近这些日子里由于叛军收缩兵力,闽江以北已经看不到叛军的影子,加上南边战事不顺,小四已经没了和陆浩演戏的兴致,城头上的战火这才渐渐消弱下去。

    外面的情报陆浩这里是不缺的,事实上许辰之前的部署也和他商量过,叛军有如今这局面,他一点也不好奇,倒是当日大批叛军南撤的时候曾紧张了好一阵子。

    好在小四明白自家小姐女生外向的心思没有联合这些人一道攻城,加上李易下的军令紧急,小四又明言自己能够拿下福州城,福州城的“秘密”这才没被外人捅破。

    但是这一次,陆浩即便有再多的准备也于事无补了。

    杨紫菀到福州城后对陆浩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走吧,福州城我要了!”

    杨紫菀的到来让陆浩一惊,同时也有不少的欣喜,这表示大哥的计划已然完成,兄弟们也都回来了。

    然而不等他将这份喜悦表现出来时,杨紫菀的话却让他心头一凛。

    面对杨紫菀不带丝毫感情的脸,陆浩没有问为什么,而是问道:“我大哥在哪?”

    “在山里!”杨紫菀沉默片刻,又加了一句:“他很安全!”

    陆浩的脸色随即变得阴沉,死死地盯着杨紫菀,咬牙道:“好!”

    陆浩知道杨紫菀已非凡人,为此他没有想过反抗的事,既然杨紫菀不顾情谊提出这样的要求,态度又如此强硬,陆浩不敢不答应。

    另外关于大哥的事杨紫菀言语中显然有所保留,信息不畅的陆浩难免投鼠忌器,虽说想象中的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小,然而陆浩却实在不敢拿大哥的安全冒险。

    “福州城给你可以!”陆浩沉声道:“南门却要你亲自动手炸毁!我得给弟兄们一个交代,也得给城里的百姓一个交代!”

    杨紫菀面无表情地点头:“可以!”

    陆浩又说道:“另外,你必须答应我入城之后不得加害城中百姓!”

    杨紫菀皱眉,神色不愉道:“这个不用你教我!”

    陆浩愤然道:“好!”

    过了没多久,福州城的南门突然炸裂,连带着城墙都晃了晃,闽江以南的叛军随即大举袭来,得了吩咐的守军开始有条不紊地撤退。

    好在这些天陆浩没有让城中百姓协防西、南两处城门,守军毫发无损的撤退也就没有引来百姓的诧异,等看到南门的守军开始向城内撤退时,慌乱的百姓们这才开始四处躲藏。

    福州城这些日子里几经易手,战火从未断过,街面上的百姓本就稀少,守军们撤退起来也没多少难度。

    只是事后福州城的百姓回想起来,这些年轻的守军撤退的未免太快了些,只是想到两千余少年兵“坚守”福州这么多天,日日“苦战”不休,心中那淡淡的不岔也都被感激冲去……

    福州城东门,望着城里依旧传来装模作样的喊杀声,码头上的陆浩轻叹一声,转而冲杨紫菀说道:“叛军大势已去,你这么做除了让大哥更加疏远你之外,又起的到什么作用呢?”

    陆浩这话既是感慨也为了点名许辰和杨紫菀之间的那份情意,若是情况真像自己想象的那般糟糕,这一句话或许能让杨紫菀心软一些,那样一来,大哥的处境也就能更安全一些。

    杨紫菀没有想那么多,她也知自己如此作为会给他和许辰之间的感情凭添多少变数,只是……

    “他毕竟是我爹!”

    听了杨紫菀的话,陆浩摇了摇头,转身登上早已备好的帆船。

    船离岸后,陆浩立刻对身边的少年下令:“马上派人去山里,一定要弄清楚山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有大哥现在的情况如何?”

    “另外立刻让人回基隆,调一队战船出来,马上去通知郑泰,让他无论如何也要赶过来接手战船。”

    “再想办法通知泉州站的人让他们密切注意华清的动向,有什么情况必须第一时间把消息传出来!”

    ……

    情况突变,陆浩立刻做出了应对,从福州城内撤出来的两千余人哪也没去,分乘数艘大型帆船就在福州近海呆着等待各处的消息。

    山里的许辰依旧在沉睡,苏醒之日遥遥无期。

    福州城再度沦陷的消息还没有传开,南边漳州的官军大营内此刻倒是沉浸在一片喜悦当中。

    近来的战况对官军越来越有利,官军将士一扫此前的阴霾,气势异常的高涨。

    此时,王忠嗣正召集各军主将于帅帐中议事,商讨进一步的破敌之策。

    由于统领水师与叛军水师周旋,为官军上下解决了最头痛的麻烦,郑泰也在受邀之列,而且在帅帐中的位置还十分靠前。

    望着上首的王忠嗣以及左右乱糟糟的官军众将,郑泰面若平湖,心中却早已骂开了!

