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冢 >

第34章

唐冢-第34章

小说: 唐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州县还会做出一些暗中贿赂水匪以求平安的事来。

    吴县令平时和好友们相聚的时候可没少听这伙人的事,像某县又遭洗劫,损失惨重,县令丟官去职的事也没少听过。平时听过后也就伤感一番,起一些兔死狐悲的哀愁,同时又庆幸自己当初没被派到那些地方去。回过头来依旧该干嘛干嘛,从未想过自己和他们会有什么交集。

    只是没想到今日这个徐番会给他这么个交集。听过徐番的话后,吴县令也没多说什么,他不太相信眼前这个少年能说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估计又是些什么王法教化之类的,要是王法管用还会有土匪吗?这群少年人就是读了一些圣人之言,便满腔热血的以为自己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了,真是幼稚!圣人那套要是管用,他就不会混的那么惨了。少年人就是需要磨砺啊!

    他猜测徐番此次前来可能是为了让这个少年在自己面前露个脸,好让自己在太守面前为其美言几句,为了今秋太守主持的郡内科考选拔能占上一个名额。只是听说这个徐番不是和王太守关系不错吗?为何要来求自己?难不成是传言有误?

    吴县令心里想了很多,表面上却依旧平静,道了一句“好!”就抱着看热闹的心思听许辰道来。

    得到默许,许辰便站起来,对着吴县令行了一礼,将自己考虑许久的计划说了出来。

    “水匪们落草为寇,说是不服王法教化,其实不过是因为*的收益远远高于老实的种地罢了。”许辰说完抬了下头,看见吴县令的脸上没有因为许辰这有违圣人教诲的言语露出什么不快,就接着说了下去,心想这个姓吴的果然是个实际的人,这样更好。

    却不知他的一番话倒让吴县令来了一些兴致,听下去的兴致。

    “*的风险虽然很大,但是收益远远高于种地,而且还不用上税。加上这群人大多是些手里有些功夫的草莽汉子,老是想着自己与众不同,就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凭什么要和这群泥腿子一起在地里面刨食吃。有这种想法的人自然容易臭味相投聚在一起,加上长山岛的水匪们这些年来击退了几次官军的进攻,越来越多的草莽之辈便如过江之鲫一般汇聚而来。”

    “那长山岛上的大头目也任由他们前来投靠,只是如此一来岛上的匪徒们多了,每次*而来的收益又只有那么一些,远不够分的,加上沿岸的县官们都开始有意识的将百姓们从岸边迁往内地,水匪们每次劫掠要付出的风险也就大了起来,收获少了,分成也少了,风险却越来越大,水匪们的日子自然不好过了。”许辰说完后,顿了顿,向吴县令示意,得到答复后,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咙,同时也是给吴县令一些思考的时间。

    吴县令听完后,也回忆起前不久县衙破获的一件大案,好像就是这群水匪来城内盗窃,最后失手被灭。心想,看来这群匪徒果然如这少年说的,生存艰难了,不然怎敢深入内地,来这豫章城盗窃呢。

    “其实,要平息这伙水匪也不难,无非就是让他们能取得和*差不多的收益,毕竟只有架起锅来煮白米,哪有架起锅来煮道理的事。”许辰总结道。

    “小子这里倒是有一个主意可以解决这事。”说完便看着吴县令。

    吴县令听的正入神,许辰讲的这些都很真实,有理有据,吴县令也不由的点头,待过了片刻没了声响,才发觉许辰正看着自己。

    “哦?许贤侄有何妙计不妨说来听听!”连称呼都改了,看来吴县令的确来了兴致。

    “许辰,别卖关子了,快说吧!”徐番也适时的插了一句。

    “是。”说完许辰径直走到吴县令的案几前。

    许辰在案几上的茶盏内沾了一下,便在案几上画了起来,吴县令也没计较许辰的失礼。

    不一会儿,一副鄱阳湖水面和附近州县图便跃然案上,虽说水文地貌与后世有差别,不过许辰也根据史书上学过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可以说准确度还是很大的,最少比当时的地图高明许多。

    此图一出,不单是吴县令震惊莫名,就连徐番也是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两人看着案几上的地图,都是饱读诗书,为官多年的官吏,无论是吏部在官员外出为官时发放的郡县图,还是郡里面各县的详图,都比不上眼前这幅地图来的精细。不!和这幅地图比起来,那些东西哪还好意思叫什么地图,根本就是小娃娃的涂鸦。

    甚至于徐番还敢肯定这副地图比军方用的作战地图还要来的详细,乃至于吴县令都下意识的做出要去拿纸笔记录下来的动作,别的不说,光是这幅地图上交上去就是大功一件。要知道这年头可没有卫星,绘制地图全靠人工,靠感觉,画出来的地图能有什么精确度。还好,意识到作者就在身旁,没去做这失礼的事。

