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冢 >

第38章

唐冢-第38章

小说: 唐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最重要的海上贸易基地尚处于长江流域的原因。扬州,京杭大运河的南部重镇,背靠长江,东临大海,商旅集中,贸易频繁,成为大唐的海贸中心也就理所当然了。

    泉州是好,福建也多山地,山上也有许多参天巨木,正是造船的好材料。可是,福建通往北方的要道仙霞岭,却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冲。这样的地方,估计除了防守一方的军队外,不会有别人喜欢。

    海港再优良,没有配套的陆上设施,没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也只能作为海商们停靠休息的补给地,而绝不会是海路的终点。

    而扬州虽然具有良好的海港城市条件,周边却几乎是一马平川的地带,即使有些山,也多是丘陵低山,哪来的参天巨木?哪怕是苏北的山区和浙江的天目山脉上有些巨木,可是却不太适合作为海船的船身。

    至于后世鼎鼎大名,支撑起郑和七下西洋的金陵龙江船厂,那也是在金陵作为都城多年后,商贾聚集下的成果,用的木料也是从外地远运而来的。

    其实在这个年代里,还有一个海港城市正在兴起。位于黄河入海口的登州,临近高丽和日本这两个和大唐交流日久的国家,北边的贸易往来其实并不输于南方。

    只是,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们尚未将视线从土地上移开,比起那蓝色的大海,东北那黑的流油的土地更让他们着迷。只是那一块地方从来都是少数民族的领地,这些千年大族们也正在绞尽脑汁的谋划那里。

    至于,那苍茫的原始森林,那长了数万年的参天巨木,在他们眼中估计也就只是灶膛里烧的木材,和睡觉时卧着的胡床。他们尚不能将这些东西和巨额的财富联系在一起,当然,南方的那些新兴的海商家族也不可能告诉他们。

    这一切的一切都导致了登州虽也有着不弱于甚至于强于扬州的地理条件,可依旧只是一个大一点的城镇罢了。毕竟比起那些需要花费大量代价才能开劈出来的南洋航线来说,东部和北部的日本和高丽航线实在就是通衢大道啊!

    于是乎,就在这种天然的和人为的双重条件下,本就有着雄厚基础的洪州船厂,顺利的完成了一统江湖的大业,并将一直威震天下,直到后来的那场变故……

    船坞里的工人依旧不停的忙碌着,在船厂的周边地区,渐渐的形成了一个市镇,景德镇的瓷器,庐山的茶叶,徽州和宜州的木材,全部都在此聚集,扬州的海商们也带来了从海外运来的香料,珠宝,粮食,在等待海船下水的时候在此和各地的商人交易着,而且财大气粗的他们从来要的都是大宗货物,等着船厂的海船一拿到手,立马就地装上茶叶和瓷器,满船满船的拉走,过鄱阳湖去长江,直接东流出海,驶向遥远的国度,连家都不用回。

    这里的一切繁荣本来都是属于长山岛的。只是现在……

    许辰收回了望向西北方的视线,那里的灯光的确很迷人,只是尚不属于自己,官船已经离港,郑泰率领的三艘改装渔船也早在前方等候,自己的路尚在眼前,还需要自己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第四十五章 下山岛() 
【关于洪州船厂的叙述,可能大家觉得有些夸张,但是小天要在这里和各位书友说说,翻开历史课本,天宝年间的地图上其他的特产都有很多,唯独造船厂却只有洪州一处。小天不否认还有其余的造船厂,但是洪州船厂能历经千年而为人所记住,其霸主地位毋庸置疑,小天在书里面也只是基于世家大族们对于资源垄断的一种合理化猜测,望书友们能够理解。谢谢!】

    夏日的鄱阳湖,水量充足,草长莺飞,美丽的候鸟们成群结队的飞舞着。

    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了它们悠闲的生活,候鸟们不怎么害怕渔民,渔民们的视线依旧盯着水面。不是什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尚话题,实在是这些鸟儿煮出来的味道味同嚼蜡。稀缺的调料,让很多美味与人类无缘,却也拯救了这些美丽的精灵。

    除了偶尔有富家子弟来湖边抓几只回去赏玩以外,渔民们实在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这些既不能当食物,也不能卖钱的东西上。

    没错,现如今的候鸟品种繁多,除了有限的几种珍禽外,其余的多不值钱,毕竟物以稀为贵嘛。

    逃脱魔掌的鸟儿们依旧无忧无虑的飞着。

    许辰的官船渐渐驶入鄱阳湖的中心地带,长山岛已经近在眼前了。夏季,洪水满湖,长山岛像镶嵌在鄱阳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水倒映着山,山衬托着水,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令多少诗人情意未尽,令多少画家留连忘返。当然这也是几年以前的光景了。