    “要不要这样啊!大哥都说了让我低调,你丫的能不能别叫我来啊!”

    郑泰心中正在抱怨的那个人此刻却在帅案后细细地打量着他。

    自从郑泰进帐后,王忠嗣便一直在观察这个少年。不像那些强装镇定的少年人,眼前这人的沉稳和自信是发自于内心的!

    王忠嗣军事上的才能并不为今人乃至后人所熟知,事实上在他镇守边疆的年月里,他所镇守的边境上战事不多,萨河内山一役,倒更像迫不得已、水到渠成的事。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而王忠嗣最为今人、后人所推崇的能力却是识人用人之能!

    哥舒翰、李光弼乃至今后大放异彩的郭子仪都曾在其手下任职,或间接由其引荐而得以重用。

    为此,对于此刻郑泰的表现王忠嗣相信自己的判断,所以也就越发的满意。是那种惜才、爱才、伯乐之于千里马的纯粹欣赏,与阵营、利益无关。

    等到众将纷纷落座,帅帐内彻底安静下来后,站在王忠嗣身旁的韩稚轻咳一声,开口说道:“这些日来诸将作战英勇,这才换来如今的大好局面,战报已发往长安,一应有功之人大帅这里也一一记录在案,待战后自会报于圣上知晓!”

    “哈哈,掌书记言重了!”

    “就是,我等杀敌卫国乃是份内之事嘛!”

    “不错,不错!俺们这些厮杀汉子除了上战场杀人也干不了别的嘛!”

    ……

    若是在王忠嗣的河西军中,韩稚绝不会多此一举,只是如今的平叛大军成分实在太复杂了!

    官军山头林立,之前的战局又一度不顺,众将厌战情绪十分明显,若不是王忠嗣资历甚高,又加以强力弹压,只怕大营中真会出现些不可预料的事。

    如今战局占了优势,局势也越发明朗,若这个时候还不拿些军功的甜头出来,韩稚这个掌书记也就太不够格了!

    好似市井上的买卖人一般,主帅和众将寒暄过后,这才进入了正题。

    一直安静的王忠嗣开口说道:“如今叛军在九龙江上的据点已尽数被我军剔除,加之冬日水浅,河泽之地锐减,吴奇也已率大部水师南下,此时正是我军大举进攻的好时候,诸将谁愿为先锋?”

    王忠嗣一说完,帅案下方两侧的将领齐齐站起身来,纷纷请战。

    “末将愿往!”

    “大帅,让我去吧!”

    “大帅,俺定将李易的狗头给您带回来!”

    ……

    眼见士气可用,王忠嗣淡淡点头,说道:“那好!那便由渭城军为先锋……”

    随着一道道军令下去,官军的大规模反攻即将展开。

    而坐在王忠嗣右手边的郑泰却只是冷眼旁观,既未请战,也未多说一句。

    王忠嗣接连下了数道军令后,转眼看向郑泰,忽而笑问道:“郑校尉为何不发一言,可是对本帅的安排有何看法吗?”

    是的,郑泰如今也不是一介白丁了,王忠嗣大笔一挥,同样给了他一个昭武校尉的军衔,等级上和许辰平级。

    其中深意,不言自明。

    原本若不是韩稚拦着,王忠嗣都准备封郑泰一个游击将军的衔,一方面当真是出于爱才心切,毕竟朝廷中精于水师的将领实在太少了!

    而王忠嗣这几个月来又深受叛军水师的折磨,有些大仇得报、物极必反的意思在里面。

    另一方面却是因为所谓昭武校尉、游击将军之类的军衔全部都是武职散官,没有具体职权的!

    若在唐初,即便是散官军衔也是要靠着战场上一刀一枪的军功杀出来的。

    可是如今,这些个没有职权的散官早就成了不值钱的封号,长安大街上一块木头砸下来都能砸死好几个将军、校尉之流。

    前些年得了这些散官封号的人还能在朝廷里领到一份缩了水的俸禄,这些年军事改革之后,就连俸禄也没了。在新的兵制和新的品级出来之前,这些过气的散官封号当真没人把它当回事!

    王忠嗣身为四道行军大总管,只要在战场上,就掌管着四品以下武官的生杀大权,别说封几个不重要的散官,就是就地任命一批实职将领,到时候也只需向兵部报备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