    二人没去怀疑此图的真假,许辰能当面将地图拿出来,自然不会有假,有徐番在场担保,吴县令自然不会怀疑,而徐番则更是对自己这个徒弟的来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这么一副地图在前,后面无论许辰再说什么,效果绝对是事半功倍的,这也是许辰特意在两人面前露这么一手的初衷。

    “大人,请看!”唤回失神的吴县令,许辰接着述说自己的计划。

    “长山岛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深处湖心,保证了他们在面对官军讨伐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官军很难起到突袭的作用。离岸边州县的距离相差不多,导致他们每次劫掠,岸上的州县完全无法得到预警,而得手后又能迅速逃离。”许辰指着地图为两人分说。

    “但是,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是一个绝佳的商货集散地,我在老师那里查过官府历年的记录,发现在这伙水匪出现之前,长山岛上就有许多商人们在上面借宿,同时也有交易的发生,官府从中也能收取不少的税费。但是水匪出现后,商路断绝,这也是水匪们开始上岸*的原因,货商们纷纷改道陆路运货入赣出赣,耗费时日不说,所费更是巨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郡内的商业发展,商税自然也就更少了。”许辰接着说道。

    “没错,你说的这些,也都是历任太守们的心病。”吴县令说道,没办法,土地在一定时间内都是固定的,加上土地兼并的存在,能在土地上收来的赋税必然是越来越少,想要吏部考核的时候能够评个好成绩,地方官们往往会使出浑身解数增加赋税。豫章是个商贸发达的郡,商税历来都是重头戏,只是水路的咽喉处插着这么颗钉子,拔又拔不掉,毁又毁不了,可把历任的太守们熬白了头。

第四十章 献策(三)() 
县衙后堂,许辰的述说依旧在继续。

    “其实要解决这些事也不难,咱们可以招安这伙水匪,然后再在长山岛上设一处集镇,让往来的商旅们能够上岛交易,官府可以收取赋税,水匪们守着这么个聚宝盆也不怕没饭吃。而且,这伙水匪都是行船划舟的好手,咱们可以提议让他们在岛上成立一个货栈或者船帮,代接一些货物运输的买卖,让这伙水匪们可以靠着手艺吃饭,自然要比出去*要好的多。”许辰提议道。

    “而且商路一通,往来的商人必然越来越多,按照以往官府所收商税计算,他们改行以后的收益绝对比之前的*要多。至少那些底层的匪徒获利会比之前*后瓜分到的要多,都是为财而来,现在有个能赚到更多的钱,还不用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的机会,这些底层的水匪会做什么样的选择也就可想而知了。虽说干这些伙计会辛苦一些,可谁也不是天生的杀人狂,渴望刀尖添血的毕竟只是少数人,大多数的人还是向往安定的生活的。那些落草为寇的匪徒也多是为了过上好日子罢了。”许辰也不卖关子了,一口气把自己的计划全说了出来。

    “贤侄的主意是很好的,只是我怕那伙匪徒凶性难了,不愿意受招安啊!”吴县令也是个经年的老吏,自然知道要想让一群人改变一个常年来的习惯是件很难的事,哪怕这件事好处很大。

    “大人所虑甚是!这些计划对那些底层水匪来说是好事,但是对那几个水匪头目来说吸引力不是很大。”许辰肯定了吴县令的疑问,其实许辰也有办法让这些头领获利,只是这些都是许辰自己的隐秘了,自然不会当众说出来。

    “但是只要到时候咱们把政策宣传下去,即使那些水匪的上层不愿意接受招安,也能在这些水匪内部埋下分裂的种子,为之后的计划做好准备。”

    “当然要想这伙水匪重归王化,光有好处是不行的,还得有惩罚,一手萝卜一手大棒才是正理。”许辰接着说道。

    “大人可知这鄱阳湖上有一种水草,世人不知其为何物,竟让它烂死湖中,实在是可惜!大人不知,此草名为蓠蒿,将之与腌肉一同烹饪便是一道绝佳的美味,老师曾经便吃过。”说着许辰便看着徐番,对他示意。