    忙碌的渔民们正在港湾里进进出出,虽然做了水匪,却也没有丢了勤劳的品性。“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便是王勃当年夜宿长山岛后给岛上留下的最好的的回报了。

    其实说是长山岛,其实是一串的岛礁汇聚而成的长山群岛。长山群岛自东北向西南,依次是狮子山、绣球山、乌龟山、卵子山、印山、对鼓山、座山、诸头山、横山以及下山等一系列小岛,长山原名犟山,传说中她是蠡山身旁的一座小山,性格顽劣,被蠡山老母用皮鞭赶到现在的地方,故称为“犟山”,因“犟”字笔画多,不容易写,被改写为“强”,读音仍相同,因此又称为强山,后来才改为长山。

    眼见目的地就在眼前,许辰叫停了官船,请王朔和郝大志到船舱说话。

    “王兄,郝兄,长山岛就在眼前了,在下这里有个粗浅的计划,还望二位兄台能够协助一二。”许辰诚恳的说道。

    “许大人,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某家一定照办!”郝大志朗声说道。

    “没错,许兄弟,这次出行以你为主,有什么命令我们都会听从的。”王朔也应声答道。

    “多谢!既如此,我就直言了。我希望待会儿上岛的时候咱们能分开来,由我先行上岛,二位兄弟就分别在外等候,也好便宜行事。”许辰说道。

    “这个……怕是不妥吧!”王朔不明白许辰的用意,斟酌的说道。

    “这个怎么可以呢?许大人孤身上岛,身旁无人照应,要是出了什么事,我们哪还有脸回去见县尊大人啊!”郝大志就直接的多了。

    “实不相瞒,在下对长山岛此行倒也有些准备,前面便有几十号我的兄弟们在那等候,再者说,王兄也是军阵出身的,自然知道在外留有一只伏兵,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许辰正色道。

    这个纯粹就是扯淡了,他彭泽又不知道你许辰和王、郝二人的关系,不知道即使拿下了你许辰也威胁不到二人。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正常一点的反应都会是先拿下首领再威胁众人的好不。至于那所谓的伏兵,你当我王朔是没上过战场的赵括吗?本来兵力就不足,你还分兵,找死也不是这样的。

    但是王朔和郝大志片刻后都答应了,这倒让许辰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准备好的一肚子劝说的话语也都无从出口。不过目的既然都达到了,许辰也不会去强求什么。

    许辰自然不知道二人早已发现了昨夜柴七到访的事,二人都想着既然这个小许大人有准备,咱们也就不跟着瞎操心了,郝大志庆幸自己这帮弟兄不用正面与水匪交战,到时候想必能安全归去,至于王朔嘛,他还有着自己的命令,分开行事也好。

    于是,片刻后,许辰便带着两个跟随的少年,用绳梯下到郑泰的船上,转身向郝、王二人挥手道别,郑泰便指挥着少年们向不远处的长山岛划去。

    长山岛群主要分为北边的长山岛和南边的下山岛两个大岛。

    南边的下山岛便是当年商旅聚集之地,也是建筑比较集中的地方,长山岛大当家彭泽和三当家耿燕秋便领着原来本土的乡民们聚居在这下山岛上,这里也是许辰此行的目的地。

    让我们将时光稍稍倒流几个时辰,许辰的官船才刚刚驶出门池洲,连夜赶路的柴七在凌晨时分便登上了下山岛,花了点时间就联系上了自己的暗线,按照许辰的吩咐将计划分说下去。

    第二日清晨,许辰的方案便已经悄悄的在下山岛上传开了。

    下山岛上的建筑一点也不像落草为寇的山寨,对商旅们留下的集镇建筑,彭泽没有一股脑儿的损毁。都是乡亲们出过力的东西,留给乡亲们居住也挺好的,大兴土木只会加重乡亲们的负担,那样一来自己和那些奸商恶吏又有什么分别呢?

    镇子中心,一座稍大一些的院子内,一男一女正在交谈着。

    “师弟,柴七又来了。”女子身着红衫,面容姣好,身材苗条,没有时人推崇的福胖。

    “师姐,你说柴七说的那些都是真的吗?”男子身高八尺,虎背熊腰,下巴上一把络腮胡子,眉毛很厚,双眼锐利有神。

    这便是长山岛上的大当家彭泽,三当家耿燕秋了。

    二人早些时候得报,发现柴七又一次登岛,在得知柴七传出来的消息后,彭泽坐不住了,连忙来找师姐问询。

    别看耿燕秋年纪比彭泽小,但是无论的武功还是智谋都不是五大三粗的彭泽能比的了的。

    这些年来,长山岛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多亏了耿燕秋在背后的谋划。

    “柴七,还活着,不是吗?”红衫女子耿燕秋淡淡的说道。

    “嗯……的确,既然他还活着,那这消息应该就假不了了。”彭泽也明白过来了。

    “只是那个李伟,师弟你打算怎么办?”耿燕秋问道。

    “不知道,师姐你觉得呢?”彭泽将问题抛回耿燕秋,对这些伤脑筋的事自己本来就不太擅长,就留给师姐好了。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一刀剁了,咱两联手,把握还是很大的。”耿燕秋淡淡说道。

    “那他手下那帮人怎么办?”彭泽问道。

    “这才是最麻烦的事,李伟不过是枚棋子罢了,杀了他也无济于事,只是他背后的那些人才是真正的麻烦,不是这些人,咱们也不会在这岛上待这么多年。”耿燕秋无奈道。

    “算了,这些事还是留给那个少年来处理吧!”

    “师姐,那个小毛孩子能做到吗?”彭泽有些不放心,毕竟对于自己的家乡,他是出于真心的热爱,他不想自己的乡亲们再受到伤害。

    “当然!”耿燕秋肯定的说道。仿佛对于许辰她有着盲目的信任一般。

    只有彭泽知道,这份信任属于另一个人。

    “如此一来,也算了了我一桩心愿了!”彭泽叹道。

    “是啊,师弟你也该走出去了,这个岛困了你太久了。”

    “呵呵,不看到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我哪能走的踏实呢?”

    时光回到现在,许辰立于船头,望着不远处的长山岛,忽然间叹了口气。

    老三铁牛,老四周康就站在身边,铁牛见大哥神情落寞,忙出声问道:“大哥,你怎么了?”

    “铁牛啊,咱们这次可能捅到了马蜂窝了。”许辰无奈地说道。

    “大哥何出此言?”铁牛也有些疑惑,之前定下计划的时候铁牛也是全程参与的,长山岛的情报自己也都看过,分析过,大哥的计划还是很可靠地啊!

    “你来看!”说这许辰抬起手遥指的远方对二人说道:“长山群岛东北至西南方向一字排开,陈列于茫茫的鄱阳湖水当中,这里是真正的‘四望疑无地’啊!东部与都昌县隔水相望,西部紧靠建昌县,北边便是鄱阳湖的出口浔阳,南边就是豫章城。如果说整个鄱阳湖的形状像一个长在长江这根藤曼上的扁状葫芦的话,长山群岛便是这葫芦头上那段细藤上的一把刀,谁握住了这把刀就等于握住了整个豫章郡,不,在这交通不算发达的年代里,掌握了长山岛甚至就等于掌握了整个江南西道向北的水路出口。”

    铁牛和周康二人也被许辰说出的这番话惊住了,二人也看过许辰画的世界和大唐的地图,也听过许辰平时的讲课,自然能理解许辰说出的话是什么意思。

    “这样一把刀,怎么可能会在这么多年里不受控制呢?那些世家大族就算再内斗也不可能放任这样的咽喉要道掌握在一群水匪手中的,难道他们不要做生意了吗?”许辰连续两个反问,态度却是十分肯定的。

    “那大哥你的意思是?”周康问道。

    “恐怕这所谓的长山岛匪患也是大族争斗下的产物,这几个当家的头领恐怕也是身不由己吧!”许辰说道。

    “那咱们之前的计划需要修改吗?”铁牛问道。

    “算了,原定计划照旧,只不过咱们的动作要快一些了!”许辰做出了决定,笑着说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咱们这回就来一次突袭,要在背后那些人反应过来之前把事情搞定!”

    再长的航程也总有结束的时候,下山岛已经到了……

第四十六章 动乱的根源() 
【对于上一章说到的关于苏北和浙江的山区里面没有适合造海船的木材的问题,今天刚有书友联系作者,说苏北和浙江的山区里面也有这些木材,只是到了明代的时候多数被砍伐殆尽,在天宝年间还是有的。对于这个我实在是很抱歉,我毕竟不是植物学家,中国古代造船常用的木料为杉木、松木、柏木、柚木、榆木、赤木、樟木、楠木、楸木、梓木、槠木、桧木等。前面几种常用的木材多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四川、江西、福建等地,所以文章中的论断也是我在结果已定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合理性反推,有一些不准确的地方还望各位海涵!最后再一次重申,本书是架空历史类的,请各位真实党同学们放过我吧!总会有一些杜撰的东西,各位书友不喜勿喷啊!!】

    “站住!你们是什么人?”

    许辰他们的船刚靠近下山岛,立刻便有几艘小舟围了上来,最前面一艘小舟上立着一个青年,对着许辰他们大声叫道。

    “劳烦这位大哥通禀一声,就说许辰特来拜会大当家。”许辰对着青年作了一揖淡淡的说道。

    “许辰?谁啊?江湖上没听说有这么号人啊!”青年装模作样的怪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