    “没错!的确是难得的珍馐!”徐番回忆起那爽脆的口感,至今仍难以相信那竟然只是一种水草。

    其实也不能说古人埋没佳肴,只是“蓠蒿炒腊肉”这道菜也是到了后世许辰离开的前几年才兴起的一道名菜。在这连炒菜都没有的天宝年间,蓠蒿的美味也怎能为人所知呢。

    吴县令看见徐番那不似作伪的回味表情,心中也起了想尝试一番的心思。

    徐番见状后,忙说道:“吴大人有此雅兴,改日便让小徒为大人烹制一番。”意思是现在还是谈正事吧。

    “有着大人和老师等官吏和名士的示范,想来这么一道美味在郡内传开也只是时间问题,到时候蓠蒿的需求必定会旺盛起来,曾经不值一文的水草也会变成一件商品。为此我们不妨鼓励鄱阳湖沿岸的居民们大量种植蓠蒿,蓠蒿的养殖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收割的时候留下根部,来年又是一片一片的。”蓠蒿的人工养殖在后世已经很普遍了,鄱阳湖沿岸的居民很多都在养殖,本就是本地的物种也不存在什么生态问题。

    “最重要的是,蓠蒿养殖一旦兴起,沿着鄱阳湖的湖岸便会形成一道绿色的壁垒。蓠蒿成片生长,茂密的长势会阻碍船只的靠岸,水匪们想要再次登陆就没那么容易了。”

    “另外,在湖水涨落的岸边地带,土地往往十分肥沃,以往这些地方都会成为百姓们钟爱的粮食种植地,赶在丰水期到来之前,还是能收割一季稻米的。可是因为水匪的劫掠,这些土地大多荒芜,水匪们是抢不到粮食了,沿岸的百姓也没了收成。”

    “其实,这些湖边滩涂地不光是良好的粮食种植地,还是很好的水产养殖地,我们不妨鼓励沿岸百姓多多养殖些虾蟹等水产,这样一来,滩涂得到了开发,百姓们也能得到不少与种粮的收益。”在许辰来到的这个世界,人们是吃螃蟹的。其实许辰还有一些话没说,岸边的这些滩涂地的确肥沃,但是大多数都在沿岸的世家大族手中,许辰深知要想一项政策得到长久的贯彻,必须想办法让尽可能多的世家大族受益,如此他们自然会衷心的维护下去。水产的养殖,太小的规模实在没有多少利润,但是这些世家大族们深知水产品在豫章郡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巨大销量,也有实力进行大规模的水产养殖,获利自然远不是普通百姓能比的了的。其实早些年的时候这些世家大族便进行过大规模的水产品养殖,只是近些年来闹匪患才不得已把这赚钱的活计给停了。

    吴县令知道这个情况,甚至自己在那块还有片庄园,以前闹匪患,几乎快成了一块鸡肋了,要是真能如许辰所说,那就是一块源源不断的财源啊!

    “而且,水产养殖的田地内可以人为的设置一些毛竹藤蔓之类的障碍物,再加上滩涂地厚厚的烂泥,水匪们想要登陆,就没那么简单了。当*的困难增加,安分的当顺民,老实做生意的收入又变多,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也就不难猜了。”许辰给了吴县令思考的时间,最后总结说道,其实这些插竹子的小动作赶上水匪上岸劫掠的时候,真能起到多少作用是很值得怀疑的。

    许辰之所以建议这么做除了给那些*的百姓一些信心之外,更重要的是给那些世家大族一个提醒和暗示,让他们想起来自己在这里还有一片赚钱的生意。更主要的是用官府的号召力给他们联合在一起的由头,许辰是不相信如果这群世家大族们认真起来的话,会让一些草莽之辈猖獗到如此地步,最大的可能不过是各家自扫门前雪罢了,甚至于一些落井下石的事也不是没有存在的可能。

    “好!很好!贤侄的这个主意实在是太好了!”吴县令这回是真心的夸赞道,许辰的计划综合了经济、农业乃至军事防御上的考虑,兼顾了官府、水匪还有沿岸百姓的利益,最重要的是那些世家大族也会从中获利匪浅,这样一个完美又能切实可行的方案,吴县令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最重要的是不用耗费一兵一卒,避开了官府军力疲软的缺点,从行政和经济上入手,可以简单却又彻底的解决这个困扰豫章郡多年的顽疾,还能为郡里带了丰厚的税费,吴县令也想不出王太守拒绝的理由,至于伤了那些军队的面子,吴县令才不在乎,打仗打不赢人家,现在我们文官想出办法来了,你们这些丘八还想怎样,要知道现在可是盛世,不必刚开国那阵子,文官的地位比武官还是要高一些的,这也是历代君王必做的一种制衡。

    “徐兄和贤侄稍候,我这就前往太守大人处禀明全情,想来太守大人必会同意。只是这计划尚缺一使者前往游说,不知?”说完吴县令便看着许辰,心说你这家伙说了这么多,总不会是光动嘴皮子吧,那样一来功劳可就小了啊!

    许辰会意,道:“小子不才,愿为县尊和太守大人效劳,做一回那苏张之事。”

    “好!贤侄果然胆气过人!徐兄能有如此佳徒着实令人羡慕啊!”吴县令的心情十分的舒畅。

    “吴大人言重了。”徐番也很开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